1.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我国发展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的气候条件

2.我国气候特征对植物分布和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3.农业气候

农业气候特点_农业气候特征

1、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潮湿,适宜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代表性经济农作物:橡胶、金鸡纳、可可、胡椒、油棕等,粮食作物:水稻 2、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就是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在湿季,旱季是无法进行农业耕作的,因此农业也随着雨带迁移,只适合原始迁移农业,无经济作物。 3、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年降水量大,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夏季;水稻种植业、黄麻 、橡胶 、茶叶、咖啡、可可。 还有各种水果。 4、热带沙漠气候:因为经常无云、风大、日照强、气温高、相对湿度小,因此蒸发力非常旺盛。只适合发展灌溉农业,绿洲农业中代表农作物:枣椰树 5、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种的经济作物是甘蔗、橡胶粮食作物为水稻 6、地中海气候: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系为特征。在农作物中,主要是小麦和大麦,其次是燕麦和玉米。葡萄、木本作物油橄榄,以及无花果是该地区广为种植的经济作物。饲养的牲畜有绵羊、山羊和猪。所以耐旱的农作物、木本经济作物与饲养牲畜相结合是地中海地区农业。 7、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较高,阴雨天气多,热量和光照条件一般不太适合发展种植业(巴黎盆地热量条件较好,有种植业分布),一般以畜牧业(如苏格兰北部),花卉种植业(如荷兰)等对热量要求较小的农业类型为主。 8、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的生长;夏季昼较长,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的时间长; 夏季晴天多,气温的日较差较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9、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降水总量少并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降水对农业的影响很大。种植的农作物可以选择的品种就很少 只能种马铃薯 、 甜菜等 10、寒带气候:寒带全年酷寒,各月气温皆在0°C以下,是全球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不适宜种植经济作物。农作物有甜菜、马铃薯等 在这里真的下了很大功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我国发展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的气候条件

气候特征:气温偏低,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无霜期短 ; 年降水量偏少, 主要集中在雨季 6 ~ 9月; 日照时间长, 全地区全年日照时间平均为 2600~ 3300小时; 空气相对湿度较小; 冬春干燥, 多大 风, 风力较好 农业特征:主要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农业主要种植青稞等作物,农业的发展条件主要为:1、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多宽窄不等的河谷地带,地势较高,地形较平坦,有利于耕作。2、气温偏低,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无霜期短,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提高品质,少冻害威胁。3、多河流,灌溉水源充足。4、位于青藏高原,地势较高,紫外线较强,农作物病虫害少

我国气候特征对植物分布和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使我国的动植物比较丰富;也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我国农、林、牧、渔各业综合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使我国地域文化的发展各具特色.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

农业气候

我国主要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主要都是:夏季炎热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冷而干燥。从气候上我国农业从东向西作物耐旱程度越来越高,西部大多为节水灌溉农业或畜牧业,东部主要是种植业。从南北上分为水田和旱田种植业,而且南部作物一年多熟,越往北越少。

分析:中国气候主要从降水,和热量上影响我国农业。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省农业气候丰富,光热水组合较好,气候地带性差异较大,小气候类型多样,对农业发展具有多宜性、多熟性、多层性、多类型的特点,从而为全省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但是,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台风、洪涝、干旱、高温等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发展。

(一)热量、降水和光的时空分布特征

浙江省近30年的气候资料表明,浙江省光温水组合较好,气候地带性差异较大。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5.6~18.4℃,自北到南逐步递增,其中17℃等温线横贯本省中部。全省无霜期为241~351d。≥10℃的积温为4 911.8~5 805.0℃·日,≥10℃的初日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终日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持续期为229~263d。全省年降水量为1 092.0~2 029.0mm,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年降水量的相对变率为10.4%~18.4%;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4%~84%;年平均蒸发量为1 179.1~1 493.3mm。全省年干燥度为0.46~0.98,气候湿润;年日照时数为1 622.5~2 033.2h,年日照百分率为37%~46%,年太阳总辐射为4 147.4×106~4 670.1×106J/m2。浙中盆地的金华、义乌一线,浙北平原的嘉兴、平湖等地和杭州湾的慈溪、余姚,沿海岛屿的洞头、普陀、嵊泗等地,为全省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

(二)气候变化特征

据全省气温、降水、雨日以及日照时数的长期变化趋势、年代变化特点的研究表明,浙江省气候变化具有多层次的时间尺度结构,以32年的时间尺度来看,浙江省气候在20世纪60~80年代初表现为干冷结构,90年代以来表现为暖湿结构。气候变化有3个主要特征。

1)气候明显变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省气温升高了0.3~1.1℃,并以冬季增温最为显著,气温升高了0.7~1.5℃,其中浙北平原与浙东沿海平原冬季增温最为明显。

2)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降水增加最为明显。全省秋季雨日明显减少,其中浙北地区最为突出。

3)年日照时数减少明显,平均每10年减少98~167h,年日照时数在19年前后发生突变。夏季日照减少幅度最大,但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以来的秋季日照时数比80年代多。

(三)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浙江省农业水热条件、植物气候生产力、种植制度和作物生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浙江省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气温升高和降水量的变化总体上有利于浙江省农业生产,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危害加重,使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加大。

1)随着气候变暖,积温增加,农作物生长季延长,农业热量进一步丰富。近42年来,≥10℃期间农作物生长季水热配合状况为暖湿化趋势,比较明显的是桐庐、江山、平湖、建德和淳安等地。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时,种植制度分界线将北移1.31°,东移3.15°,向高处移157.8m。20世纪90年代以来,≥10℃期间的积温5 300℃·日界线向北移动的面积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16%。

2)植物气候生产力长期变化表现为增加的趋势,浙北地区增趋最为明显。气候变暖与变湿相匹配,这为各类种植制度组合、作物的种类或品种会因温室效应出现大的适应性调整提供了很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3)气候变化也会对作物生产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气温升高缩短了作物全生育期,降低了作物的品质;作物高温热害将更加严重;光照不足,不利于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的产量;气候变暖还将导致病虫害频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