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小气候的观测设计性实验_农林小气候采集系统
1. 构建优化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
2.什么叫强对流天气?
3.推进绿色循环包装手抄报
4.自动气象站的功能
5.银杏几年结一次果实?银杏果实能吃吗?有什么好处或坏处?
6.地球上的水会不会越来越少
7.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急啊,好的追加50分
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意义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任务和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3.1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年11月9日?10日
指导老师:与环境学院 陈宝成
实习工具:背包、地质锤、大小铁锹、剖面刀、软尺、盐酸瓶、比样标准盒、比色卡、PH混合指示剂、点滴板、滴管、记载表等
我们的行程为两天,路线是: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资环实验基地?沂源?九天洞鲁山风景区。
对两处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
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与修整: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1.5米。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C.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和石灰反应等。根据土壤形态及性质,对土壤层次进行划分。
D.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 土壤剖面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特性。根据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化学分析,记载土壤剖面的观察内容和土壤基本性质。
E.土壤样品的集:集土壤,为以后实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3.2农业土壤
3.2.1实习地点自然社会简介:
沂源溶洞位于山东省沂源县城西北12公里处的鲁山之阳,以千人洞为中心周围1.5公里范围内有天然洞穴40余个,称为沂源溶洞群。属奥陶纪石灰岩溶洞,距今5亿多年,是长江以北最为集中的天然溶洞,被专家称为?北方最大的溶洞群?。现已开发为旅游景点的有千人洞、养神洞、珊瑚洞、玄云洞、九天洞等十几个溶洞。
洞内景物美妙奇险,配以鲁山的幽谷翠峰,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许多洞穴曾是古代猿人生息、繁衍的场所,曾挖掘出猿人头盖骨及数枚牙齿化石,伴随着大量动物化石,并发现大量猿人石器,故称为?沂源猿人?溶洞群。近几年已有多处洞穴开发,正式向游人开放。?千人洞?以高宽大而得名,地质上称?山东一号洞?。
洞内有23尊壁雕佛像和三组?佛的故事?浅浮雕,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石龙洞?以洞内数条天然石龙而得名,洞长218米,为厅堂式洞穴,洞内有双龟把门、龙王宫、相会、云霞岛、龙蛇相斗等景观。?养神洞?以各路神仙由玉皇大帝率领云游四海在此歇息的传说而得名,全长800余米,为分支型洞穴,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洞内有石林叠瀑、雄狮把门、唐僧取经、王母宫、水族宫等48处景观。?玄云洞?为通道式分支型洞穴,总长300米,分为上下两层,两层洞穴由一垂直的落水洞相连接,洞内片状钟乳石较多,敲之发声,可弹奏简单的乐曲,名曰石筝。
石筝、石柱林立,多呈宝塔状,少数似嫦娥、宫女,婷婷玉立;石旗、石带、石幔、石瀑、石葡萄,多姿多彩。?九天洞?洞内由九个洞厅组成,故名?九天洞?,洞穴全长500余米,平均宽10米,高8米。洞内石幔、石帷幕、石柱、石笋、石莲、石冰、卷曲石等景观奇特,晶莹剔透。另外还有?珊瑚洞?、?灵芝洞?、?神仙洞?等天然溶洞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一)、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3.2.2土壤情况详述: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鲁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棕壤、褐土两种土类,其中棕壤包括棕壤性土和林地棕壤,是保护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面积达172hm,,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7.8%;褐土俗称黄土,包括褐土性土、林地褐土,面积为2 898h耐,占保护区面积的22.2%。
3.3棕壤
也称棕色森林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褐土地带的垂直带上亦有分布。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10℃以上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干燥度在0.5~1.O之间。
这里的原生森林早已破坏,目前多为次生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棕壤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砂页岩的残积坡积物,或厚层洪积物。棕壤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由于落叶阔林凋落物的灰分含量高,从而阻止了土壤灰化作用的发展,但白浆化作用却常有发生,在丘陵和山地都可见到。
棕壤的一般性质是:(1)在森林植被下,表层有机质含量可达5~9%,向下急剧降低;(2)表层呈微酸性反应,向下过渡到酸性反应;(3)盐基饱和度较高,表层在80%以上,下部各层稍低;(4)剖面中部粘粒含量较上下各层均高;(5)硅铝率在2.5~3.4之间,平均值为3.03,略高于黄棕壤,但显著低于褐土。
上述性态特征系指在森林植被下的普通棕壤而言,除普通棕壤外,还有酸性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和粗骨棕壤。
从土壤利用情况来着,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潮棕壤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用于农业,大都旱涝保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普通棕壤分布于山麓和丘陵缓坡,也多用于农业,其中一部分水土流失较重,水肥条件较差,需要取水土保持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灌溉,并加强培肥。白浆化棕壤有的分布于剥蚀堆积丘陵,多用于农业,肥力甚低,需要改良;有的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酸性棕壤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有的还是荒山,需要种树造林。粗骨棕壤分布于低丘陵的,多用于种植花生和柞岚(养柞蚕用);分布于高丘陵和山地的,多为荒山疏林,水土流失都很严重,亟应取水土保持措施。
3.4褐土
1、褐土的形成过程
(1)、干旱的残落物腐殖质积累过程: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的残落物在其腐解与腐殖质积聚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
(2)、碳酸钙的淋溶与淀积:在半干润条件下,原生矿物的风化首先开始大量的脱钙阶段,其氧化钙随含有二氧化碳的重力水由土壤剖面的表层渗到下层,以至于形成地下水流。
(3)、残积粘化,也称之为残积风化或地中海风化,即粘粒的形成是由主体内的矿物进行原地的土内风化而成,很少产生粘粒的机械移动,因而粘粒没有光学向性。
(4)、淋移粘化:即在一定降水和生物气候条件下,粘土矿物继续脱钙,形成另外一种颗粒最细的新生粘土矿物如蒙脱石等,并开始于雨季期间随重力水在主体结构间向下悬移,在一定深度形成粘粒淀积层,这种粘粘往往有光学向性,一般土体水分的干湿交替有利于粘粒下移。
在褐土的粘化过程中一般以残积粘化为主,而夹有一定的淋移粘化,它们在不同的亚类中,其比重并不一样。一般石灰性褐土以前者为主,淋溶褐土以后者为主。
2、亚类
由于褐土为半淋溶土纲,根据土体所反映的淋溶程度及粘化特征相结合等而划分为淋溶褐土、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等。其它则根据其主导成土过程及附加成土过程所表现的土壤剖面特征而划分出楼土、潮褐土、燥褐土与褐土性土等。
3、褐土的利用与改良
褐土所分布的暖温带半干润季风区,具有较好的光热条件,一般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由于主体深厚,土壤质地适中,广泛适种小麦(绝大部分为冬麦)、玉米、甘薯。花生、棉花、烟草、苹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问题是降水量偏小和降水量过于集中,在这种条件下的土壤利用及改良问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水土保持,发展水利灌溉;(2)开展旱作农业的土壤耕作措施;(3)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4)因土种植,发展土壤潜力优势;(5)适当发展畜牧业与林果业。
(六)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土壤学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沂源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构建优化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
植物种类有23个群系、200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植物有学名:1、香果树,物种简介 学名:Emmenopterys Henryi Oliv. 英文:Henry Emmenopterys 科名:茜草科 Rubiaceae 落叶乔木。叶对生,有柄;叶片宽椭圆形或宽卵状椭圆形,全缘;托叶三角状卵形,早落。聚伞花序排成项生的圆锥花序状;花大,淡**,有柄;花萼小, 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脱落性,在一花序中,有些花的萼裂片的1片扩大成叶状,白色而显著,结实后仍宿存;花冠漏斗状,有绒毛,顶端5裂,裂片覆瓦状排列;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于房2室,花柱线形,柱头全缘或2裂,胚珠多数。蒴果长椭圆形,两端稍尖,成熟后裂成2瓣;极多,细小,周围有不规则的膜质网状翅。 仅1种,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及西南诸省。 茜草科落叶大乔木,古老孑遗植物,中国特有单种属珍稀树种,分布于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和西南部、浙江东南部和西部、福建北部和中部、江西东部和西部、湖南西南部和西北部、湖北西部和西南部、四川东部和中南部、河南南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广西东北部和西北部、贵州东北部和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和西北部。在神农架林区主产于南部海拔600一1400米的山坡或山沟边林中。板仑电站后山腰海拔1050米处有一株香果树,高约 28米,胸径186 厘米,树龄约300年,是神农架山地和湖北省目前发现的最大香果树。香果树树姿态优美,花色艳丽,也是很好的观赏植物。 保护植物 保护级别 2 分布在 江苏(宜兴)、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广西、云南、四川、陕西、河南(桐柏) 现状 稀有种。香果树为我国亚热带中山或低山地区的落叶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伴生树种,分布范围虽然较广,但多零散生长。由于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加上萌发力较低,天然更新能力差,因而分布范围逐渐缩减,植株日益减少,大树、老树更是罕见。 海拔下限(米) 一般 700 在江西、安徽境内可下降至400 海拔上限(米) 一般1300 而在云南则可上达1600 形态特征 落叶大乔木,高可达30米;树皮呈小片状剥落;小枝有皮孔和托叶环。叶对生,厚纸质,宽椭圆形至宽卵形,长15-20厘米,宽8一14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中脉、侧脉和脉腋内有淡**柔毛或近无毛,或有时全有毛;叶柄长,初时红色;托叶大,三角状卵形,早落。聚伞花序排成顶生、疏散的大型圆锥花序状;花较大,淡**,有短梗;花萼近陀螺形,萼檐5裂,裂片顶端截平,花后脱落,但有些花的萼裂片中有1片扩大成叶状,色白而宿存于果实上;花冠漏斗状,长约2厘米,被柔毛;于房下位,2室。蒴果近纺锤形,长3一5厘米,具纵棱,成熟时红色,室间开裂为2果瓣;多数,小而有阔翅。 特性 香果树喜温和或凉爽的气候和湿润肥沃的土壤。分布区内年平均温18--22℃,在庐山能耐极端最低温-15℃,年降水量为1000--2000毫米,一般集中于5-8月,相对湿度为70--85%。土壤为山地黄壤或沙质黄棕壤,pH值5--6。通常散生在以壳斗科Fagaceae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中,或生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香果树为偏阳性树种,但幼苗和10龄以内的幼树能耐荫蔽,10龄以上多不耐阴,一般在30龄以上的壮龄树才能开花结实。7~9月开花,果实10-11月成熟;有翅,借风力传播。 保护价值 香果树为我国特有单种属植物,对研究茜草科系统发育和我国南部、西南部的植物区系等均有一定意义。木材供建筑、家具等用。树姿优美,花大而艳丽,又为优良的观赏植物。 保护措施 建议在分布区内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应将香果树列为保护对象。未见保护区的产地,应禁止砍伐,保护母树,并种育苗,营造以香果树为主的混交林。植物园、树木园应引种栽培。 栽培要点 香果树一般2年或4年结实一次。果熟后立即收,放在通风处干燥,2--3天开裂后选出饱润的,在沙藏低温下保存,或随即条播;10--15天出芽,需搭盖荫棚,保持床地湿润;苗高20厘米后移植一次;高40厘米后可出圃造林。亦可用扦插法繁殖,插条成活后,3年可出圃造林。 药用用途 药 名:香果树拼 音:XIANGGUOSHU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香果树的根、树皮。功 效:和胃止呕。主 治:用于反胃呕吐。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入胃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12克。别 名:大猫舌(浙江)动植物分布:分布于我国西南至东部。拉丁名:Emmenopterys henryioliv.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伯乐树:中文名: 伯乐树 拉丁文名:Bretschneidara sinensis Hemsi. 异名:山桃树、钟萼木 分类:伯乐树科 Bretschneideraceae本科仅1属,1种、中国特产。 保护等级: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20m,胸径60cm。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3。大型总状花序顶生,花粉红色。蒴果近球形,棕色。橙红色。伯乐树的树体雄伟高大,绿荫如盖,树高达30米,胸径可达1米,主干通直,出材率高,在阔叶树中十分少见;花大,顶生总状花序,粉红色,非常可爱;蒴果梨形,暗红色,5-6月开花,10-11月果熟; 该树结实大小年明显。鲜果出种率约为20%;千粒重515—755克,场圃发芽率约85%。生态学特性垂直分布在海拔500~1000米之间。伯乐树系阴性偏阳树种。幼年喜荫喜湿,中年以上喜光喜湿。在天然林中,一般同甜槠、青冈栎、酸枣、拟赤杨、蓝果树及楠木类等树种混生。对土壤肥力和水分条件要求较高。在天然林中,长在沟边、山谷等土壤肥沃、湿润的地方生长较快;而长在山冈、山顶的则生长不良。分布浙江省庆元、龙泉、遂昌、云和、泰顺等市(县)均有生长,以龙泉城北、锦旗、八都及昴山、凤阳山等地分布较多。 我国云南东部、贵州、广东、广西、四川、湖北、湖南、福建、江西等省区均有分布。保护价值伯乐树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的单种科和残遗种。它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都有重要科学价值,并被国家列为—级保护植物。 材质优良,花形大,色艳丽,是既可用材又可观赏的珍贵树种。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可选作低山营造混交林和进行四旁绿化。树干通直,纹理直,色纹美观,为优良家具用材。 培植要点一、种: 外种皮**多汁,内种皮白色薄而脆;外种皮是必须去掉的,否则易发生霉变。在去掉外种皮时,可放适量洗衣粉轻轻搓洗,切勿用力过度弄破内种皮,否则也易霉变。同时,应随随播,切勿暴晒;也不能干藏,干藏的极易丧失发芽力。暂时不能播种的,应用湿润河沙贮藏。 10月中下旬果实成熟,结实有大小年之分,结实树龄一般在15年生以上。种要选择20~30年生的健壮母树。当果实由青绿色变红褐色时,即可种。回后摊在通风处阴干,待果开裂后剥出,再将浸在水中洗去外种皮,阴干1~2天后沙藏。 二、育苗: 选取排灌方便,沙质壤土的圃地,每亩施腐熟栏肥500公斤,钙镁磷肥200公斤,耕耙后筑畦。早春条播,条距25厘米,播种沟深3厘米,每亩播种量12.5~15公斤。播种后覆焦泥灰厚约3厘米,再盖狼衣草。春播后约2个月发芽出土,20天后苗木基本出齐。出土后及时揭取苗床覆盖的草,并适时除草,施追肥。在苗木生长期间,要拔草施肥6~7次。一年生苗平均高18厘米,根茎0.6厘米,林地条件好的地方,当年可出圃造林,一般需移植或留床一年再出圃造林。每亩产苗2.5~3.0万株。 三、造林技术: 1.造林地选择伯乐树对土壤和水分条件要求较高,造林地应选择在海拔200~800米、土壤肥沃、湿润、避风的阴坡山谷或山坡下部为好。1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易受冻害,不宜造林。 2.整地方式造林前,清除林地上的杂灌草,块状整地。挖定植穴,穴径60厘米、深50厘米。 3.造林密度造林密度为株行距2.5×3.0米(即每亩88株)或株行距2.0×2.0米。 4.造林季节宜在早春雨后阴天进行,成活率可达85%以上。 5.造林方式栽植前最好放基肥和回填表土,栽植时,做到苗正、根舒、泥紧。 四、抚育管理: 1.幼林抚育造林后应加强幼林培育管理。每年除草松土1~2次,扩穴埋青。 2.间伐和主伐期伯乐树生长前期表现缓慢,20年后至50胸径和材积生长都处于速生阶段,间伐期30年,主伐期在55~60年。药物信息性味归经甘、辛、平入肝、脾、胃三经 来源为钟萼木科植物钟萼木的树皮。 植物形态钟萼木集夏、秋收。 功用主治治筋骨痛。 用法与用量捣烂外敷。3、伞花木:中文名 伞花木 拉丁科名 Sapindaceae 中文科名 无患子科 保护级别 2 分布 台湾、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广西、广东 现状 稀有种。伞花木星散分布于我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仅见于低山沟谷和溪谷林中,易遭砍伐,日见稀少,现存植株多为砍伐后的萌蘖株,且常见病腐。 海拔下限(米) 150 海拔上限(米) 800 最高1600 形态特征 乔木或小乔木,高6-20米。叶互生,偶数羽状复叶,连叶柄长15-45厘米,叶柄和叶轴被柔毛;小叶4一10对,近对生,长圆状卵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7一11厘米,宽2.4一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疏齿,通常仅下面中脉上疏被柔毛;小叶柄短。花序顶生,排成伞房状圆锥花序,长15一18厘米;花小,单性异株;雄花梗较雌花梗纤细,长约2毫米,被微柔毛;花萼5深裂,被毛,花瓣5,长圆状匙形,基部无鳞片,外面被微柔毛;花盘环状,无毛;雄蕊8。蒴果球形,长7-9毫米,直径7一8毫米,3深裂,果皮革质,通常仅1个分果瓣发育,密被褐灰色短绒毛;球形,黑色,有光泽,种脐小。 特性 伞花木主要分布在沟谷溪旁的常绿阔叶林中。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16--21℃,1月平均温5--12℃,个别地区达0℃以上,极端最低温可达-17℃,7月最高温5--30℃,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个别可达2700毫米。土壤主要为红壤或黄壤。为偏阳性树种,萌蘖力强。花期4--10月,果期7--10月。 保护价值 伞花木为第三纪残遗于我国的特有单种属植物,对研究植物区系和无患子科的系统发育有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 建议在分布区内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应将伞花木列入保护对象,严禁砍伐破坏,并促进天然更新,加强抚育管理。湖南南岳树木园已引种栽培。 栽培要点 用繁殖。造林地以土壤深厚、肥沃、湿润的低山较好。育苗法与一般常绿阔叶树相同,用1年生苗造林。直播也可以成功。4、银杏:银杏又名白果,属于干果类,在诸多的干果中,银杏的经济价值排名第三。白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食用和药用。 中国白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银杏叶、果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尤其是防治高血压、心脏病重要的医药原料,从银杏叶中提取物可以“捍卫心脏,保护大脑”,特别是叶片的化学提取物达160余种,其有效利用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果是高级滋补保健品。 食用白果,养生延年,银杏在宋代被列为贡品。日本人有每日食用白果的习惯。西方人圣诞节必备白果。就食用方式来看,银杏主要有炒食、烤食、煮食、配菜、糕点、蜜饯、罐头、饮料和酒类。 白果的药用主要体现在医药、农药和兽药3个方面。明代李时珍曾曰:“入肺经、益脾气、定喘咳、缩小便。”清代张璐璐的《本经逢源》中载白果有降痰、清毒、杀虫之功能,可治疗“疮疥疽瘤、乳痈溃烂、牙齿虫龋、小儿腹泻、赤白带下、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症”。明代江苏、四川等地曾出现了用白果炮制的中成药,用于临床。银杏外种皮含有大量的氢化白果酸和银杏黄酮。外种皮水溶性成分具有较好的镇咳祛痰作用,其作用性质与环磷酰胺及类似。外种皮醇类中间体对22种临床常见致病真菌的抑制有效率为81%。0.1%的氢化白果酸抑制25种种临床致病真菌的有效率为92%。此外,外种皮提取物对苹果炭疽病等11种植物病菌的抑制率达88%-100%。醇提取物对丝棉金尺蠖3天内防治率达100%,同时可防治叶螨、桃蚜、二化螟等害虫。据《民间兽医本草》记载,银杏制剂可治家畜劳伤吊鼻、肺痈咳喘、肺虚咳嗽、尿淋尿血、母畜白带等症。山东牧畜医站研制的定喘汤,治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治愈率达95%。 银杏叶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到目前为止已知其化学成分的银杏叶提取物多达160余种。主要有黄酮类、萜类、酚类、生物碱、聚异戊烯、奎宁酸、亚油酸、蟒草酸、抗坏血酸、a-已烯醛、白果醇、白果酮等。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等单位于60年代用银杏叶研制出舒血宁针剂,经试验对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同时,银杏叶也可以作为农药使用。将1kg叶加水20kg,煮沸30分钟,然后泡2-3天,取其药液喷红蜘蛛、菜青虫防虫率达90%以上,而且无残留。 银杏及银杏叶被用于制作健康枕头,《枕头记》中记录:银杏的种核俗称白果,品味甘美,营养丰富,医.食俱佳,也作药膳或入药,银杏的叶子.种皮和树根均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入中药,精选三龄以上银杏叶等名贵中草药配制成银杏叶健康枕.淡淡幽香,能改善人体呼吸,提高睡眠质量,长期使用可以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防止成年人因血管老化引起的高血压、脑中风、糖尿病等,可使成年人尤其在中老年时期维持正常的心脏输出量以及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天然物质,使人尽可能保持正常的细胞生命周期。 用银杏叶提取物配制的护肤、护发、保健等方面的产品达50余种。此外,江苏大丰银杏基地有10公分以上2万株利用银杏叶研制的银杏叶饮料、银杏桃果汁、银杏啤酒、银杏茶等保健品已在市场上流通,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江苏省邳州市在银杏叶的种植和加工提取物(GBE)生产方面处于全国先进行列。中国有成千上百个用银杏果叶机器提取物为原料,研究开发保健食品,医药品、化妆品的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银杏的产品琳琅满目,银杏的科学研究论文不计其数,银杏的产值已在中国各银杏产区的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例,银杏的和深加工产品市场在国内外竞争激烈。 银杏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从栽培角度上看,银杏属于果树一干果;属于林木一用材树种、防护树种、抗病虫树种、长寿树种及耐污染树种。银杏适应能力强,是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护滩林、护村林、林粮间作及“四旁”绿化的理想树种。它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优质木材、叶子和,同时还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是一个良好的造林、绿化及观赏树种,对农林种植结构调整、平原农区林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银杏木材优质,价格昂贵,素有“银香木”或“银木”之称。银杏木材质具光泽、纹理直、结构细、易加工、不翘裂、耐腐性强、易着漆、掘钉力小,并有特殊的药香味,抗蛀性强。银杏木除可制作雕刻匾及木鱼等工艺品,也可制作成立橱、书桌等高级家具。银杏木具共鸣性、导音性和富弹性,是制作乐器的理想材料。可制作测绘器具、笔杆等文化用品,也是制作棋盘、棋子、体育器材、印章及小工艺品的上等木料。在工业生产上,银木最适宜制作X线机滤线板、纺织印染滚、机模及脱胎漆器的木模、胶合板、砧板、木质电话等。 银杏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银杏夏天一片葱绿,秋天金黄可掬,给人以俊俏雄奇、华贵典雅之感。因此古今中外均把银杏作为庭院、行道、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 呵呵,复制的有点多哈!总结下来,只有三种:香果树、银杏树and白果树,希望能给你帮助~!
什么叫强对流天气?
随着全球人口、、环境、粮食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农业生态地质调查研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国土部在国土大调查中,也适时地在全国部署了多个国际标准图幅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研究与评价试点,目前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另外,我国农业在加入WTO后面临严峻考验。
显然,构建优化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目的是为商品粮基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所以,研究三江平原优化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对进一步开发利用三江平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搞好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调查
区域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调查与单纯区调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它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地质结构、生态地球化学和生态水文地质等与农业有密切关系的地质问题,它强调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相关的地质环境基本条件的调查。生态地质结构中最主要的是:①查清土壤的地质地貌属性。②查清土壤中地球化学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及对有机物的影响作用(如农业生态地质结构中营养元素含量、有效量与经济作物中营养元素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农作物的营养元素的供给产生的影响),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施肥、管理及农业生产布局提供指导,通过土壤的地球化学调查可以对工农业产生的生态环境污染及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等做出评价。③查清生态水文地质特征、水的分布运移规律、水量、四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降水、土壤水)的转化关系,重点是水的丰缺程度及水质好坏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比如通过分析发现,地貌形态是三江平原地球化学元素分散与集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长期的外营力作用下,元素由岗地向洼地集中,岗地位于地球化学元素失散的区域,而坡地是元素的累积、过境区域,洼地是元素的富集区。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分布受区内晚全新世以来各河流冲积物分布的影响,平面上表现为河道带—河间带沉积交互排列,构成了“岗、坡、洼”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元素在土壤剖面中,因土壤结构不同其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布也有所不同。另外,因土壤的机械颗粒组成不同,元素含量差异性也较大,如砂土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较低,而粘土中则成分复杂,各种微量元素含量较为丰富。
二、划分与建立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类型
系统论研究成果以及农业生态地质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在农业生态与地质环境这一整体养分循环系统中,系统的结构控制了系统的功能和行为,生态地质结构这一物质基础是这一整体养分循环系统的结构,是控制农林作物最佳生长的养分“供给、输送”的格架,既控制了养分的供给和输送,又影响了养分元素的摄取、消耗,从而影响了矿质养分的生物有效性。
因此,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类型的划分与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着眼于地质环境与农业生态作为整体系统进行调查研究,考虑到地上农业生态质量差异,以实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②抓住这一整体系统中的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析。③建立在主导因素影响下的各农业生态地质类型的宏观特征明显,利于野外识别,易于对比,便于操作。
总之,三江平原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有限,就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从生态环境地质学的角度提出科学依据,进行综合开发与治理,才能使三江平原区真正达到农、林、牧、副、渔业全面持续发展。
三、合理开发地下水,保证地下水良性循环
三江平原农业开发中汲取地下水灌溉处较多,抽水井有3×104眼以上。但由于成井工艺简单,下管位置随意,在水位下降时则产生抽空吊泵现象。还有因地下水分布不均,水位较低而无法汲取足量的地下水,使地下水形成降落漏斗。科学布置井灌区,合理利用地下水,保护地下水应当成为农业开发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原则。因此对井灌区的布置而言,应首先查明土壤种类、土地类型和农作物种类,然后按其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质水量决定其发展规模,切不可盲目扩大。在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布置,限量限水,最大程度地发展井灌区和发挥井灌效益,对条件不适宜发展井灌区的地段,应依靠水利工程设施,引水灌溉,综合利用。
此项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根据地下水源的分布情况,结合农业发展规划、规模及种植种类,合理布局取水地带,选择易开、补给充分、富水性好水量大的地区,作为取水井灌区水源地,从根本上保证地下水在数量上不出现恶化、衰竭、缺乏的现象。二是对那些较不适宜井灌以及引水工程也不可行的地段,要充分考虑地下水的补偿性,开地下水要做到以丰补歉,并结合地表水、大气降水的补给,适当截蓄地表流,也是可以以地下水作为主要取水层的。三是对那些根本不适宜汲取地下水作为取水灌溉地区,应优先考虑对地表水的综合利用。
四、合理开发矿产,做好土地复垦工作
目前矿产管理混乱,无统一管理和开生产,必然会造成浪费局面。所以要贯彻执行《矿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矿产和砂石料要坚持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有有目的地开石、砂、土料,坚决取缔无证开的小矿,已达到节约,有序利用,可持续发展。避免国土损失和破坏生态环境。要组织各有关部门反复论证,制定关于土地复垦项目库,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对灾毁地、废弃地、闲散地、荒滩地的综合整治。因地制宜,逐步把那些沙石土地、废弃地、废弃矿坑复垦修理好,变成可利用地,增加土地有效利用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特别是矿山生态环境要加快治理的步伐。要增加资金投入,使矿山土地得到合理改良利用,不断改善矿山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五、在全区开展植树造林
森林的重要价值不在于木材本身,主要还在于它对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方面的生态功能。据有关资料论证,每亩有林地比裸地每年多蓄地下水20m3,被称作“绿色水库”。当一个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3以上时,对周围环境会产生巨大的调节作用。综合三江平原的实际情况,台地水土流失的发生,平原土壤风蚀沙化,地区气候转干而多大风,都与过伐森林、沙地垦荒等破坏植被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森林植被是仅次于水在环境地质条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所以三江平原要以营造防护林为主,防护、用材、薪炭经济林相结合,平原区绿化、美化相结合,不断提高平原区森林覆盖率,力争山前台地森林覆盖率达到30%,低平原区达20%,河谷平原为15%。以达到防御自然灾害,调节生态环境,满足生产生活之需要。如一些岛状森林要坚决保护、不许砍伐,一些古河道和漫滩区要退耕还林。
六、恢复和保护沼泽
荒地变耕地的负面效应已引起高度重视。2000年1月,为了保护三江平原由于过度垦荒而遭到严重破坏的湿地,决定全面停止继续开垦北大荒。但停止开荒不意味着撂荒,保护湿地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湿地。天然湿地是具有极高的生物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其生产力甚至超过最集约经营的农业生产系统。
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湿地,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其被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中的重要湿地名录,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具有国际意义的湿地。
本区域的重点保护与建设地区为萝北水城子、乌苏里江、挠力河流域的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该地区是三江平原及生物多样性保存最为完好、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本区原始湿地众多,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多样,国家级珍稀濒危物种约100种。生境多样,是三江平原的“缩影”。
沼泽区生态功能保护与恢复的重点是加强现有湿地和生物多相关性的保育,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开展退耕还湿生态工程,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调节局域气候的生态功能。加大古河道和乌苏里江界江国土侵蚀防治工程建设力度,建立国际生物多相关性保育生态廊道。
天然湿地是具有极高的生物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其生产力甚至超过最集约经营的农业生产系统。从湿地产品中获得的效益,就单位土地而言,比其他生境(包括湿地排干后形成的生境)要高得多。湿地内的天然产品包括泥炭、木材、水果、蔬菜、肉类(鱼和鸟)、芦苇、树脂和药材等。三江平原湿地小叶樟草场产草量为每年369×104t,载畜量可达119万头(牛单位)。湿地中的冷杉、落叶松、赤杨都是很好的林材。湿地中药用植物有200余种,含有各种葡萄糖、糖苷、鞣质、生物碱、油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湿地有陆栖动物上百种,其中许多种类是经济动物。根据人类与自然共生原理,对湿地进行景观生态的分析、评价、规划、设计,建立高生产力而又有良好生态效益的湿地生态农业模式,通过人为管理,发展适应湿地生态位的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并形成较高生产力,将有限的循环综合利用,建设“稻-苇-鱼”湿地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既可以提高荒芜湿地的产值和利润,又可以发挥湿地的调节河川径流、均化洪水过程、调节气候、净化水质、改善土壤条件的功能,实现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持续利用。为科研提供重要的条件,成为巨大的种质、基因库和生态游的乐园。
七、建设和扩大自然保护区
三江平原自然保护区的重点应是湿地保护区,这是恢复生态平衡的关键。如今湿地自然保护区面临窘境,年以来为保护湿地在三江平原先后建立起各级自然保护区12处,合计面积约13.2×104 hm2。但这些保护区与三江湿地整个面积相比仅占30%左右,还有近70%面积湿地得不到保护。加强湿地森林的保护,扩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便于兽类和水禽栖息、繁殖,保育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恢复当地原始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制定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规划和措施,并纳入三江平原综合开发的规划与建设中。统筹安排,使湿地保护与农业开发建设同步进行。加强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都有巨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所以不仅要保护现有保护区范围,还要将一些沼泽、森林划为保护区,加大一些古河道(如同江青龙河、抚远鸭绿河一带)的还湿还林力度。
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管理体制,加大管理力度。在有代表性的湿地和生物多相关性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三江平原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建立挠力河源头、萝北水城子等生物生态廊道等一批生态功能保护区,进一步加大生态示范区建设步伐,发挥其、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地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当前除了继续加强国家级和省级自然区建设外,各市县、农场、林场、乡镇都应划分建立保护区和保护地,生产队和家庭也应划一些湿地、林地、地貌、水系保留地,形成保护区网络,以恢复三江平原生态系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要制定法律和得力措施,来保护自然保护区,坚决制止破坏保护区范围的扩大和继续,不许在保护区开矿和偷猎活动,对触犯刑律的一定要追究其责任。要对保护区进行评价、调查、监测,加强向人民群众宣传的力度,让大家都来关心保护区。
八、土地沙化的治理
要取以下措施:①植物固化。在沙化地成片种草,营造防护林或固沙林,建立林草复合的生态系统,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分、调节气候的作用。②退耕还林还牧。对于风蚀严重的耕地和潜在的沙化耕地,要坚决退耕还林还草,遏制土地沙漠化的发展。如萝北、绥滨等地皆为砂性土壤,要退耕还林还湿,防止沙漠化,保持良好生态环境。③改良风沙农田。沙化侵蚀较轻、不具备退耕不定期林还牧的农田,用人工垫土、引洪淤灌、绿肥改善土壤结构,制止沙地的前移。④引水拉沙。在有水条件的地方引水拉沙,治沙造田,改造利用沙化地,建设基本农田,阻挡风沙侵蚀。
九、盐碱化治理
盐碱化治理宜用以下对策:①长远规则、兴修水利。在低平原疏通河道:在保证散流区芦苇业、渔业用水的前提下,为排除地表积水,降低地下水水位,须开明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脱盐改良土壤的目的。考虑排水出路,分别开主干沟、支沟、毛沟等。在闭流区内,可挖短沟,设小扬水站,把水排到主土沟中。深机井灌溉可起到抗旱增产和地面洗盐作用。浅井用大口井灌溉,可起到降低潜水位作用。②生物改良措施。第一植树造林是生物改良的首位。植树造林要与农田防护林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盐碱地区种植耐盐碱树木,可抑制地面返盐,促进土壤脱盐。通过造林,可以改变小气候,使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树种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高栽刺槐,洼栽柳,沙丘地栽榆树,杨树选择弱碱地,重碱地上栽柳。第二种植耐盐碱作物,轻度盐碱土种植甜菜、向日葵等,可获高产。但需拘茬轮作方能取得既增产又改良盐碱土的双重效果。第三种植水稻。利用淡水灌稻,对土壤盐分有洗刷作用,使水稻能获高产。第四广种绿肥作物。种植耐盐碱的草木栖、苜蓿、苦草、田菁、黑草等,这些绿肥作物既是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牧草,又能使土壤增加有机肥及含氮量,不定期能掏返盐。近年来一些地区种植田菁改良盐碱土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另外,平整深翻土地,施加有机肥,改良土壤,配合上述措施,做到兴利除害,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必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十、治理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治理,要以水利、水保建设为主攻方向,工程措施与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保护与治理并重,恢复与改良、小区控制与流域治理统筹安排。工程措施主要是修梯田,挖截流沟,层层拦截坡水,分化水势,保土保水。5°~10°上以坡耕地要修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种植水土保持林等。农业措施是横坡打垄,深耕浅松。建立科学的耕地培肥制、土壤耕作制和轮作制,因地制宜建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据有关部门调查,三江平原中低产田面积约40×104hm2,占耕地面积的67.9%,严重制约了本区农业生产。因此,要多渠道筹集中低产田改造资金,取优惠政策调动农民改造中低产田积极性,增加改造中低产田的物质投入,健全投入的服务体系,选择适用的中低产田改造技术,把中低产田改造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结合起来,逐步把中低产田建成高产稳产田。生物措施主要栽种水土保持林,在缓坡上种植生物防护带。对其坡度15°以上的耕地应退耕还林、还草,禁止毁林或超坡开垦。
十一、以增产粮食为主
三江平原农业开发问题提出以后,一开始有人提出了一套完善的设想,即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商运建服齐上,建成商品粮基地、畜产品基地、出口创汇基地、城市副食供应基地,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这是良好的愿望,也是农业综合开发最终要达到的目的。但是农业开发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要在全面统筹规划的前提下有重点、有步骤、分期分批有实施,不能一蹴而就。三江平原近期农业开发,应以尽快形成粮食新增生产能力为主,适当发展多种经营,这是由以下因素所决定的:一是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着新挑战,自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徘徊不前,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社会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每年需要进口粮食100多亿千克。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受国际、国内条件的制约,决不能靠进口。必须在抓好常规农业的同时,大力抓开发农业。国家把三江平原列为第一批重点开发区,着眼点首先是能尽快增加商品粮。二是省同国家签订的《协议书》对开发任务、完成任务时间和投资额都做了明确规定,即规定在1990~2000年10年内改造低产田40×104hm2,开荒20×104hm2,造林14×104hm2,草场改良60×104hm2,形成15×108kg粮食新增生产能力,国家投资和银行各3亿元。在这种时间紧、任务重、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三江平原近期农业开发必须以增产粮食为主,在3年内资金投放应集中在低产田改造和不宜开荒扩大耕地面积上,有条件地安排一些多种经营项目。
十二、综合开发全面发展
三江平原不仅要建成商品粮基地,还要建成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比如三江平原生态农业要突出发展以无公害种养业为主的绿色农业,在此基础上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一批有效益、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建成一批生态示范区、生态村、乡、县(市)。综合利用,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促进农林牧副渔各业有机结合,种养加相互衔接配套。这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与可能,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循序渐进,逐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的关系。
三江平原的生态农业建设应以农田肥力为基础,大力开展积造农家肥活动,扩大绿肥种植面积,积极推广秸秆还田的举措,施用草炭等多种途径补偿更新土壤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保障农业和粮食蔬菜无公害、安全、原汁原味。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走深加工、精加工、多层次增值深度开发之路。以玉米、大豆、水稻、杂粮、甜菜和向日葵等作物合理轮作多元互补为基础,开发纵向空间,适当增加牛、猪、禽、鱼和瓜菜等物种层次,多梯级、多流向转化利用的互补型生态农业。
我们认为,三江平原农、牧、林、渔用地的比例应该是:农业占35%、牧业占15%、林业占20%、渔业占3.2%、沼泽区占15%,其余是保护区。取的模式是“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林、牧、企复合型种养结合”。具体农业结构模式可取旱田生态结构模式、稻田立体生态结构模式、农牧渔立体结构模式、水域主体生态结构模式、中低山生态结构模式。
总之我们需要坚持高起点优化,尽快形成三江平原浓郁的生态环境特色。特色就是与众不同,独具一格。特色越浓,给人的印象越深,吸引力越大。三江平原生态环境要有特色、有个性、有魅力,使山有山的灵气,水有水的妩媚,林有林的风光,田有田的景观,沼泽有沼泽的美丽。
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经构建优化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综合治理的三江平原必将很快建成为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昔日的“北大荒”必然成为美丽富饶的米粮仓。
推进绿色循环包装手抄报
强对流天气相关定义
强对流天气是指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和飑线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它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在气象上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中央气象台7月18日早6时发布暴雨及强对流天气警报:预计今天白天到夜间,四川西北部及南部和东部、重庆、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北部、云南东北部以及河南中北部、山西东南部、河北大部、山东大部、北京、天津、辽宁大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东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四川盆地东北部、重庆中西部以及山东半岛北部、辽宁北部和东部、吉林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上述地区局地并将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是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在气象上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这种天气的水平尺度一般小于200公里,有的仅有几公里。这种天气破坏力很强,它是气象灾害中历时短、天气剧烈、破坏性强的灾害性天气。世界上把它列为仅次于热带气旋、地震、洪涝之后第四位具有杀伤性的灾害性天气。
强对流天气是气象学上所指的发生突然、移动迅速、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局部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强对流天气来临时,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等恶劣天气,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
强对流天气灾害特点
强对流天气是以大尺度天气系统为背景,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或决定着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生成、发展和移动过程,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又对大尺度天气系统有反馈作用。广东省强对流天气的特点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发生早、结束迟
广东的强对流天气一般2月开始发生,至9月以后逐渐减少,个别年份可提前在1月出现,推迟至10~12月结束。
▲(2)强度大、破坏性强
广东的强对流天气与其它地区强对流天气一样,具有垂直方向速度大、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如出现强对流天气时,一些过程的瞬时风速达12级或以上,甚至超过100米/秒。
▲(3)出现频繁,水平尺度小,生命史短
强对流天气是广东各种自然灾害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大风、飑线、冰雹和龙卷风出现均较频繁,例如,有的年份,一天内竟降冰雹4次,最长降雹时间可持续半小时;有的月份,全省可出现持续多日降雹。强对流天气的水平尺度小,一般小于200公里,有的仅几公里。生命史短,一般仅几小时至几十小时。此外,它还有气象要素梯度大以及非地转平衡、非静力平衡的基本特征。
对流天气易于在某些特定的地区形成和发展,如山脉两侧、海陆边界、湖泊周围、沼泽地带等等,因此,各类强对流天气形成的物理过程是不完全相同的,这与下垫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强对流天气为繁
强对流天气今年为繁发生?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室副主任周庆亮接受记者访时说,今年入汛以来,全国主要降雨带在一个地区“盯”着的时间不是太长,所以某个地区持续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不多。局部地区强对流天气范围大次数频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今年南下的冷空气异常活跃,频繁南下的冷空气比较潮湿而且十分不稳定,这种湿暖的大气在盛夏炎热的午后,会产生强烈的垂直运动而导致出现强对流天气。另外,北方地区高空受较强西北气流控制,白天天气晴好,太阳辐射强,近地面气温升高迅速,而位于华北地区的低涡相对稳定,常常引导冷平流南下,在部分地区形成了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大气层,使得这些地区容易产生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的另一罪魁祸首是全球气候变暖。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表示,近年来天气变化的幅度正在加剧是事实,最近一个月以来,全球各地纷纷传来天气反常的报告。几乎与北京突遭暴雨的同时,上海也遭到了暴雨的袭击,亚洲的很多国家如日本、孟加拉国等国家也遭受剧烈的强对流天气袭击,罗马尼亚热死了18人的高温天气突然变成了夹杂着冰雹的雨,雷电击中4人。同样遭受暴雨困扰的还有意大利北部、法国和南亚。德国和意大利的山区甚至上演了“七月飞雪”。
强对流天气出现时间
广东的强对流天气全年都可能出现,雷雨大风多发生在春、夏、秋三季,冬季较为少见。短时强降水一年四季都可见,也以春、夏、秋三季为多。龙卷风一般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或夏秋之交(4~10月),以前者居多。飑线多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冷锋前的暖区中,台风前缘也常有飑线出现,以3~9月居多。冰雹在广东省大多出现在冷暖空气交汇激烈的2~5月份,也可在盛夏强烈而持久的雷暴中降落。
强对流天气内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具有突发性、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的特点。一旦强对流天气发生,它的破坏力极大,其影响波及到农业、工业、电力、通讯、城市建设、航空、交通运输等各行各业,并危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
强对流天气灾害分类
▲(一)飑线
气象上所谓飑,是指突然发生的风向突变,风力突增的强风现象。而飑线是指风向和风力发生剧烈变动的天气变化带,沿着飑线可出现雷暴、暴雨、大风、冰雹和龙卷等剧烈的天气现象,它是一条雷暴或积雨云带。
飑线是受起伏地形和热力分布不均而产生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的综合结果。它的形成和发展除与天气形势有密切关系外,地方性条件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常出现在雷雨云到来之前或冷锋之前,春、夏季节的积雨云里最易发生。潮湿不稳定气层能助长飑线的强烈发展。当它即将出现时,天气闷热,风向很乱或多偏南风。当强冷空气入侵时,地面冷锋前部的暖气团中,或低压槽附近,大气存在不稳定层结,此时最易形成飑线天气。飑线多发生在傍晚至夜间。
飑线从生成到消亡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初生阶段,一般经历3~5个小时,有6级左右大风,并伴有雷雨。
(2)全盛阶段,历时1~2小时,风向突然改变,风速骤增,常由8级猛增至12级以上,气压急剧上升,温度剧降,短时间会降低10°C以上。这阶段发生的狂风暴雨,破坏力很大。
(3)消散阶段,历时2小时左右,风力减小,雷雨强度降低,气压渐降,气温渐升,天气渐好。
▲(二)龙卷风
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是由雷暴云底伸展至地面的漏斗状云(龙卷)产生的强烈的旋风,其风力可达12级以上,最大可达100米/秒以上,一般伴有雷雨,有时也伴有冰雹。它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现象,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它往往使成片庄稼、成万株果木瞬间被毁,令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畜生命遭受损失。龙卷风分为陆龙卷和海龙卷。出现在陆地上的龙卷称为陆龙卷,出现在海面上的龙卷称为海龙卷。它旋转力很强,常把地表面上的水、尘土、泥沙等卷挟而上,从四面八方聚拢成管状,有如“龙从天降”,因而得名龙卷。陆上龙卷风多为泥沙;海上龙卷多为海水。海上的这种龙卷群众也叫它“龙吸水”。
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其形成和发展同飑线系统等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龙卷风更严重一些。它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大量的能量供应,因而需要有强烈对流不稳定能量的存在。它与热带气旋性质相似,只不过尺度比热带气旋小很多。在形成和发展时,由于空气对流,使龙卷中心的气压变得很低,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四周气压较高的空气就向龙卷中心流动,当它未流到中心时就围绕着中心旋转起来,从而形成空气的旋涡。
龙卷风的水平范围很小,直径从几米到几百米,平均为250米左右,最大为1千米左右。在空中直径可有几千米,最大有10千米。极大风速每小时可达150千米至450千米,龙卷风持续时间,一般仅几分钟,最长不过几十分钟,但造成的灾害是很严重的。
广东是我国龙卷风多发区之一,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从时间上看,以春末夏初为多,从地区上看以沿海地区最多,内陆较少。
▲(三)冰雹
冰雹是从雷雨云中降落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降水。常见的冰雹大小如豆粒,直径2厘米左右,大的有像鸡蛋那么大(直径约10厘米),特大的可达30多厘米以上。
冰雹是由于冰晶或雨滴在对流的积雨云中几上几下翻滚凝聚而降落的固体降水。它通常是产生在系统性的锋面活动或热带气旋登陆影响过程中,但也有局部性的。冰雹一般多出现在春夏之交,空气粤鞣⒄雇⒌奈绾螅叶喑鱿衷谀诼缴角T诖怪狈⒄雇⒌幕暝浦卸加斜⒋嬖冢⒁诼涞刂安槐蝗诨浦械谋⒕捅匦朐鲋磷愎淮蟆?掌泻芮康木哂忻飨云鸱纳仙髂苁贡⒃诳掌蟹锤瓷刀龀ぁ>莨兰疲当⑹保仙硕匦氪笥?0米/秒;要产生10厘米的大雹,必须要有50米/秒以上的上升气流运动(一般产生雷雨的积雨云上升运动仅10米/秒左右)。这样强的上升运动,完全靠大气不稳定的能量释放而获得。所以降雹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空气中存在极不稳定的大气层,不稳定层越厚,越是利于降雹。
在积雨云内,0°C层以下的云层由水滴组成,0°C层以上的云层由过冷却水滴组成,再高一些的云层则由过冷却水滴与雪花和冰晶等混合组成。如果积雨云中上升气流时强时弱,当上升的冷却水滴与上空的冰晶或雪花相碰,过冷水滴就冻成冰雹的核心。冰雹形成后,或因上升气流减弱,或因其重量较大而下降,当它降到0°C层以下后,又有一部分水滴粘于其上,这时若上升气流增强,它又被带到0°C层以上的低温区,雹核表面的水又被冻成冰,当上升气流再也托不住时,它便落到地面,成为冰雹。
▲(四)雷雨大风
雷雨大风,指在出现雷、雨天气现象时,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17.2米/秒)的天气现象。有时也将雷雨大风称作飑。当雷雨大风发生时,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狂风夹伴强降水,有时伴有冰雹,风速极大。它涉及的范围一般只有几公里至几十公里。
雷雨大风常出现在强烈冷锋前面的雷暴高压中。雷暴高压是存在于雷暴区附近地面气压场的一个很小的局部高压,雷暴高压中心温度比四周低,下沉气流极为明显,雷暴高压前部为暖区,暖区有上升气流,就在这个下沉气流与上升气流之间,存在着一条狭窄的风向切变带,其为雷雨大风发生处,它过境时带来极强烈的暴风雨。如果雷雨大风发生在单一气团内部,那么它常常是由于局地受热不均引起。雷雨大风的生命史极短。
▲(五)短时强降水
短时强降水是指短时间内降水强度较大,其降雨量达到或超过某一量值的天气现象。这一量值的规定,各地气象台站不尽相同。
▲(六)雷暴
强对流天气往往又会带来雷暴,当大气中的层结处于不稳定时容易产生强烈的对流,云与云、云与地面之间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发生放电,有时雷声隆隆、耀眼的闪电划破天空,常伴有大风、阵性降雨或冰雹,因此雷暴天气总是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联系在一起。
由于雷暴的发生发展与积雨云联系在一起,从雷暴云的出现到消失,它有很强的局地性和突发性,水平范围只有几公里或十几公里,在时间尺度上也仅有2-3小时,因此,这种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在预报上有一定的难度。
强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雷电会引起雷击火险,大风刮倒房屋,拔起大树,果木蔬菜等农作物遭冰雹袭击后损失严重,甚至颗粒无收,有时局地暴雨还会引起山洪爆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强对流天气带来危害
强对流天气灾害大体上可将其归纳为风害、涝害、雹害。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往往几种灾害同时出现,对国计民生和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飑线、龙卷风和雷雨大风最突出的气象要素之一是强风。
飑线在本省比较常见,全省各地均可发生。尽管飑线的水平尺度小,但在其影响的范围内都将发生强大的风、雨灾害,可导致树木折倒,房屋掀翻,瓦砾飞行,人畜受伤受害,庄稼倒伏。飑对广东内河航行的船只危害也较大,如1980年2月27日在潭江水道行驶的曙光401客轮,被飑吹沉,死亡301人,经济损失100万元;1983年3月1日在东平水道航行的红星283号,被飑吹沉,死亡148人,经济损失110万元;1985年3月27日在天河水道航行的红星312客轮,被飑吹沉,死亡83人,经济损失120万元。除此之外,几乎每年都有客、货船被飑吹沉发生,造成不同程度损失。
龙卷风的风向旋转时,中心风力可达100~200米/秒,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如1987年4月6日在从化发生的一次龙卷风,吹塌房屋950间,严重损坏3210间,吹断荔枝1460棵,三华李、柑桔橙等果树15300株,死亡4人,受伤14人,经济损失100多万元;1990年4月10日龙卷风袭击阳江市,死亡16人,伤10人,倒塌房屋250多间,揭顶750间,在漠阳江上航行的船只被龙卷风吹倒,死10人,伤5人。1986年5月龙卷风袭击信宜和1989年4月23日龙卷风袭击普宁,亦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雷雨大风的风力一般小于飑线和龙卷风,但它的发生不仅有大风,而且伴随有电闪雷呜和暴雨等现象,个别的雷鸣巨响使人感觉到有如地震一般。雷雨大风可导致人、畜伤亡、房屋倒塌和大片农作物被毁等。如19年4月12日,花都、从化和广州市白云区15个乡镇遭受雷雨大风袭击,受伤2人,损坏房屋1047间,揭掉瓦房瓦面280间,荔枝等果树被吹断4800多棵,倒塌工棚6.6万平方米,损坏稻田、菜地4074亩,死亡三鸟6.5万只,直接经济损失2481万元。此外,雷电对航空活动造成的危害尤其严重。雷电也可能引发森林大灾和山火。
冰雹是雷雨云中水汽凝华和水滴冻结相结合的产物。雹以雹胚(霰)为核心,外面包有好几层冰壳。雹的密度大致在每立方米300千克至900千克之间,平均为每立方米700~800千克,大冰雹的降落速度可达每秒30米或更大。降雹形成的灾害虽然是局部和短时的,但后果是严重的。降雹会砸坏农作物、果园、房屋和其它设施、设备,致人畜伤亡。如19年4月12日茂名市北部山区出现暴雨和冰雹等灾害,信宜市14个乡镇出现6~7级阵风,最大冰雹重15公斤,一般大的如鸡蛋,小如花生米,造成3人死亡,倒塌房屋750间,被揭房屋瓦面2万多间,损失三鸟300多万只,经济作物受损达10多万亩。19年4月3日清新县10个镇受冰雹袭击,全县受损房屋10750间。高州市6个镇受冰雹袭击,损坏房屋16000间。
短时强降水易于形成洪水内涝,影响作物生长,影响人类正常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健康,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命。作物超时浸泡会烂根、死苗;房屋、堤坝长期浸泡会倒房、坍堤、垮坝。此外,内涝易于瘟疫和作物病虫害的流行。洪水可冲毁堤坝,淹没农田,毁掉庄稼,冲击桥梁,淹没房屋和家园,使人们流离失所,人畜均难逃其浩劫。短时强降水常构成暴雨的一部分。如19年5月7~9日,清远市和广州市北部普降短时暴雨,清远市源潭镇降939毫米;高桥镇降512毫米;佛冈县龙山镇降614毫米;广州的花都市梯面镇降460毫米,从化龙潭镇降425毫米,由于暴雨集中,强度大,致使山洪暴发,山体下滑,江河水位猛涨,部分堤围溃决,造成极其严重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36万人,死亡112人。倒塌房屋1.83万间。全停产乡镇企业65个,冲毁桥涵52座。损坏高压输电线路12千米,损坏通讯线路82千米,农业受浸面积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13.7亿元。
总而言之,强对流天气的破坏力很强,会产生严重的灾害。若以风速估计该类天气的能量,则一个强对流风暴的平均能量可达108千瓦·时,大约相当于10多个爆炸时具有的能量。国际上把它列为仅次于热带气旋、地震、洪涝之后的第四位具有杀伤性的灾害性天气。广东在1980~1985年期间发生的三次海难都是处于这种天气背景之下。
由于各类强对流天气有各自的发生季节和发生特点,农业生产为户外作业,又是根据季节来安排的,所以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生产中的各类作物的危害不尽相同。上述的洪涝、风、雹是强对流天气灾害中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几种危害。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危害是外力摧毁庄稼,间接危害是由内涝诱发和传播病虫害致庄稼减产甚至绝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建设的发展,因强对流天气的发生而造成的损失也就更加严重。强对流天气灾害与强对流天气的类型、其影响的范围和持续时间是密切相关的。
强对流天气灾害防御
由于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成灾种类多,破坏力大,常造成严重灾害,目前尚无有效办法人为削弱及防治,因此要取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策略。
1、建立抗灾夺稳产的农林牧结构和措施
(一)建立抗灾夺稳产的农林牧结构。在多强对流天气灾害发生的地方,特别是山区需大力种草种树,封山育林,绿化荒山,增加森林覆盖率,做好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有可能减少空气的对流作用,以减轻强对流天气灾害的发生,农区增加林牧业比重,并增加种植抗强对流天气灾害和复生力强的作物比例;在强对流天气灾害多发区,多种根茎类作物。在关键生育期错开强对流天气灾害多发时段。成熟作物要及时抢收。
(二)对于防风: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巩固建筑物,以防雷雨大风、龙卷风等风害,改变生态环境,防止土壤沙漠化,保护水源,疏导沼泽。
(三)作物受灾后需及时取补救措施。强对流天气灾害发生后,作物除遭受机械损伤外,还有许多间接危害,因此,应根据不同灾情,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抗灾能力等,及时取补救措施。
(四)培育优良的抗强对流天气灾害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抗灾能力。
2、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水平和加强对强对流天气系统的理论研究
(一)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水平
首先要对强对流天气的产生和移动作好预测预报,可利用气象雷达监测,加强气象台、站联防来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发生,监视它的活动,还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连续拍摄的云图照片,对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移动及消亡进行探索、追踪,配合天气形势图分析,有助于判断强对流天气出现地区的预测预报,从而可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水平;及时发布预报信息,以便在强对流天气出现以前取必要的防御措施。
(二)加强对强对流天气系统的理论研究工作
如加强对强对流天气成因的机理研究,加密监测强对流天气网点,更新监测手段;建立防灾减灾计算机指挥系统,尽快应用于抗灾救灾工作,提高应变能力,对影响本省的强对流天气灾害进行系统整理,并建立强对流天气数据库和灾情库,及时为领导决策和取措施提供准确的灾情资料。
3、建立、健全防灾系统
(一)当发现强对流天气将发生时及时发出警报。迅速将强对流天气可能出现的预报传达至各有关地区、有关单位;通过广播、电视、高频电话等及时传递。
(二)兴修水利,清理沟渠,疏通水道整治脏、乱、差,以防强降水造成内涝积水。
(三)人工消雹:防雹的主要措施是消雹,使形成雹块的云层减薄或消散,阻止云中酝酿成雹和小雹长成大雹。方法有二种:一是将碘化银或碘化铅等催化剂通过地面燃烧或飞机播撒方式投入到成雹的积雨云中,增加积雨云中的雹胚,使其形成小雹,不易长成大雹。二是爆炸,用高、火箭、包等向成雹的积雨云轰击,引起空气的强烈振动,使上升气流受到干扰,从而抑制雹云的发展,同时也能增强云中云滴间碰并的机会,使一些云滴迅速长成雨滴降落。对于防雹的科学实验,例如消雹原理、雹云探测、冰雹预报、防雹技术和效果等工作的研究也在积极发展和完善。
在防洪防涝、防风、防雹的各项防御措施中,植树造林改善局地小气候是关键。众所周知,影响对流发展的物理因子有六个,即大气的静力稳定度,云外下沉气流,挟卷过程,风的垂直切变,对流云的合并,对流活动对大尺度环流场的反馈作用等。破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阻止对流的继续发展,避免形成强对流天气。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取措施避免强对流天气灾害的发生是完全可能的。毫无疑问,预报的准确是前提,我们必须提高预测强对流天气灾害的水平。
自动气象站的功能
节约生活,从我做起
1、将旧练习本中未用完的纸张装订起来,做草稿本;
2、收集用过的草稿纸和旧作业本及试卷,找到合适的途径,送到造纸厂重新加工成可以使用的纸张。
3、节约用纸,把草稿纸写满,不要只写几个数字就扔掉。
4、尽量节约用纸,无论是手纸还是餐巾纸,能用手帕代替的就用手帕代替。
5、在废报纸上练习写毛笔字和画国画。
6、有些包装纸,可以做成手工艺品,美化生活。
7、尽量不用一次性碗筷。
8、方便筷或竹签使用后可以回收利用,做成工艺品。
9、不要用机械的方法破坏、损害树木。
10、多种植植物。
11、把装修中剩余的木头、木屑送去造纸厂,减少砍伐树木的数量。
12、珍爱自己国家的每一棵树,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保护意识。
保护环境:
1、节约减少污染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防止滴漏。
(2)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
2、绿色消费环保选取
(1)用无铅汽油、无镉铅电池、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与空气的污染。
(2)购买低砩家用制冷器具、无砩发用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
3、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尽量少使用一次,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减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备购物口袋或提篮。
4、分类回收循环再用不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循环再生,造福人类。
5、保护自然万物共存不猎杀、使用珍稀动物和受保护的动物,关爱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植树造林,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木。
6、讲究卫生保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制造噪音。
如何保护森林对森林保护,最重要的是提高民众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强化人类生存环境意识,应注意:
1、健全森林法制、加强林业管理
要管好林业,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林业机构;二是加强林业法制宣传教育;三是严格森林伐、伐量、伐方式;四是严格伐审批手续;五是重视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防治;六是用征收森林税的方法,加强森林保护。
2、合理利用天然林区
利用森林,必须要合理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和伐量基本平衡。同时要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
3、分期分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
在本世纪末使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到达20%,应分期分阶段和分不同地区来实现。
4、营造农田防护林,加速平原绿化
我国应尽快建立起西北、华北等地区的农田防护林,发挥森林小气候作用,抗御自然灾害。用心推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生物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同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改善土地和环境条件,减少水土流失。
5、搞好城市绿化地带
城市应大力植树造林,把城市变为理想的人工生态系统。我国城市绿化面积很低,上海市仅为人均0.5m2,距国家人均10m2的差距很大,和国外差距更大。
6、开展林业科学研究
重点开展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关系研究。个性是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改善生态状况,力求生态、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相对协调发展。
7、控制环境污染对森林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如SO2、O2、酸雨及酸沉降等都能明显对森林产生不同伤害,影响森林的生长、发育。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随着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也将对森林产生影响,控制环境污染的影响有助于森林的保护。
银杏几年结一次果实?银杏果实能吃吗?有什么好处或坏处?
1、实时监测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气压、太阳辐射、环境气体、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能见度等多种气象参数,气象观测要素的配置方式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灵和配置,根据配置不同可以组合成移动式气象站、固定式气象站、梯度观测站、墒情气象站、森林防火气象站、农林小气候观测站、高速公路气象站等多种不同使用用途的气象观测站。
2、微电脑气象数据集仪具有气象数据集、实时时钟、定时存储、参数设定、参数和气象历史数据掉电保护等功能。数据集器用新一代处理器32位Motorola CPU集成高精度GPS数字芯片, 1微妙卫星同步支持 NMEA0183 通讯协议,主动型陶瓷天线让定位更为精准,通过气象监测软件可以准确定位查看监测区域的气象环境数据,方便于移动观测气象数据,工业控制标准化设计,便携式防振结构,汉字液晶键盘人机界面,使用先进的双屏显示技术,主屏显示实时气象数据信息,辅屏显示地理状况信息包括方位、高度、天气预报资料等等,人机界面友好,便于现场实时查看气象分析数据,无需外接电脑终端设备。
3、数据存储方式由内存和外存两部分组成,标准配置为内存,同时也可以选配外置智能存储器进行数据备份操作,存储容量最高达2G,可以存储50年以上气象数据。
4、标准RS232/485/USB通讯功能,支持标准MODBUS通讯协议,可以通过有线连接、局域网连接、光纤连接、Modem连接、GPRS移动通讯、数传电台、3G通讯、卫星通讯等多种通讯方式与气象站接收服务器组成气象监测系统。
GPRS移动通讯技术是由我公司独创的最新一代分组转移传输模式,该模式允许用户在端到端分组转移模式下发送和接收数据,而不需要利用电路交换模式的网络。GPRS永远在线,按流量计费,从而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无线分组数据业务。特别适用于间断的、突发性的和频繁的、点多分散、中小流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
5、自动气象站管理软件可在WINDOWS2000以上环境即可运行并支持最新WIN7操作系统,实时显示各路数据,每隔10秒更新一次,每组数据自动存储(存储时间可以设定),与打印机相连自动打印存储数据,生成标准气象图文报表及统计分析曲线,存储量达数年以上,数据存储格式为EXCEL标准格式可供其它软件调用,强大数据库管理功能,支持sql、access、oracle等多种数据库,并可以将数据上传至中心管理网站进行实时数据更新发布便于查询。
6、电源供电系统有市电220V、直流5V、12V和太阳能供电系统多种方式进行选择。气象数据集器配备有绿色节能电源管理模块系统,如使用太阳能系统方式供电,可保证连续阴雨天情况下十天无断电稳态工作。
7、用不锈钢轻金属支架和野外防护箱,外形美观、耐腐蚀、抗干扰,可长期运行于各种恶劣的室外环境,安装支架高度包括2.5m、3m、10m、50m、100m,能够根据不同规范安装气象传感器。
8、配备新一代外接控制管理模块,通过该管理模块可以外接气象信息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气象数据和其它业务信息。它适于显示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等各种信息,可在室外全天候运行。该设备是在公共场所进行气象数据显示及信息发布和企业形象宣传的有效工具和良好窗口。同时该管理模块可以控制管理外接设备的工作状态,例如外接报警系统的的启动和关闭。
9、完善的防雷击、抗干扰等保护措施。在电子线路方面用了防雷、噪声抑止等多种抗干扰措施,在硬件和软件设计方面用了降额设计、电磁兼容设计、野值剔除等多种可靠性设计技术,可靠运行于各种恶劣的野外环境,低功耗、高稳定性、高精度、可无人值守。
地球上的水会不会越来越少
白果
Semen Ginkgo
(英) Ginkgo Seed
别名 银杏核、公孙树子、鸭脚树子。
来源 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枝分长枝与短枝。叶簇生于短枝,或螺旋状散生于长枝,扇形,上缘浅波状,有时中央浅裂或深裂,脉叉状分枝;叶柄长。花单性异株,衡同株;球花生于短枝叶腋或苞腋,与叶同时开放;雄球花成荑花序状,雌球花有长梗,梗端2叉,叉端生1珠座,每珠座生1胚球,仅1个发育。核果状,椭圆形至近球形,外种皮肉质,有,熟时橙**,内种皮骨质,白色。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于向阳、湿润肥活的壤土及砂壤土,一般为栽培。主产广西、四川、河南、山东、湖北、辽宁。
制 秋季成熟时收,除去肉质种皮外层,稍蒸或略煮后,烘干。
性状 药材卵形或椭圆形,长1.5~3cm,宽1~1.8cm;表面乳白色至淡棕**,光滑,基部有1~2个圆点状突起,边缘有棱线。内种皮坚硬,种仁扁球形,淡黄绿色。味微甘、苦。
化学成分 含银杏酸(ginkgolic acid)、银杏酚(bilobol)、银杏醇(ginnol)、银杏黄素(ginkgetin)、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等。
性味 性平,味甘、苦、涩。
功能主治 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银杏,又名白果,是现存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植物学家常把银杏与恐龙相提并论,并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银杏属于干果类,在诸多的干果中,银杏的经济价值排名第三。白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食用和药用。
食用白果,养生延年,银杏在宋代被列为贡品。日本人有每日食用白果的习惯。西方人圣诞节必备白果。就食用方式来看,银杏主要有炒食、烤食、煮食、配菜、糕点、蜜饯、罐头、饮料和酒类。
白果的药用主要体现在医药、农药和兽药3个方面。明代李时珍曾曰:“入肺经、益脾气、定喘咳、缩小便。”清代张璐璐的《本经逢源》中载白果有降痰、清毒、杀虫之功能,可治疗“疮疥疽瘤、乳痈溃烂、牙齿虫龋、小儿腹泻、赤白带下、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症”。明代江苏、四川等地曾出现了用白果炮制的中成药,用于临床。银杏外种皮含有大量的氢化白果酸和银杏黄酮。外种皮水溶性成分具有较好的镇咳祛痰作用,其作用性质与环磷酰胺及类似。外种皮醇类中间体对22种临床常见致病真菌的抑制有效率为81%。0.1%的氢化白果酸抑制25种种临床致病真菌的有效率为92%。此外,外种皮提取物对苹果炭疽病等11种植物病菌的抑制率达88%-100%。醇提取物对丝棉金尺蠖3天内防治率达100%,同时可防治叶螨、桃蚜、二化螟等害虫。据《民间兽医本草》记载,银杏制剂可治家畜劳伤吊鼻、肺痈咳喘、肺虚咳嗽、尿淋尿血、母畜白带等症。山东牧畜医站研制的定喘汤,治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治愈率达95%。
银杏叶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到目前为止已知其化学成分的银杏叶提取物多达160余种。主要有黄酮类、萜类、酚类、生物碱、聚异戊烯、奎宁酸、亚油酸、蟒草酸、抗坏血酸、a-已烯醛、白果醇、白果酮等。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等单位于60年代用银杏叶研制出舒血宁针剂,经试验对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同时,银杏叶也可以作为农药使用。将1kg叶加水20kg,煮沸30分钟,然后泡2-3天,取其药液喷红蜘蛛、菜青虫防虫率达90%以上,而且无残留。
目前,用银杏叶提取物配制的护肤、护发等方面的产品达50余种。此外,利用银杏叶研制的银杏叶饮料、银杏桃果汁、银杏啤酒、银杏茶等保健品已在市场上流通,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银杏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从栽培角度上看,银杏属于果树一干果;属于林木一用材树种、防护树种、抗病虫树种、长寿树种及耐污染树种。银杏适应能力强,是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护滩林、护村林、林粮间作及“四旁”绿化的理想树种。它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优质木材、叶子和,同时还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是一个良好的造林、绿化及观赏树种,对我国大江南北农林种植结构调整、平原农区林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银杏木材优质,价格昂贵,素有“银香木”或“银木”之称。银杏木材质具光泽、纹理直、结构细、易加工、不翘裂、耐腐性强、易着漆、掘钉力小,并有特殊的药香味,抗蛀性强。银杏木除可制作雕刻匾及木鱼等工艺品,也可制作成立橱、书桌等高级家具。银杏木具共鸣性、导音性和富弹性,是制作乐器的理想材料。可制作测绘器具、笔杆等文化用品,也是制作棋盘、棋子、体育器材、印章及小工艺品的上等木料。在工业生产上,银木最适宜制作X线机滤线板、纺织印染滚、机模及脱胎漆器的木模、胶合板、砧板、木质电话等。
银杏还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银杏夏天一片葱绿,秋天金黄可掬,给人以俊俏雄奇、华贵典雅之感。因此古今中外均把银杏作为庭院、行道、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在我国的名山大川、古刹寺庵、无不有高大挺拔的古银杏,它们历尽兴沧桑、遥溯古今,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历代骚人墨客涉足寺院留下了许多诗文辞赋,镌碑以书风景之美妙,文载功德以自傲。无怪乎人们惊叹古银杏与古文化紧密地连在一起。
银杏气势雄伟,树干虬曲、葱郁庄重。选取姿势优美的银杏,加工制成盆景,将大自然中银杏的雄姿浓缩在盆盎之中,古特幽雅、野趣横生,清供案头,令人怡情怡目。
来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
其他名称灵眼、佛指甲、佛指柑、银杏、鸭脚、公孙树、鸭掌树。
汉语拼音Baiguo
英文名Ginkgo Seed
化学成分含银杏酸(ginkgolic acid)、银杏酚(bilobol)、银杏醇(ginnol)、银杏黄素(ginkgetin)、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等。
形状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枝分长枝与短枝。叶簇生于短枝,或螺旋状散生于长枝,扇形,上缘浅波状,有时中央浅裂或深裂,脉叉状分枝;叶柄长。花单性异株,衡同株;球花生于短枝叶腋或苞腋,与叶同时开放;雄球花成荑花序状,雌球花有长梗,梗端2叉,叉端生1珠座,每珠座生1胚球,仅1个发育。核果状,椭圆形至近球形,外种皮肉质,有,熟时橙**,内种皮骨质,白色。花期5月,果期10月。
性状药材卵形或椭圆形,长1.5~3cm,宽1~1.8cm;表面乳白色至淡棕**,光滑,基部有1~2个圆点状突起,边缘有棱线。内种皮坚硬,种仁扁球形,淡黄绿色。味微甘、苦。
性味性味性平,味甘、苦、涩。
功能主治治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淋病,小便频数。1.敛肺平喘,减少痰量:适用于咳喘气逆,痰多之症,无论偏寒,偏热均可。2.收涩止带,除湿:用治白浊带下。无论下元虚衰,白带清稀,或湿热、带下黄浊者,随症配伍,均可使用。3.祛痰定喘:用于治疗喘咳痰多,能消痰定喘。4.收敛除湿:可治疗赤白带下,小便白浊,小便频数、遗尿。
不良反应生吃白果后,中毒现象出现在服后1~12小时,症状为发热、呕吐、腹痛、泄泻、惊厥、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少数人则表现为感觉障碍、下肢瘫痪。使用白果切不可过量。服食白果制成的食品也应注意这点。刺激皮肤,白果的外种皮有毒,能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发疱。有人接触还会出现过敏性皮炎。
禁忌有实邪者忌服。
生长地区生于向阳、湿润肥活的壤土及砂壤土,一般为栽培。主产广西、四川、河南、山东、湖北、辽宁。
制秋季成熟时收,除去肉质种皮外层,稍蒸或略煮后,烘干。
是否医保用药医保
是否非处方药处方
银杏究其经营目的,长期以来,以取种实为最佳。因此,有关文献将银杏归为果树部分。
白果的产量指标,白果的外部形态和其内含物种类、数量,是鉴定银杏品种的基本条件。形态学特征、物候期,以及栽培特性等只是作为条件加以评比。
1.银杏的优良品种
就现阶段而言,评价优良品种的主要标准是种实产量的丰欠、质量的优劣。优良品种是指:种核大小整齐度高;高产稳产,且连续3年的产量变幅不超过30%;种实出核率26%以上,种核出仁率在76%以上;种仁含淀粉在65%以上,含糖量在60%以上。按照以上指标,各地优选出来的优良品种如下:
(1)大果银杏:主栽于湖北安陆、孝感,随州,广西灵川,河南罗山,安徽大别山等地。种实倒卵形,平均每个重11克,柄长4厘米。种核肥大,倒卵形,略扁,边缘有翼,纵径2.6厘米,横径2.2厘米,平均种核重3.3克,每公斤310粒。。出核率29%,种核个大饱满,坐果率高。
(2)大梅核:在浙江的诸暨、临安、长兴,广西的灵川、兴安,湖北的安陆、随州等地为主栽品种。江苏邳县、山东郯城也有栽培。种实球形或近于球形,纵径3.0厘米,横径2.8厘米,平均单个重12.2克,柄长4.5厘米。种核大而丰满,球形略扁,纵径2.4厘米,横径1.9厘米,平均单粒重3.3克,每公斤300~420粒,出核率26%,出仁率75%。本品种种仁饱满、糯性强。抗旱,耐劳,适应性强,丰产性能较好。
(3)大佛手:主栽于江苏吴县。江苏邳县,浙江长兴,湖北孝感,河南罗山,安徽大别山也有栽培。种实卵圆形,纵径3.5厘米,横径2.8厘米,平均单个重17.6克,柄细,长约4.0厘米。种核卵状长椭圆形,纵径2.9厘米,横径1.7厘米,平均单粒重3.3克,每公斤310粒。出核率26%,出仁率75%以上。核大壳薄,糯性较差。耐涝抗风性能较弱,大小年不明显。
(4)大金坠:主栽于山东郯城、江苏邳县。种实长椭圆形,形似耳坠,故名。种实纵径2.9厘米,横径2.4厘米,平均单个重10克,柄较长。种核长椭圆形,纵径2.7厘米,横径1.6厘米,平均单粒重2.8克,每公斤360粒。出核率25.4%,核大,壳薄,糯性强。速生丰产,耐旱,耐涝,耐瘠薄。
(5)大圆铃:山东郯城,江苏邳县栽培较多。种实近球形,纵径2.9厘米,横径2.8厘米,平均单个重13.7克,柄歪斜。种核短圆,纵径2.5厘米,横径2.1厘米,平均单粒重3.6克,每公斤280粒。出核率26.1%,核大,壳薄,种仁饱满。树势强,生长旺,抗性强,生长快,结实早,高产稳产,对肥水条件要求高。
(6)佛指:主栽于江苏泰兴。江苏邳县、山东郯城也有栽培。种实倒卵状长圆形,纵径3.1厘米,横径2.4厘米,平均单个重13.3克,柄细长,长约5厘米。种核倒卵状长扁圆形,纵径2.7厘米,横径1.7厘米,种核平均单粒重3.3克,每公斤310粒。出核率28%,核大,壳薄,品质优。
(7)洞庭皇:主栽于江苏吴县,广西灵川、兴安。种实倒卵圆形,纵径3.6厘米,横径2.8厘米,平均单个重17.6克,柄长4.3厘米。种核卵状长椭圆形,纵径3.1厘米,横径1.9厘米,平均单粒重3.6克,每公斤280粒。
(8)大马铃:主栽于浙江诸暨、江苏邳县、山东郯城等地。种实长圆形,纵径2.6厘米,横径2.3厘米,平均单个重13克,柄宽扁,长约3厘米。种核椭圆形,纵径2.2厘米,横径1.6厘米,平均单粒重3.4克,每公斤300粒。出核率27%。种仁味甜、糯性好。
2.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青黄牒出一证,经治之后珠上膏水斑杂结为翳,状如白混障者,南人呼为白果。
本病初起风热攻击及撞损真膏等害,血气瘀滞亢极攻碎神珠。神珠之中膏汁俱已溃烂而出。本病愈后不太好。参见蟹睛及螺旋突起条。
没有干透的银杏果买回家后要放在阴凉处阴干,但是银杏果散发的气味特别难闻,是特怪的酸臭气,收拾过后,其气味久久不散。
白果
(《日用本草》)
异名灵眼(《太仓州志》),佛指甲(《浙江通志》),佛指柑(《一握坤舆》)。
来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
植物形态银杏,又名:鸭脚(《宛陵集》),公孙树(《汝南圃史》),鸭掌树。
落叶乔木,高可达40米。树干直立,树皮灰色。枝有长短两种,叶在短枝上簇生,在长枝上互生。叶片扇形,长4~8厘米,宽5~10厘米,先端中间2浅裂,基部楔形,叶脉平行,叉形分歧;叶柄长2.5~7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呈下垂的短柔荑花序,4~6个生于短枝上的叶腋内,有多数雄蕊,花药2室,生于短柄的顶端;雌花每2~3个聚生于短枝上,每花有一长柄,柄端两叉,各生1心皮,胚珠附生于上,通常只有1个胚珠发育成熟。核果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5~3厘米,淡**,被状蜡质;外种皮肉质,有臭气;内种皮灰白色,骨质,两侧有棱边;胚乳丰富,子叶2。花期4~5月。果期7~10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或根皮(白果根)、树皮(白果树皮)、叶(白果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集10~11月收成熟果实,堆放地上,或浸入水中,使肉质外种皮腐烂(亦可捣去外种皮),洗净,晒干。
药材干燥的呈倒卵形或椭圆形,略扁,长径1.5~2.5厘米,短径1~1.5厘米。外壳(种皮)白色或灰白色,平滑,坚硬,边缘有2条棱线盘绕,顶端渐尖,基部有圆点状种柄痕。壳内有长而扁圆形的种仁,剥落时一端有淡棕色的薄膜。种仁淡**或黄绿色,内部白色,粉质。中心有空隙。靠近顶端有子叶2枚或更多。气微,味甘、微苦涩。以外壳白色、种仁饱满、里面色白者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广西、四川、河南、山东、湖北、辽宁等地。
化学成分含少量氰甙、赤霉素和动力精样物质。内胚乳中还分离出两种核糖核酸酶。一般组成为:蛋白质6.4、脂肪2.4、碳水化物36%,钙10毫克、磷218毫克、铁1毫克%,胡萝卜素320微克、核黄素50微克% ,以及多种氨基酸。
外种皮含有毒成分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白果酚和白果醇。尚含天门冬素、甲酸、丙酸、丁酸、辛酸、廿九烷醇-10等。
花粉含多种氨基酸、谷氨酰胺、天门冬素、蛋白质、柠檬酸、蔗糖等。雄花含棉子糖可达鲜重的4%。
炮制白果仁:拣净杂质,除去硬壳。熟白果:取拣净的白果,蒸熟、炒熟或煨熟,去壳。
性味甘苦涩,平,有毒。
①《饮膳正要》:"味甘苦,无毒。"
②《滇南本草》:"味甘,平,性寒。"
③《纲目》:"甘苦,平,涩。""熟食小苦微甘,性温,有小毒。"
归经入肺、肾经。
①《纲目》:"入肺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太阴、大阳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肺、肾三经。"
功用主治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治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淋病,小便频数。
①《三元延寿书》:"生食解酒。"
②《滇南本草》:"大疮不出头者,白果肉同糯米蒸合蜜丸:与核桃捣烂为膏服之,治噎食反胃,白浊、冷淋;捣烂敷太阳穴,止头风眼疼,又敷无名肿毒。"
③《品汇精要》:"煨熟食之,止小便频数。"
④《医学入门》:"清肺胃浊气,化痰定喘,止咳。"
⑤《纲目》:"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捣)涂鼻面手足,去皶泡,皯黯,皴皱及疥癣疳匿、阴虱。"
⑥《本草再新》:"补气养心,益肾滋阴,止咳除烦,生肌长肉,排脓拔毒,消疮疥疽瘤。"
⑦《本草便读》:"上敛肺金除咳逆,下行湿浊化痰涎。"
⑧《现代实用中药》:"核仁治喘息,头晕,耳鸣,慢性淋浊及妇人带下。果肉捣碎作贴布剂,有发泡作用;菜油浸一年以上,用于肺结核。"
⑨《山东中药》:"治遗精,遗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有实邪者忌服。
①《日用本草》:"多食壅气动风。小儿多食昏霍,发惊引疳。同鳗鲡鱼食患软风。"
②《纲目》:"多食令人胪胀。'
选方①治鼩喘:白果二十一枚(去壳砸碎,炒**),麻黄三钱,苏子二钱,甘草一钱,款冬花三钱,杏仁一钱五分(去皮尖),桑皮三钱(蜜炙),黄芩一钱五分(微炒),法制半夏三钱(如无,用甘草汤泡七次,去脐用)。上用水三钟,煎二钟,作二服,每服一钟,不拘时。(《摄生众妙方》定喘汤)
②治梦遗:银杏三粒。酒煮食,连食四至五日。(《湖南药物志》)
③治赤白带下,下元虚惫:白果、莲肉、江米各五钱。为末,用乌骨鸡一只,去肠盛药煮烂,空心食之。(《濒湖集简方》)
④治小儿腹泻:白果二个,鸡蛋一个。将白果去皮研末,鸡蛋打破一孔,装入白果末,烧熟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⑤治诸般肠风脏毒:生银杏四十九个。去壳膜,烂研,入百药煎末,丸如弹子大。每服三丸,空心细嚼米饮下。(《证治要诀》)
⑥治牙齿虫露:生银杏,每食后嚼一个,良。(《永类钤方》)
⑦治鼻面酒皶:银杏、酒酻糟。同嚼烂,夜涂旦洗。(《医林集要》)
⑧治头面癣疮:生白果仁切断,频擦取效。(《秘传经验方》)
⑨治下部疳疮:生白果,杵,涂之。(《济急仙方》)
⑩治乳痈溃烂:银杏半斤。以四两研酒服之,以四两研敷之。(《救急易方》)
临床应用治疗肺结核
对改善症状有一些作用。服药后部分病人的发热、盗汗、咳嗽、气喘、咳血、食欲不振等,可见不同程度的好转。用法:在中秋节前夕,将半青带黄的银杏(选取外表丝毫无损的大颗粒)摘下,不用水洗,亦不去柄,随即浸入生菜油内,浸满100天后即可使用。每日早、中、晚各服1粒(小儿酌减),饭前服,视病情连服1~3个月
中毒白果中毒,古代即有记载,近年来亦屡有报告。大多发生在入秋白果成熟季节,因炒食或煮食过量所致。以10岁以下小儿为多,成人偶亦有之。中毒者服食量小儿自7粒至150粒,成人自40粒至300粒不等。中毒出现的时间在食后1~12小时不等。症状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表现为呕吐,昏迷,嗜睡,恐惧,惊厥,或神志呆钝,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瞳孔缩小或散大,对光反应迟钝,及腹痛、腹泻等,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升高。少数病例并有末梢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呈两下肢完全性弛缓性瘫痪或轻瘫,触痛觉均消失。多数患者,经救治可获恢复,但也有少数因中毒重或抢救过迟而死亡。一般认为引起中毒及中毒的轻重,与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及服食景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年龄愈小中毒可能性愈大,中毒程度也愈重;服食量愈多,体质愈弱,则死亡率也愈高。
食疗作用
[编辑本段]
银杏果性平、味甘、苦、涩、有小毒。
可润肺,定喘,涩精,止带,寒热皆宜。
治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淋病,小便频数。
1.敛肺平喘,减少痰量:适用于咳喘气逆,痰多之症,无论偏寒,偏热均可。
2.收涩止带,除湿:用治白浊带下。无论下元虚衰,白带清稀,或湿热、带下黄浊者,随症配伍,均可使用。
3.祛痰定喘:用于治疗喘咳痰多,能消痰定喘。
4.收敛除湿:可治疗赤白带下,小便白浊,小便频数、遗尿。
中 华 名 木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新村乡有一棵白果树据说有“三千岁”,我们当地人称为“老神树”。2004年又被国家绿化委员会命为“中华名木”。
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急啊,好的追加50分
不会。
地球的水一滴也不会少,有的地方水位下降肯定有水位上升的地方。地球的水被大气层笼罩。水分被太阳蒸发后,会凝聚成雨回到地球。
所以说地球的一切都在地球上,除非人类自己把地球的撒向太空。
会少的只是人类饮用水,其实大都是人为造成饮用水的减少。
防治作物害虫的微生物
苏云金杆菌杀虫晶体蛋白是现今最为成功的生物防治昆虫的方法,科学家开发其它种类的生物性杀虫剂,可填补杀虫晶体蛋白的不足,做为作物害虫防治时,轮替使用的管理策略。目前其它可用的生物性防治昆虫的工具有:杆状、虫生真菌及虫生线虫等。苏力菌杀虫晶体蛋白的主要标的是昆虫的幼虫,对成虫是没有作用的。杆状、虫生真菌以及虫生线虫都能感染昆虫成虫,这些生物防治制剂与杀虫晶体蛋白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杆状:杆状对昆虫的感染有极高的专一性,其它动物不会成为杆状的标的。虽然如此,对标的昆虫的致死力却十分缓慢,故杀虫效果不佳。为了弥补这个缺点,科学家已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将其它毒素基因或激素基因选殖进入杆状内。在感染标的昆虫的同时,选殖在内的毒素或激素便可在标的昆虫体内大量合成,因而可加速昆虫的致死时间。北非毒蝎的神经毒素基因转殖入杆状就是一个颇为成功的例子。此外科学家又把昆虫的变态青春激素基因选殖入杆状,经感染后,标的昆虫因受到激素的刺激而开始进行变态作用,导致昆虫停止进食,因而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虫生真菌:由于虫生真菌对昆虫有极高的感染专一性,很多对杀虫晶体蛋白没有作用的昆虫,虫生真菌可对其产生毒害作用,因此是杀虫晶体蛋白的一种互补性代用品。常用的虫生真菌及其作用有:黑僵菌——作用于叶蝉;绿僵菌——作用于大尾熊蝉;紫僵菌——作用于蜘蛛;青霉菌——作用于金花虫;虫霉菌——作用于蚊虫;以及冬虫夏草菌—— 作用于蝇类昆虫等。
虫生线虫:每一种虫生线虫都会与一种属肠细菌科的细菌共生,利用虫生线虫的保护,肠内共生菌可顺利进入昆虫体内,而避免了昆虫对细菌的抗性作用。进入昆虫后,肠内共生菌会在昆虫的血体腔中大量繁殖,致使昆虫死亡,并分解昆虫组织,以做为线虫的食物来源。这样的共生系统也是一种生物防治昆虫的好方法。
微生物农药
今后的蔬菜生产在农药使用方面要求将更加严格,现阶段各级积极倡导微生物农药的使用。
微生物农药是一类发展较快的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包括农用抗生素和活体微生物。农用抗生素是由抗生菌发酵产生的、具有农药功能的代谢产物,例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可以用来防治真菌病害;农用链霉素、土霉素可以用来防治细菌病害;浏阳霉素可以用来治蛾类;最新开发的阿维菌素可以用来杀灭害虫、畜体内外,用量低、效果好。活体微生物农药是有害生物的病原微生物活体,即用了这些活的微生物可以使有害生物本身得病而丧失为害能力。例如,白僵菌、绿僵菌是一类真菌杀虫剂(即本身是真菌,具有杀虫活性);苏云金杆菌(即Bt)是一类细菌杀虫剂;核多角体是一类杀虫剂;鲁保一号是一类真菌除草剂。
微生物农药是以生物体如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为原料而制成的一类农药。它的特点是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对人畜不产生公害,而且原料易获得,生产成本低,是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一种农药。生产中常见的生物农药有以下几种:
Bt乳剂:是常用的细菌生物农药,它的制成品为米**乳剂,乳化性能好,杀虫谱广,对20多种蔬菜、茶、果、烟等植物的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为80- 90%,主要防治对象有松毛虫、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稻纵卷叶螟、茶毛虫等。Bt乳剂是一种胃毒剂,害虫食后能产生一种特殊的酶。这种酶可以分解昆虫肠道当中的一种蛋白质,从而使害虫肠道穿孔,肠道里的东西流入体腔,最后死亡。使用时应掌握气温在15℃以上,一般以20℃为适宜,施用时间应比施用化学农药提前2-3天为宜。
青虫菌和杀螟杆菌:菜青虫吃了粘有青虫茵的菜叶,肠壁会很快穿孔,变成团团泥浆死去。杀螟杆菌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三化螟,还能防治苍蝇、蚊子、松毛虫、白蚂蚁、稻苞虫等害虫。
白僵菌:是真菌生物农药,对防治松毛虫和水稻害虫黑尾叶蝉有特效。白僵茵液接触害虫后,通过体壁进入害虫体内,很快会萌发菌丝,吸收害虫的体液,使害虫变僵发硬而死。
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有特效。抑制水稻纹枯病病菌菌丝,有效期长达20天,耐雨水冲刷,对人畜安全无毒。
农用抗菌素和植物抗菌素:这两类农药是真菌生物农药。在生产上应用的抗菌素有春雷霉素、庆丰霉素、多抗霉素、土霉素、灰黄霉素、放线菌酮链霉素等。如农抗120是一种新型的农用抗生素,对瓜、果、蔬菜、花卉、麦类、烟草的病及水稻、麦类的纹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王铜)
林业害虫微生物防治进展
□吴钜文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 北京 10089)
摘要:文章叙述了昆虫病原真菌、昆虫病原细菌、昆虫等昆虫病原微生物及复合型微生物杀虫剂。并对使用面积最大的球胞白僵菌杀虫剂的生产,产品质量标准检验、产品包装及防治对象和应用效果作了较详细的阐述。此外,还介绍了防治林业主要害虫具很大活力的昆虫病原线虫的应用。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 白僵菌 复合微生物杀虫剂线虫
我国森林害虫有4000~5000种,易于暴发成灾的重要害虫达几十种,每年发生面积近600万公顷,如松毛虫年发生达150万公顷,杨树蛀干害虫发生近50万公顷,杨树食叶害虫达70万公顷,大小蠹虫近30万公顷等等,每年国家需要投入巨额经费开展防治,以保护绿化的成果和挽回经济损失。
结构合理、健康的森林(如原始林和次生原始林)属于K类较稳定的生态,害虫与天敌处于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除非有极大的干扰因素(如气候、人为因子)一般不会破坏这种平衡,不会形成虫灾。仅以松毛虫为例,我国已知天敌达530种,包括天敌昆虫314种(寄生蜂类168种,寄生蝇类48种,捕食性昆虫146种)捕食性动物198种(鸟类117种,蜘蛛69种,其它13种),病原微生物17种(真菌9种,细菌5种,4种)(吴钜文,19,1990a)。在东北区截止年统计亦知松毛虫天敌达527种(吴钜文,1990b)。但现在森林害虫成灾的多为人工林或遭破坏后的次生林,树种单纯,间伐修枝过度,甚至乱砍滥伐,郁闭度低,植被稀少,加之使用广谱性化学农药等等,形不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不具有生物多样性能发挥的生态平衡效应,即没有自控能力的森林,虫灾的发生不可避免。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上述林地改造及新造林要考虑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多树种合理配置,加强保护和管理,贯彻生物防治,促进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自控作用,实现可持续林业的总目标已是势在必行。
本文仅就近十年来我国一些实用的微生物防治技术在林业害虫防治中取得的进展做简要综述。
1 昆虫病原真菌
1.1 白僵菌
1.1.1菌种株系筛选鉴定:现已能利用RAPD-PCR检测3种白僵菌及地孢白僵菌种内变异(李增智等,1998),菌株间的DNA图谱表现了明显的多态性,但与寄主和集地未表现相关性(林华峰等,1998)。室内测定表明,白僵菌胞外蛋白酶产量大的菌株,松毛虫死亡率高,而产孢量大小与菌株毒力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樊美珍,1994)。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了CHI1316菌株,几丁酶活力提高3倍,遗传稳定(彭仁旺等,1995)。紫外线对白僵菌的影响表现在孢子活率降低和孢子萌发延迟,使毒力下降两方面,两者和毒力的相关性为0.8293和0.8448,均达极显著水平,因此白僵菌在使用过程中,孢子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受紫外光影响较大,菌株的杀虫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孢子的抗紫外线能力(黄和春等,1998),此外,白僵菌对马尾松毛虫幼虫毒力高低,也与孢子萌发中的(GT?50?)相关极显著(林华峰等,1998C)。
1.1.2白僵菌的生产:我国过去一直沿用固体培养方法,菌剂质量差,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约15天),产品不能定型,影响防治效果和面积。湖南微生物所1993年用液固两相一体化生产新工艺,可以优质、快速、大量生产球孢白僵菌,菌粉孢量达150~200亿/克。用全密闭式抽风负压分离技术的高孢子粉含量达1000亿/克,2个1500升发酵缸每月可产2600kg高孢粉。高孢粉便于贮存和运输,能用于多种剂型配制(缪文超,1993)。中国农科院生防所研制的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含孢量500亿/克,悬浮率>90%,田间使用可避免粉尘飞扬(张爱文等,1992)。安微农大生产的“951白僵菌油剂”含白僵菌高孢粉50%,抗氧剂5%,增活剂CII0.025%,增效剂M0.01%、紫外吸收剂A0.01%和溶剂油S,常温下贮存8个月,孢子萌发率40%,对马尾松毛虫测定白僵率达56%,该剂型已建立企业标准(李农昌等,1996),广东省林科院已使白僵菌生产工艺规范化,生产周期缩短51.1%,成本降低21.35%,建立了企业标准(殷风鸣、潘务耀、李增智,1996)。这些重大的改进,已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生产高孢粉的国家,白僵菌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1.1.3产品质量标准与质检技术:对于3种白僵菌及球孢白僵菌菌株可用RAPD-PCR鉴定(李增智,1998),对于产品的含孢量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王成树,1998),对于标准菌株,安徽农大提出用数值分类法筛选球孢白僵菌中心菌株作为标准株,即:对测试菌培养性状编码,由所得8个指标对供试菌株求相关系数矩阵,根据不同菌株所在行、列的相关系数求得平均相似值S,S>755的菌株具备中心菌株条件,将标准菌株毒力与其它菌株相比较,得到不同菌株的毒力效价单位(王成树,1999)。对于生测指示昆虫,全国森防总站经过筛选,认为白纹伊蚊幼虫较适宜,对白僵菌较敏感,LC50=7.06-8.83mg/ml,并建议用球形芽孢杆菌SP1188作标准品(周新胜,1996,19)。为使我国白僵菌产品实现登记,步入商品化生产,迫切需要建立产品质量标准及质检技术方法。
1.1.4产品贮存、包装:作为商品生物制剂存贮期应达2年才具市场价值。在我国北方10~20℃,RH33~50%的条件下,白僵菌孢子粉的贮存期可达2年以上(杨敏芝等,1994)。在浙江将孢子粉置入石灰缸内可贮6个月(10月至4月),孢子发芽率由87.2%降至81.5%基本保持质量。安徽对白僵菌混合粉剂用充氮包装,在室温(经过夏天)贮藏半年,孢子萌发率仍达70.56%,而对照仅为30.96%(王成树等,19)。
1.1.5生物学特性与使用技术:研究表明,0~10℃自然变温下,白僵菌孢子不萌发侵染(林华峰等,1999)并且寄主有一定免疫防御能力,尤其在低温环境中更易显现(林华峰,1998a)。我国马尾松毛虫2~3代区,冬春RH<85%,过去提倡的冬前或冬季施用白僵菌是不适宜的,主张一般年份在6月份放菌防治第一代幼虫(林华峰等,1998b)。实践表明只有 在18~24℃、RH>90%温湿双因子共存时才有白僵病的流行(梁修山等,1999)。
1.1.6防治对象与应用效果:我国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已有30年的历史,浙江用高孢粉(1600~2100亿/g)1kg/公顷使松毛虫死亡率达80~92%(吴正东等,1994);湖南从1985年起连续8年施用白僵菌79吨,防治松毛虫4.3公顷,致死率>85%(黄向东等,2000)。近年来扩大应用范围,防治多种林业害虫都已取得较好防效,如在广东用白僵菌(星天牛菌株)粘、膏、涂孔法防治木麻黄的星天牛,20天后死亡率达70%,30天后达100%,(五素草等,2000)但安徽由蛀孔注射菌防治松祸天牛的僵虫,死亡率达10.5-18.3%(孙继美等,19)。在云南防治松针斑蛾(Elerusia lcptalina),幼虫、蛹总僵死率78.6—88.1%(李学萍,1998),东北在土壤施用白僵菌(菌株自上中)防治落叶松球果花蝇(Strobilimyica spp),死亡率64.7~81.1%(阎峻等,1995)。但防治落叶松叶蜂效果仅28~52%(周淑芷等,1994)。安徽用白僵菌喷雾防治一字竹象Otidognathrs didis效果达72.2%(将德冀等,1994)。江西在5月20℃、RH>90%竹蝗1龄盛期施放白僵菌,跳蝻死亡率达80%以上(黄烈燕,1994)。随着我国白僵菌系列产品的发展,将会在林虫防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1.2 布氏白僵菌
布氏白僵菌对地下害虫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在东北用112.5~150kg/公顷施用对苗圃大黑鳃金龟防效66.9%~85.0%,僵虫率55.6%~68.4%(李兰珍等,1998)。
此外,广东应用蜡蚧轮枝菌防治生的湿地松粉蚧Oracclla acula取得显著防效,林地用16.5×1012及33×1012孢子/公顷,死亡率达92.7%及99.5%(潘务耀等,1994;殷风鸣等,1994),是昆虫病原真菌在林虫防治上的又一。
2 昆虫病原细菌
苏云金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制剂占国际生物农药市场销售额的80%,广泛应用于各国农林害虫的防治,在我国已应用于50多种森林害虫的防治。除已生产的菌种之外,我国进行了苏云金杆菌的调查,Bt在我国森林土壤中的分离率平均为4.21%。出土率为14.32%,分离的Bt60%对森林主要害虫(杨扇舟蛾、舞毒蛾、马尾松毛虫)高效,分布调查的优势亚种为库尔斯塔克亚种(B.t.subsp,kurstaki)和松虫蜀亚种(B.t.subsp.dendrolimus)(戴莲韵等,1994)。近年,中南林学院从马尾松毛虫虫粪分离出Bt“62菌株”(H4血清型为一新的酯酶型)对15种鳞翅昆虫效果好,气温越高死亡越快,最短只4~6小时,与湿度关系不大。对马尾松毛虫5龄虫2架次飞防,累积死亡率在90%上,并有明显的后效作用(黄健屏,1998)。江苏用Bt781(含活芽孢120亿/ml)25倍液对侧柏毒蛾的防效达90%以上(冯柱永等,1994);重庆用Bt苏力保(1)水剂(8000IU/μl)300倍液防治柏木、柳杉林的大害虫鞭角化扁叶峰Chinolyda flagellicorinis,效果达86.7%(王满园等,2000)。在北方应用Bt防治美国白蛾各龄幼虫效果都好(阎志利等,1999)。广东用当地到的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us5×107?孢子/ml悬浮液防治木麻黄林间的棉蝗,6天后防效达77.9%(刘清浪等,1999)。目前国内急需高质量的Bt商品制剂,特别用于防治鞘翅目害虫的Bt制剂(B.t.subsp.tenebrjonis)对于防治林业上当前的一些严重害虫如天牛、小蠢、叶甲、象甲等,更是迫切。
3 昆虫
3.1 质型多角体CPV
我国已发现松毛虫12种以上,以质型多角体应用最广,效果最好(陈吕洁,1990)。云南省从~1994年推广应用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DpwCPV)防治文山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及思茅松毛虫4282.3公顷,当年防效70.0~92.8%,持续感染明显。DpwCPV致病力强,毒力稳定,并有继代感染作用,防治一次能持续感染,扩散流行,可控制松毛虫3~5年不成灾,成本低于烟雾剂,而且对人畜安全无污染(陈民雄等,19)。四川应用德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DpwCPV)防治松毛虫,持续效果明显,能通过带毒成虫经卵传给子代,造成子代幼虫大量感病死亡,能控制处理区5年有虫不成灾,郁闭度大的林分,持续效果已达12年(苏志远等,1999)。湖南以GPS导航飞机喷洒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DpwCPV)14×108~18×108PTB/g,45g/hm2,每架次处理100~133.3hm2,对松毛虫防治效果达85%,成本仅16.5元/hm2(黄向东,1999)。中科院武汉所等在湖南用携带DpwCPV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效果达94~.3%,比单用赤眼蜂(74.6~81.2%)效果高,用赤眼蜂传播比在林间直接喷洒可节省大量制剂(彭辉银等,1998),是生物防治的一种途径。
对于松毛虫的增殖,在云南是用人工集虫饲养松毛虫增殖CPV、在林间选择虫口、环境适宜的林分增殖CPV或结合大面积防治回收感病虫等三种经济实用方法(胡光辉,1996,1998)。而广东林科院发现可用棉铃虫增殖,用DpCPV对8种鳞翅目昆虫进行感染,以棉铃虫最敏感,染病率为.0%,LC50为7.65×104PTB/ml,获得的Ha-DpCPV与原毒种DpwCPV形态特征相同,用于4~5龄松毛虫毒力较强,LC50=1.14×104PTB/ml。因此以人工饲养棉铃虫作为替代寄主较理想,将喷在人工饲料表面饲喂棉铃虫,平均每虫可获8.13亿PTB,与原宿主的产量接近,用Ha-DpCPV在林间防治一、二代马尾松毛虫效果达60.2~54.0%(曾陈湘等,19)。
对于林间效果的监测,复旦大学与中国林科院合作,以纯化的粒子为抗原制备了4种甲克隆抗体,并进行了抗原合成和增殖动态检测,用所建立的免疫检测方法,对几批用DpCPV防治林区的幼虫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方法适用于对DpCPV的防治效果及其自然流行进行长期、大规模的监测(朱光旦、林军、陈昌洁,1999)。
3.2 核型多角体NPV
在我国多种森林害虫发现NPV,并且应用的效果较好。落叶松尺蠖核型多角体(ZrNPV)在自然界发病率>75%,用1.216×108PIB/ml对1-4龄幼虫致死率分别为96.23%、96.81%、91.55%和93.56%(王志英等,1994)。山东柏毛虫核型多角体(DpCPV)对3龄幼虫LC50=5188PIB/ml,粉剂在野外防效为80%(陈发仁等,1994)。在四川三陕库区用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PoCPV)4.5×109PIB/hm2喷粉防治蜀柏毒蛾Parocncria orienta,虫口减退率达76.37%,有较强的致病力,并且存活虫仍有80%带毒率(罗正均等,1998),而在福建5月上旬用PoNPV悬液75×1012PIB/hm2对蜀柏毒蛾的防效>86%(陈顺立等,1995)。1993年在公主岭23个乡镇大面积应用舞毒蛾NPV防治舞毒蛾幼虫效果达80.32%(赵连吉,1996),在内蒙古应用柳毒蛾NPV能防治柳毒蛾及杨毒蛾,当年产的NPV制剂感染幼虫死亡率94%(LC50=31.5×108PIB/ml)制剂在4℃下贮藏1~3年其活性分别丧失1.9%、3.3%和7.9%(刘振清等,19),福建用木毒蛾核型多角体(LxNPV-11型)添加粘着剂和紫外防护剂制成的901-1可湿性粉剂和901-2乳剂大面积应用,10天后的防效达80%以上(林继强等,1994,1995)。我国森林害虫NPV丰富,具有实用价值,但在其基础理论、大量增殖技术、产品质量标准及质检技术、产品贮存及应用方法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尚需深入研究,以期实现商品化生产与管理。
4 复合型微生物杀虫剂
由于各类生物制剂各自都有自己要求或特点,如对高温高湿的要求、对害虫虫龄、虫态、密度的要求、药效的快慢及持续性等等,一种单剂很难十全十美。为了满足生产实际应用上对制剂速效性、持效性、易用性及低成本等各方面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开始了多种生物制剂做成复合剂的研究。四川大学生物工程所用类产碱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ngences)与Bt的复合剂防治竹蝗1000公顷,致死率达80%,确保了竹林的生长(葛绍荣等,1999)。广东雷州林业局用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J-DsPV5亿PIB/亩)和Bt(500亿芽孢/亩)混合防治马尾松毛虫,6天后死亡率60%,12天达78%,存活虫CPV感染率为81.37%,总防治效果达96.3%(林思诚等,1999),专用CPV和Bt复合剂可迅速降低赤松虫幼虫取食量,提高杀虫效果,处理后5天,复合剂小区幼虫排粪量仅为CPV单用区的2/3—1/2,(陈素伟等,1999),河南森防站使用“菌毒复合型1号”防治马尾松毛虫,35天后虫口减退率86.5%,而单用CPV(2400亿PIB/hm2)为67.4%(裴海潮等,19)。辽宁昌图县用细菌杀虫剂(V-BtII)防治赤松毛虫,375g/hm27天死亡率达96.8%(梅丽娟等,1998),吉林用GV-Bt复合剂防治杨树分月扇舟蛾可提高防效(于国辉等,1998)。目前生物单剂复配还刚刚开始,有关复配原则、合适的剂型、应用技术及效果评价等,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5 昆虫病原线虫
昆虫病原线虫寄主范围广,能主动寻找寄主,并且有共生菌,对害虫致病性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它们对寄主血淋巴的破坏,它们产生的毒素和共生菌次级代谢物的杀虫作用而表现为杀虫力高、速度快,尤其对土栖和钻蛀性害虫高效,并对不良条件有一定抵抗力,由于已能人工大量繁殖商品化生产,对环境安全,正在得到推广应用。昆虫病原线虫制剂已占国际生物农药市场销售额的13%,仅次于苏云金杆菌产品。我国自1985的从澳大利亚引进大量离体培养昆虫病原线虫技术以来,已可以在国内生产昆虫病原线虫制剂,虽然还是实验室或中试产品,但已广泛用于多种林业害虫防治,甚至达到一定规模。
5.1 芜菁夜蛾线虫Steinernema fcltiac
在林业上主要用于防治天牛类蛀干害虫。在福建该线虫能寄生麻黄的星天牛(Anoplopora chinensis)中、老龄幼虫、蛹及成虫,处理后4~6天即可使幼虫死亡率达94.4%~100%,在林间对每蛀孔用海绵块塞道施用1万条侵染期线虫,防治效果达90%以上(黄金水等,19)。在广东同剂量在木麻黄林间施用,星天牛死亡率为86.7%发现在25~30℃致死速度最快,只要虫道内有一定湿度,线虫就能上下运动,4-6天即可将幼虫致死,并在其体内繁殖(刘清浪等,1999),但在四川用于人行道树上的星天牛,致死率仅为64.7%(李树宜等,1994)。在湖北用该线虫防治意杨上的桑天牛(Apriona germari),每孔注入线虫6000条,死亡率达82.1%(吕昌仁等,1995)。山东室内及林间试验桑天牛、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台湾柄天牛(Aphrodisium sauteri)、黄带星绒天牛(Enbrik-Strandiaunifasciata),也都有较好的敏感性,死亡率较高(刘世儒等,1992;卢希平等,1994)。除天牛外,该线虫用于防治小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效果显著,小木蠹幼虫期长达23个月,不同龄期幼虫重叠发生在一个虫道内,由于这种线虫对高低龄幼虫的侵染力没有差异,防治时只要剂量合适,就能兼治各龄幼虫,当线虫剂量为25条/虫时,各龄幼虫死亡率均达92%以上(杨怀文,1989),福建用于防治木麻黄害虫多纹豹蠢蛾、皮暗斑、相思拟木蠢蛾均表现极强侵染力(黄金水,1995)。
5.2 小卷蛾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小卷蛾线虫又名蠹蛾线虫,抗干燥能力较强,如CB-16品系干燥处理后存活率仍达85.3%(陈松笔等,1999),因此应用范围较广。在广东和福建用于防治木麻黄星天牛,感染率>90%(刘清浪等,1999;黄金水等,19),上海用该线虫A24品系注射法防治悬铃木的星天牛,次晨达61.2%(严巍等,1998),山东泰安用A24品系防治行道树白蜡树上的去斑天牛,用1.8条/孔悬液海绵块塞入蛀孔内泥堵孔口,13天后死亡率达94%。四川用A24在林间喷雾防治鞭角华扁叶蜂幼虫,2天后死亡率68.8%(肖育贵等,1999)。该线虫对白杨透翅蛾(Paranthrne tabaniformis)侵染力也很强,在林间用线虫悬浮液1000条/虫的剂量注入排粪孔,防治效果优于DDYP(潘洪玉等,19)。在渐江用其防治马尾松的三种害虫天目腮叶蜂(Cephalcia tianmua)、黄缘阿扁叶蜂(Acantholyda Homarginata)和焦艺夜蛾(Hyssia adusta),均有很强的致病力,15天后死亡率达80%,21天达90~95%,47天达100%(陈汉林,1994)。
5.3 格氏线虫Steinernema glaseri
广东省昆虫所应用格氏线虫KG,NC63和中国商品系防治竹直锥大象(cyrtotrchelrs lingimanrs),把浸染期线虫配制成淀粉糊剂,涂布竹笋的虫蛀口,杀虫率达80%以上,保笋率达50%以上,取得较好的防效(刘南欣,1994)。
5.4 泰山Ⅰ号(异小杆线Heteorhabditis sp)
用泰山I号和芜菁夜蛾线虫在山东泰安杨树及苹果树上,以塞海绵块堵孔法施用10000条/孔的剂量,对4种天牛25天后的死亡率为:光肩星天牛老龄虫90.0%,初龄虫100%,桑天牛75.9%,台湾柄天牛40.0%,黄带黑绒天牛100%(刘世儒等,1992)。福建用泰山I号防治木麻黄的星天牛,以1000条/孔的剂量塞绵块,大面积防效在88%(黄金水,1995)。
上述情况表明,昆虫病原线虫用于防治林木钻蛀性害虫具有很大潜力,但要将其作为常规防治手段,我国还有一些基本技术要建立或健全,如大量培养技术的程序标准化、产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产品的常温贮存技术、优良线虫种的筛选与复壮技术、杀虫谱的拓宽等等(杨怀文,1998)。
综上所述,鉴于森林生态环境相对农田而言较为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林间小气候有利于天敌,定居可能性大,持续效果明显。就天敌之间的关系也常是相辅相成,例如安徽已证实球孢白僵菌、寄蝇和寄生蜂各自独立地共同作用于马尾松毛虫,既不相互增效,也不相互拮抗,其效果是三者的叠加。白僵菌等5种虫生真菌都不侵染松毛虫卵,经高浓度菌液处理后也不影响赤眼蜂的寄生(李增智等,1996)。从林区地广人稀、山陡林密、交通不便,缺乏水源的客观情况看,发展可持续林业,均需大力发展森林害虫的生物防治,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物防治产业化的发展,无疑会促进森林害虫生防的力度和提高生防的质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