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保障新闻稿_气象服务保障粮食安全
1.如何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2.科普知识:潍坊,俯首读风云,沃野谱华章
中国院副总理 *** 在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上的讲话
2009年9月3日,日内瓦Speech by Vice Premier Hui Liangyu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t the Third World Climate Conference (WCC-3)
3 September 2009
Geneva
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
Mr. President
Ladies and Gentlemen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 *** 向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To start with
I wish to express
on behalf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arm congratulations on the successful opening of the Third World Climate Conference (WCC-3)!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导致灾害性气候频发,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对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深刻和长远的影响。可以说,气候和气候变化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各国 *** 的高度关切和重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全球民众的高度关心和忧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各类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和思考。气候变化问题事关人类的福祉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国际社会共同积极应对,此刻以“气候预测和信息为决策服务”为主题,召开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既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这将对深化国际社会对气候及气候变化的理解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深化气候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带来积极而有效的推动。
Climate i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hich the mankind depends on for living and the important basic resources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climate warming
is an unequivocal reality. Climate change leads to frequent occurrence of disastrous climate events
accelerated melting of glaciers and snow covers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dangered biodiversity
and has profound and long-lasting impact on economic and social livelihoo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Never before he the issues of climate and climate change received so much concern and attention from all s
been so much cared and worried about b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nd been so much focused on and thought about by various international anizations. The issue of climate change calls for mon and active response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munity
as it concerns the well-being of all peoples and the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both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convene at this particular time the WCC-3 on the theme of "climate prediction and information for decision-making". It will he significant and long-lasting implications o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climate and climate change by the international munity
and bring about positive and effective impetus to lications of more tailored climate services in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自1990年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以来,各有关国际组织在气候科学领域实施了一系列和行动,在推进全球气候观测系统建设、提高气候预测准确率、为决策者提供气候信息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也进一步提高了国际社会对气候及其变化的认识水平。中国 *** 对世界气象组织和相关国际组织的不懈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赞赏。
Since the Second World Climate Conference in 1990
relevant international anizations he launched a series of programs and actions in the field of climate science. Substantive achievements were made in building up the global climate observing system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climate prediction and delivering climate information for policy-makers. Awareness of climate and climate change by the international munity has also been rais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ciates the WMO and relevant international anizations for their tireless efforts and fruitful work.
女士们,先生们,
Ladies and Gentlemen
中国是一个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中国 *** 十分重视气象工作和气候服务,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多层次的气候服务网络,服务范围遍及全国。我们不仅开展了气候预测和监测信息发布等一般的气候服务,而且开展了大量专业性气候服务,特别是在农业防灾减灾、防汛抗旱、防御台风、交通运输、疾病控制、森林草原防火等领域,加强气候监测、预测、预警服务,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为 *** 动员各方力量开展抗灾救灾工作提供决策服务,取得了明显的减灾成果和经济社会效益,受到了国际国内的高度赞誉。2003年中国成立了北京气候中心,今年6月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认定为亚洲区域气候中心,向亚洲区域各国提供气候预测信息,促进亚洲区域气候工作发展。
China
with plex climatic conditions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s
is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meteorological work and climate services
and has established a multi-level climate service neork at national
provincial
city and county levels
providing servic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We he provided not only routine climate services such as climate prediction
detection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delivery
but also a wide range of specialized climate services
particularly in the fields of agricul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typhoon preparedness
transportation
disease control
forest and grassland fire prevention. We he also strengthened the services in climate monitoring
prediction and early warning
timely disseminated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and provided decision-making services to the in mobilizing resources for disaster rescue and relief
thus achieving significant outes in disaster reduc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All these he been well recognized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Beijing Climate Center (BCC)
set up in 2003
was formally designated in this June by the WMO as a Regional Climate Center for Asia to provide the Asian countries with climate prediction inform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limate services in Asia.中国 *** 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气候观测、研究、预测和评估,大力促进气候信息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全面推进气候服务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气象”的发展理念,以提高气候服务能力为核心,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完善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防范应对的科学性,开发利用好气候,努力将与气候相关的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为此,我们高度重视解决最基本的气候科学问题,支持相关的气候科技和建设项目,支持区域和国际气候信息的共享,以科学地认识气候规律。我们尤其期待全球科学家加大极端天气气候发生发展和影响规律的研究力度,加大化解水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面临的气候风险的研究力度,以提高自然灾害的防范能力,提高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提高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ill continue to vigorously support the climate observation
research
prediction and asses *** ent,promote the lication of climate information in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and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climate services. We will further foster the concept of developing "public meteorology
security-oriented meteorology and natural resource-oriented meteorology". Focusing on improving climate service capabilities
we will further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limate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the time effectiveness of early disaster warnings
the proactive meteorological responses. We will make good use of climate resources in an effort to minimize climate-related risks. To this end
we will pay great attention to addressing the most basic issues in climate science
support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limate information sharing in order to 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 the climate behior. In particular
we hope that scientists around the world would intensify research on the generation
development and impact of extreme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
and on reduction of climate risks facing the secur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cosystem
so as to enhance the capability on preventing natural disasters
safeguarding food security and achieving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s.
女士们,先生们,
Ladies and Gentlemen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尽管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艰钜任务,仍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中国是第一个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明确提出,从2005年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森林覆盖率从18%提高到20%,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由7.5%提高到10%。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国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在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不懈的努力,中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果,2006-2008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1%。最近30年中国人工造林面积超过5400万公顷,是世界上人工造林最多的国家。
Climate change is the mon challenge faced by the mankind. A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China faces enormous tasks in developing its economy
eradicating poverty and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but it still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climate change. China was the first developing Climate Change Program. China has clearly stated that
from 2005 to 2010
its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GDP will be reduced by about 20%
main pollutants emissions by 10%
and its forest coverage be increased to 20% from 18%. The propor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n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will go up to 10% from 7.5%. To respond more effectively to climate change
China has established a national leading group on climate change
and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measures in adjusting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s
phasing out backward production facilities
growing recycling industries
sing energy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and developing renewable energies. Thanks to our unremitting efforts
positive results he been achieved in energy s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with the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GDP reduced by 10.1% from 2006 to 2008. Over the past 30 years
China has afforested more than 54 million hectares of land and bee the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afforestation in the world.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携手努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尽管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也受到很大影响,但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没有改变,行动没有松懈。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和推进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推动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我们将继续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我们主张哥本哈根会议应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进一步加强《公约》及《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统筹考虑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发达国家应该继续率先量化减排,发展中国家则应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强有力的国内政策、措施和行动,承担与发展阶段、应负责任和实际能力相称的国际义务,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呵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
As a responsible country
China maintain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munity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jointly address climate change through effectiv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global economy
and China's economy has also been greatly impacted. Nevertheless
our determination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remains unchanged
and we will not slacken our efforts. We will continue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and advance the process of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by the international munity and promote positive achievements in the uping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in Copenhagen. We will remain mitted to the basic frameworks of the UNFCCC and the Kyoto Protocol
to the principle of "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an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 advocate that the Copenhagen conference should strictly follow the authorization of the Bali Road Map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rehensive
effective and sustained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FCCC and the Kyoto Protocol
and consider in a coordinated manner mitigation
adaptatio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financial support.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hould continue to take the lead in undertaking quan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 mitments
and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uld make contributions as their ability permits. China will be firmly mitted to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lement vigorous domestic policy-measures and actions
assume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that are mensurate with our development stage
due responsibilities and actual capacities
and work with the international munity to look after the pla Earth - the mon home of the mankind.
大气无国界,合作无边界。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开发和利用气候,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迫切需要各国之间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加强合作。中国 *** 将同国际社会一起,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行动,密切合作,推进多方面的气候服务,使气候服务更好地造福全人类,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Atmosphere recognizes no border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ranscends boundaries. Preparedness for and red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daptation to and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limate resources are not only major issues of concern for China
but also for the whole world. It is imperative for all countries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in wider range
greater depth and broader areas. Together with the international munit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ill tak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measures and actions
conduct close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the climate services in multiple aspects
so as to provide better climate services for the benefit of the mankind
and to make new contribution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society.
祝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I wish the WCC-3 a plete success! Thank you all.
如何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要高举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3)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4)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5)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针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节约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加强种质和知识产权保护。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加强气象为农业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6)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资料和饲料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2006年要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通。
(7)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收益,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积极保持供求平衡。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快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产业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继续执行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政策,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资金。
(8)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实施工程。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试点。要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兽医队伍。积极发展水产业,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发展远洋渔业,保护渔业,继续做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
(9)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并可通过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通过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切实解决龙头企业收购农产品资金不足的问题。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税改革试点。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
(10)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要大力开发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制定相应的财税鼓励政策,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l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外来人口较多的城镇要从实际出发,完善社会管理职能。要着眼兴县富民,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务,增强县级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12)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务工农民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
(13)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要加强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对农民实行的“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深受欢迎,效果明显,要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2006年,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其他地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适应农业生产和市场变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的支持保护制度。
(14)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要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加大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继续增加扶贫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使用效益。继续动员中央和国家机关、沿海发达地区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切实做好贫困缺粮地区的粮食供应工作。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15)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在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继续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加大大型排涝泵站技术改造力度,配套建设田间工程。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逐步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切实抓好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要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科学施用化肥,引导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地力。增加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试点。农业综合开发要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改造中低产田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稳定完善政策,培育后续产业,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继续推进退牧还草、山区综合开发。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取有效措施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加强荒漠化治理,积极实施石漠化地区和东北黑土区等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建立和完善水电、矿等企业的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从水电、矿产等的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企业所在地环境的恢复治理,防止水土流失。
(16)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基础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集中式供水,提倡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质供水。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从2006年起,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普及户用沼气,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尽快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续建配套工程。加强小水电开发规划和管理,扩大小水电代燃料试点规模。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取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办法给予支持。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逐步把农村公路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管护纳入国家支持范围。
(17)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各级要切实加强村庄规划工作,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可从各地实际出发制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重点解决农民在饮水、行路、用电和燃料等方面的困难,凡符合目录的项目,可给予资金、实物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大力节约村庄建设用地,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注重村庄安全建设,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村庄的危害,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要本着节约原则,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防止大拆大建,防止加重农民负担,扎实稳步地推进村庄治理。
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18)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继续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力度监管和规范农村学校收费,进一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19)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加快建立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不断增加投入。整合农村各种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20)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从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各级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可对乡村医生实行补助制度。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加大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力度。增加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经费预算,组织城镇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持农村,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生育服务设施建设,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21)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放映工程,发展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
(22)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军烈属优抚政策。积极扩大对农村部分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和西部地区生育“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实施范围。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3)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24)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2006年,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通过试点、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职能,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确保社会稳定。要按照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和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认真解决机构和人员臃肿的问题,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中央和省级要更多地承担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深化农村学校人事和财务等制度改革。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各地要对乡村债务进行清理核实,2006年选择部分县(市)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妥善处理历年农业税尾欠,完善涉农税收优惠方式,确保农民直接受益。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将农业职工土地承包费中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的费用全部减除,农场由此减少的收入由中央和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国有农场要逐步剥离办社会的职能,转变经营机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25)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国家开发银行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开发。继续发挥农业银行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组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各地可通过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办法,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适当扶持。
(26)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健康发展。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建立产销区稳定的购销关系,加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步伐,按照缩小征地范围、完善补偿办法、拓展安置途径、规范征地程序的要求,进一步探索改革经验。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拓宽就业安置渠道,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七、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27)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继续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广泛联系群众,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关心和爱护农村基层干部,继续开展农村党的建设“联创”活动,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农村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
(28)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29)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在继续增强农村集体组织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发挥国家基层经济技术服务部门作用的同时,要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引导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益。鼓励发展农村法律、财务等中介组织,为农民发展生产经营和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
八、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0)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我国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各级党委和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件大事,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重点,每年为农民办几件实事。各级党委和的工作部门都要明确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特别是宏观管理、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要充分考虑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加强指导服
科普知识:潍坊,俯首读风云,沃野谱华章
1、保护国家耕地红线,设置万亩方等保留耕地,设置高标准良田示范区带动周边
2、增大三农投资,改善水利、农业、气象防灾等条件
3、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推进优良育种,加大农业机械的开发研制以及粮食储存环境技术的改进等
4、增大农民及合作社种粮补贴等增加农民收入
5、合理规定粮价,要起到一定引导性
6、加大农业技术培训,科学指导种田,完善农业技术服务接地气、基层化等
7、增进农业结构调整,太不能太大
个人意见,这不是一两个人能解决的,需要国家智库进行战略思考的
乘着全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东风,一直扮演全省农业气象服务?先行者?的潍坊市气象局再次迎来发展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山东省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调整?潍坊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职责与职能,强化对周边地市及县级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指导和技术辐射作用,使其成为全省区域性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充分发挥机构技术人才优势,做大做强潍坊农业气象服务,真正发挥区域辐射作用,打造潍坊气象服务品牌。?潍坊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令军及其领导班子对此充满信心和希翼。
需求牵引 与时俱进 坚定不移开拓服务新领域
?气象服务要做到?了解需求、发现需求、挖掘需求、创造需求、满足需求?,其中所谓?创造需求?其实就是要主动去了解对方有什么需要,气象能为之解决什么问题,最终达到满足社会各界对气象服务需求的目的。?以王令军为班长的潍坊市气象局领导班子有着自己的气象服务理念。
王令军介绍,潍坊农业丰富,粮、棉、油、瓜、菜、果、桑、茶等农作务产品门类齐全,是重要的农产品集中产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潍坊市发展了以瓜菜为主的主导产业,其中以寿光为龙头的全国蔬菜生产基地响誉大江南北。同时,其他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优势突出。
记者了解到,围绕大力发展现代化的新农业、城镇化的新农村、职业化的新农民?新三农?建设,潍坊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较早、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基础上,着力创新农业经营制度、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创新农产品质量保证制度、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农业科技制度。其中在城镇化的新农村建设上主要走重点突破、示范引领、推动、市场运作,推进差异化发展打造特色镇的路子。
王令军表示,这必然对农业气象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即进一步提高天气气候预测预报能力,特别是中长期的气候预测,以及短时临近预报能力与水平;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观测,多领域多渠道加大监测力度;进一步完善?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把有针对性的为农服务产品真正送到农户手中;健全和完善以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损失。
?扛起山东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大旗,我们具有先发优势。?王令军说。记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9月,潍坊市气象局在成立了全省首家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致力于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课题研究、精细化产品研发、农业气象服务人才培养。该中心结合天气预报与农作物的生长指标,制作服务产品,及时发送到农户手中,为农户利用气候气象条件,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科学种养,提供有力的帮助。在大田农业气象服务、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该中心专职业务人员4名,其中高工3人,工程师1人,2人拥有硕士学位。
明确重点 整合 积极稳妥构建服务新格局
王令军给记者说,近年来,潍坊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从无到,从有到优,实现了质的飞跃,具体表现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服务流程规范化、服务方式常规化和标准化、服务业务精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网络日趋健全,层次清晰,重点突出,?两个体系?建设在形式上实现了多样化,在内容上实现了精细化。
记者在潍坊市气象局了解到,该局依托寿光、昌乐温室大棚内自动气象站监测的数据,结合大棚内种植的蔬菜、瓜果种类,建立了?大棚蔬菜生长条件数据库和蔬菜生产气象灾害预警系统?。针对温室大棚蔬菜的生产季节和生长特点,建立了发布连阴天预报、短期大棚内气象要素预报和大风、寒潮、低温、大雪等天气预报服务系统,以便于农民提前谋划育苗、嫁接、病虫害防治、摘等农事生产,切实发挥了气象部门的职能作用。
同时,潍坊市气象局按照片区统筹、突出重点的原则,面向品牌发展开展精细化预报服务。建立了四个品牌农产品精细化预报服务系统,目前成效突出。
---?潍县萝卜?气象服务系统。潍坊市气象局根据一年两季种植需要,依据寒亭区河滩镇?潍县萝卜?生产基地的自动气象站监测资料,建立了早春小拱棚种植和秋季露天栽培气象服务数据库。
昌乐西瓜?气象服务系统。昌乐西瓜栽培已实现一年三季生产,其中两季是大棚西瓜。潍坊市气象局依据昌乐西瓜基地大棚自动气象站监测资料,建立起了2-4月份、4-6月份大棚西瓜生长气象服务数据库。重点是针对棚内育苗、移栽、授粉等关键期的连阴天、低温冷害小气候条件等进行监测和预警预报,并及时提供大风、寒潮、冰雹等极端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服务。
安丘大姜?气象服务系统。潍坊市气象局依托安丘石堆镇大姜基地自动气象站,建立了地面温度、浅层地温、空气温度、湿度、降水五要素数据库。根据大姜幼苗期、旺长期、根茎休眠期的生长发育特点,重点做好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期间的地温、气温、湿度监测与预报服务,为大拱棚、小拱棚、露天地膜栽培等大姜生产提供适宜播种期预报,细化大姜在各生长发育期内受气象要素变化影响大的关键服务措施,及时发布高温高湿、渍涝及初霜冻预报预警信息。
临朐大樱桃?气象服务系统。潍坊市依据临朐县上林镇樱桃基地自动气象站监测资料,建立了临朐大樱桃栽培小气候信息数据库。根据果树盛花期物候资料及气象资料,研究气候变化的规律,及时提供春季果树开花、坐果及霜冻预报,重点做好1月上中旬大樱桃扣棚时间的温度、积温、大风寒潮等气象预报。这些关键环节的气象服务,可以使临朐大樱桃提前一周上市,农民可实现收入翻番。
突出特色 打造亮点 科学创新打造服务新品牌
潍坊市是我国重要的设施农业生产地,设施农业年产值占到当地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设施农业已经成为潍坊市吸收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
?潍坊的设施农业起步很早,特点也非常鲜明,除了寿光蔬菜,每个县市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品牌农业,已经形成?一县一品?种植产业集群,这就对我们的为农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潍坊市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主任郑学山说,?我们通过构建设施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有效提升了我们为农服务的整体能力。?
针对潍坊市瓜果品牌数量多,品牌生产基地化、集约化的特点,近年来,潍坊气象部门在?临朐大樱桃?、?青州花卉?、?寿光蔬菜?、?潍县萝卜?等重点特色种植基地大棚里建设9个小气候观测站,安装监控设备,对各类作物的全生育期进行24小时跟踪观测。
记者了解到,潍坊市气象局按照片区统筹、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开展?临朐大樱桃?、?诸城黄烟?、?寿光蔬菜?、?潍县萝卜?、?昌乐西瓜?、?安丘大姜?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其中,在寿光、青州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立了设施蔬菜小气候观测站,在昌乐庵上湖西瓜生产基地建立了温室西瓜小气候观测站,在临朐果品示范园及月庄、上林、辛寨三个大樱桃生产基地建立了露天和大棚大樱桃小气候观测站,在寒亭河滩萝卜生产基地建立了潍县萝卜小气候观测站,在安丘凌河大姜生产基地建立了大姜小气候观测站,在诸城辛兴烟叶生产基地建立了黄烟小气候观测站,在青州黄楼花卉生产基地建立了花卉小气候观测站,为做好精细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潍坊市气象局通过整理修订多年来不同作物的生长观测数据,建立了多种设施农业作物的气象灾害等级预报体系和精细化指标库,编撰了《潍坊市农业气象精细化指标与服务要点手册》,预报产品已经基本覆盖了全市重点设施农业作物,可以根据不同作物提供针对性的精细化预报服务,科学有效的服务设施农业生产。
在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期内,潍坊市气象局的农气人员每日制作一期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专报,每周一制作一期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周报,对未来的天气状况做出预报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提出建议。尤其当预报有对设施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暴雨、大风、低温、大雪、连阴天等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农气人员根据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时间和影响范围,结合设施农业小气候预报结果和本地设施作物的生产实际,提前评估灾害性天气对设施农业生产影响,及时向农户发布和制作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产品。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的时效性非常强,像花卉这样对温度要求极敏感的植物,提前几小时收到预警让种植户有充足时间来调整大棚温度,最后的效益就完全不同?。农气专家袁静说道,?基于快速、准确发布的目的,潍坊市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开发了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系统,实现了LED、LCD、预警大喇叭、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腾讯微博、传真等7种信息发布渠道的一键式快捷发布,信息的时效性明显增强。?
总结提升 立足长远 统筹推进谋划服务新征程
?做大做强做精农业气象服务,发挥区位优势,要贯穿于气象现代化建设始终。?王令军如是说。今年8月份,《潍坊市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在对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总结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透过方案,我们不难看出潍坊气象人的雄心壮志。
?到2017年,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建立完善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和农村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传播体系。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管理,完善镇(街)气象应急准备认证工作。成立镇(街)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建立镇(街)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防御规章制度。在全部镇(街)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建立覆盖全部镇(街)、村的乡村气象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加强运行、管理和培训。以气象电子显示屏、气象预警大喇叭、手机气象短信为主体,建立覆盖全市镇(街)、村的农村气象信息传播体系。大力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开展气象科普示范村、示范学校建设。以气象预报预警、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农用天气预报及设施农业天气预报为重点,大力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至2017年,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加强农业气象服务方法研究,完善分析评价指标与模型,拓展农用天气预报、设施农业小气候预报、作物产量预报、土壤墒情监测预测、发育期预报等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提高农业气象情报产品的时效性、针对性与定量化水平,实现覆盖主要农作物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农业气象情报信息分析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生产管理措施建议。开展全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灾前风险分析和预警预估、灾中跟踪监测诊断、灾后评估分析,灾害评估范围和种类明显拓展,形成稳定的业务能力与规范的业务产品。完成全市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不断拓展农业气象服务领域,加强面向各级和有关部门的决策农业气象服务,加强面向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农机大户等的?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手段,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效益。
雄心壮志背后,是潍坊市气象局精心凝练的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完善镇(街)气象信息服务站和乡村气象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加强培训、运行、管理。完善镇(街)气象应急准备认证工作,推进基层社区、农村的气象服务管理机制创新。优化市、县、镇(街)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建设气象灾害多发区镇级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对重大气象保障做出快速反应。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健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管理,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开展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农业气候区划。开展乡村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立乡村气象灾害隐患库。建立重点服务对象库。建立和完善以气象电子显示屏、气象预警大喇叭、手机气象短信为主体的覆盖全市镇、村的农业气象信息传播体系。以气象预报预警、气象情报与农事建议、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推广为重点,大力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经济社会效益。
?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和人工影响天气保障能力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未来两年,这是将是潍坊气象干部职工的工作目标。(图文/记者孙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作者:?孙彦(微信公众号:鲁小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