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船海洋探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怎么样?

2.吴兑的简介

3.考研靠研究院/所的跟考学校的有什么区别?复试好不好过?

4.烟台水产局是干什么的?事业单位?大学毕业进去以后工资有多少,是什...

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人才培养

气象海洋学院怎么样_海洋气象研究院待遇

一、部门简介

中国气象局是院直属事业单位。它的前身是中央气象局,成立于1949年12月。1994年由院直属机构改为院直属事业单位后,经院授权,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我国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开始施行,之后颁布实施了《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施放气球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现代化大气综合观测系统;基本组成了由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与生态、气候开发利用等构成的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服务领域涉及工业、农业、渔业、商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国土、海洋、盐业、环保、旅游、航空、邮电、保险、消防等多个行业和部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气成分分析与预警预报、空间天气预警、沙尘暴天气监测与预报、防雷装置检测和工程专业设计、健康和医疗气象、突发公共紧急响应等气象保障业务和服务也迅速发展。目前,气象服务已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各个领域,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投入与产出比达到了1∶40。

我国形成了气象科学技术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体系。中国气象局拥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等9个国家级科研院所。2004年科技部批准中国气象局成立了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是我国首批开展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部门之一,并通过了国家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验收,初步形成了新型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中国气象局是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国内牵头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气候变化科学、影响与对策的研究。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外交战略,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多边和双边气象科技合作,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双边气象科技合作与交流,与21个国家签署了气象科技合作协议,向7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设备和技术援助。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位气象局长及高级官员来华考察。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成员国。13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局长一直为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成员。1983年中国气象局局长邹竞蒙当选为WMO第二副,1987年当选为,1991年连任; 2001年我国官员在WMO秘书处任助理秘书长,2004年任WMO副秘书长。我国国家气象中心是WMO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之一,承担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气象预报服务,我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是WMO全球气象电信系统区域通信枢纽之一,参加全球气象探测资料的交换。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的国际活动,中国科学家长期担任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的联合,为推动气候变化研究和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科学家还积极参与WMO和台风委员会各领域的活动及有关国际研究。

二、机构设置与主要职责

中国气象局内设机构:办公室、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预报与网络司、综合观测司、科技与气候变化司、财务司、人事司、政策法规司、国际合作司、直属机关党委、监察室、审计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中国气象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气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制定、发布气象工作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监督实施;承担气象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工作。

(二)组织拟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参与气象防灾减灾决策,组织指导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组织编制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气象灾害防御应急管理工作;组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建设,负责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承担国家重大突发公共预警信息发布工作;负责重大活动、突发公共气象保障工作;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联防和重大气象保障;组织气象灾害风险普查、风险区划和风险评估工作;组织对国家重点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城乡建设的气象服务;管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三)对院其他部门设有的气象工作机构实施行业管理,统一规划全国陆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气象观测、气象台站网、气象基础设施和大型气象技术装备的发展和布局,审订气象信息集、传输、加工的质量评价方法并监督实施;组织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和质量监督、气象计量监督,审核全国大中型气象项目的立项和方案。

(四)管理全国陆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气象情报预报警报、短期气候预测、空间天气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和气候影响评价的发布;组织论证并审查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五)组织气候变化科学相关工作;组织气候的综合调查、区划,指导气候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组织并审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城乡建设规划的气象条件论证。

(六)组织指导气象部门的科技体制改革、组织气象领域重大科研攻关和成果的推广应用,协调气象科技开发、技术合作和技术推广;组织宣传、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意识。

(七)管理气象外事工作,代表我国参与世界气象组织及其他国际气象机构的活动,开展与外国(地区)气象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

(八)统一领导全国气象部门的工作;以中国气象局为主管理省级气象部门的财务、机构编制、人事劳动、队伍建设、教育培训和业务建设;指导地方气象事业的发展。

(九)协助地方人民指导地方气象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十)承办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中国气象局主要直属事业单位: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行政管理局、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中国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中国气象报社、气象出版社、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

全国气象部门(不含港、澳、台地区)设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14个副省级市气象局(含4个单列市气象局,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气象局),318个地(市)气象局和2300个县(市)气象局(站)。

全国气象部门现有正式职工52988人,有两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26人,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4415人。

中船海洋探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怎么样?

给你最详细的资料!看完给分哦!

提前说明一下,各院校招生人数是大概的,仅供参考

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气象学(气候动力学)(专业)7人

注:1.本专业考试科目③中高等数学、大气动力学基础任选一门。2.考试科目④中普通物理(三)、天气气候学任选一门。

2.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大气辐射和遥感)(专业)7人

注:1.本专业考试科目③中高等数学、大气探测学任选一门。2.考试科目④中普通物理(三)、大气物理任选一门。

3.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大气环境研究)(专业)2人

注:考试科目④中大气物理学基础、环境科学综合任选一门。复试为综合口试。本专业学习年限3年。

4.中国农业大学与环境学院:气象学(应用气象监测与预测)(院系所)120人

5.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系:气象学(城市气候与大气环境) (专业)2人

6.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气象学(大气环流异常及机理研究)(专业)24人

7.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大气物理)(专业)7人

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大气环流异常及短期气候预测)(专业)80人

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云雾降水物理学及人工影响天气)(专业)60人

1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遥感科学与技术(电磁波传输特性及与自然地表相互作用的机理)(专业)30人

1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农业气象学)(专业)30人

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专业)30人

1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电科学与技术(雷电物理学)(专业)20人

14.安徽农业大学与环境学院:气象学(应用气象学和环境气象学)(专业)10人

15.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气象学(专业)30人

16.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专业)5人

1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院系所)84人

18.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气象学(农业气象) (专业) 2人

19.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气象学(季风气象学)(院系所)65人

20.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大气科学(天气动力学)(专业)38人

21.云南大学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气象学(全球气候变化与热带季风)(专业)10人

22.云南大学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大气臭氧与气候环境变化)(专业)10人

2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学(大气环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数值模拟)(院系所)55人

2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气象学(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专业)1人

2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大气环境)(专业)1人

26.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气象学(海洋气象)(专业)2人

27.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气象学(区域气候与环境动力学)(专业)8人

28.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雷电物理)(专业)8人

29.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激光大气传输)(专业)7人

30.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2人

3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象学(干旱、半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气候及相关研究)(专业)22人

3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大气边界层及大气湍流)(专业)16人

吴兑的简介

中船海洋探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是2015-04-08在江苏省无锡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无锡市新区菱湖大道111号飞鱼座D幢5楼。

中船海洋探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20214331271753T,企业法人陈庆作,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中船海洋探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水声设备、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及其他专用设备、潜水及水下救捞装备、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导航、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仪表、地质勘探和地震专用仪器仪表及其他仪器仪表、船用配套设备、轨道交通及铁路检修试验设备、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仪器仪表、电子设备、电子工业专用设备、船用设备、通用设备、电子元器件、通用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和销售;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化工产品及原料(不含危险化学品)的销售;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开发;海洋工程建筑、海洋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及技术推广服务;社会经济咨询;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江苏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7580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7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中船海洋探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考研靠研究院/所的跟考学校的有什么区别?复试好不好过?

吴 兑, 二级教授, 男,满族,1951年11月出生,北京市西城区人。任职于暨南大学大气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研究所。2001年享受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得者(2009)。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5)。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大气物理专业,大学学历。1993年破格晋升副研,19年破格晋升正研。2009年晋升中国气象局首批二级研究员。原为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原首席研究员。2003年以来被陆续评聘为中山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澳门理工学院课程教授。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兼职教授。原广东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总工程师。兼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二、研究员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专业正研级、副研级高级技术职称评委会委员,中国气象局中南大区副研级高级技术职称评委会委员,广东省气象局高、中级技术职称评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国家环保部战略环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专家、国家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常聘专家、广东省、浙江省、北京市、天津市、广西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广东省、江西省科技评审专家库专家、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环境科学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国颗粒学会理事和荣誉理事,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大气化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城市气象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经济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气象学会理事暨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气象学报》编委。《热带气象学报》编委会常务委员。《环境科学与技术》特邀编委。《气象科技》编委。《广东气象》副主编。所领导的科研团队被广东省总工会于2004年授予“科技创新示范岗”光荣称号。

烟台水产局是干什么的?事业单位?大学毕业进去以后工资有多少,是什...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地球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 航天器发射场。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测控。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5. 载人航天。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空间应用

中国重视研制各种应用卫星和开发卫星应用技术,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研制和发射的卫星中,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约占71%,这些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利用国外各种应用卫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1. 卫星遥感。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机构,以及院有关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国科学院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这些专业机构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特别是卫星气象地面应用系统的业务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有了明显的减少。

2. 卫星通信。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通信卫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在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方面,全国建有数十座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联结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卫星通信话路达2.7万多条。中国已建成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国内卫星通信话路达7万多条,初步解决了边远地区的通信问题。甚小口径终端(VSAT)通信业务近几年发展较快,已有国内甚小口径终端通信业务经营单位30个,服务小站用户15000个,其中双向小站用户超过6300个;同时建立了金融、气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电力、卫生和新闻等几十个部门的80多个专用通信网,甚小口径终端上万个。在广播业务方面,中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广播系统和覆盖全国的教育系统。中国从1985年开始利用卫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目前已形成了占用33个通信卫星转发器的卫星传输覆盖网,负责传送中央、地方电视节目和教育电视节目共计47套,以及中央32路对内、对外广播节目和近40套地方广播节目。卫星教育电视广播开播十多年来,有3000多万人接受了大、中专教育与培训。近年来,中国建成了卫星直播试验平台,通过数字压缩方式将中央和地方的节目传送到无线广播电视覆盖不到的广大农村地区,使中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现有广播接收站约18.9万座。在卫星直播试验平台上,还建立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络,面向全国开展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服务。

3. 卫星导航定位。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外导航卫星,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并在大地测量、船舶导航、飞机导航、地震监测、地质防灾监测、森林防火灭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在1992年加入了国际低轨道搜索和营救卫星组织(COSPAS-SARSAT),以后还建立了中国任务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船舶、飞机和车辆遇险报警服务能力。

空间科学

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探空火箭、探空气球开展了高层大气探测。在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开展了一系列空间探测和研究,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环境探测资料。近年来,开展了空间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及相应的国际合作。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利用返回型遥感卫星进行了多种空间科学实验,在晶体和蛋白质生长、细胞培养、作物育种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中国空间科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成果,在空间物理学、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对外开放的国家级实验室,建立了空间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具有支持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近年来,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对近地空间环境中的带电粒子及其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测,并首次完成了微重力流体物理两层流体空间实验,实现了空间实验的遥操作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人才培养

2012年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表

序号 单位名称 序号 用人部门 职位名称 职位简介 工作地点 招考人数 专业 学历 备注 联系信息

1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1 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放射化学分析岗位 从事海洋放射化学要素分析和检验 青岛 1 放射性化学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每年完成3个月以上海上作业任务;有工作经历或文体特长者优先;本科为211重点院校毕业。 联系人:杜继鹏 电话:0532-85636328 邮箱:renshichu373@126

2 地质勘测与区域用海岗位 从事海洋监测与评价工作,从事海洋地质勘测和区域用海等海洋规划编制工作 青岛 1 海洋地质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每年完成3个月以上海上作业任务;有工作经历或文体特长者优先;本科为211重点院校毕业。

3 监测与评价岗位(1) 从事外业样、实验室分析和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 青岛 1 海洋化学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每年完成3个月以上海上作业任务;有从事两年以上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经历;本科为211重点院校毕业。

4 监测与评价岗位(2) 从事外业样、实验室分析和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 青岛 1 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 本科及以上 每年完成3个月以上海上作业任务;有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经历,本科为211重点院校毕业。

5 海洋生态鉴定评价岗位 从事海洋调查、生物种类鉴定及生态评价工作 青岛 1 海洋生物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每年完成3个月以上海上作业任务;有从事两年以上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经历;本科为211重点院校毕业。

6 财务管理岗位 从事财务相关工作 青岛 1 会计 本科 具有会计上岗证,党员优先。

7 北海预报中心 数值预报 从事海流、污染物扩散等数值模拟及预测、预报 青岛 1 物理海洋学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具有较高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海流、潮汐、溢油、污染物扩散等数值预报模式开发应用,英语6级以上;能够经常随船出海作业;党员、学生干部优先。

8 技术研发岗位 从事大型浮标技术改造及维护保养 青岛 1 机械工程 本科 适应长期海上作业环境,每年完成3个月以上海上作业任务;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大学英语六级。

9 海洋短期预报 从事海浪、风暴潮等海洋短期业务化预报 青岛 1 气象学或物理海洋学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海洋预报专业基础扎实,熟练掌握海流、海浪、潮汐变化规律,具有一定数值计算能力,英语6级以上;适应长期海上作业环境,能够参与远洋出海作业;党员、学生干部优先。

10 海洋环境预报声像制作 从事海洋环境预报产品的声像制作 青岛 1 设计、传播 本科 具有美术、摄影相关知识与宣传、设计工作经历;有优秀设计方案或近三年获得过设计类相关奖项者优先。

11 海浪数值模拟 从事海洋数值模拟及预报 青岛 1 物理海洋学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具有海浪预报研究基础,熟练掌握海浪数值模型,英语6级以上;适应海上作业环境,能够随船出海作业;党员、学生干部优先。

12 气象预报 从事气象数值模拟及预报 青岛 1 物理海洋学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具有台风、温带气象等气象学预报及研究基础,熟练掌握大气数值模型;适应海上作业环境,能够随船出海作业;党员、学生干部优先。

13 海洋观测 从事海洋站观测工作 青岛 1 气象学或物理海洋学 本科及以上 专业基础扎实,熟练掌握各种观测技术;能够长期随船出海作业;党员、学生干部优先。

14 北海信息中心 专业技术岗位(1) 从事多源海洋环境数据处理、订正、融合分析等工作 青岛 1 物理海洋专业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具有较强的物理海洋学理论基础,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者优先。

15 专业技术岗位(2) 从事网络开发管理及信息安全管理等工作 青岛 1 电子和信息技术专业 本科及以上 具有一定的网络硬件管理工作经验者优先

16 专业技术岗位(3) 从事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撰写海洋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等工作 青岛 1 海洋经济相关专业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具有一定的海洋经济理论基础和统计、核算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

17 专业技术岗位(4) 从事海洋战略权益研究,东北亚海洋信息资料分析整编等工作 青岛 1 法律、国际政治等相关专业 本科及以上 具有较强的外语和文字写作能力,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18 专业技术岗位(5) 从事海洋生物调查资料质量控制 青岛 1 海洋生物相关专业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具有较高英语写作、口语能力;大学英语六级。

19 北海海洋技术保障中心 海洋技术岗位 从事海上调查仪器设备的选型、使用、检测及维护保养工作 青岛 1 物理海洋(海洋技术)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专业基础扎实,精通ADCP、CTD、测波雷达、Argos潜标等海洋仪器操作及维护保养,适应长时间海上工作,具备丰富的浮标、潜标、海床基等系统的布放回收经验。

20 通信技术 从事卫星通信和数据传输技术研究及应用 青岛 1 卫星通信、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精通卫星通信和数据传输技术,熟悉这一领域的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及设备的调试和维护,熟练掌握多信息处理技术,熟悉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和技术应用。

21 仿真系统与动画制作 从事仿真系统与动画制作 青岛 1 计算机、系统仿真等相关专业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熟练掌握仿真技术及应用,扎实的计算机三维图形制作基础,熟悉GIS应用,具有软件设计师资格。

22 数字媒体制作 从事数字媒体制作 青岛 1 数字媒体制作等相关专业 本科 熟练掌握影像剪辑、三维动画制作及产品设计,具有一定的编程经验。

23 外事策划与翻译 从事外事接待和翻译工作 青岛 1 英语专业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1、熟练掌握海洋专业英语,熟悉海洋高精尖仪器及应用领域,口语能力强能胜任专业翻译工作,参加过国际重大外事活动并有突出业绩和表现;2、具有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35岁以下。

24 北海研究院 专业技术岗位(6) 从事测量测绘的内外业技术工作,负责相关业务的外业集及报告编写 青岛 1 测量测绘及相关专业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有一定的测量测绘研究基础;完成每年4个月以上海上作业任务;有工作或研究经历者优先;

25 专业技术岗位(7) 从事地球物理的内外业技术工作,负责相关业务的外业集及报告编写 青岛 1 地球物理及相关专业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有一定的地球物理研究基础;完成每年4个月以上海上作业任务;有工作或研究经历者优先;

26 专业技术岗位(8) 从事生物生态及相关专业的内外业技术工作,负责相关业务的外业集及室内实验、报告编写 青岛 1 生物生态及相关专业 硕士研究生 有一定的生物生态研究基础;完成每年3个月以上海上作业任务;有工作或研究经历者优先;

27 大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专业技术岗位(9) 业务工作;及业务相关技术;报告编制 大连 1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海洋技术专业" 本科及以上 要求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适合出差及外业调研,党员优先。

28 专业技术岗位(10) 从事中心站观测预报监测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及台站自动化观测系统的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开发 大连 1 "电子科学与

技术或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 本科及以上 本科为“211”院校,研究生为“985”或“211”院校,动手能力强,适合出差及外业调研,党员优先。

29 专业技术岗位(11) "海洋水文及海洋数值

预报相关工作" 大连 1 物理海洋学 硕士研究生 本科为“985”院校,研究生为“985”或“211”院校;要求能够承担海洋水文预报工作;熟练掌握forran、matlab等软件;能够使用常用统计方法,包括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谱分析等;利用基础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建立经验预报公式;熟练使用linux操作系统;掌握至少一种数值模式(在linux平台上运行的模式,非单机模式);掌握大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流程等;适合出差及外业调研,党员优先

30 专业技术岗位(12) 海洋测绘相关工作 大连 1 测绘工程(海洋测绘) 硕士研究生 本科为“985”院校,研究生为“985”或“211”院校;要求熟练使用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和GPS接收机等外业测量仪器;熟练使用常用空中三角测量软件;熟练使用EPSN等数字化测图软件和AutoCAD制图软件;会用Photoshop、Core1DRAW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会用一种以上空间分析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和制作各种专题地图;适合出差及外业调研,党员优先

31 秦皇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专业技术岗位(13) 从事海洋预报工作和相关技术报告编写 秦皇岛 1 物理海洋相关专业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本科、硕士均为“211”院校,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有预报相关工作经验;党员优先。

32 专业技术岗位(14) 从事相关专业文献、资料的翻译以及对外交流等工作 秦皇岛 1 英语、俄语专业 本科及以上 要求精通两门以上外语。

33 专业技术岗位(15) 从事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和相关技术报告编写 秦皇岛 1 海洋科学相关专业 本科及以上

34 财务岗位 从事财务相关工作 秦皇岛 1 财务管理相关专业 本科及以上 党员优先。

35 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专业技术岗位(16) 从事海洋环境数值预报及相关科研工作 天津滨海新区 1 物理海洋、 大气科学 相关专业 博士研究生 本科阶段211大学毕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

36 专业技术岗位(17) 从事海洋经济监测与评估工作 天津滨海新区 1 经济类相关专业 本科及以上

37 专业技术岗位(18) 从事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负责海上样、实验室分析及相关技术报告编写 天津滨海新区 1 生物技术 相关专业 本科及以上 211大学毕业,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能够进行海上作业,不晕船

38 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专业技术岗位(19) 从事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负责重金属分析与研究 烟台 1 分析化学 博士研究生 本科为“211”院校分析化学专业,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参加完成过一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录用后,每年海上工作时间不低于三个月。

39 专业技术岗位(20) 从事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 烟台 1 环境科学 本科 适应海上工作,每年完成3个月以上海上作业任务

40 北海分局机关服务中心 行政管理岗位(1) 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务。 青岛 1 文秘 本科 具有较强的语言组织、写作及沟通协调能力。

41 行政管理岗位(2) 从事业务工作的综合协调及管理工作 青岛 1 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本科 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生干部优先;大学英语六级。

合计 41

2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 1 东海监测中心 海洋生态监测(1) "从事海洋环境评价

" 上海 1 生态学 博士研究生 有半年以上海上工作经历,适应海上艰苦工作;生态规划、环境决策、区域环境经济方向;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强,有项目策划经历。 联系人:王玉燕 电话:021-58616986 邮箱:renshichu223@163

2 海洋生态监测(2) 从事生物种类鉴定和生态监测 上海 1 海洋生物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有半年以上海上工作经历,适应海上艰苦工作;偏重海洋鱼卵、仔鱼或底栖生物分类;动手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强,有项目策划经历者从优。

3 物理监测与信息(1) 从事海洋测绘及GIS相关工作 上海 1 测绘工程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有半年以上海上工作经历,适应海上艰苦工作;有地图制作或专题图集制作经验;动手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强,有项目策划经历者从优。

4 物理监测与信息(2) 从事浮标、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设备系统集成技术 上海 1 通信及网络技术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系统掌握数据通信、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等原理及技术,熟悉掌握各类网络产品及其应用规范。动手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强,适应海上艰苦工作,有项目策划经历者从优。

5 海洋化学监测 "从事海洋化学监测

" 上海 1 放射化学或环境化学 大学本科 有半年以上海上工作经历,适应海上艰苦工作;能熟练使用放射化学测量仪器或有机化学分析仪器。动手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强,有项目策划经历者从优。

6 东海预报中心 海洋预报 从事预警报及数模研发 上海 1 物理海洋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7 海洋信息系统 从事信息系统建设 上海 1 地息科学 博士研究生

8 环境监测评价 从事环境监测评价 上海 1 环境评价相关专业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9 海洋观测 从事台站自动化观测与维护 上海 1 海洋信息管理 大专及以上

10 专业技术岗位(1) 从事海洋灾害调查与评估 上海 1 经济学 大学本科及以上

11 信息中心 网络开发 从事网络开发维护 上海 1 软件开发相关专业 大学本科及以上 1、211院校应届毕业生2、熟悉SQL Server,Oracle等大型数据库平台;3、熟悉网络架构;4、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5、具有WebGIS/ComGIS项目开发背景者优先;6、熟练使用ArcGIS平台开发者优先;7、熟悉海洋相关业务者优先;8、具有大型信息系统架构经验者优先。

12 专业技术岗位(2) 从事程序开发及信息系统开发及管理 上海 1 地理信息系统相关专业; 大学本科 1、211院校应届毕业生 2、熟悉C#,VB.NET,Flex等程序开发语言;3、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软件构架知识;4、熟悉SQL Server,oracle等大型数据库平台;5、具有GIS数据处理经验者优先;6、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文档编写能力;7、具有海洋信息系统代码编写者优先

13 行政管理岗位(1) 从事海洋规划信息及单位业务合同制定及管理等相关工作 上海 1 经济管理类 大学本科

14 计量中心 专业技术岗位(3) 从事浮标系统集成研究,系统维护,程序编写及软件开发工作 上海 1 计算机 大学本科 能适应海上作业

15 专业技术岗位(4) 从事浮标的海上维修保养,浮标布放、回收等海上作业工作 上海 1 自动化 大学本科 能适应海上作业

16 计量检定 从事海洋仪器仪表的计量检定校准、维修保养等工作 上海 1 仪器科学与技术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 大学本科 电子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需二年以上工作经验

17 专业技术岗位(5) 从事海洋信息管理及数据处理 上海 1 信息管理 大学本科 要求一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18 东海分局机关服务中心 基建工程管理 从事基建项目管理等相关工作 上海 1 土木工程 大学本科 要求具有二级以上建造师证书、英语六级

19 宁波中心站 行政管理岗位(2) 从事海洋站综合事务管理和相关业务工作 舟山 1 管理科学及工程类专业 大专及以上 能适应海岛艰苦工作,有相关工作经历者优先

20 专业技术岗位(6) 从事海洋监测调查、海洋测绘、技术报告编写等工作 宁波 1 地球物理 大学本科 1、完成每年3个月以上海上作业任务;2、要求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21 专业技术岗位(7) 从事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大型分析仪器操作 舟山 1 海洋科学 大学本科及以上 要求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22 专业技术岗位(8) 从事海洋预报产品绘图、美工等设计工作 舟山 1 平面设计 大学本科

23 厦门中心站 专业技术岗位(9) 从事户外测绘,海洋水深地形测量、海洋工程测量,通过专业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制图件并编写报告 厦门 1 测绘类、及相关专业 大学本科及以上 熟练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及软件。全日制普通高校,有测绘工程师资格或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24 专业技术岗位(10) 从事现代化港口机械作业,以及从事机械技术管理、维修等方面工作 厦门 1 港口机械及相关管理专业 大专及以上 掌握现代化港口机械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有相关工作经验及港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的优先考虑

25 专业技术岗位(11) 从事海洋监测调查、海洋测绘、技术报告编写等工作 厦门 1 环境科学 硕士研究生

26 专业技术岗位(12) 从事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渔业海洋生态外业调查、内业分析、编制调查报告 厦门 1 海洋生物与环境 大学本科 全日制普通高校。有生物学、水产学专业背景、有工作和研究经历优先

27 财务岗位 从事财务预决算管理等工作 厦门 1 金融专业 大学本科 须具有助理会计师资格证书,两年以上工作经历

28 温州中心站 预报室专业技术岗位 从事海洋观测、预报、水动力研究 温州 1 物理海洋、海洋气象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学科发展史 18年恢复研究生招收制度以后,该院成为院学位评定委员会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1993年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了该院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联合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气象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又批准了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学位授予点。2003年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特批准该院为单列博士生招生单位,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2年10月国家人事部批准在该院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学科概览 据2015年12月研究院信息显示,研究院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6个。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次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称号)

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物理海洋学、自然地理 据2015年12月研究院信息显示,该院博士研究生导师45名、硕士研究生导师87名。建院以来,研究院共培养博士研究生95名,硕士研究生570名。

自2002年设站到2014年底,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出站博士后55名,绝大部分都成为了中国气象局气象科研和业务一线部门的学术带头人或技术骨干,具有高级职称,成为研究生导师甚至博士生导师,培养出了全国气象系统内最年轻的研究员;曾获“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人才奖”、“国际雷电防护大会科学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家奖”、“气象部门优秀青年人才” 等称号以及入选“气象部门青年英才”。

2013年5月,在由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网主办的第四届羽毛球混合团体赛中。该院10名研究生经过两天的拼搏,取得前六名的好成绩并获得赛会“优秀组织奖”。

2012年9月,在第九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该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马昊、刘莲、王淑莉提交的论文获得三等奖,朱丰、冯川和马嘉里获得参赛奖。这是该院连续四年在此项全国性比赛中获奖。

2012年11月17日,由科研院所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网主办,主题为“绽放青春风、喜庆党的十八大”2012年度研究生文艺汇演在财政部礼堂举行,由该院2011级7名硕士研究生排演的舞蹈“天竺少女”参加了此次文艺汇演,在27个节目中获得第二名的成绩,被评为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