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压表和气温表观测气象有哪些区别?

2.高空气压变化规律

3.天气预报中说的高气压和低气压的区别?

4.全球的等压线分布图,为什么只叫海平面分布图

5.海平面等压线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天气在线海平面气压_海平面气压预报

一个标准大气压是1.01325×10^5Pa(帕)。

标准大气压(Standardatmosphericpressure)是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由物理学家托里拆利提出,是压强的单位,记作atm。

化学中曾一度将标准温度和压力(STP)定义为0°C(273.15K)及101.325kPa(1atm),但1982年起IUPAC将标准压力重新定义为100kPa。

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76cm汞柱=1.01325×105Pa=10.336m水柱。1标准大气压=101325N/㎡(在计算中通常为1标准大气压=1.01×10^5N/㎡)。100kPa=0.1MPa。

标准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1、气象预报

气象预报员需要时刻关注标准大气压的变化,因为它是天气预报的重要指标之一。例如,当气压下降时,天气通常会变得潮湿和闷热;而当气压上升时,天气则会变得干燥和寒冷。

2、飞行和航天探索

飞行器和航天器需要精确了解标准大气压数值,以便计算它们在空气中的速度和高度等参数。如果这些参数计算不准确,飞行器和航天器就可能遇到意外事故。

3、深度潜水

深度潜水需要精确掌握标准大气压数值。随着潜深的增加,标准大气压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潜水员需要掌握标准大气压的变化规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标准大气压

气压表和气温表观测气象有哪些区别?

海拔与气压的关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会相应减小。

气压是指大气施加在单位面积上的力,通常用大气压强来表示。大气压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层受到的重力作用逐渐减弱,大气层厚度变薄,使得大气对地面的压力降低。

随着海拔升高,空气密度减小,这也导致了气压降低。空气密度与温度和压力有关,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空气密度减小,进而气压也降低。

气压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是连续的。在海平面附近,气压约为1013百帕斯卡(hPa),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逐渐降低。在离海平面约1000米的高度上,气压约为950hPa,而在离海平面约2000米的高度上,气压约为900hPa。

海拔与气压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压逐渐降低。这种关系主要归因于大气层厚度和空气密度的变化。对于气象学和地理学研究来说,理解这种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影响了气候、天气预报和空气污染等问题的研究。

气压的影响因素:

1、海拔高度: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的压强逐渐降低,因此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海拔越高的地方气压越低。

2、温度:在相同的高度下,温度越高,气压越低。这是因为高温下气体分子的速度增加,碰撞后的反弹力减小,空气的压强也就减小。

3、湿度:在相同的高度下,湿度越大,气压越低。这是因为水蒸气的分子量比空气分子的分子量小,会占据一部分空间,从而使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变大,空气的压强也就减小。

4、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压差异,它会引起气体的运动和流动。例如,赤道上空的热带低气压带会引起空气向两极方向流动,造成高纬度地区的高压带,从而影响气压的大小。

5、地理位置:气压的大小还受到地球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影响。例如,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和两极附近的高气压带会影响全球的大气环流,从而影响气压的大小。

高空气压变化规律

气压表比气温表更精密一些。因为气压趋势表明风暴移动的方向。绝对气压有些骗人,尤其对居住在高纬度地区的观测者们而言更是如此。全球气压图是用气压表经细致测量后编制的,表明无论是对特殊高度地区,还是对海平面地区气压都比较平均,以达到一致。尽管一些业余观测者们使用气象学用的气压表,其特点是有电子感应器和数字读值,但大多数人乐意使用标准的空盒气压表,因为它有一个疏散的金属空膛,内部对侧各有一个弹簧。

内部空间温度的变化与外部空气压力的变化相联系,并通过杠杆系统传递到针形控制盘上。大多数气象观测者倾向实证的准确度,可以精确到百分之一“英寸”的压力。或十分之一毫巴——甚至达到十分之一度的气温。读数的范围同样重要。生活在寒冷地区的观测者对未达到-29°F的温度控制盘感到满意。气象观测者都不想忽略天气最主要的几个方面即降水和风。对于雨水来说,有几种标准量度。但最流行的是一尖角桶之量(标准量),它可定期自动流空,因此,它不加满也可测量降雨量。然而,雨水像温度一样,是不易测量的。因为风使到达桶顶的雨水量不准。多数测量者试图将仪器放在相对开阔的低处,同样,气压表(无论是电子感应器还是传统的杯状旋转轴)若放在靠近建筑物或大树,就不会给出准确的风的读数。标准测风仪器须放在35英尺(10米)高处。

北方观测者常以雪量大加夸口,但那里的技术却是最高的。适当的测雪仪需要一个平板,在下大雪时,定期将下面因重量、融化或结束而形成的雪扫下去,另一方面,一些观测者急不可待地想获取雪量的记录,因而得出的结果也常常很高,而且还不合常理。为此,最好每隔6个小时清理一次平板。

虽不像雪那样迷人,但在气象学方面起很重要的作用当属湿度。气象观测者曾一度用湿度表来测量人头发的长度。后来,观测者用手摇干湿表来这样做。这种仪器两侧各有一个温度表,一个球部用细纱布包裹住,观测者弄湿纱布,将温度表转动几分钟,蒸发使球部冷却,并降低其温度,达到一个被称作湿球温度。干球温度表上的温度和湿球温度表上的温度差就可能是大气湿度的测算值。现在,测量湿度的电子感应器业已存在,但不十分准确。

清教徒喜欢使用转动的干湿表,但电子气象站的动波是与国内计算机兼容的能力。有些是成串出现,所提供的数据直接进入计算机内,连同软件,使观测者将他们用文字所记载的天气日记也现代化了。

气象观测者喜欢对观测中作的笔记进行比较,一些人发现,国际网络组织要邮寄他们的数据;另外一些人想主动为国家天气局进行观测。若地平线上空的天气允许,美国观测者会在SKYWARN中成为风暴的跟踪者。SKYWARN是一个志愿组织,他们协助国家天气服务预报局(简称NWO)进行工作。

天气预报中说的高气压和低气压的区别?

高空气压变化规律:大气压力与高度有密切关系,即大气压力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在近海平面1000hPa附近,高度每上升约10m,气压降1hPa;在500hPa(5500m)附近,高度每上升约20m,气压降1hPa;在200hPa(12000m)附近,高度每上升约30m,气压降1hPa;它应用于航空上,用来决定飞机飞行的高度。

飞机上的高度表,就是以空盒气压计的气压高度换算出高度,作为高度表的标尺。

国际民航组织(ICAO)设在干空气、平均海平面的气压和气温分别为1013.25hPa和15℃、对流层顶以下约11km之温度随高度递减率每千米下降6.5℃等标准大气条件下,作为高度表的参考基准,在这种状态下的大气称为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大气(ICAO Standard Atmosphere)。

大气压力产生原因:

大气压力的产生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由于地球引力,大气被“吸”向地球,因而产生了压力,靠近地面处大气压力最大。气象科学上的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大气柱的重量(大气压强),也就是大气柱在单位面积上所施加的压力。

气压的单位有毫米和毫巴两种:以水银柱高度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用毫米(mm)。例如气压为760毫米,就是表示当时的大气压强与760毫米高度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相等。另一种是天气预报广播中经常听见的毫巴(mb)。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高气压

全球的等压线分布图,为什么只叫海平面分布图

气压是指海平面大气的压力强度,其形成原因有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两种,热力因素是因为地面受热空气膨胀密度小、气压低,就形成低气压。地面冷,空气密度大,气压高,就形成高气压。例如,赤道低气压和极地高气压就是热力因素形成的。动力因素是指当地气流下沉,空气密度增大,就形成高气压,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如果当地的气流上升,空气密度变小,就形成低气压,例如,副极地低气压带。高压中心或者低压中心都是闭合的,很好分的,中心数字大的就是高压中心,反之就是低压中心。 这个在高一地理必修1上有

海平面等压线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海平面气压图的英文表达是SURFACE

PRESSURE,如果将SURFACE

PRESSURE直译就是表面气压的意思,不过这个表面指的是什么表面呢?珠穆朗玛峰的表面气压只有300多hpa(百帕),仅为海表面气压1000hpa左右的30%多。目前实测最强的台风Tip的中心海平面气压为870hpa,比珠峰的表面气压300hpa要高很多,但两者能直接比较吗?显然不能。所以人们就想了一种方法,把人们在地球不同高度表面测到的气压,全部通过一定的方法转化到海平面高度处的气压,称为海平面气压(sea

surface

pressure)。

具体的转换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静力平衡法。大家一定还记得流体静力学中的液体压强公式吧,p=a×g×h

a为液体的密度。如果我们在海洋某个深度处,用压力计测到压力为1000000pa,那么我们马上就能知道从这个位置往下1m处的压强为1000000+1000×9.8×1=1009800pa.在大气中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只是地球表面大气的密度大约为1.29kg/m3.如果在地球表面测到的气压是101300pa(1013hpa),那么在1m高出的气压就是101300-1.29×9.8×1=101287pa=1012.87hpa,反之也能从1m高出的气压推得海平面气压。不过大气和海洋有个不同的地方就是海水的密度通常在1000km/m3附近,变化不大,而大气由于压缩性很好,密度常常是变化的,比如tip中心的大气密度只有海平面大气平均密度1.29kg/m3的85%,这样在tip中心海面处上升1m,气压变化就只有10.7pa.在珠峰上高度变化1m,气压变化也小的多。这样问题就来了,如果黄山上的气象站测到气压是850hpa,那么我们能准确的说出黄山山脚下的气压吗?很遗憾的是,我们只能大概给一个密度的数值,然后根据流体压强方程近似的估计山脚下的气压,因为是近似,所以就会有误差,黄山的高度只有1800多米,误差尚能接受,但如果是青藏高原,那误差就大了,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数值预报在青藏高原处出现很强的高压或低压。各家对冷高压中心气压的标定常常不同,也是这个原因,冷空气中心常位于3000m左右高度的蒙古高原处,各家的海平面气压估计方法不同嘛^_^

通过上面的方法,世界上成千上万个气象站测到的气压数据都能统一到海平面了,所以把全球的等压线分布图称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指在某一时刻设没有潮汐、波浪、海涌或其他扰动因素引起的海面波动,海洋所能保持的水平面。其高度系利用人工水尺和验潮仪长期观测而得。按观测的时间长短不同分为:日平均、月平均、年平均和多年平均海平面。日平均海平面不但随天气状况而变化,且具有季节、半年、一年和多年周期变化。月平均海平面年内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年较差):渤海60~70厘米,黄海35~50厘米,东海30~35厘米,南海20~40厘米。年平均海平面较差可达10厘米左右。中国于1956年规定,以青岛验潮站观测所得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为全国统一的高程起算面,称为青岛平均海面或黄海基准面。中国地形图上所指的海拔高度,就是从这个海平面起算的。

尽管风、海底地震和潮汐总是引起的海面涨落,但是人们还是认为海面是平坦的。随着人造卫星测量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甚至风平浪静的海面也是坑坑洼洼的。有些地区海面凸起,有些地区海面凹陷。两者最大可以相差100多米。但是,因为海平面凹凸的变化在1000千米以上的广泛范围内逐渐变化,所以不容易被航海者察觉。

通过卫星测量,人们发现海洋表面有三个较大的隆起区域,一个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区,隆起高达76米;第二个区域在北大西洋,隆起高度是68米;另一个在非洲东南部,隆起区域高为48米。另外,地球上还有三个较达的凹陷区域,一个在印度洋上,凹陷深达112米;第二个区域在加勒比海,凹陷深度为64米;第三个区域在加利福尼亚以西,凹陷深度为56米。

海平面的高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海平面的上升和下降对人类的生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影响海平面升降的因素很多。比如,温室效应使地球南极和北极的冰雪大量融化,就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在地球漫长发展的历史中曾经有7次特大的冰期,每次冰期都会引起海平面的大幅度下降。海洋是一个开放系统,不停地与地球内部存在着水分循环和交流。由于现代地幔水陆续不断地渗入海中,而导致海平面正在以每年1毫米地速度上涨。海水地盐度、密度和温度对海洋水体的体积影响巨大。根据推算,如果全球海水的盐度从35降到34.9,就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1.9厘米。海底的扩张速度是另一个影响海平面的原因。当海底板块扩张速度加快时,大洋中脊体积变大,结果使海水益处正常的海岸线而侵入大陆内部,造成海平面上

等压线(isobar)

isobar来自于古希腊语,isos意指平等,baros意指重量

在气象学中,等压线是一个在图标、地图上压力相等或连续的等高线。

表示水平面气压场的情况通常是用等压线。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称为等压线。将同一时刻各个气象台、站所观测到的海平面气压值填在一张海平面高度的地图上,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气压相等的点连结起来,就可用等压线的不同形式表示海平面的气压分布状况,这种地图,画有同一高度的等压线,称为等高面图

图上等压线分布的不同形式,表示气压分布的不同特点。等压线平直还是弯曲,表示气压分布简单还是复杂;等压线的排列方向,表示气压分布的方向。等压线呈东西向,表示气压沿纬向分布;呈南北向,表示气压沿经向分布;等压线闭合,表示气压分布出出高、低压中心;等压线疏密,表示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的程度。

利用等高面图,就可分析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分布的状况,可以判别气压高、低的所在位置,并可进行比较找出差异,为研究大气的运动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