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耕知识及二十四节气

2.二十四节气农事活动知多少

3.二十四节气为什么能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4.二十四节气怎么运用于农业

5.中国24节气中每个节气应该做什么事?

6.24节气中的农事

7.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哪些气象、物侯变化?与哪些农事活动相联系?

8.24节气是什么?它对应着什么的农业现象?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_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歌词注音

立春: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

雨水:其时大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看苗施肥,清沟排水,加强油菜的田间管理。惊蛰:麦田要加强肥水管理,看墒(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经验判断方法俗称田间验墒,将土壤墒情分为种类型,即汪水、黑墒、黄墒、潮干土和干土)、看苗、看天浇灌拔节肥、拔节水。油菜施苔肥。早稻准备育秧,植树造林。

春分:长江两岸自南到北,早稻先后浸种催芽,开始塑料薄膜育秧(防寒潮),抓冷尾暖头抢睛播种。继续管好小麦、油菜和做好植树造林,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产,调节气候。

清明:大江南北都进入了农忙季节,早、中稻先后播种,小麦拔节,油菜扬花,田间管理不能放松。玉米花生播种。谷雨:此时,正是农村准备割麦、插秧、种棉的大忙季节。

立夏:春花作物进入黄熟阶段,要及时抢晴收割。立夏过后浙江将进入雨季,梅雨汛期开始,要做好防汛准备。小满:大江南北夏熟作物先后成熟,抢晴收割。北方地区需加强麦田后期管理。春玉米、高粱、中耕、除草、培土尤其重要。芒种:要抓紧早稻培育管理,及时耘田、烤田提高土温,注意防治病虫害。适时播种晚稻。

夏至:要不失时机加强夏季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小暑:小暑面临着梅汛和干旱的转折期,各地在抓好防汛的同时,要及时掌握气象预报信息,加强蓄水防旱,力求做到防汛、抗旱两不误。

大暑:喜温作物,行长速度之快达到了顶峰。水肥田间管理一定要加强。晚稻插秧应抢在立秋之前。

立秋:对晚稻要中耕除草,发生旱象要灌溉。秋播要抓紧。棉花摘顶,促进秋桃(棉)发育。处暑:这时晚稻正处于生长关键时期。

白露:棉花分批摘,秋玉米等作物加强后期的田间管理。秋分:继续抓好晚稻田间管理。棉花选种收花。冬小麦、油菜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寒露:寒露节气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适宜期,江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

霜降:要加强油菜、田园蔬菜的培育管理。森林防火的资金积累工作也要尽早落实。立冬:搞好晚稻的收晒。做好冬小麦播种的扫尾工作。

小雪:做好牲畜保暖越冬工作。

大雪:要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

冬至: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大寒:主要农事活动:积肥、造肥,冬修水利扫尾,开始绿化植树,清理改造鱼塘。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包含,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农耕知识及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所独有的,它始于秦代,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歌,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扩展:

二十四节气小寒的来历及气候特点

小寒节气的来源

小寒时,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大冷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

气候观测资料表明,我国大部地区从“小寒”到“大寒”节气这一时段的气温是全年最低的,“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及“街上走走,金钱丢手”等古代民间谚语,都是形容这一时节的寒冷。由于气温很低,小麦、果树、瓜菜、畜禽等易遭受冻寒。

为什么叫小寒而不叫大寒呢?这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位于小寒节气之后的大寒,处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与夏季的大暑相对应,所以成为大寒。

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的气候特点

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小寒节气,开始形成最为强大和稳定的东亚大槽,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也到了最为强大且稳定的时期。西风槽脊尺度达至最大,且配合西风的最大强度。虽然在小寒节气冷空气降温过程频繁,但很多都没有达到寒潮标准。人们还是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的预报,以预防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对春运的影响,注意防寒防冻。

小寒时节,我国东北北部地区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低达-50℃以下,午后最高气温平均也不过-20℃,放眼望去千里冰封,人们仿佛处在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北纬45度以北的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20℃上下,北纬40度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区平均气温在-10℃上下,都是一派严冬的景象。到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

我国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一般而言,南方最寒冷的时候是小寒及雨水和惊蛰之间这两个时段,小寒时是千冷,而雨水后是湿冷。

小寒养生注意事项

保暖

小寒是冬天一年里最寒冷的时期,实际上要比大寒更冷。所以,大家在室内或者是室外外出的时候,都必须注意保暖。尤其是裸露在外的皮肤,保暖工作更不能少。

睡眠

小寒天气因为天冷,许多人的睡眠质量不是太好,如果不注意认晚保暖的话,会导致白天的时候没精神,因此,这个时间段建议晚上也开空调,保持室内的温度。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小孩子的室内,晚上保暖很重要,有好的保暖,才能睡得安稳。

饮食

小寒天气,大冷,人要吃一些能在消化过程中散发热量的食物。所以,养生建议的食物就是羊肉,狗肉,炖豆腐等。当然,在小寒的时候,补充蛋白质是很重要的。

运动

小寒因为天气冷,所以如果选择外出运动的话,需要好的天气下外出,如果路面有结冰或者是有雾的天气,不建议外出运动,只建议在家门口散一下步就可以了。如果老人要出门,则需要有年轻人陪伴。

疾病

小寒天气是风寒冒的高发期,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避免受风寒。如果出现流鼻涕,咳嗽等情况的话,要立刻做好治疗工作,喝焦生姜水来进行治疗。当然,没有感冒前,也可以用喝生姜水的方式来进行预防。

进补

小寒的天气是最适合进步的,俗话讲得好,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疾病。所以,养生的人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在这个时节进行进补。阴虚阳虚的人进步的方式不同。阳虚的人建议为温阳散寒的食物,以及热量较高的食物。而阴虚的人则建议为甘凉滋阴、生津养阴、富含蛋白质的清补类食物。

喝水

这个时候是一冬最冷的时候,记得,在喝水的时候,千万不要喝凉水,必须是喝热开水或者是热茶,或者是温开水,都行,尤其是来月事的女性和小朋友,老年人也是如此。冬天这个时节喝凉水,是在用五脏暖水,对内脏的伤害相当严重。

药膳

这个时候,如果你有一些疾病的话,需要在这个时节来吃些药膳改善了。你要知道,冬天吃进补的药在这个时候是最易让身体吸收的。所以,药膳选择这个时候食用,效果就会显现出来。

二十四节气农事活动知多少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中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时期的划分方式,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的独特含义和特点,如立春代表春天开始,芒种代表小麦成熟,冬至代表冬天最长的一天等。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中国农耕文化中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天文现象的研究。

在古代,农民需要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来确定耕种、收获和其他农事活动的时间,从而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同时,二十四节气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关,需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生活。

它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具体

立春:2月6日左右,象征着春季的开始,气温回升,大地回春。雨水:2月21日左右,降雪停止,开始下雨,雨量逐渐增加,生产上主要指导农户抓好小春作物的田间肥水管理及中耕除草,屯集农家肥,制定大春生产工作。

惊蛰:3月6日左右,开始雷鸣,蛰伏地下的冬眠动物开始苏醒和出土活动,树木生根发芽,是林果嫁接的最佳时期。春分: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白天黑夜各占一半,是气候温暖的春季,生产上主要抓好小春作物的中后期田间肥水管理,翻犁冬闲田地,筹备、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进入春耕备耕工作。

二十四节气为什么能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1、立春(2月4日或5日)

旱垡地抓紧耙耱保墒。及时检查薯窖、菜窖。修置农具,兴修水利。

春烟播种育苗(2月中旬)。春葱播种。

露地春番茄播种育苗(2月初),春西葫芦播种育苗(2月上旬),春甘蓝保护地育苗播种(2月上旬)。

小拱棚黄瓜播种育苗(2月上旬),小拱棚西瓜播种育苗(2月中旬)。

日光温室西瓜定植(2月中旬)。日光温室一年两茬冬春茬韭菜收割结束(2月中旬)。

2、雨水(2月19日或20日)

小麦开始返青,抓紧耙麦锄麦,增温保墒。施用除草剂。防治小麦纹枯病(防治适期为分蘖末期到拔节初期)。

春葱播种。春马铃薯播种(2月下旬)。

地膜变天膜西瓜播种育苗(2月下旬)。

小拱棚豆类蔬菜播种育苗(2月下旬)。小拱棚西葫芦定植(2月下旬)。

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西葫芦开始收获(2月下旬)。

3、惊蛰(3月5日或6日)

小麦起身,及时中耕、追肥、浇水,施用除草剂。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红蜘蛛。红薯火炕育苗。

春椒、麦套椒,大蒜、油菜茬朝天椒播种育苗。

山药育苗。春芹菜直播。春葱播种。大沟葱(干葱)播种(3月上旬)。春马铃薯播种(3月上中旬)。

露地春西葫芦定植(3月上旬),保护地育苗的春甘蓝定植(3月上旬)。露地春黄瓜、豆类蔬菜播种育苗(3月中旬)。

地膜覆盖西瓜定植(3月中旬)。

小拱棚番茄(3月上旬)、黄瓜(3月中旬)、辣椒(3月中旬)定植。

塑料大棚春早熟番茄、黄瓜定植(均为3月上中旬)。大棚三膜西瓜定植(3月上旬)。

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香椿收获结束(3月中旬)。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3月上旬)、冬春茬茄子、青椒(3月中旬)开始收获。

植物造林(3月12日为植树节)。

4、春分(3月20日或21日)

小麦拔节,看苗追施拔节肥,看苗、看墒、看天浇灌拔节水。防治小麦纹枯病、锈病、红蜘蛛。小麦、油菜浇水防霜冻。

地膜玉米播种。红薯太阳能温床、阳畦加温育苗排薯。

大蒜茬、油菜茬、小麦茬朝天椒播种育苗。春棉播种育苗(3月16日或20日),麦套棉播种育苗(3月25日至4月5日)。

春葱播种。春芹菜直播。

露地西瓜播种育苗(3月下旬)。

小拱棚豆类蔬菜定植(3月下旬)。塑料大棚春早熟茄子、甜椒定植(3月中下旬)。

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开始收获(3月下旬)。

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香椿播种育苗(3月下旬)。

继续植树造林。

5、清明(4月5日或6日)

小麦拔节,及时追肥浇水,防治病、锈病、蚜虫、红蜘蛛。

春播大忙季节。春玉米、春高梁播种,地膜棉花播种(4月上旬)。麦套棉播种育苗(4月5日前后),麦茬棉播种育苗(4月中旬)。定植春烟(4月中旬)。

露地西瓜、黄瓜直播(4月中旬)。地膜变天膜西瓜定植(4月上旬)。地膜西瓜定植(4月中旬)。春葱播种。

露地春番茄定植(4月上旬),露地春黄瓜、春辣椒、豆类蔬菜定植(均4月中旬)。露地春茄子播种育苗(4月上中旬)。

塑料大棚春早熟黄瓜收获(4月上中旬)。日光温室秋冬茬韭菜育苗播种。

6、谷雨(4月20日或21日)

防治小麦病、锈病和长腿蜘蛛、蚜虫、粘虫,防治小麦吸浆虫(4月中下旬),浇好拔节水。播种春谷子、春绿豆、春棉花(4月中旬)。移栽春棉(4月25日至5月5日),栽插春红薯、春山药。棉花施用除草剂(可选用高效盖草能、精禾草克、威霸)。

露地西瓜定植(4月下旬)。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草莓收获结束。蒜薹甩缨或露尾,大蒜追肥浇水。

7、立夏(5月5日或6日)

小麦防治赤霉病(扬花10%左右喷洒多菌灵)、病。防治小麦粘虫、穗蚜。浇好灌浆水。

移栽春棉花(5月5日前)。

播种春谷子、春绿豆。

夏葱播种,撮葱定植。夏芹菜播种。夏番茄播种育苗(5月上旬)。

塑料大棚春早熟番茄开始收获(5月上中旬)。日光温室冬春茬西葫芦收结束(5月上旬)。

8、小满(5月21日或22日)

防御小麦干热风、小麦青枯。防治小麦锈病及穗蚜。麦垄点种玉米、棉花、大豆(麦收前10天)。定植麦套棉花、朝天椒、烟叶。播种春谷子、春绿豆,播种春芝麻(5月20日~25日最佳)。

收获大麦、油菜、大蒜。定植大麦茬、油菜茬、大蒜茬朝天椒、棉花、烟叶。

防治烟田蓟马。防治春谷子粟灰螟(钻心虫,5月底)。春棉主茎4—5叶龄用氧化乐果等内吸有机磷缓释剂(药1份,聚乙稀醇0.1份,水5~6份)涂茎治蚜(5月中下旬),6叶龄脱裤腿。

夏葱播种,撮葱定植,大沟葱(干葱)定植。夏黄瓜播种育苗(5月下旬)。夏芹菜直播,秋芹菜播种育苗(5月下旬)。

小拱棚西瓜定植。

塑料大棚春早熟茄子、甜椒开始收获(5月中下旬)。

9、芒种(6月6日或7日)

收获小麦。播种小秋(夏玉米、夏大豆、夏谷子、夏高粱、夏绿豆、夏芝麻)。定植麦茬棉、麦茬椒。玉米、辣椒施用除草剂(玉米地可选用莠去津、百草敌,辣椒可选用精稳杀得、收乐通)。

加强夏管。棉花、辣椒追肥浇水,促长防旱。预防辣椒病。防治棉田一代棉铃虫(6月中下旬),棉蚜、棉红蜘蛛、玉米螟(6月上中旬)。施缩节胺调控株型(主茎9~10叶龄,每亩0.8~1.0克)。防治烟田蓟马。防治春谷子粟灰螟(钻心虫,6月初)。春烟打顶(第一朵中心花开放时)。

夏葱播种,小沟葱(羊角葱)播种,撮葱定植,大沟葱(干葱)定植。夏芹菜直播,秋芹菜播种育苗。露地春茄子定植(6月上中旬)。夏黄瓜定植(6月中旬)。

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摘结束(6月中旬)。

10、夏至(6月21日或22日)

小秋作物定苗,中耕除草,追肥浇水。棉花整枝打杈,防治红蜘蛛、棉铃虫(棉田一代)、红铃虫(一代)、蚜虫。第二次化控(初花期,主茎叶龄17~18,每亩用缩节胺2.2~2.5克)。防治大豆蚜虫(6月下旬)。播种绿豆。

夏葱播种,小沟葱(羊角葱)播种,大沟葱(干葱)定植。

春马铃薯收获。夏番茄定植。半夏黄瓜播种育苗(6月下旬)。秋芹菜播种育苗。

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黄瓜、蕃茄、甜椒摘结束(6月中旬)。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收结束(6月中下旬)。

11、小暑(7月7日或8日)

棉花进入盛花期,及时中耕除草,整枝打顶。高密度地块及夏棉打顶(主茎20~21叶龄,10~12果枝,7月上中旬)。防治棉蜘蛛、棉铃虫(棉田二代,7月中下旬)、棉红铃虫(一代),追施花铃肥。

防治大豆蚜虫(7月上旬)、夏谷子粟灰螟(钻心虫)。

播种绿豆(7月上旬为播种下限)。

夏绿豆防治叶斑病(出苗三周以后,每隔2周喷1次百菌清或多菌灵)、蚜虫、红蜘蛛。

小沟葱(羊角葱)播种,大沟葱(干葱)定植。半夏黄瓜定植(7月中旬),秋黄瓜播种育苗(7月中旬)。秋甘蓝、秋花椰菜播种育苗(7月上中旬)。小拱棚芹菜播种育苗(7月上中旬)。

塑料大棚秋延迟番茄播种育苗(7月上中旬)。日光温室秋冬茬芹菜(7月上旬),番茄(7月上中旬)播种育苗,秋冬茬韭菜定植(7月上旬)。

12、大暑(7月22日或23日)

棉花整枝,“头伏”打顶,二伏打边,肥地稀植棉田打顶尖(主茎22~23叶龄,12~15个果枝,7月下旬),中下等地力棉田打边心(7月下旬)。喷洒缩节胺调节株型(打顶后5~7天,每亩2.5~3.0克)。防治棉田二代棉铃虫、红铃虫(一代)、伏蚜(7月中下旬)、红蜘蛛。追施花铃肥。

绿豆防治叶斑病、蚜虫。芝麻防治病(7月中下旬各喷药一次杀灭蚜虫)、茎点枯病和叶部病害(从7月25日开始,每隔7~10天喷洒多菌灵一次,共喷2~3次)。防治玉米螟(玉米心叶末期即大喇叭口期丢颗粒剂)。防治烟草上的烟青虫。

小沟葱(羊角葱)播种,大沟葱(干葱)定植。

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草莓播种育苗(7月下旬)、茄子、辣椒摘结束。日光温室秋冬茬韭菜定植,冬春茬茄子、青椒摘结束(7月底)。

13、立秋(8月7日或8日)

“立秋十天动镰刀”,春玉米,春谷子成熟。“立了秋,大小一齐揪”,棉花打顶(必须结束)、打边心(打群尖,8月上中旬)。喷洒缩节胺控制旺长,调控株型。防治伏蚜、棉铃虫(三代、中下旬)、红铃虫(二代,8月上中旬)。防治烟青虫。

防治夏谷子粟穗螟(杨花盛期、末期各喷药一次)。防治夏绿豆叶斑病、豆荚螟、红蜘蛛。防治夏芝麻茎点枯和叶部病害。

立秋节前后三天种(包括白萝卜即辣萝卜)。秋马铃薯播种。秋黄瓜定植(8月上旬)。秋甘蓝、秋花椰菜定植(8月上中旬)。秋芹菜定植,越冬芹菜播种育苗(8月上中旬),大棚芹菜播种育苗(8月上中旬)。

塑料大棚秋延后番茄定植(8月上中旬),秋延后黄瓜直播(立秋前后)。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播种育苗(8月中旬),冬春茬番茄定植(8月上中旬)。

14、处暑(8月23日或24日)

棉花开始收摘。收获春芝麻。防治棉田三代棉铃虫。防治大豆食心虫(8月中下旬)和豆荚螟幼虫(下旬)。防治烟草烟青虫。防治谷子粟穗螟。防治绿豆豆荚螟、红蜘蛛。

秋葱播种(8月下旬)。日光温室秋冬茬西葫芦播种育苗(8月下旬)。

15、白露(9月8日或9日)

大秋作物成熟收获。防治大豆食心虫和豆荚螟幼虫(9月上旬)。烟田防治烟青虫。棉花防治红铃虫。防治夏谷子粟穗螟(9月上旬)。

秋葱播种,大沟葱(干葱)播种,小沟葱(羊角葱)定植。

塑料大棚秋延后黄瓜开始收获(9月中旬)。大棚芹菜定植。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番茄、茄子、辣椒、甜椒育苗播种(9月上中旬)。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定植(9月中旬)。

16、秋分(9月23日或24日)

收获小秋作物。送粪整地,做好麦播准备。冬性小麦播种(9月下旬)。播种油菜,播种露地大蒜。秋葱播种,大沟葱(干葱)播种,小沟葱(羊角葱)定植。春甘蓝露地播种育苗(9月下旬)。

塑料大棚芹菜定植(9月下旬)。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草莓定植(9月中下旬)。日光温室秋冬花芹菜定植(9月中下旬),秋冬茬西葫芦定植(9月下旬)。

17、寒露(10月8日或9日)

播种半冬性小麦(10月上旬)、弱春性小麦(10月中旬)。小麦拌种防治腥黑穗病、散黑穗病、杆黑粉病。棉花喷洒乙稀利催熟(10月5日前后)。

秋葱播种,大沟葱(干葱)播种,小沟葱(羊角葱)定植。春甘蓝露地育苗播种(10月上旬)。

塑料大棚芹菜定植,秋延后番茄开始摘(10月中旬)。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黄瓜播种育苗(10月上中旬)。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播种育苗(10月上中旬),冬春茬青椒播种育苗(10月上旬),冬春茬茄子播种育苗(10月中旬)。

18、霜降(10月23日或24日)

播种弱春性(10月中旬)、春性小麦(10月下旬)。拔棉柴、收刨花生、红薯、山药。

撮葱播种(10月中下旬),大沟葱(干葱)播种,小沟葱(羊角葱)定植。露地育苗的春甘蓝定植(10月下旬)。越冬芹菜定植(10月下旬),塑料大棚芹菜定植。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番茄、西葫芦开始收获(10月下旬)。

19、立冬(11月7日或8日)

防治小麦黄矮病、丛矮病(喷药杀死蚜虫、灰飞虱)。麦田喷洒除草剂,防除阔叶杂草可选用巨星(又叫阔叶净),喷洒适期为小麦二叶期到拔节前,杂草株高不超过10厘米;防除禾本科杂草可选用骠马,喷洒适期,小麦出苗后到拔节前,禾本科杂草二叶期到分蘖期。兼治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有:绿黄隆、甲黄隆等。

秋马铃薯收获(11月上中旬)。秋花椰菜收获(11月上旬)。露地育苗的春甘蓝定植(11月上旬)。越冬芹菜定植(11月上旬)。越冬菠菜播种(11月上旬)。

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番茄、茄子、辣椒、甜椒定植(11月上中旬),香椿定植(11月上旬)。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播种育苗(11月中旬),秋冬茬韭菜开始收获(11月上旬)。

20、小雪(11月22日或23日)

及时收获,以免降雪受冻。小麦浇好盘根水,追施冬肥,喷药杀灭蚜虫、灰飞虱(防治小麦黄矮病、丛矮病)。防治小麦纹枯病。施用除草剂。

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黄瓜定植(11月中下旬)。

21、大雪(12月7日或8日)

防治小麦纹枯病。麦田镇压,追施粗肥,防止漏风跑墒,减轻冻害,施用除草剂。

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草莓开始收(12月上中旬)。日光温室冬春茬西葫芦播种育苗(12月上旬),秋冬茬韭菜开始收获(12月上旬)。

22、冬至(12月22日或23日)

小麦灌冬水,“夜冻日消,浇完为好”。防治小麦纹枯病。

小拱棚番茄、辣椒播种育苗(12月中下旬)。塑料大棚春早熟番茄、茄子、青椒播种育苗(12月中下旬),春早熟黄瓜播种育苗(12月底)。

23、小寒(1月5日或6日)

露地春辣椒播种育苗(1月中旬)。

塑料大棚春早熟番茄、辣椒、黄瓜播种育苗。日光温室西瓜播种育苗(1月上旬)。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黄瓜、茄子、辣椒、甜椒、香椿开始收(1月上旬)。日光温室秋冬茬芹菜、黄瓜、番茄、西葫芦、韭菜收获结束(1月上旬),冬春黄瓜、番茄、西葫芦、青椒定植(1月中旬)。

24、大寒(1月20日或21日)

露地春番茄播种育苗(1月下旬)。春甘蓝保护地育苗播种(1月下旬)。小拱棚西葫芦播种育苗(1月下旬)。大棚三膜西瓜播种育苗(1月下旬)。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番茄开始收(1月下旬)。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定植(1月中下旬),冬春茬茄子定植(11月下旬)。

二十四节气怎么运用于农业

二十四节气为什么能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原因如下:

1、天文现象: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位置和地球公转的变化而确定的,反映了自然界的天文现象。这些天文现象与气候、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2、农业生产规律: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相吻合。例如,春分时刻正好是春季农作物播种的关键时期,谷雨时节正是稻谷的移栽和插秧时期。通过对二十四节气的把握,农民可以及时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施肥、收割等农事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气象变化: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也与气象变化密切相关。不同的节气代表着不同的气候特点和气象现象,如立春时节气温开始回升,雨水时节降水增多。农民可以通过对节气的观察和预测,合理调整农事,避免气候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4、传统经验总结: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民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和技术。这些经验传承至今,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农民通过对节气的观察和遵循,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十四节气通过反映天文现象、农作物生长规律、气象变化以及传统经验等方面的内容,为农民提供了重要的农业生产指导,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农业生产中二十四节气的注意事项

1、注意节气的准确日期:了解每个节气的具体日期和时间,以便及时安排农事活动。可以通过日历、天文台等渠道获取准确的节气信息。

2、观察天气变化:每个节气都代表着不同的气候特点和气象现象,要密切观察天气变化,及时调整农事。比如,在冷风送爽的白露节气后逐渐转凉的天气中,应适时收某些作物。

3、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根据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割等农事活动。例如,在谷雨节气时期,要及时移栽和插秧,确保稻谷的正常生长。

中国24节气中每个节气应该做什么事?

二十四节气在农业中的运用如下:

1、指导农事活动:根据二十四节气的不同特点,农民可以安排不同的农事活动。例如,春季是种植季节,农民可以根据节气的变化安排播种、插秧等农事活动。

2、预测气候变化:二十四节气可以预测气候的变化,帮助农民做好应对措施。例如,通过观察清明节气的降雨情况,可以预测夏季的旱涝情况,从而指导农民调整种植。

3、指导作物管理:二十四节气的不同阶段,作物的管理方式也不同。例如,在冬季,作物需要冬眠,农民可以减少施肥和灌溉的次数,以保护作物的生长。

4、指导肥料使用:根据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农民可以合理使用肥料。例如,在春季,作物需要大量的养分,农民可以增加氮肥的使用量,以促进作物的生长。

5、指导水管理:二十四节气可以指导农民合理使用水。例如,在夏季,降雨量较大,农民可以减少灌溉的次数,以避免作物受涝。

二十四节气存在的意义:

1、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为农民提供了科学的农事活动指导。通过观察天象、物象和气象变化,农民可以把握播种、施肥、除草、收割等农事活动的最佳时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传承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尊重。通过传承二十四节气,我们能够保持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加强对古代智慧的继承和发扬。

3、促进旅游文化发展:二十四节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特点,可以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通过举办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民俗活动、文化展览和旅游推广活动,可以促进地方旅游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4、培养环保意识:二十四节气的观察和体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保护自然。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人们可以培养环保意识,更加珍惜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5、弘扬中华文化: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弘扬二十四节气,我们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4节气中的农事

二十四节气主要跟农业生产有关:

立春:(2.4)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22℃为春天,根据这一标准,浙北春天一般始于4月初。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春季也提早来到。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对于春天的始日,各地相差甚大,华南各地入春最早。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3~4℃,降雨量20~30毫米国。麦田清沟沥水防渍。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

雨水:(2.19)

冬去春来,气温回升,湿度增大,江南一带,雨日和雨量都有明显增加,确也名符其实。但是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变化无常。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5~7℃,降水量30~40毫米。其时大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看苗施肥,清沟排水,加强油菜的田间管理。

惊蛰:(3.5)

天气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沪);惊蛰闻雷声,全月雨轰轰(浙、鲁)

惊蛰滴几点,九九倒回转(甘)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7~9℃,降水量30~40毫米。麦田要加强肥水管理,看墒(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经验判断方法俗称田间验墒,将土壤墒情分为5种类型,即汪水、黑墒、黄墒、潮干土和干土)、看苗、看天浇灌拔节肥、拔节水。油菜施苔肥。早稻准备育秧,植树造林。

春分:(3.20/3.21)

日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时间几乎等长。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8~12℃,降水量40~60毫米。长江两岸自南到北,早稻先后浸种催芽,开始塑料薄膜育秧(防寒潮),抓冷尾暖头抢睛播种。继续管好小麦、油菜和做好植树造林,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产,调节气候。

清明:(4.5)

我国黄河流域冰雪融化,草木繁茂,自然界空气清新明洁,宜于踏青。从气候上分析,气温进一步回升,如受暖气团控制,遇上暖好天气,江、浙、沪、皖最高气温可升至25℃以上,当遭到较强冷空气影响时,最低气温可降到5‘、1以下,因此,乍暖还寒仍是这个节气的主要特征。从降雨来看,本节气内点雨未下有之,节气平均雨量60~70毫米。平均气温可达12~15℃。大江南北都进入了农忙季节,早、中稻先后播种,小麦拔节,油菜扬花,田间管理不能放松。玉米花生播种。

谷雨:(4.20)

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有利谷物生长,但是,有的年份此时滴水不下,甚至从清明到立夏一直不下雨,出现春旱,这对农业生产影响是很大的。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节;春播作物播种后需要雨水才能保证出苗率高。一般本节气降雨量为70~80毫米,日平均气温14~18℃。此时,正是农村准备割麦、插秧、种棉的大忙季节。

立夏:(5.5)

暮春方去,新暑初回,万物生长,欣欣向荣。但根据气象学划分,候温(5日为一候)高于22℃时为夏季的标准对照。此时,只有以南真正进入夏季。有的地区四季不明显,如黑龙江省的爱珲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根本没有夏季。立夏节气所反映的夏季开始主要是指黄河以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9~22℃,节气降雨量为90~110毫米。春花作物进入黄熟阶段,要及时抢晴收割。立夏过后浙江将进入雨季,梅雨汛期开始,要做好防汛准备。

小满:(5.20)

“小满”是指黄河流域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还未成熟,所以称小满。但是浙江此时春花作物籽粒已饱满成熟,农村一派丰收繁忙景象。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在20~23℃,节气降雨量为50~70毫米,与前后节气相比降雨稍偏少。但华南地区却先后进入雨季。大江南北夏熟作物先后成熟,抢晴收割。北方地区需加强麦田后期管理。春玉米、高粱、中耕、除草、培土尤其重要。

芒种:(6.5)

芒是谷实尖端的细毛;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紧张的夏收开始了,同时又是夏种比较繁忙的季节,所以芒种又称“忙种”。民间还流传着“春争日,夏争时”,“小满天赶天,芒种刻赶刻”,“麦熟一晌,龙口夺粮”。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3~25℃,节气降雨量为50~90毫米。要抓紧早稻培育管理,及时耘田、烤田提高土温,注意防治病虫害。适时播种晚稻。

夏至:(6.22)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全年白天最长。北京白天有18小时。往后,白天开始慢慢变短。但此时不是最热的时间,我国南北温度相差很小,不过10℃。多数年份降雨量100超过毫米,日平均气温24~28℃。要不失时机加强夏季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

小暑(7.7)

“小暑不算热,热在数伏天”。7月是全年夏季风最强盛的时期,副热带高压笼罩江南,正常的情况是高温少雨为主要特色。日平均气温28~31℃,降雨量减少,一般60~80毫米。小暑面临着梅汛和干旱的转折期,各地在抓好防汛的同时,要及时掌握气象预报信息,加强蓄水防旱,力求做到防汛、抗旱两不误。

大暑:(7.22)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炎炎盛暑,这个节气对全国都适用。从降雨量来看,北方雨季已经到来,降雨量增多。长江流域梅雨结束,伏旱抬头,晴热少雨。在华南此时东南季风带来南海上空的水汽,降雨量仍比较多,本节气浙北降雨量20~50毫米。日平均气温27~31℃,是全年最高的时段。喜温作物,行长速度之快达到了顶峰。水肥田间管理一定要加强。晚稻插秧应抢在立秋之前。

立秋:(8.7)

黄河流域真正的秋天要比立秋晚一个半月左右,长江流域要推迟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江南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大地上积蓄的热量,一时尚不能散尽,所以还有秋老虎的暑热。雨少年份常有伏旱出现。日平均气温29~27℃,开始呈下降,雨量80~100毫米且分布不均匀。对晚稻要中耕除草,发生旱象要灌溉。秋播要抓紧。棉花摘顶,促进秋桃(棉)发育。

处暑:(8.23)

江南有些地方仍炎热不减,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之说,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5~27℃;冷暖空气又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进入秋雨期,选题为80~120毫米。这时晚稻正处于生长关键时期。

白露:(9.7)

全国各地气温下降加快,天气转凉爽,“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随着季风转换,日照渐短,强度变弱,冷空气开始向南活动,全国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连我国西南地区日平均气温也降到22℃以下,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1~24,降雨量70~90毫米。棉花分批摘,秋玉米等作物加强后期的田间管理。

秋分:(9.23)

太阳直射点又回到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从气候学的角度分析,秋分以后,北方冷空气活动日趋活跃,有时一场西北风便可吹尽夏暑迎来秋凉。按常年规律,江、浙、沪的入秋期在9月底至10月初。我国东北、新疆等地多半在8月中下旬入秋,黄河下游地区9月中旬入秋,华南大地10月底到11月都会有秋凉的感觉。继续抓好晚稻田间管理。棉花选种收花。冬小麦、油菜做好播种前的准备。

寒露:(10.8)

此时,北方冷空气热力增强,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冷的高气压控制,雨季结束,经常晴空万里,日暖夜凉,日温差大,有利晚稻结实。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6~19℃,降雨量继续减少,约15~30毫米。寒露节气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适宜期,江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

霜降:(10.23)

从黄河流域看,初霜一般出现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气非常吻合,全国各地的初霜日南北相差很大,如东北的长春,在秋分时就有了初霜,而南方的广州,通常霜是罕见的,即使有,到冬至才见初霜。此时,长江中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4~16℃,降雨量20~30毫米。要加强油菜、田园蔬菜的培育管理。森林防火的资金积累工作也要尽早落实。

立冬:(11.7)

黄河中下游开始结冰的日期是11月1~11日,与立冬是一致的,但在长江流域,真正的冬季要比立冬迟半个月左右;而青藏高原上是“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在广州至南宁北回归线附近冬无几日;海南夏无冬。所以立冬这个节气不适用于全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0~13℃,降雨量20~40毫米。搞好晚稻的收晒。做好冬小麦播种的扫尾工作。

小雪:(11.22)

由于北方冷空气热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黄河流域在小雪节气,一般开始下雪。就全国而言,长江流域平均情况2月中下旬降雪;东北地区的初雪要提前到11月初以前;在福州、柳州、百色以南,是终年不见雪的。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7~10℃,降(雨)雪量10~20毫米。做好牲畜保暖越冬工作。

大雪:(12.7)

此时,地上有了积雪,黄河中下游地区,各地12月的积雪日数比11月要多一倍,甚至多四倍。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8℃,降雪(雨)量10~20毫米。要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

冬至:(12.22)

阳光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白天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背移,白昼渐长。“过了冬长一针,过了年长一线”。此时,北方冷空气强盛,标志着寒冬将至,最冷的时节来临。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5℃,降雪(雨)量10~30毫米。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

小寒:(1.6)

气候变化除了其自身周期性的变化外,人类活动的深度、广度、力度以及大气环流异常、火山喷发尘烟等诸多因素,影响了气候固有的周期化变化规律。致使过去连续出现14年的暖冬现象。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3℃,江北0℃以下。降雪(雨)量10~30毫米。

大寒:(1.21)

此时在“数九寒天”,实为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再往后便是“水暖三分”的立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3℃,降雪(雨)量10~30毫米。主要农事活动:积肥、造肥,冬修水利扫尾,开始绿化植树,清理改造鱼塘。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哪些气象、物侯变化?与哪些农事活动相联系?

立春:立春俗称“打春”。前一天叫“迎春”,民间以立春日为一年农事之始,是植物开始萌动生长,人们开始备耕之时。史载,周武王曾责令地方官每年举行 “迎春”仪式。立春前一天,各地方官浴身素服步行郊外“迎春”,次日聚集乡民、焚香上供、叩头礼拜,使“芒神”举鞭抽打土牛,意在打去春牛惰性,迎来全年丰收,宣告春耕播种大忙开始。后来,春牛用竹篾扎成牛状,以纸糊成,内装花生、核桃枣,于立春之日,用鞭击牛,击破之后,人们争食散出之果以庆贺春季之到来,也有内装五谷的,像征五谷丰登之意。现在没有打春牛的活动了,但社旗周围仍把立春说成“打春”,并有“春雷动,阳气生”,“春打六九头,种上芝麻吃香油,春打五九尾,种上谷子也吃米”,“打罢春,阳气透,笑看富人穿得厚”的农谚。立春日天气与年景有关,俗以为立春宜晴不宜阴,晴则兆丰,阴则兆灾。有民谣“立春清明又和暖,农人鼓腹皆翘天,倘若风阴与昏暗,五谷不登人不安。”又有“晴则诸事吉,阴则万事愁”。“立春晴一天,农夫好种田。” “立春三日晴,今年好收成。”“立春阴,一春阴,立春晴,一春晴,阴阴晴晴到清明”。“立春有雨连清明”的说法。对于一年两个“立春日”的年份,有“一年两个春,黄牛贵似金”、“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的农谚。

雨水:入春以后,东南风始吹,雨水开始增多。雨水过后,开始植树,并准备下红薯母、育红薯苗的牛粪。有“春雨贵如油”、“冬春雨水贵似油、莫让一滴白白流”、“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雨水无雨天要旱,清明无雨多吃面”的农谚。雨水是果树嫁接的好时间,有“雨水节,把树接”的农谚。

惊蜇:像征气温上升,天气变暖,地下蜇伏的各种动物开始苏醒、蠕动。农事活动主要是埋红薯母、育种开始。有“雨水早,春分迟,惊蛰育苗正适时”,“惊蜇不过不下种”,“惊蜇点瓜,不开空花”之农谚。是日闻雷兆年景丰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俗语云:“雷打惊蜇谷米贱”,“惊蜇闻雷米如泥”,“过了惊蜇节,耕地莫停歇”,“前晌惊蜇、后晌拿锄”,指天气连阴,“雷打惊蜇前,高岗能种田”、“不过惊蜇听雷声,四十五天雨难停”, “雷打惊蜇后,河湾能种豆”,预示雨水不多。“惊蜇打雷,小满发水”,“惊蜇云不动,寒到五月中”预示有倒春寒。“惊蜇不放蜂,十笼九笼空”。

春分:春季过半,气候转暖,昼渐长,夜渐短,麦子生长迅速,开始起身,有“麦过春分昼夜忙”,“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之俗谚。应加强麦田管理,施肥、中耕,严禁牲畜吃青。春分有雨,兆人们身体康健,有“春分有雨,病人稀”之俗谚。

清明:气候清新,草木茂盛,是植物播种的大好时光。有“清明前,去种棉”,“清明种瓜,船装车拉”,“清明十天种高粱”,“清明去播种,早五天不早,晚五天不晚”,“雨水清明紧相连,植树季节在眼前”,“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喂个饱(上肥),瘦苗能长好”,“清明种高粱,六月接饥荒”等农谚。清明节忌讳天阴、下雨。是日天晴,兆大丰收。有“清明晒干柳,窝窝撑死狗”,“明清明,暗谷雨”,“清明无雨多吃面”之说法。俗以为清明不明,即为荒年之兆。清明有西北风,主旱,有“清明西北风,旱了不会轻”之说。但也有“清明南风起,收成好无北”的俗谚。清明夜落雨,对麦子不好。谚语云:“麦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

谷雨:每年4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时开始。一般天气变暖,断霜雪,雨量也较前增多,是春作物播种出土的重要季节,开始种高粱、谷子、春玉米、红薯等早秋作物。此时枣芽萌发,春播棉花开始种植。谚曰:“枣芽发,种棉花”,“谷雨栽秧(红薯),一棵一筐”,“谷雨下秧,立夏栽”,“谷雨下谷种,不敢往后等”,“谷雨前,清明后,种花正是好时候”,“谷雨麦怀胎”。此外,谷雨无雨,亦为荒年之兆,民间忌之。有“明清明,暗谷雨”、“清明要明,谷雨要雨”、“谷雨有雨棉苗肥”之俗谚。也有“谷雨到,布谷叫,前三天叫受干,后三天叫受淹”的说法。雨后开始糙场,“三月不糙场,麦打土里扬”。

立夏:是为夏季之始,小麦齐穗,开始养花上浆。农谚有“立夏不出头,割了喂老牛”、“立夏麦挑旗,小满麦秀齐”。此时各种侯鸟相继入境,红薯芽普遍移栽下地,并继续播种旱秋作物,黄瓜成熟。农谚有“四月八,鲜黄瓜”,“立夏种棉花,有苗无疙瘩”。本县有“立夏见三新—大蒜、樱桃、豌豆”之说。立夏日忌无雨、无风。俗以为立夏日无雨,主旱。俗谚云:“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高挂犁耙”,“立夏刮东风,药铺把门封”,“稻花要雨,麦花要风”。

小满:部分早冬作物开始成熟。俗云:“小满见三新”,即大麦、油菜、蚕茧。农民购置农器家具,做收麦前的准备工作。开始套种晚秋作物。农谚有:“小满不满,芒种不忙”,“小满不种棉,种棉也枉然”,“小满十八天,不熟也要干(指小麦)”,“小满种谷,憋满仓屋”。

芒种: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黄经75°时开始。全县农事活动主要是收割小麦,抢种晚秋,管好大秧。农村大忙开始,故有“打春一百,掂镰割麦”,“芒种忙,三两场”,“春争日,夏争时”之语。夏收、夏种、夏管统称“三夏”。三夏生产突出四个“抢”字,即一是抢收。“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小麦蜡黄就收,“麦穗发了黄,绣女也下床”,“七成收,八成丢”,“麦熟八九动手割,甭等熟透籽粒落”,“等了一粒青,损了十粒黄”,“要保粮食大丰收,一粒一穗不能丢”,“麦天弯弯腰,拾个白卷糕”,“夏收有五忙,收、运、打、晒、藏”;二是抢种,小麦收后趁墒抢种秋作物。“收麦不顾种,秋后难顾命”,“麦茬耩芝麻,苗出快灭茬”,“一棵红薯一把灰,红薯结成一大堆”;三是抢打(脱粒),夏至前要打完场。“夏至不打场,再打是把糠”,“拉到场里算一半,装到囤里才收完”;四是抢管,“落地,管子上马”,及时定苗,锄草保墒。“一种得九管,收成才保险”,“五黄六月去种田,一天一夜差一拳”,“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锄头有火,锄头有水”,“夏天撞破皮,胜似冬天犁一犁儿”,“人勤地不懒,全在人照管”。夏收时,进场不带火,不吸烟,不许光肚娃儿进场,忌 “净光”,“少见”、“没风”、“净啦”等话,过去有“妇女不进场,进场不吉祥”的说法。

夏至:夏至是农事很重要的节气,是秋田管理的紧张季节。气温升高,天气变热,开始锄头遍地。“春争日,夏争时,中耕锄草不宜迟”,“夏至棉田草,胜如毒蛇咬”,“夏至种芝麻,头顶一朵花,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夏至三庚入伏,伏有30天或40天,分头伏、中伏和末伏。每伏10天,中伏有20天的。民间有“热在中伏”和“三伏里头加一秋”之说。俗以为夏至天气变化会对农作物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农家在夏至里忌讳很多。夏至最忌有雷雨。俗谚云:“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掏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掏钱难买五月冷,一棵豆子打一棒”,“夏至西北风,十雨九场空。”“夏至翻白云,平地见鱼鳞”,“夏至风从东南起,夏秋不断雨淅淅”。还有夏至赶逢在五月前期,后期的占侯禁忌。谚云:“夏至五月端,麦子贵三千”,“夏至五月头,不种芝麻也吃油”,“夏至五月终,十个油房九个空”。不种芝麻也吃油,说明其他庄稼长得好,丰收了。十个油房九个空,则表示出整个年景的歉收、萧条。

小暑:天气逐渐炎热,汛期到,作物旺长,主要是加强秋作物管理。可犁炕地。农谚有“小暑前后种绿豆”,“小暑种芝麻,头顶一串花”。小暑忌旱,俗谚云: “六月怕干,九月怕淹。”“六月旱,喝稀饭”,“六月要雨难得雨,八月要晴难得晴”,“小暑南风十八天,坑里泥巴都晒干”。“伏里无雨,谷里无米”。“小暑泥鳅赛人参”。

大暑: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正值伏中。谷子甩大叶,黄豆二棚楼,头二茬地均中耕完毕。注意治虫、防旱、防涝等事。农谚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三伏不热,五谷不结”,“小暑大暑,热死老鼠”,“小暑不算热,大暑压草肥”,“头伏有雨。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饱饭”,“大暑到立秋,割草压肥不能丢”,“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伏里种豆,收成不厚”,“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六月六,芽子红薯线穗粗”。

立秋:秋季开始,时在三伏之中。农事有“立了秋,挂锄钩”之说。意为庄稼不再锄了,还有“立罢秋,万事休”,“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意为此时各种作物不能再种了。但亦有“立秋前后,燕瓜绿豆”,“立秋栽葱,白露种蒜”,“六月秋,老秧丢,七月秋,老秧收”之谚,是说在立秋时绿豆还可播种(收成不多),可栽葱。育的秧苗如果立秋在六月,不能再栽了,立秋在七月,移栽的秧苗还能有收成。立秋是当地农家的大节气,是庄稼接近成熟的季节,“立秋三天遍地红”,指高粱穗变红成熟。“棉花立了秋,大头、小头一齐揪”。立秋日忌雷、雨、风。俗谚云:“雷打秋,晚禾折半收”,“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到底”。

处署:暑尽天凉,炎热的天气将于是日结束。农谚有:“处暑不种田,想种等来年”,“过了处署不种秋,就是种上也不收”,但可种荞麦,俗谚云:“处暑荞麦甭等肥”。“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白露:时值中秋,天气转凉,夜间露水发白。农事活动开始收获高粱和早玉米。腾茬子,早耕,小麦备播,育油菜苗。农谚有:“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川(小麦)”,“白露割谷”,“白露没有雨,犁地要早起”。“秋收打谷又犁田,来年又是大丰年”。

秋分:秋季的一半,此后北半球渐短,夜渐长。秋分后,既要抓紧送粪犁地,积极备播小麦,又夹带收秋,是秋季最忙时期。农谚有:“秋分一半家,寒露满天下”,“秋分一到,谷场见稻”。“秋分过五,小麦入土。”“秋天弯弯腰,强似春天转一遭儿”。“一年辛勤在于秋,粮不入屋不算收”,“三春不如一秋忙,收不到屋里不算粮”。“七月底,八月岸儿,新谷子米汤麻杆盐儿”。秋分前后,月亮落地的变化,将直接预示着来年年景的好坏。俗谚云:“七月十五早看天,强似抽签问神仙;月亮落地接云彩,年景好的说不得;月亮落地光塌塌,明年粮食打不发”。

寒露:进入寒露,气候明显转凉,夜有寒冷之感,开始播种小麦。农谚云:“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过了寒露节,种麦穗如铁”,“抓着一季早,两季产量高”,“打蛇打在七寸上,庄稼种在节气上”,“一早三分忙,一壮三分旺”。

霜降:以天冷,露水结成薄霜而故名。霜降无霜,主来岁饥荒。“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十月不下霜,种地一包糠”。霜降后进入种麦高潮时节,俗云:“霜降至立冬,种麦莫放松”,“有墒不等时,到时不等墒”,“犁犁耙耙种下田,最晚不过立冬前”,“前耧后耧,差一穗头”。晚秋普遍成熟,开始刨红薯,切红薯干。

立冬: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太阳黄经为225°。抓紧播种晚茬小麦。谚云:“立冬到小雪,种麦晚半月”,“种麦过立冬,来年少收成”。移栽油菜,收完红薯。古有“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谚有“立了冬,把地耕,能使土里养分增”,“冬耕深,出黄金”之说。立冬日忌讳吃生冷食物,如萝卜、水果等。否则以为会损伤身体。立冬忌无雨。俗谚云:“重阳无雨立冬晴,立冬无雨一冬晴”。

小雪:气温下降,始飘雪花,冬播结束。开始拉沫子,为牛铺备土,修建房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修道路,开展副业活动。农谚有:“千家万户,沫子粪土”,“小雪不破股(分孽),大雪不出土(麦苗)”,“修渠筑坝,天旱不怕”,“修好水渠筑好塘,年年丰收有保障”,“修好水利,一本万利”,“光靠自己莫靠天,修好水利万年甜”,“修渠如修仓,积水如积粮”,“不修沟渠不修塘,五六月里水汪汪”,“地埂不修,有田也丢”,“条条沟渠都打通,排水浇地不费工”,“农闲全在冬,水利莫放松”,“没雨先修房,没旱先修塘,没涝先筑坝,没荒先备粮”。小雪到冬至是冬灌的好时机,俗谚云:“小雪到冬至,浇麦正适时”,“冬浇半年墒”,“麦子浇五水,馍馍送到嘴”,“有水无肥一半出,有肥无水望天哭”。小雪忌无雪。有“小雪雪满天,来年是丰年”“小雪要是下雪多,来年五月旱天多”之说。

大雪: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而故名。瑞雪兆丰年。“麦盖三床被(大雪),头枕蒸馍睡。”农事活动继续进行水利建设,整修道路水渠,开始磨粉,生产粉条、粉皮,从事商业经营及商品生产等活动。农谚有“场光地净,五沟挖通”,“薄地想丰收,冬闲挖深沟”。大雪忌无雪,俗谚有“大雪不见雪,来年不收麦”,“今年大雪把门封,来年一定好收成”,“雪水化成河,麦收不会薄”,“大雪丰收来,无雪少吃麦”之说。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日交九,此后天气渐入严寒。有冬九九歌:“一九二九袖装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开冰走,七九八九抬头看柳,九九如一九耕牛遍地走”。农业生产上,除继续进行防冻,积肥、深耕等工作外,还要注意人畜的安全过冬。“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白天将逐渐变长。冬至忌无雨。俗谚云:“立冬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雪一冬晴”意指来年将旱。

小寒:进入严寒天气,“小寒大寒,滴水成团”,“小寒冻土,大寒冻河”。

大寒: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时在十二月,准备过春节。“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24节气是什么?它对应着什么的农业现象?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前后,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寒露”,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24节气:

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立春 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 这时春风遍吹,冰雪溶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妈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

春分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能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中国古老的习俗。

谷雨 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 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小满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 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 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小暑 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是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中国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这个节气雨水多。

立秋 春华秋实,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 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 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最多。

秋分 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中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

寒露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 太阳黄经为210 度。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 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小雪 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大雪 大雪前后,中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荡"的严冬了。

冬至 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 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 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谚云:冷在三九。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完在了一个循环。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