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有几个盟市啊?

2.鄂伦春族简介

内蒙古阿荣旗天气预报2345_阿荣旗今日天气

经过三个服务区分别为南五台服务区、西安服务区、成康高速镇安服务区,成康高速是中国国道主干线,西部大通道内蒙古阿荣旗至广西北海市主通道在陕西境内的一段,成康高速是继西汉高速公路后第二条安康直达成都的高速公路,于2009年5月28日正式通车。服务区是指专门为乘客和司机停留休息的场所,应提供停车场、公共厕所、加油站、车辆修理所、餐饮与小卖部等设施,平均间距约50千米。服务区的建设规模要适应未来交通量的增长。一类服务区的设施功能最完善和最优质,设有加油站、停车场、便利店、免费休息室、餐厅和汽修厂等服务设施,通常配备了设施条件较好的住宿、冼浴等设施。另外,根据需要和服务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能在服务区规划建设商务会议室、物流仓储、冷冻室和旅游休闲观光区等服务设施。

内蒙古有几个盟市啊?

清朝人物

本名:多拉尔·海兰察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鄂温克族

出生地:呼伦贝尔阿荣旗霍尔奇镇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1793年

主要成就:从征准噶尔部,平定林爽文,平定廓尔喀。

(历史lishixinzhi)(历史lishixinzhi)

谥号:武壮

多拉尔·海兰察人物生平

西进南征

海兰察的祖先世代居住在黑龙江。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索伦马甲的身份随清军入准噶尔,辉特台吉巴雅尔投降之后,又跟从阿睦尔撒纳反叛,清军到处搜查他,他逃入了塔尔巴哈台的山中,海兰察奋力追击赶上他,将他射于马下,生擒回营。事后叙功,海兰察被赐号为 额尔克 巴图鲁 。被提拔为一等侍卫,赐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画像被悬挂于紫光阁功臣像中。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海兰察作为清军先锋率部进入缅甸作战。清军出虎踞关,海兰察率领轻骑作为先驱,到了罕塔遇到了缅军,杀死三人,生俘七人,然后攻击老官屯,斩首二百;又设伏歼敌四百余人,缅军自猛密出动袭击清军,海兰察前去救援击败了缅军。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再度出师,海兰察率军越过万仞关,在戛鸠江击败了缅军,捣毁了江岸的缅军大寨,因为军功被授为镶黄旗蒙古副都统。清军逼近老官屯,海兰察又在锡箔击败缅军,拆毁了缅军的木栅,缅军前来袭击被海兰察击退,前去乘胜追击,绑缚了两个人回到大营。清军班师之后,命海兰察留在军前管理边防事宜。之后被迁移为镶白旗蒙古副都统。

讨伐金川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清军征讨金川,清廷命海兰察自云南赴四川与大军会合。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六月,参赞大臣丰升额攻打美美寨遭到小金川的极力抵抗。海兰察率军赶到,两军合力奋击,攻克了对方的寨子。七月,又击败了叛军头目策卜丹。几战下来都有收获,清廷下诏嘉奖,海兰察被提拔为正红旗蒙古都统。十二月,平定小金川。小金川既定,清廷又进讨大金川,海兰察被授参赞大臣,跟从将军温福出西路,自功噶尔拉进入大金川境内。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海兰察与领队大臣额森特的军队一起作战,凿冰开道,一天的时间就到了固木卜尔山。之后作战失利,上疏乾隆帝请罪。乾隆帝下诏“一定要镇静,鼓舞士气,再立战功”。海兰察与五岱一起守御美诺,叛军屡次来攻,均被海兰察击退。当时正值新败,清军绿营兵大多溃散。海兰察上疏请求遣回胆怯的士兵,使他们不会影响到新兵的士气,乾隆帝听从了他的要求。七月,叛军大举进攻,美诺、明郭宗都失守了,海兰察退到了日隆。乾隆帝责备他不能抵御住叛军,命阿桂按律处置。阿桂到了日隆之后上奏说:“海兰察在军队溃散的时候,前后拦截他们,没有与胆怯的士兵一起溃退。但是平日里没有做到严明军纪,这个责任不能推脱。”命将他降为领队大臣。十月,清廷命阿桂为定西将军,谋划再次进剿金川,海兰察与领队常清等一起率领八千人自达木巴宗北山取道分三路进攻,夺取了别斯满大小十余寨。又与富兴等攻取了帛噶尔角克、底木达、布朗郭宗等寨,又率领大军又攻取了克美诺。乾隆帝嘉奖海兰察作战勤勉有力,命支给他俸禄。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正月,阿桂令海兰察率领五千人自明郭宗进军到谷噶山进攻叛军,又令他与保宁率领二千人自喇穆喇穆横梁绕行八十余里,攻打登古山。二月,令普尔普顺山梁进,海兰察出山后,自石罅跃登,与叛军发生激战。乾隆帝说罗博瓦是叛军的险要门户,海兰察攻打那里功劳最大,特授为内大臣。三月,海兰察到达第四峰下,进攻得斯东寨,并攻克了它。四月,叛军乘着雾雨天气在山坡上修筑了两座碉堡,海兰察率兵捣毁了它们。五月,在喇穆喇穆山后修筑栅栏,叛军屡次自林中前来进犯,海兰察与额森特联退了他们。六月,攻色淜普冈,叛军设立了六座碉堡相互依托。海兰察独自攻克了中间的三碉以及附近的卡寨。七月,抵达色淜普,歼灭了东西峰驻守碉堡的叛军。又在喇穆喇穆山麓乘胜攻打日则丫口,攻取了百余座碉堡,叛军坚守该布达什诺木城。清军埋伏在山沟里,海兰察从左路出击,额森特从右路出击,官达色从中路出击,三道并进,逼近了逊克尔宗。乾隆帝嘉奖海兰察在诸将中出谋划策,屡次攻克险要地区,赐号

鄂伦春族简介

那我改。

内蒙古自治区概况

简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人口2376万(2000年)。2004年末全区总人口2384.35万人。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等49个民族组成,其中蒙古族417.08万人,汉族1872.94万人,其他少数民族94.33万人。在总人口中乡村人口1352.31万人,其中,农村1177.62万人,牧区174.69万人。

以漠南蒙古得名。唐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分达靼鞑及瓦剌;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详细行政区划:

2006年,辖:9个地级市、3个盟;21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

呼和浩特市 辖4个市辖区、4个县、个旗

回民区 玉泉区 新城区 赛罕区

托克托县(双河镇) 清水河县(城关镇) 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 和林格尔县(城关镇)

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

包头市 辖6个市辖区、1个县、2个旗

昆都仑区 青山区 东河区 九原区

石拐区 白云矿区

固阳县(金山镇) 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镇)

乌海市 辖3个市辖区

海勃湾区 乌达区 海南区

赤峰市 辖3个市辖区、2个县、7个旗

红山区 元宝山区(平庄镇) 松山区

宁城县(天义镇) 林西县(林西镇) 喀喇沁旗(锦山镇) 巴林左旗(林东镇)

敖汉旗(新惠镇) 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 翁牛特旗(乌丹镇) 克什克腾旗(经棚镇)

巴林右旗(大板镇)

通辽市 辖1个市辖区、1个县、5个旗,代管1个县级市

科尔沁区

霍林郭勒市

开鲁县(开鲁镇) 科尔沁左翼中旗(保康镇) 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镇) 库伦旗(库伦镇)

奈曼旗(大沁他拉镇) 扎鲁特旗(鲁北镇)

鄂尔多斯市 辖1个市辖区、7个旗

东胜区

准格尔旗(薛家湾镇) 乌审旗(嘎鲁图镇) 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 鄂托克旗(乌兰镇)

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 杭锦旗(锡尼镇) 达拉特旗(树林召镇)

呼伦贝尔市 辖1个市辖区、4个旗、3个自治旗,代管5个县级市

海拉尔区

满洲里市 牙克石市 扎兰屯市 根河市

额尔古纳市

陈巴尔虎旗(巴彦库仁镇) 阿荣旗(那吉镇) 新巴尔虎左旗(阿穆古郎镇) 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

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 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

巴彦淖尔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4个旗

临河区

五原县(隆兴昌镇) 磴口县(巴彦高勒镇) 杭锦后旗(陕坝镇)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

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 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

乌兰察布市 辖1个市辖区、5个县、4个旗,代管1个县级市

集宁区

丰镇市

兴和县(城关镇) 卓资县(卓资山镇) 商都县(商都镇) 凉城县(岱海镇)

化德县(长顺镇) 四子王旗(乌兰花镇) 察哈尔右翼前旗(土贵乌拉镇) 察哈尔右翼中旗(科布尔镇)

察哈尔右翼后旗(白音察干镇)

锡林郭勒盟 辖2个县级市、1个县、9个旗,盟公署驻锡林浩特市

锡林浩特市 二连浩特市

多伦县(多伦淖尔镇) 阿巴嘎旗(别力古台镇) 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嘎尔高勒镇) 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

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 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 太仆寺旗(宝昌镇) 正镶白旗(明安图镇)

正蓝旗(上都镇) 镶黄旗(新宝拉格镇)

兴安盟 辖2个县级市、1个县、3个旗,盟公署驻乌兰浩特市

乌兰浩特市 阿尔山市

突泉县(突泉镇) 扎赉特旗(音德尔镇) 科尔沁右翼前旗(大坝沟镇) 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硕镇)

阿拉善盟 辖3个旗,盟公署驻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 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镇) 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

2006年,西乌珠穆沁旗驻地更名为巴拉嘎尔高勒镇(注:06年版简册为“巴拉嘎尔郭勒镇”);阿巴嘎旗驻地更名为别力古台镇。

 鄂伦春族简介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旗、阿荣旗,黑龙江省的塔河、呼玛、逊克、嘉荫县和黑河市。“ 鄂伦春” 一词有两种含义:“ 使用驯鹿的人” 和“ 山岭上的人” 。

 鄂伦春民族有自已的语言,一般通用汉语文。信奉萨满教,崇拜自然物。

 新中国成立前,鄂伦春族还处于原始社会,社会内部尚未形成社会分工,只有男女老少之间的自然分工。社会生产以集体为主,集和为辅。五十年代后,在 *** 的扶持下,鄂伦春人开始走出森林从事农耕和工业。

 鄂伦春族历史

 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古老民族之一,“ 鄂伦春” 是民族自称,意为“ 山岭上的人” ,或“ 有驯鹿的人” 。鄂伦春人长期以生活为主,集和为辅。几乎所有的男子都是优秀的骑手和百发百中的射手,他们对各种野兽的习性和生话规律了如指掌,有丰富的经验。

 最早生活在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西从贝加尔湖,东至库页岛的广阔地区,17 世纪中叶,沙俄入侵,鄂伦春人中的一部分,从黑龙江以北陆续南迁到大小兴安岭,现分布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南木、黑龙江省十八站,白依那、黑河、逊克、嘉阴等地、人口已达6 千余人。20 世纪40 年代他们还是一个带有原始公社残余的游猎民族,猎获物在部族内平均分配,保存着一些原始社会共同消费和平均分配的习惯,老、弱、伤、残者不但分到一份,而且还要多一些。现在他们已经实现了定居的生活,告别了,成为森林和野生动物的保护者。鄂伦春人心灵手巧,能够利用桦树皮制作出精美的手工艺品---- 衣、鞋、盒、篓、桶、箱,甚至是轻巧的桦皮船。这些物品上有美丽的图案,轻巧耐用,精致大方。

 鄂伦春族音乐

 鄂伦春族约有三千多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呼玛等县。他们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无本民族文字。鄂伦春信仰萨满教。

 『扎恩达勒』是鄂伦春族用一些固定曲调即兴演唱的歌曲。种类很多,风格多样。伴有口琴,手鼓所表演的转圈舞点缀了茫茫的大草原。

 鄂伦春族礼仪

 鄂伦春族很注重礼仪,尊老爱幼是传统。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必须让老者坐在正位,饮酒要由老人开杯,吃肉吃饭要等老人举刀动筷后,其他人才能动。

 鄂伦春族好客,宾友光临,除好酒好肉接待外,客人临别之际,还要馈赠自家的土特产。鄂伦春族待客纯朴、诚恳,猎人驮肉归来,不管相识与否,只要你说想要一点肉,主人立即把猎刀交给你,从何部位割,割多少,都由客人自己动手,主人十分慷慨大方。

 鄂伦春族庆节

 每年腊月二十三和春节的早晨,鄂伦春族家庭都要拜火神,向篝火烧香,并扔进一块肉和洒下一杯酒,当客人来拜年时,也要先拜火,然后往火里扔一块肉和一杯酒(多由客人自带)。

 鄂伦春族婚俗

 鄂伦春族服饰

 鄂伦春族均着宽肥大袍。因过去主要从事游猎,服饰多以鹿、豹、犴皮制作。领口、袖口、襟边、大袍开衩处均有刺绣、补花等装饰,常用云纹、鹿角纹等。戴犴皮帽,女帽顶用毡子,上缝各种装饰和彩穗;姑娘戴缀有珠子、贝壳、扣子等装饰的头带。男子出猎时,穿豹皮衣、皮裤,戴豹头皮帽,穿乌拉。现今日常已普遍着布衣、胶鞋,但出猎时仍多著皮衣。

 服饰图案

 服饰图案主要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三种:

 几何纹。数量最多,主要有圆点纹、三角纹、水波纹、浪花纹、半圆纹、单回纹、双回纹、丁字纹、方形纹、涡纹等。多半依个人需要大量组合,以产生新的图案节奏和旋律。

 植物纹。数量居次,以叶子纹、树形纹、花草纹、花蕾纹等为主,其中南绰罗花纹样尤为突出,运用甚广。鄂伦春语「南绰罗花」意为「最美的花」,象征纯洁的爱情。多用于姑娘嫁妆的,以示爱情纯真幸福。花形呈「十」字架,以云卷变形纹表示。

 动物纹。数量最少,主要有云卷蝴蝶纹、鹿形纹、鹿头云卷纹及马纹。还有借鉴他民族的纹样,如「寿」字纹等。

 在长期的游猎生活中,鄂伦春人独具匠心,创造了极富民族特色的豹皮服饰文化。豹皮不仅经久耐磨,而且防寒性能极好。不同季节的豹皮,可以制作各种不同的衣着。如秋冬两季的豹皮毛长而密,

 皮厚结实,防寒力强,适宜做冬装。夏季的豹皮毛质稀疏短小,适宜做春夏季的衣装。

 鄂伦春族的服装以袍式为主,主要有皮袍、皮袄、皮裤、皮套裤、皮靴、皮袜、皮手套、皮坎肩、豹头皮帽等,最具特色的是豹头皮帽。

 这种帽子用完整的豹子头皮制做而成。其方法是:将豹子头皮剥下、熟好,把眼圈的两个窟窿镶上黑皮子,再把两个耳朵割掉,用豹皮做两只耳朵缝上,豹角照旧保留即可。这种帽子不仅保暖御寒,而且还是的极好伪装。据说如果不换上两只耳朵,猎人在远处就会误认为是真豹子而出现误伤。

 鄂伦春族饮食

 过去一直以各种兽肉为主食,一般日食一、两餐,用餐时间也不固定。近年来,鄂伦春族的日常饮食多了许多米面品种,面包饺子也很常见。

 鄂伦春族食肉面很广,除森林里各种野兽外,还捕食飞禽和河里的鱼类。食用最多见的是?肉,其次是犴肉,把犴鼻视为美味佳馔。

 鄂伦春族的成年男子都好饮酒,所饮用的酒有两种,一种是马奶酒,用马奶、小米和稷子米放在一起,发酵一星期,然后用蒸酒器蒸,家家都能自酿;另一种是白酒,大都是由外地输入。

 鄂伦春族建筑

 “ 斜人柱” 是鄂伦春语,意为“ 木杆屋子” 。它是一种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桦树皮搭盖而成的很简陋的圆锥形房屋。斜人柱的搭建十分简单: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杈、能够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倾斜度约6 0 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他木杆均匀地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使之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上面再覆盖上豹皮或桦树皮,一架夏可防雨,冬能御寒的“ 斜人柱” 就建成了。斜人柱的顶端要留有空隙,以便里面生火时通风出烟,又可光。南侧或东南还要留出一个让人出进的门。斜人柱上的覆盖物要根据季节的更叠而变换。冬天气候寒冷,多用豹皮覆盖。一架斜人柱约需豹皮五六十张。到了春天,天气渐暖,就可以换盖桦树皮了。斜人柱多搭建在山坡的背风向阳处,而夏天则多搭在地势较高、通风凉爽的地方。

 斜人柱结构简单,拆盖极为容易,所用原料几乎俯首即拾。它是鄂伦春族游猎生活的产物。定居以后,鄂伦春人大都已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或土木结构的房屋,这种较为原始的活动性住房只有在秋冬季外出时才偶尔搭建,用以栖身或暂避风寒。

 鄂伦春族习俗

 鄂伦春族很注重礼仪,尊老爱幼是传统。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必须让老者坐在正位,饮酒要由老人开杯,吃肉吃饭要等老人举刀动筷后,其他人才能动。

 鄂伦春族好客,宾友光临,除好酒好肉接待外,客人临别之际,还要馈赠自家的土特产。鄂伦春族待客纯朴、诚恳,猎人驮肉归来,不管相识与否,只要你说想要一点肉,主人立即把猎刀交给你,从何部位割,割多少,都由客人自己动手,主人十分慷慨大方。

 瑶族--禁忌

 到瑶家做客,还要懂得当地的禁忌,否则会引起主人的反感。这些禁忌主要是: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 、“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等。

 崇拜盘王的瑶族过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瑶族过去则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湘西南辰溪县农历七月五日前禁食黄瓜。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有的地方产妇生产后头几天禁食猪油。瑶族祭神,一般用猪、鸡、鸭、蛋、鱼等食品,忌用狗、蛇、猫、蛙肉。

 鄂伦春族宗教

 鄂伦春族信奉萨满教。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导致鄂伦春人多神崇拜。鄂伦春人认为,自然界的山川树木,风雨雷电和日月星辰都存在着神灵。出猎时每遇到古树、高崖、洞窟都以为是山神“ 白那恰” 的栖地不敢喧哗,要叩首供肉,祈求平安丰收。鄂伦春敬畏熊,称熊为“ 雅亚” (祖父),“ 太贴” (祖母)或“ 阿玛哈” (舅舅),不直呼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