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有哪几所军队院校?

2.请介绍"小麦之父"李振声先生?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湖南分院邮编_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湖南分院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在以下部门: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管理

2、各地质勘查局、各有色地质勘查局、各煤田地质局、各核工业地质局、各冶金地质局

3、中国地质调查局: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冶勘总局):直属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涿州):直属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6、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7、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8、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9、中国人民武装**部队黄金指挥部。

10、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1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

1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为主)

14、中国盐业总公司(即中盐勘察设计院)

15、延长油矿管理局(陕西省)

16、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地质院校:

1、中国地质大学(原武汉和北京地院)

2、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

3、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

4、长安大学(原西安地质学院)

5、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

《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

(一)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勘查单位统一划归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

(二)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土资源部所属的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事业单位。具体职能和编制由国土资源部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

(三)各工业部门所属地质勘查队伍要根据不同情况积极推进改革。冶金、有色、轻工、化工、建材等部门所属的地质勘查单位,可以从各自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改组为企业或进入企业集团,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家经贸委与各工业局研究确定。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可以从所属地勘队伍中保留一支从事放射性矿产勘查的精干队伍,其余与原地质矿产部所属地质勘查单位同步进行属地化、企业化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由国防科工委研究确定。**黄金地质勘查部队的改革,按照****和的有关决定执行。轻工局所属部分地勘单位,并入中国盐业总公司。

一、地质部地勘系统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年成立,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天津地质研究所(天津地调中心)

沈阳地质研究所(沈阳地调中心)

南京地质研究所(南京地调中心)

宜昌地质研究所(宜昌地调中心)

成都地质研究所(成都地调中心)

西安地质研究所(西安地调中心)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全国地质资料馆)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法技术研究所

勘探技术研究所

探矿工艺研究所

探矿工程研究所

郑州综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综合利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机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各省市区地质勘查局(组建地质调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质系统于1997年成立中国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划归中国石化集团。

二、冶金地勘系统(原冶金部地质勘查总局)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国冶勘总局),成立于2001年。

中国冶勘总局一局(华北局):燕郊:第一地质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总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岛天元五一五钻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从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总公司分出):原编制为:一队:迁安;二队:衢州;515队:秦皇岛;516队:宣化;518队:邯郸;520队:邢台;522队:唐山;物探队:滦县;水文队: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矿技术研究所:燕郊;测绘大队:燕郊;建筑规划设计院:职工医院:二级甲等;子弟学校:

中国冶勘总局二局(原华东局606队):福州: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队、二队、三队、四队。

中国冶勘总局三局:太原:311队、312队、314队、316队、地勘院、岩土总公司。

中国冶勘总局山东局:济南:2个专业公司,4个综合地质队、2个专业地质队、2个勘查院、1个测试中心和1所高级技工学校:山东正元资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质勘查院(乌鲁木齐,外派单位)、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冶勘总局中南局:武汉,分布在湖北、湖南、广西三省八市:603队:大冶;604队:孝昌; 605队:襄樊;606队:黄石;607队:宜都;608队:黄石;609队:黄石;水文队:黄陂。

中国冶勘总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质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质调查所);五队(酒泉);六队(汉中);乌鲁木齐地质调查所。

中国冶勘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国内三大航空物探队伍之一。

中国冶勘总局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北京

中国冶勘总局昆明地质调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质调查所。

中国冶勘总局广州地质调查所:广州

四川省(西南)、辽宁省(东北)冶金地质勘查局和冶金华东地质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统(即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总部原涿州,现迁北京丰台。

江苏煤炭地质局:常州,勘探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物测队、机械研制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苏长江机械化基础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质局:杭州,浙江华厦工程勘察院,浙江华厦建筑基础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测绘院等。

广东煤炭地质局:广州新市镇,152地质队、201地质队、202地质队和江南基础工程公司。

广西煤炭地质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质局:武汉,125队、182队、物探测量队、地质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质局:西宁,105勘探队、132勘探队、物测队、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郸,119勘探队、129勘探队、173勘探队、物测队、科教中心、地质勘查院、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机械研制中心,建筑工程公司,地质制图印刷中心。

水文地质局:邯郸,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院、四个水文地质队和物探、基础工程、机电安装、物资供应、地能空调、污水治理等六个专业公司。

航测遥感局:西安

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北京

煤炭资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干部学校(党校) :涿州

中煤地质报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内蒙古、东北(沈阳)、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新疆煤田地质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统(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

核地勘队伍组建于1955年,现有6个地区性地质局、52个地质大队以及研究院所、工厂、医院等90个县团级以上企事业单位,分布于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为其业务支撑单位,以6个地区核地质研究所为主体,组建6个核工业地质调查分院,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16大队、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08大队、核工业东北地质局243大队作为专业勘查队伍。

6个地质局所在省的48个地勘单位,以省为单元,整体属地化,组建辽宁省(东北)、江西省(华东)、湖南省(中南)、广东省(华南、由韶关迁花都)、四川省(西南)、陕西省(西北)核工业地质局,其余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个单位属地化后(组建了河南省(信阳,原308大队)、贵州省、甘肃省、青海省等4个核工业地质局),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勘查总局)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有色地调中心):成立于2001年,北京地质调查所、桂林地质调查所、新疆地质调查所、地质资料馆、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北京中色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资环):成立于2003年,北京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遥感中心、北京测绘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测绘公司。

19个地质勘查局全部下放: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天津市地质调查总院,含河北):原华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下辖514队(承德)、517队(石家庄)、519队(保定)、地质四队(秦皇岛)、普查大队(燕郊)、核工业247队(宝坻,原属核工业东北地质局)等六个地质队和一所职工大学(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设有天津市地质勘查总院、地质研究所。

内蒙古有色地质勘查局

辽宁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吉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黑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下辖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队(镇江)、研究所(南京)、测绘院(镇江)、矿产开发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绍兴)

江西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河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广西有色地质勘查局

海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西南有色地质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西安,属陕西省正厅级事业单位,有12二级单位,分布于西安、临潼、咸阳、宝鸡、汉中、商洛等地)

甘肃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统(原化工部地质矿山局)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明达化工矿业总公司):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16家地质勘查院(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阿城)、江苏(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钾盐地质)、河南、山东、湖北(荆州)、湖南、广西、贵州(遵义南白)、云南、陕西)、1家地质研究院(化工地质调查总院(地质研究总院))、1家职工医院。辽宁省(锦州)、安徽省(马鞍山向山)、广东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彭州军乐)等4家已下放。

七、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建材地调中心):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公司,辖26个各省、市、区总队,现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八、中国人民武装**部队黄金指挥部

九、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原为成立于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后总部迁涿州,2004年更现名。

十、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高碑店,原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质矿产所属石油地质单位于1997年成立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质局改称石油局,2000年整体并入中国石化集团。

华北石油(地质)局:郑州

东北石油(地质)局:长春

华东石油(地质)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质)局:长沙。

西南石油(地质)局:成都,地质勘察总公司

西北石油(地质)局:乌鲁木齐

上海海洋石油(调查)局:

广州海洋石油(调查)局:2001年划归中国地址调查局。

十二、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十三、中国盐业总公司:中盐勘察设计院(前身是轻工业部盐业勘探队):长沙

中国地学3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一览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甘肃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湖北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黑龙江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陕西省科技厅 陕西

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大气科学及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北京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地震局 北京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湖北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四川省科技厅四川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甘肃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上海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上海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江苏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贵州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北京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陕西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陕西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福建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贵州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北京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江苏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江苏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国家海洋局 浙江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上海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江苏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四川省科技厅 四川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北京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广东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气象局 北京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仅供同行参考!!!

全国有哪几所军队院校?

最好的应该是以前的黄铺军校

现在的个有所长

全军五所综合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海军工程大学

中国空军工程大学

中国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理工大学

中国十大军队高校排行榜

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肩负着为国防现代化培养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与指挥人才,从事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学校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 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1978年学校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4月,将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和长沙政治学院并入,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学校是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是“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15所重点院校和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并获中央专项经费支持的全国重点院校之一。

学校座落在古城长沙,占地总面积5632亩,分为四个校区,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和公共服务体系。全校有3个国家级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 “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 军队院校重点实验室和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实验室。新建的教学大楼,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图书馆藏书160多万册,中外期刊4000多种,并建立了全套“美国政府四大科技报告”检索系统。校园网实现了与国家教育科研网、国际互联网互联。

学校下设: 基础部、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理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炮兵学院、工程兵学院、政治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二、中国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信息工程大学是全国重点理工科高等院校,全军综合型大学之一。主要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计算机、通信、测绘和信息研究等专业方面的高层次人才。

学校是全军最早招收培养研究生的单位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军队指挥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在计算机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测绘工程等3个工程领域可培养工程硕士生。拥有5个军队重点学科、2个军队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校园宽阔整洁,绿树成荫,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被命名为"园林式营院"。占地3500亩,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GPS实验场、卫星地面站、人造卫星观测站、天文台、计算中心、游泳池、射击场、田径运动场、室内运动馆、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等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齐全配套。拥有包括百亿次巨型机、小型机在内的各类高档计算机4000余台,有多达1500个座位的语音听力设备。图书馆藏书近100万册。校内建有宽带高速校园网,接入全军军事教育训练信息网。学校铺有专线接入教育科研网并与INTERNET互联。

三、空军工程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位于古城西安市区,是以工为主,集法、文、理、军、管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覆盖了空军主要兵种的重要技术学科。她担负着为空军培养航空工程、地空导弹、电子信息等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指挥管理人才任务。是培养空军专业技术人才的最高学府,是全军重点建设的五所综合大学之一。

空军工程大学下设工程学院、导弹学院、电讯工程学院。共有23个系 ,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在校学员近万名研究生近千人。拥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460余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对外学术交流日趋活跃,每年都有部分教研人员赴美、俄、欧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学术活动。

四、中国理工大学

中国理工大学坐落在长江之滨、人文荟萃的六朝古都南京,是一所新型的综合性全军重点建设院校。她是由具有半个多世纪辉煌历史的全国重点高校通信工程学院,点燃“爆”的全国重点高校工程兵工程学院,开拓新中国军事气象事业先河的空军气象学院和在高科技领域一支独秀的总参第六十三研究所合并组建,担负着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的重任,是国家和军队进行科学研究、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制的重点基地。

学校占地3500余亩,基础雄厚,规模宏大,条件优良。设有通信工程学院、指挥自动化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气象学院、理学院等5个学院和一个研究所,校舍总面积72万平方米。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5个硕士点,25个本科专业。拥有20多个全军性科研培训中心和大型教学科研基地,有全军重点学科4个,重点实验室3个。图书馆藏书120余万册,从采编到流通实现计算机管理并进入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有条件良好的教学楼、实验楼,有设备先进的电化教学中心、计算中心、电子阅览室和语言视听室,有设施完善的运动场、游泳池、礼堂和军事训练场。

五、海军工程大学

海军工程大学原名为海军工程学院,1999年原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并入该校。学院是一所技术与指挥、工程与管理相结合,具有鲜明海军特色,多学科、多层次、综合型、高水平的军事工程技术院校,是海军唯一的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到博土学位授予权的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学院座落在“九省通微”的湖北省武汉市,占地面积93万平方米,是一所理想的教学科研园地。

学院下设基础部和舰船工程、舰船内燃机动力、蒸汽燃气核动力、舰船电气工程、兵器工程、系统工程系.有50多个教研室和研究室.40多个实验室。学院瞄准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前沿,先后建立了仿真技术、隐身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材料科学、核安全工程等一批我军现代化建设急需的新学科专业,现有6个博士、18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2个本科专业.成为人民海军高层次军事人才培养的最大基地。

六、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是全国、全军重点高等院校之一,是全军重点建设的院校。学院在1986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在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在工学、军事学 、法 学3个学科门类具有14个硕士点和2个博士点,并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设立了博士 后科研流动站。1996年,"导航、制导与控制"、"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2个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被确定为全军重点学科,"火炮、自动武器与工程"学科的实验室被确定为全军重点实验室。

学院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学术造诣较深、教学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研究生导 师队伍。1985年以来,先后有90多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教授担负起培养 研究生 的任务,现有研究生导师6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

七、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全军重点建设院校——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是培养海军舰艇技术指挥军官、海军政治指挥军官和海洋测绘工程技术军官的高等院校。她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大连市老虎滩畔,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院办学正规,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担负着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等多层次的教学任务和一些重要课题的科研任务。学院设有政治系、航海系、舰炮武器系、水中武器系、导弹系、指控信息系、海洋测绘系、外训系等8个专业系、一个基础部、一个学员旅、一个海上实习中心、46个教研室、10个实验中心(其中包括172个实验室和塘肥遥?涤型蛟?陨系氖笛樯璞竿蛴嗉?ㄌ祝?约坝胫?嗯涮椎耐际楣荨⒔逃?际踔行摹⑼?缰行摹⑺?娼⑼?D庋盗分行摹⒑I萧?埠陀斡狙盗分行模?褂猩浠靼谐 ⒏髦智蚶喑 ⑹夷谕庠硕? ⒂斡竟莸忍逵?枋?

八、空军雷达学院

前身是中国雷达和防空学校,组建于1952年7月。她是全军唯一的一所培养雷达兵的院校。主要培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也培训一部分专科和干部学员。

学院设有军事指挥和雷达工程技术等多种学科。经过40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一所有一套成功的办学经验,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有一支素质较好的教员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高等军事院校。现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100余人;有讲师、工程师、实验师300多人;有一批全军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根据上级下达的要求和招生计划,学院每年向部分省、市、自治区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男生。在教学上注重拓宽学员知识领域,改善学员智能结构,提高学员第一任职能力。40多年来,学院为部队培养了2万多名指挥军官和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学员在雷达部队建设中作出了贡献,有许多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成为部队建设的骨干力量。

学院各种设施齐全,教学实验设备先进,教学大楼、图书馆、电教中心、实验中心、计算中心等教学设施具有一定规模,多种运动场、俱乐部是学员健身强体、陶冶情操的好地方。

九、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是一所中级指挥院校,担负培养陆军(含空降)师以下机关的各类参谋、院校军事教员、教学管理干部和全军电教干部的任务。学院源于1938年创建的抗大二分校。随着军队建设的需要,先后易名为华北军政大学、第二高级步校、石家庄高级步校、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军事教育学院。1992年8月改为陆军参谋学院。1999年改名为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学院座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

设有“四馆、四场、四中心”。四馆;图书馆(藏书35万余册)、军事教育博物馆、党史馆、院史馆;四场:陆军装备训练场、参谋技能训练场、模拟演习训练场及野外训练场;四中心;教学指挥中心、计算机中心、指挥自动化训练中心和电教制作、控制、维修中心。另外,还有运动场、游泳池、印刷厂、教具厂等辅助教学设施。学院举办了《参谋学刊》、《中国军事教育》两种全军性刊物。“中国军事教育学会”、“全国国防、军事教育学科规划办公室”、“石家庄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设在该院。近年来,全院共出版专著近200部,编写教材300多本,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研制计算机软件和军用、民用产品40多个。学院与总参政治部联合研制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库多媒体系统”,受到了中宣部、总政的高度评价。多个科研项目获国家和军队级学术成果奖。

十、装甲兵工程学院

装甲兵工程学院座落在北京市风景秀丽的卢沟桥畔,是全国重点工科院校和全军十二所综合院校之一。学院的前身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1961年在西安扩建为装甲兵工程学院,于1969年迁址首都北京,是我军培养装甲机械化部队工程技术军官和指挥军官的最高学府。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起点,培养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的学员,培训军地双向选择生和外军留学生。主要为全军培养装甲机械化部队指挥军官和具有军事指挥员素质的各类工程技术军官。培训模式分为4年制工程本科和5年制双学士本科两大类。学院现设本科招生专业9个,硕士点15个,博士点3个,是全军极少数可以在工学、理学、管理学、军事学和哲学5个学科门类授予硕士学位

回答者:教育路2号 - 秀才 三级 4-1 11:38

河北石家庄陆军学院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是一所中级指挥院校。学院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设"四馆、四场、四中心"四馆"图书馆(藏书35万余册)、军事教育博物馆、党史馆、四场:陆军装备训练场、参谋技能训练场、模拟学习训练场、野外训练场;四中心:教学指挥中心,计算机中心,指挥自动化训练中心和电教制作、控制、维修中心。另外,还有23个专业教室,64个标准教室,20个学术报告室,以及运动场、游泳池、印刷厂、教具厂等辅助教学设施。

近年来,全院共出版专著150余部,编写教材30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研制计算机软件和军用、民用产品近40个,制作音像教材33部。学院与总参政治部联合研制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库多媒体系统",受到了中宣部、总政治部的高度评价。全院有28个科研项目在全军推广运用;有16个科研项目获国家和军队级学术成果奖。学院拍摄的69部录像片中,有9部在全军电教会上获奖。

主要专业:

电教编导与技术(本科)

陆军指挥学院元氏分院(原装甲兵指挥学院),是一所培养装甲机械化部队指挥人才的基地。这里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她坐落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西南风景秀丽的封龙山下,占地560万平方米。

经过四十几年的建设,1999年7月原装甲兵指挥学院同原陆军参谋学院合并组建成为新型的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学院被命名为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元氏分院。分院现已具有相当规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师资队伍和力量雄厚的教学保障队伍;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图书资料丰富,图书馆使用了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藏书22个类别共34万册;文化体育设施完备,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主要专业:

装甲步兵分队指挥(专科)

参考资料:

可以到CCTV去找

请介绍"小麦之父"李振声先生?

中国军队院校排名军事

本文引用自阿梓《中国军队院校排名》

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肩负着为国防现代化培养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与指挥人才,从事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学校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 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1978年学校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4月,将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和长沙政治学院并入,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学校是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是“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15所重点院校和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并获中央专项经费支持的全国重点院校之一。

学校座落在古城长沙,占地总面积5632亩,分为四个校区,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和公共服务体系。全校有3个国家级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 “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 军队院校重点实验室和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实验室。新建的教学大楼,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图书馆藏书160多万册,中外期刊4000多种,并建立了全套“美国政府四大科技报告”检索系统。校园网实现了与国家教育科研网、国际互联网互联。

学校下设: 基础部、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理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炮兵学院、工程兵学院、政治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二、中国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信息工程大学是全国重点理工科高等院校,全军综合型大学之一。主要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计算机、通信、测绘和信息研究等专业方面的高层次人才。

学校是全军最早招收培养研究生的单位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军队指挥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在计算机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测绘工程等3个工程领域可培养工程硕士生。拥有5个军队重点学科、2个军队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校园宽阔整洁,绿树成荫,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被命名为“园林式营院”。占地3500亩,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GPS实验场、卫星地面站、人造卫星观测站、天文台、计算中心、游泳池、射击场、田径运动场、室内运动馆、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等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齐全配套。

拥有包括百亿次巨型机、小型机在内的各类高档计算机4000余台,有多达1500个座位的语音听力设备。图书馆藏书近100万册。校内建有宽带高速校园网,接入全军军事教育训练信息网。学校铺有专线接入教育科研网并与INTERNET互联。

三、空军工程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位于古城西安市区,是以工为主,集法、文、理、军、管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覆盖了空军主要兵种的重要技术学科。她担负着为空军培养航空工程、地空导弹、电子信息等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指挥管理人才任务。是培养空军专业技术人才的最高学府,是全军重点建设的五所综合大学之一。

空军工程大学下设工程学院、导弹学院、电讯工程学院。共有23个系 ,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在校学员近万名研究生近千人。拥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460余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对外学术交流日趋活跃,每年都有部分教研人员赴美、俄、欧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学术活动。

四、中国理工大学

中国理工大学坐落在长江之滨、人文荟萃的六朝古都南京,是一所新型的综合性全军重点建设院校。她是由具有半个多世纪辉煌历史的全国重点高校通信工程学院,点燃“爆”的全国重点高校工程兵工程学院,开拓新中国军事气象事业先河的空军气象学院和在高科技领域一支独秀的总参第六十三研究所合并组建,担负着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的重任,是国家和军队进行科学研究、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制的重点基地。

学校占地3500余亩,基础雄厚,规模宏大,条件优良。设有通信工程学院、指挥自动化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气象学院、理学院等5个学院和一个研究所,校舍总面积72万平方米。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5个硕士点,25个本科专业。拥有20多个全军性科研培训中心和大型教学科研基地,有全军重点学科4个,重点实验室3个。图书馆藏书120余万册,从采编到流通实现计算机管理并进入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有条件良好的教学楼、实验楼,有设备先进的电化教学中心、计算中心、电子阅览室和语言视听室,有设施完善的运动场、游泳池、礼堂和军事训练场。

五、海军工程大学

海军工程大学原名为海军工程学院,1999年原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并入该校。学院是一所技术与指挥、工程与管理相结合具有鲜明海军特色,多学科、多层次、综合型、高水平的军事工程技术院校,是海军唯一的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到博土学位授予权的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学院座落在“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占地面积93万平方米,是一所理想的教学科研园地。 

学院下设基础部和舰船工程、舰船内燃机动力、蒸汽燃气核动力、舰船电气工程、兵器工程、系统工程系.有50多个教研室和研究室.40多个实验室。学院瞄准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前沿,先后建立了仿真技术、隐身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材料科学、核安全工程等一批我军现代化建设急需的新学科专业,现有6个博士、18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2个本科专业.成为人民海军高层次军事人才培养的最大基地。

六、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是全国、全军重点高等院校之一,是全军重点建设的院校。学院在1986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在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在工学、军事学 、法学3个学科门类具有14个硕士点和2个博士点,并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设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6年,"导航、制导与控制"、"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2个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被确定为全军重点学科,"火炮、自动武器与工程"学科的实验室被确定为全军重点实验室。

学院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学术造诣较深、教学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研究生导 师队伍。1985年以来,先后有90多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教授担负起培养研究生的任务,现有研究生导师6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

七、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全军重点建设院校——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是培养海军舰艇技术指挥军官、海军政治指挥军官和海洋测绘工程技术军官的高等院校。她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大连市老虎滩畔,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院办学正规,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担负着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等多层次的教学任务和一些重要课题的科研任务。学院设有政治系、航海系、舰炮武器系、水中武器系、导弹系、指控信息系、海洋测绘系、外训系等8个专业系、一个基础部、一个学员旅、一个海上实习中心、46个教研室、10个实验中心(其中包括172个实验室和教练室),拥有万元以上的实验设备万余件(套),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图书馆、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水面舰艇模拟训练中心、海上舢舨和游泳训练中心,还有射击靶场、各种球类场、室内外运动场、游泳馆等体育设施。

八、空军雷达学院

前身是中国雷达和防空学校,组建于1952年7月。她是全军唯一的一所培养雷达兵的院校。主要培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也培训一部分专科和干部学员。

学院设有军事指挥和雷达工程技术等多种学科。经过40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一所有一套成功的办学经验,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有一支素质较好的教员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高等军事院校。

现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100余人;有讲师、工程师、实验师300多人;有一批全军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根据上级下达的要求和招生计划,学院每年向部分省、市、自治区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男生。

在教学上注重拓宽学员知识领域,改善学员智能结构,提高学员第一任职能力。40多年来,学院为部队培养了2万多名指挥军官和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学员在雷达部队建设中作出了贡献,有许多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成为部队建设的骨干力量。 

学院各种设施齐全,教学实验设备先进,教学大楼、图书馆、电教中心、实验中心、计算中心等教学设施具有一定规模,多种运动场、俱乐部是学员健身强体、陶冶情操的好地方。

九、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是一所中级指挥院校,担负培养陆军(含空降)师以下机关的各类参谋、院校军事教员、教学管理干部和全军电教干部的任务。

学院源于1938年创建的抗大二分校。随着军队建设的需要,先后易名为华北军政大学、第二高级步校、石家庄高级步校、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军事教育学院。1992年8月改为陆军参谋学院。1999年改名为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学院座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

设有“四馆、四场、四中心”。四馆;图书馆(藏书35万余册)、军事教育博物馆、党史馆、院史馆;四场:陆军装备训练场、参谋技能训练场、模拟演习训练场及野外训练场;四中心;教学指挥中心、计算机中心、指挥自动化训练中心和电教制作、控制、维修中心。

另外,还有运动场、游泳池、印刷厂、教具厂等辅助教学设施。学院举办了《参谋学刊》、《中国军事教育》两种全军性刊物。“中国军事教育学会”、“全国国防、军事教育学科规划办公室”、“石家庄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设在该院。近年来,全院共出版专著近200部,编写教材300多本,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研制计算机软件和军用、民用产品40多个。学院与总参政治部联合研制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库多媒体系统”,受到了中宣部、总政的高度评价。多个科研项目获国家和军队级学术成果奖。

十、装甲兵工程学院

装甲兵工程学院座落在北京市风景秀丽的卢沟桥畔,是全国重点工科院校和全军十二所综合院校之一。

学院的前身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1961年在西安扩建为装甲兵工程学院,于1969年迁址首都北京,是我军培养装甲机械化部队工程技术军官和指挥军官的最高学府。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起点,培养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的学员,培训军地双向选择生和外军留学生。主要为全军培养装甲机械化部队指挥军官和具有军事指挥员素质的各类工程技术军官。培训模式分为4年制工程本科和5年制双学士本科两大类。学院现设本科招生专业9个,硕士点15个,博士点3个,是全军极少数可以在工学、理学、管理学、军事学和哲学5个学科门类授予硕士学位的院校。

李振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31年2月生,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1987- 1992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遗传研究所所长,1992-1997年任遗传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振声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育成小偃4、5、6号等系列小麦良种,并首次创制了蓝色单体小麦系统、自花结实缺体小麦系统,建立了选育小麦异代换系的新方法———缺体回交育种法,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饥饿促其走上“弄麦”路

“这就是我们培育的小偃6号,你们看,多有嚼劲”,27日,在自己的办公室,李振声从一株小麦标本上摘下一粒小麦籽,利索的放在门牙上,嚼开,展示给现场的记者观看。

小麦籽粒粒晶莹剔透,引来一片惊叹,李振声的眼中显露出骄傲的神色。这些是他和同事们20年努力培育出来的优质小麦种。累计推广面积1.5亿亩以上,增产小麦超过80亿斤。

这个与麦为伍的科学家,最初走上“弄麦”之路,来自于早年饥饿的经历。

李振声1931年出生在山东淄博农村。幼时家境贫寒,但身为农民的父母却很重视让孩子受教育,他先念私塾,后上学堂。

不幸的是13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一人带着4个孩子,日子愈发艰难。李振声在哥哥的资助下读到高中二年级,便再也无力支撑。

辍学后的李振声只身来到济南,想托人找个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街上看到了山东农学院的招生启事,说可以提供吃住条件,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考,顺利得中。

“又有饭吃,又能上大学,这是我过去从不敢想的事情。”李振声说,他挨过饿,知道粮食的可贵,也知道农业的重要,所以对这次学习机会特别珍惜。

李振声至今对两位教授的课念念不忘,山东农学院的系主任是来自原燕京大学的沈寿铨教授,给学生们上的是小麦育种课,深入浅出,很有吸引力,而另一位教授余松烈讲的遗传课,也很生动,这让他对这一领域产生了兴趣。

而假期回乡时,李振声还将学校里培植的几个小麦优良品种引入家中,种植后确实比当地老品种增产,乡亲们都来换种。“这让我产生了将来也要从事小麦育种研究的想法”。

由草而麦

1951年,大学毕业时,他幸运的被分到中科院工作。在北京工作5年后,响应中央支援西北建设的号召,他与课题组13位同事一起,调到陕西杨陵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工作。

其实,最初李振声是研究草的。在北京期间,他跟随导师、土壤学家冯兆林从事种植牧草改良土壤的研究,曾经收集种植800多种牧草,对牧草研究有一定基础。

到西北后,正赶上西北小麦条锈病大流行,造成减产20%到30%。

当时只有26岁的李振声感到很忧心。他决定从事小麦改良研究,为农民培育出优良抗病的小麦。

“农民种了几千年的小麦,但小麦还是这么体弱多病,但是野草没人管,却生长得很好。”对草有研究的李振声想,能不能通过小麦与天然牧草的杂交来培育一种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呢?

引起当时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的原因是,病菌变异的速度快,育种的速度慢,即8年才能育成一个小麦新品种,而条锈病平均5.5年就能产生一个变种,成为当时一个世界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李振声提出通过远缘杂交,将草的抗病基因转移给小麦,选育持久性抗病小麦品种的设想,这个设想得到了当时的权威植物学家闻洪汉和植物病理学家李振歧的支持,年轻的李振声开展了这项研究,从此一干50年。

“远近结合”躲过冲击

让风马牛不相及的草和小麦杂交,在当时国内从没有人尝试。

第一代野草和小麦的杂交品种研究出来了,这种被称为一代的东西长得一点也不像小麦,而和野草一个样。而且这种不育,远缘杂交,还面临杂交不亲和、后代“疯狂分离”的难题。

这项研究在当时被许多人视为畏途。李振声说,当时他心里也没有底。而且,最让人担心的是,因这项研究迟迟难以出成果,他还面临“研究工作脱离实际”的批判。

当他的研究进行到第八年的时候,当时的“社教运动”开始了,他受到批判。有人说他的研究都搞了8年了还没见成果,是脱离实际,要他放弃。“当时看到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怎么忍心放弃啊。”李振声说,自己当年学到的哲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帮助了他。

李振声说,他采用了一点哲学手法,“远近结合”———当初他在做小麦和草杂交研究时,心中感到没有把握,所以就同时开展了常规的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工作。到1964年,他选育的生选5号、6号已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因此,工作队最后说,他毕竟已有两个品种在生产上发挥作用了,不能说他的工作都是脱离实际的。这样才算过了关。

到1979年,李振声的研究终于取得突破,他培育的集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品质于一身的小偃6号在大面积推广中获得成功。当时陕西农村流传的“要吃面,种小偃”,让小偃6号不推自广。

小偃6号已成为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品种近50个,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超过150亿斤。

真正打分的是农民

实际上,从1978年到1998年,20年间中国粮食的大规模增产,李振声和他的同事们培育出来的一大批优良小麦品种功不可没。

一组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1998年,我国水稻总产增加627亿公斤,小麦总产增加694亿公斤,超过水稻。

小偃6号育种过程长达23年,别人很难重复。于是李振声将染色体工程技术引入小麦育种领域,创立了缺体回交法,将远缘杂交的育种时间缩短到了3年半,为染色体工程育种开辟了一条新路。

这一创新引起了国际染色体工程界的注目,美国遗传学会主席西尔斯等知名专家提议将1986年的第一届国际植物染色体工程学术会议地点定在西安,为的就是到李振声的实验田里见识一下他的成果。

这时的李振声已经声名鹊起,各种奖励接踵而来。但李振声仍旧最热衷的是到田间地头去看小麦,他说,“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

李振声深知粮食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自1984年以来粮食生产的三年徘徊,三年粮食没有增加,而人口增加了5000多万。政府急于想找到打破徘徊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他同科学院的农业专家,通过三个月的调查,提出了黄淮海中低产田治理方案。

当我国粮食从8000亿斤增加到9000亿斤时,黄淮海地区的增长数是504.8亿斤,占了一半。

此后,李振声在多个场合提到粮食安全的问题。2004年我国粮食出现了连续5年下滑的情况,他在人文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粮食恢复性生产,时不我待”的讲演,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后来,由于中央采取了有利的支农措施,连续三年实现了恢复性增长,2006年粮食产量已近1万亿斤。

这位老人深知,中国人的粮食问题,是世界性的大问题。2005年4月,他在博鳌论坛上有一个发言,回应十年前美国人莱斯特·布朗畅销书《谁来养活中国?》,“我们应该将这些真实情况告诉世界,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现在如此,将来我们相信凭着中国正确的政策、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能够自己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