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井空气的矿井气候

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3.鹤壁矿区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4.矿井气候条件的衡量矿井气候条件的指标

5.煤矿安全生产知识题?

6.煤工作算不算最危险的职业?

7.什么是矿井气候三要素

影响矿井气候条件的因素有什么多选题_影响矿井涌水量的因素有()

(一) “一通三防”方面

21、矿井主要自然灾害有哪些?其中瓦斯、煤尘灾害对矿井有哪些危害?

答:矿井主要自然灾害有瓦斯、煤尘、顶板、火、水。 瓦斯、煤尘的主要危害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产生高温、高压,形成强大冲击波,并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矿尘还能使矿工患煤、矽肺病,给矿工带来痛苦。

22、矿井气候条件三要素是什么?

答:温度、湿度和风速。⑴温度是构成井下气候条件的主要因素,最适宜人们劳动的温度是15—20℃。《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当空气温度超过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⑵空气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蒸气量的多少,人体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一般为50—60%。⑶风速对人体散热有着明显的影响,风速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人的不良生理反应,还对矿井有毒有害气体积聚、煤尘飞扬有直接影响。

23、矿井通风的任务是什么?

答:⑴供给井下人员足够的新鲜空气;⑵冲淡和排除有害气体及浮游矿尘,使之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⑶提供良好的气候条件,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24、矿井中控制风量的设施主要有哪些?

答:包括风门、风桥、密闭、挡风墙、调节风门和风窗等。

25、局扇停止运转和恢复通风时,各需要取哪些安全措施?

答:局扇停止运转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设置栅栏,禁止人员入内。恢复送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在局扇和开关地点附近10m内风流中沼气浓度不超过0.5%,在停风区中沼气和二氧化碳分别不超过1%和1.5%的情况下,方可人工开动局扇恢复通风。否则必须制定排放瓦斯的安全措施由救护队负责排放瓦斯。

26、什么叫分区通风(并联通风)、什么叫串联通风、扩散通风?

答:分区通风是指井下各用风地点的回风直接进入区回风巷或总回风巷的通风方式。串联通风是指井下用风地点的回风全部或部分再次进入其他用风地点的通风方式。扩散通风是指利用矿井空气分子的自然扩散运动,对局部地点进行通风的方式。

27、什么是老塘通风? 有什么危害?

答:进回风流部分或全部经过空区的通风方式为老塘通风。其危害:使空区丢煤加速氧化发生火灾,将空区瓦斯等有害气体带出发生瓦斯事故等.

28、什么是下行风?

答:风流沿回工作面的倾斜方向由上向下的流动为下行风。

29、瓦斯检查次数有何规定?

答:低瓦斯矿井每班检查2次,其间隔时间3-5小时,高瓦斯矿井每班检查3次,其间隔时间2-3小时,瓦斯检查时间间隔要均衡。

30、对独头巷道封闭的要求是什么?

答:对巷道长度大于6米且停风的巷道在24小时内必须封闭完毕,在封闭前应将外部连接的铁路 、电缆、架线、管路等切断,避免杂散电流引爆独头内瓦斯。

31、一氧化碳的危害及来源是什么?

答: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可燃烧,当含量在13—75%时,遇火能引起爆炸;一氧化碳剧毒,当含量达0.4%时,人在短时间内就可中毒死亡。 其来源是:井下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爆破工作。

32、瓦斯的性质及危害是什么?

答:矿井瓦斯就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层、岩层、空区中涌出及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为沼气:沼气(CH4)是煤矿最常见的有害气体,化学名称叫甲烷,无色、无味、无臭;它比空气轻,当其在空气中含量高时可降低含氧量,引起窒息;它具有爆炸性和燃烧性,爆炸浓度一般为5—16%。

33、矿井主要有害气体成分是什么?

答:沼气(甲烷)、二氧化碳、氮气,还有少量的乙烷、乙烯、氢、一氧化碳、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等。

34、预防瓦斯爆炸的技术措施由哪些?

答:预防瓦斯爆炸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⑴防止瓦斯积聚。(所谓瓦斯积聚是指体积大于0.5立方米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⑵防止瓦斯引燃。⑶防止瓦斯爆炸范围扩大。

35、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引燃瓦斯的火源有明火、放炮、电火花及机械摩擦火花等,针对上述火源,应取下列预防措施:⑴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下井,井口房周围20米内禁止烟火和用火炉取暖。井下禁止使用电炉,禁止打开矿灯。严格电焊的审批手续。⑵严格执行装放炮制度,不准使用不合格或变质的火药。⑶井下使用的机械和电气设备以及供电网路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经常检查维修,杜绝失爆。⑷尽量减少机械摩擦火花,使摩擦火花不能引燃瓦斯。

36、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的瓦斯是怎样规定的?

答: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严禁爆破。掘工作面极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米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37、防止瓦斯爆炸事故范围扩大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⑴每一水平、每一区都要布置单独的回风道,实行分区通风。⑵通风系统力求简单,总进风道与总回风道布置间距不得太近,以防发生爆炸时使风流短路。⑶装有主要扇风机的出风井口,必须安装防爆门。⑷矿井主要扇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装置,且能在10分钟内改变矿井的风流方向。⑸在连接矿井的两翼、相邻的区、相邻的煤层和掘工作面等处的巷道中,设置隔爆设施,以阻止爆炸火焰的传播。⑹编制周密的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

38、瓦斯爆炸的条件是什么?

答:氧气浓度不低于12%、瓦斯浓度达到5—16%、引爆火源650-750℃。

39、煤尘爆炸条件是什么?

答:⑴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⑵煤尘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爆炸浓度30g/m3-2000 g/m3。⑶有引起煤尘爆炸的高温火源650-900℃。

40、防止与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⑴消除井下引爆火源。井下火源主要有:放炮火花、电气火花、机械摩擦火花、瓦斯爆炸和煤炭自燃发火产生的火源等。⑵消除煤尘。必须取综合防尘措施,特别是对掘工作面的回风道、皮带机道、溜煤眼、运输转载点、掘机组处要即是喷雾、冲刷和清扫煤尘。⑶取隔爆措施。为了限制煤尘爆炸范围扩大,必须取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主要用水棚、岩粉棚、隔爆水袋、撒布岩粉、喷雾洒水等。

41、矿井火灾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答:⑴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⑵引起瓦斯和煤尘爆炸;⑶毁坏设备和。

42、什么是外因火灾?

答:外因火灾是由于外部火源如明火、放炮、电流短路、机械摩擦和撞击等原因引燃可燃物造成的火灾。

43、外因火灾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答:⑴有一定数量的可燃物。⑵有足够数量的氧气。⑶火源具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能量。

44、煤层自燃发火标志是什么?

答:⑴产生明火;⑵产生烟雾;⑶产生煤焦油味;⑷空区测取的一氧化碳浓度超过矿井实际统计的临界指标,并有上升趋势。

45、煤炭自燃的条件是什么?

答:⑴煤有自燃倾向性,且以破碎状态存在;⑵有连续供氧条件;⑶有积聚氧化热的环境;上述三个条件持续足够的时间。

46、炮泥的作用是什么?

答:炮泥的作用是增加炮眼内爆炸时眼口抵抗力,防止炮眼内爆炸时形成的高压气体从眼口喷泄出来,从而达到理想的爆破效果和实现安全爆破。

47、水炮泥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是可以起到封口作用;二是在爆炸时水炮泥的水便形成雾状分布在空气中,可起到降尘、降温和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的作用。

48、放炮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答:放炮前除检查放炮地点瓦斯、煤尘、加固支护,设置警戒、障碍标志外,还要清除工具和材料,保护好机器、设备和仪器,班组长还必须亲自点名指派专人,在所有能进入放炮地点的道路上设置警戒线站岗警戒。警戒人员必须在有掩护的安全地点进行警戒,并同时悬挂警戒绳和警戒牌。

49、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⑴积极抢救。力争将事故消灭在初期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⑵安全撤离。当无法抢救事故时,井下矿工应设法安全撤离。⑶妥善避难。当无法撤离时,遇险人员应在灾区内努力改善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矿井空气的矿井气候

矿井气候:

对流散热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和流速;

辐射散热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

蒸发散热取决于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流速。 qm-qw=qd+qz+qf+qch

qm——人体在新陈代谢中产热量,取决于人体活动量;

qW——人体用于做功而消耗的热量,qm-qw人体排出的多余热量;

qd——人体对流散热量,低于人体表面温度,为负,否则,为正;

qz——汗液蒸发或呼出水蒸气所带出的热量;

qf——人体与周围物体表面的辐谢散热量,可正,可负;

qch——人体由热量转化而没有排出体外的能量;人体热平衡时,qch=0;

当外界环境影响人体热平衡时,人体温度升高qch>0,人体温度降低, qch<0矿井气候条件的三要素是影响人体热平衡的主要因素。

空气温度:对人体对流散热起着主要作用。

相对湿度:影响人体蒸发散热的效果。

风速:影响人体的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的效果。对流换热强度随风速而增大。同时湿交换效果也随风速增大而加强。如有风的天气,凉衣服干得快。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矿井气候:矿井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三个参数的综合作用。这三个参数也称为矿井气候条件的三要素。

矿井空气的降温与加热

随着开浓度的不断增大,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井下热害愈来愈严重,必须取空气的降温措施。

北方冬季寒冷矿区,必须取加热措施,防止井筒结冰而造成提井、运输事故。

微小气候对人体热调节的影响。1.温度:气温对人体热调节起着主要作用;2.湿度:湿度大、汗液蒸发困难、人体散热困难,容易导致人体热平衡破坏。3.风速:空气温度低于人体,风速大,散热量愈多,空气温度高于人体时,人体获得对流热。4.辐射:影响人体辐射散热的是人体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高于人体时,人体就得到辐射热。

微气候对人体散热的影响 散热方式 主要影响因素 对流散热↑ 空气温度↓ 风速↑ 辐射散热↑ 人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 汗分蒸发散热↑ 空气相对温度↓ 风速↑ 影响井下气温的因素

影响井下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有:1.矿井进风温度;2.井下风流的压缩和膨胀。3.机电设备散热。4.氧化放热;5.人体散热、散湿;6.地下热水散热。7.围岩与井下空气的热交换。

适应于不同作业的卡它度 作业静止程度 舒适的干卡它度 舒适的温卡它度 坐着工作 6 18 中等劳动 8 25 重劳动 10 30 矿井气候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

新陈代谢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之一。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人体皮肤表面与外界的对流、辐射和汗液蒸发这三种基本形式进行的。

对流散热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和流速;

辐射散热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

蒸发散热取决于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流速。

人体热平衡关系式:

qm-qw=qd+qz+qf+qch

qm——人体在新陈代谢中产热量,取决于人体活动量;

qW——人体用于做功而消耗的热量,qm-qw人体排出的多余热量;

qd——人体对流散热量,低于人体表面温度,为负,否则,为正;

qz——汗液蒸发或呼出水蒸气所带出的热量;

qf——人体与周围物体表面的辐谢散热量,可正,可负;

qch——人体由热量转化而没有排出体外的能量;人体热平衡时,qch=0;

当外界环境影响人体热平衡时,人体温度升高qch>0,人体温度降低, qch<0

矿井气候条件的三要素是影响人体热平衡的主要因素。

空气温度:对人体对流散热起着主要作用。

相对湿度:影响人体蒸发散热的效果。

风速:影响人体的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的效果。对流换热强度随风速而增大。同时湿交换效果也随风速增大而加强。如有风的天气,凉衣服干得快。

衡量矿井气候条件的指标

1.干球温度 干球温度是我国现行的评价矿井气候条件的指标之一。 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出矿井气候条件的好坏。指标比较简单,使用方便。但这个指标只反映了气温对矿井气候条件的影响,而没有反映出气候条件对人体热平衡的综合作用。

2.湿球温度 湿球温度这个指标可以反映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比干球温度要合理些。但这个指标仍没有反映风速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3.等效温度 等效温度定义为湿空气的焓与比热的比值。它是一个以能量为基础来评价矿井气候条件的指标。

4 .同感温度 同感温度(也称有效温度)是1923年由美国暖工程师协会提出的。这个指标是通过实验,凭受试者对环境的感觉而得出的同感温度计算图。

5.卡他度 卡他度是1916年由英国L.希尔等人提出的。卡他度用卡他计测定。 卡他度分为:干卡他度、湿卡他度 干卡他度:反映了气温和风速对气候条件的影响,但没有反映空气湿度的影响。为了测出温度、湿度和风速三者的综合作用效果, K d=41.868F/t W/m 湿卡他度(Kw):是在卡他计贮液球上包裹上一层湿纱布时测得的卡他度,其实测和计算方法完全与干卡他度相同。

矿井气候条件的安全标准

我国现行评价矿井气候条件的指标是干球温度。1982年院颁布的《矿山安全条例》第53条规定,矿井空气最高容许干球温度为28℃。

来自地面的新鲜空气和井下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浮尘的总称

新鲜空气:井巷中用风地点以前、受污染程度较轻的进风巷道内的空气

污浊空气:通过用风地点以后、受污染程度较重的回风巷道内的空气

矿井空气中常见有害气体:CO、NO2、SO2 NH3 H2

鹤壁矿区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矿业开发或多或少会对地质环境造成影响破坏,有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具有必然性,有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则与矿业行为的规范程度关系密切,总而言之,导致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因素主要有矿行为、选冶及治理技术以及自然因素。

一、矿行为因素

矿业开发活动过程中,地下开掘进及主动放顶、矿山地面工程建设、露天场开挖及表土剥离等矿行为,很难避免空地面变形、地下水位下降、土地占用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这是矿业活动的基本属性所致。但规范的矿业活动或矿业活动过程中事先主动取有效的矿山地质环境防护措施,将大大减少或消除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即使产生破坏,其恢复治理也较容易。综合分析,目前湖南省因矿行为不恰当而导致大量环境问题发生的主要方面有:

1.过度开、掠夺式开

受“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大力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思想的影响,矿业发展无序,高峰时期,湖南省各类矿山近两万处。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湖南省各类大小矿山达12417座,且还有不少非法开、民矿硐。一些矿山企业或私人团伙见矿就,盲目乱滥挖,越层越界,不留设甚至偷保安矿墙(柱)等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全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急剧爆发,为早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恶化的主要原因。

2.环保意识薄弱,过度追求经济效益

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历史上,不顾环境和他人利益,开过程中不重视环境的保护及预防。主要表现为:废渣随意堆放而不惜占用农田、水库、河谷;废水肆意排放而不取任何净化措施;居民区、重要设施区及基本农田下方开而不留设保安矿柱,形成超深、超宽的空区;不合法矿权人或非法个人盗保安矿柱等。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面技术人员匮乏

现有的众多小矿山,或无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员,或已有的技术人员水工环专业知识欠缺,对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复杂性等开技术条件不了解或认识不足,对可能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不会科学合理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不自觉造成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这是造成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4.地方保护主义思想过重

在一些地方,矿产开发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地方财政的最大来源。历史时期,部分地方和部门片面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存在“先发展起来,再改善生态和保护环境”的错误认识,对矿产管理秩序整顿、关停小矿山、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要求执行不力,加重了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

二、技术因素

1.矿山、选技术落后,加剧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

受矿产禀赋条件限制,矿山开技术落后,用落后的“崩塌法”、“放大炮”等开技术,造成了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部分井下开矿山的探水技术落后,对老窑、老空区、岩溶管道探测不完全而发生突水突泥事故,从而造成地面塌陷的发生。选矿工艺简单落后,如省内曾存在大量土法选金矿、土法炼汞、炼砷、炼硫、炼矾、炼铅锌、氰化选矿的矿山,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污染。全省很多矿产,特别是有色金属,共(伴)生矿多、贫矿多,由于选矿技术落后,综合利用水平低,总回收率仅40%左右,综合利用水平低,不仅浪费,增加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而且增加了尾砂中重金属的排放,加重了环境影响的程度。

2.废渣、废水综合利用程度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落后

矿业活动过程中有大量废渣、废水排放,对其综合利用,不仅能变废为宝,节约,而且能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湖南省矿山废渣、废水的综合治理率不高,矿山废渣综合利用率为26.83%,废水综合利用率为11.89%。同时,目前全省矿业废渣、废水综合治理利用的技术水平较低,方法工艺较落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但当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区土地复垦技术研究还很薄弱。如地面变形监测可有效预防地面塌陷、空地面变形对地面设施的破坏,但目前地面变形监测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而没有一套完整经济适用的监测技术体系及早掌控地面形变。就土地复垦而言,矿废水、废渣造成的以重金属污染为代表的水土污染治理难度大,目前没有形成一套普适性的治理技术来恢复治理已污染破坏的土地,致使已破坏土地的恢复治理进度十分缓慢。

三、资金因素

历史上,由于矿权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往往不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风险进行及时防控。即使问题已经产生,但并不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治理恢复,从而导致大量的环境问题遗留。虽然近十年国家及地方和矿权人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已投入了大量的治理资金进行治理,但历史欠账多,治理面积有限。

四、自然因素

矿业活动破坏了矿山地质环境平衡条件是造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但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条件脆弱是矿业活动容易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加剧的另一因素。

(一)气象与水文

湖南省降水量丰富,但年分布不均,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26.6mm,最大可达3089mm。由于大气降水丰沛,雨量集中,常出现暴雨,日最大降雨量达423.1mm。降雨是湖南矿山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岩石的风化作用,许多矿区岩石风化强烈,降低了岩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同时,强烈的风化作用也降低了废石堆的稳定性,容易产生矿山地质灾害。湖南季风变化大,夏、秋季干燥风大,是尾矿库产生扬尘污染的原因之一。地表水系发育,河网密布,许多矿区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具有水力联系,地表水往往成为矿井充水、突水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极端天气的出现,如久旱逢暴雨,随之产生大量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二)地形地貌

地形强烈切割的深沟大川是崩塌、滑坡最有利的发生地段;各级阶地和剥夷面间的斜坡地带,崩塌、滑坡也十分发育;上下陡、中间缓的折线山坡,当山坡上部成马蹄形环状地形且汇水面积大时,易产生沿基岩面滑动的土层滑坡。湖南有色金属矿床多产于崇山峻岭之中,复杂的地形条件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三)矿床地质环境条件

湖南省能源矿产赋矿层主要为二叠系龙潭煤系、石炭系测水煤系,其次为二叠系吴家坪煤系、二叠系黔阳煤系、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含煤岩系等。各含煤岩系岩性主要为粉砂岩、页岩、泥岩夹砂岩或互层,页岩、泥岩力学强度低,矿井工程地质条件大多为中等至差;而龙潭煤系北型、吴家坪煤系、黔阳煤系顶板、底板或顶底板为岩溶发育且富含岩溶地下水的碳酸岩盐,断裂构造发育且导水性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区构造大多复杂。建筑材料矿山的石膏矿产主要赋存层位有下石炭统梓门桥组、白垩系、古近—新近系,其中梓门桥组含膏岩系直接顶板为岩溶发育中等至强烈的梓门桥组上段灰岩,间接顶板为岩溶强发育的壶天群,水文地质条件大多为复杂至中等,白垩系及古近—新近系含膏岩系岩性多为泥岩、粉砂岩,岩石固结程度较低,岩体力学强度低,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大多较差。湖南省柿竹园多金属矿、黄沙坪、宝山、水口山铅锌矿、七宝山金银黄铁矿等主要有色金属矿床均为接触交代型矿床,其容矿层位均为岩溶发育的碳酸岩盐,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花垣铅锌矿赋矿层位亦为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灰岩,地下河等岩溶极发育。当开上述矿产时,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差,易引发空区地面变形矿等矿山地质灾害;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则易产生岩溶地面塌陷,并导致含水层结构破坏。这也是湖南省空区地面变形灾害主要与测水煤系煤矿山、龙潭煤系(南型)煤矿山、石膏矿山有关及岩溶塌陷、含水层结构破坏主要与龙潭煤系(北型)、吴家坪煤系、黔阳煤系煤矿山、柿竹园多金属矿、黄沙坪、宝山铅锌矿、七宝山多金属矿等有色金属矿山有关的重要因素。

湖南省露天开矿山绝大多数为砂石黏土矿山,花岗岩、石灰岩、石英岩等石场,风化程度高,当节理、裂隙发育,开形成较陡峻的临空面时,易发生崩塌;砂场、砖瓦厂、高岭土矿、红土型金矿、淋积型锰矿开对象为第四系土(砂)体,土体力学强度低,遇水易软化,场边坡易发生崩滑现象;此外,石煤矿大多露天开,部分沉积型铁矿、磷矿也有露天开矿山,赋矿层位主要为震旦系至寒武系的江口组、陡山沱组、小烟溪组,岩性多为板岩、炭质板岩、砂质板岩,除层理外,板理、劈理均较发育,浅部风化节理十分发育,场边坡易发生滑坡与崩塌。同时,场剥离废石及矿废石量较大,往往成为泥石流的物质来源。

有色金属及石煤矿山的废渣、废水中含大量重金属元素及放射性元素,化工盐类矿山废渣、废水中含卤族元素,中高硫煤矿山及硫铁矿山废渣、废水中含大量黄铁矿,均是矿山水土污染的污染物来源。

矿井气候条件的衡量矿井气候条件的指标

一、气象水文

鹤壁矿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型气候,春秋多风。20世纪50年代至今,平均气温13.5°C,年平均降水量659.5mm,年蒸发量2195.9mm。

矿区内长年性河流有南部的淇河和北部的善应河,流量分别为2.4~3.7m3/s和6~7m3/s,最大流量分别为2572m3/s和1055m3/s。

与矿区地下水有直接水力联系的地下水域有南部的许家沟泉域和北部的小南海泉域。许家沟泉位于矿区南部淇河北岸,出露于奥陶系灰岩中,由8个泉组成,流量0.9~1.4m3/s。小南海泉出露于善应河两岸的奥陶系灰岩中,出露标高130~135m,由50余个泉组成,总流量5.5~7.09m3/s。

二、地形地貌

鹤壁矿区位于河南省北部的鹤壁市境内,属太行山东麓煤田的一部分。矿区西依太行山区,东邻京广铁路,东西宽5km,南北长30km,面积约150km2。

矿区地貌属侵蚀剥蚀低山向剥蚀堆积丘陵岗阜区的过渡带,以丘陵岗阜地貌为主。山脉总体延伸方向受新华夏系构造控制呈NNE向绵延分布。由于组成山体岩性的差异和地层平缓的影响,阶梯状山坡极为明显。抗风化力强的白云质灰岩、微晶灰岩、泥晶灰岩形成3°~50°的陡坡或70°~80°的陡崖。寒武系—奥陶系抗风化力弱的页岩和角砾状灰岩形成10°~30°的缓坡。低山区位于矿区西部,最高标高+763.5m,一般标高+503~+576m,相对高度509m。

矿区岗阜地貌东与华北平原相接,西起西山断层。在第三系砂砾岩和泥岩分布区,形成高差50~70m的丘陵地貌。靠近西山狭长地带呈零星分布的石炭系含煤地层和局部的奥陶系灰岩形成海拔+250~+350m、相对高度50~150m的浑圆状丘陵地貌。

三、地层构造

1.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有下奥陶统的冶里组—亮甲山组白云岩,中奥陶统的峰峰组—马家沟组的泥晶灰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中石炭统的本溪组泥岩—砂岩隔水层,上石炭统太原组含煤(下夹煤)地层下二叠统山西组的含煤地层(二1煤);上第三系的砾岩、砂岩和泥灰岩,第四系的黄土、砂砾层。

下夹煤包括下夹上煤(六煤),下夹中煤(七煤)和下夹下煤(八煤),赋存于太原组含煤地层的底部。六煤与八煤相距9~10m,它的间接底板是本溪组隔水层,它的直接顶板是太原组的L2灰岩。

2.构造

本矿区在构造上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与第三降起带的过渡带上,东邻汤阴拗陷,西依太行山隆起。总体上是以中寒武统为核心的倾伏背斜的一翼所构成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大致呈南北,倾向东,一般倾角8°~30°,局部可达到50°~60°。东部被第三系和第四系覆盖,西部山区寒武-奥陶系则广泛出露。

据统计,NW向断层少且落差小,延走向方向延伸不远;与断裂构造相伴生的还有一组走向NE、背向斜相间发育的倾伏褶曲,沿倾伏背斜发育的纵张断层成为各井田的自然边界;落差大于20m的断层有百余条,大于100m的断层有30余条。矿区以断裂构造为主,多为走向NE或NNE的高角度正断层。

本矿区有两期火成岩体,在矿区南东的庞村一带有喜马拉雅期的橄榄玄武岩沿NNE向断层带呈现零星分布,与第三系砾岩的接触面上有明显的烘烤现象。西北部白石山背斜有燕山期的闪长岩、二长岩和斜长岩侵入,大致沿NW40°方向伸延。

四、含水层组和隔水层组

本矿区含水系统可分为寒武系—奥陶系含水层组,石炭系—二叠系含水层组,上第三系含水层组和第四系含水层组。寒武系—奥陶系含水层组是本矿区最主要的含水层组,按其富水性可分为中奥陶统含水岩组和中寒武—下奥陶统含水岩组。石炭系—二叠系含水层组由4对含水岩、隔水岩组组成,即下石盒子组页岩夹砂岩弱含水层、山西组砂岩含夹页岩隔水层、太原组薄层灰岩含水层与页岩隔水层组、本溪组泥岩夹灰岩及砂岩隔水层。第四系含水层组按岩性和含水性、透水性分为全新统泥岩隔水层夹砾石、砂岩、泥灰岩含水岩组和中新统粘土夹粉砂岩弱含水岩组。由于第四系含水层组和上第三系含水层组与高承压水上煤水害影响不大,下面分别将中奥陶统灰岩含水岩组、本溪组隔水层和石炭系—二叠系含水层组中的太原组薄层灰岩含水层概述如下。

1.中奥陶统灰岩含水岩组

中奥陶统灰岩含水岩组按其岩性、化学成分、结构和富水性强弱划分为贾汪页岩隔水层,角砾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弱含水段( , , ),泥晶-砂屑灰岩中等含水段( )和微(细)泥晶灰岩强含水段( , ),现分述如下。

(1) 贾汪页岩隔水层厚7m,区域分布稳定,厚度薄,隔水性弱。

(2) 弱含水段厚14~30m,主要为角砾状灰岩,喀斯特不发育,含微弱溶孔裂隙水。

(3) 中等含水段厚89m,主要由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和灰质泥晶白云岩组成,喀斯特中等发育,在有利的水动力条件下也可以发育成大溶洞,例如矿区西部山区的雪花洞。据调查,机井涌水量可达700~1500m3/d。

(4) 弱含水段厚36~43m,主要由角砾状灰岩组成,角砾成分为泥晶灰岩,胶结物为方解石,喀斯特不发育,以不规则溶孔为主,泉的流量甚小,民用机井流量小于100m3/d。

(5) 强含水段厚108m,岩性以巨厚、厚层状泥晶灰岩为主,喀斯特发育,在有利的水动力条件下能发育成大的溶洞,例如四矿西部的黄龙洞,该洞宽1~2.5m,高0.5~3m,长53m。小南海泉和许家沟泉中流量最大的均出露于本段。本段地下水循环条件比 段好,硬度比 段低,水质为 型水。鹤壁市工矿企事业单位供水多以此段为目的层,单井流量1200~1900m3/d,个别可达4500m3/d。

(6) 弱含水段区域性厚度60~70m,岩性为白云质、泥质角砾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喀斯特不发育,以蜂窝状溶孔为主,含裂隙喀斯特水,为一弱含水段。

(7) 强含水段区域厚度52~80m,为青灰色巨厚、厚层状灰岩,溶洞和溶隙发育,富水性强。在掩盖地区的一些地段,因其上部溶洞裂隙被粘土岩充填,含水性大大减弱,形成弱含水带。在小南海泉群中该段下部沿断裂带出露的泉的流量可达200 L/s。

2.本溪组隔水层组

本溪组隔水组为矿区防止奥灰水突入矿井的可以值得利用的隔水层。由泥岩隔水层夹砂岩、灰岩弱含水层组成,厚11.3~50.6m。

3.太原组含水层组

太原组总厚101~167m,含水层组由C3L1—C3L9九层灰岩含水层,S1—S8八层砂岩弱含水层和页岩组成。薄层灰岩含水层总厚20~25m,其中C3L2和C3L8分布稳定,厚度分别为7~11m和5~6m,含较丰富的喀斯特裂隙水,其中C3L2灰岩的单位涌水量可达5.88~7.39m3/h·m。因受补给条件限制,在矿井疏干条件下,它们接受奥灰水补给,矿化度稍有减少。该两层灰岩含水层径流条件差、水交替不强,水质类型为 -Ca2+型水和 型水。

五、奥陶系灰岩地下水特征

从鹤壁矿区奥陶系灰岩地下水动态的多年观测资料可知,因受曹家倾伏背斜的影响,在四矿附近,奥陶系灰岩喀斯特水形成一个高水位带,自此以南则由北向南径流,集中排泄于许家沟泉群;另一方面,使矿区北部的九矿和四矿的一部分奥陶系灰岩喀斯特水自南向北径流,排泄于小南海泉群。将矿区分划为中部和南部属许家沟泉域,北部属小南海泉域。

鹤壁一矿和相邻的二矿同属于许家沟泉域,由于二矿南部自然矿界F3断层落差达390~600m,造成断层两侧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不连续,在断层的北侧中奥陶统灰岩地下水位标高为+135m,在断层南侧水位标高为+127m,地下水自北向南流经F3断层时受到很大阻力,产生明显的水位跌降。因此,F3断层可能是一条阻水断层,它将鹤壁矿区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分区,即一、二矿为一个水文地质分区,三、五、六、八和十矿为另一水文地质分区。

在枯水季节,南部水文地质分区水位标高为+118.9~124.4m,一、二矿水文地质分区内的中奥陶流灰岩水位标高为+135.4m,在雨季前者水位标高为+129.67~135.9m,后者为+144.7m。矿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主要接受西部山区露头部分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掩伏露头部分的第四系潜水补给和河流、沟渠、库区等渗漏补给,因此,地下水位动态表现为受降水影响明显的特征。

六、奥陶系灰岩顶部特征

众所周知,自奥陶纪沉积了马家沟灰岩和峰峰组之后至中石炭世沉积本溪组之前的漫长地质年代里,华北地区广大奥陶系灰岩裸露于地表经受了风化剥蚀和溶蚀作用,在奥陶系灰岩中形成了古喀斯特,在其表面形成了古剥蚀-溶蚀面,古剥蚀-溶蚀面存在相对低洼的沟谷或封存洼地,宽度数十米或百米。当中石炭世华北地台开始沉降,古剥蚀面接受本溪组沉积的最初阶段,一些粗碎屑、分选不良的砾石或砂首先在低洼沟谷中沉积,把这些低洼沟谷“填平补齐”。当华北地台断续下降、海水进一步漫延的时候,细碎屑的铝质粘土沉积于那些早先已被粗碎屑填平了的低洼沟谷之上和那些相对隆起的古剥蚀-溶蚀面之上。对于那些被粗碎屑“填平补齐”了的低洼沟谷地段,当中石炭世开始沉积铝质粘土时,因为有粗碎屑砂或砾石的阻隔,奥陶系灰岩顶部的古喀斯特或风化裂隙没有被铝质粘土充填或充填不佳或者古喀斯特裂隙已被早期的粗碎屑砂充填,例如九矿的3-6孔的奥陶系灰岩顶有5m之裂隙被粉砂岩充填(如图2-2)[19]。

图2-2 奥陶系灰岩顶部溶隙-裂隙充填示意图

1—被铝质粘土充填的溶隙;2—未被充填或被砂岩充填的溶隙;3—铝质泥岩;4—页岩;

因此,使奥陶系灰岩顶部只有很薄或者缺失被粘土充填的弱含水带。相比之下,原古剥蚀-溶蚀面相对隆起地段,铝质粘土直接沉积其上并充填到奥陶系灰岩的溶洞裂隙之中,形成富水性弱、连通性差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弱含水带。但其水文地质意义巨大,一般认为,奥陶系灰岩顶面以下30~50m喀斯特发育,这个规律可以作为供水和注浆堵水中重要的参考依据。

七、安阳矿区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1.矿区概况

安阳矿区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约25km处,矿区南北长35km,东西宽5km,总面积155km2。区内下二叠统山西组二1煤层为主要开煤层,厚度稳定,一般4~6m,普遍可。矿区开范围内地质储量4.5×108t,可储量3×108t。

2.地形地貌

安阳矿区为一典型丘陵地带,冲沟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径流、排泄,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相对高差150m左右,对矿井充水无大影响。

3.地层构造

矿区范围内基本构造形态为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并伴有宽缓的小型褶曲,地层倾角一般15°~25°。井田内构造主要以NNE走向的断裂为主,断层走向一般为NE10°~35°,且多为正断层。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含煤系数为7.51%。

矿区处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太行山复背斜的东翼,因此NNE向构造对地下水起着控制作用。与煤系地层走向一致的NNE向正断层,沿倾向由东向西逐级抬起,形成一些交替出现的近南北向的狭长地垒地堑,破坏了基岩含水层的连续性,形成多块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区内发育有NEE及NWW向断层,一般认为,这两组近东西向的断层为张性断层,为导水断层;NNE向高角度正断层属压扭性质,反而导水性差,大量井巷工程穿过断层水量不大证实该点。

4.含水层和隔水层

这里主要研究煤层底板主要含水层和隔水层。自上而下可划分3个含水层和3个隔水层:奥陶系灰岩喀斯特承压含水层,本溪组铝质岩隔水层,太原组下段灰岩喀斯特裂隙承压含水层,太原组中段砂、泥岩隔水层,太原组上段喀斯特裂隙承压含水层,二1煤至L8灰岩隔水层,现详述如下。

(1)奥陶系灰岩喀斯特承压含水层:厚度400m以上,顶面以下200m范围内为深灰色、浅灰色厚层状和巨厚层状微晶质灰岩和花斑状灰岩,下部为白云质灰岩,喀斯特发育,有统一的地下水面,静水位标高+135m左右,可与其他含水层通过断裂构造发生水力联系,是二1煤开时间接充水含水层。

(2)本溪组铝质岩隔水层:由铝土层、铝土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和薄层灰岩组成,其中以下部铝土质泥岩最稳定,厚8.3~22.75m;该层整合于奥陶系灰岩之上,正常情况下能阻止奥灰水进入煤层。

(3)太原组下段灰岩喀斯特裂隙承压含水层:厚30~35m,内含2~4 层灰岩(L1、L2、L3、L4),灰岩厚4.25~9.70m,一般6.00m左右,其中L2灰岩稳定,厚度一般在5m左右,单位涌水量0.043~1.34L/s·m,渗透系数0.95~30.27m/d,水位标高135.28~135.38m。

(4)太原组中段砂、泥岩隔水层:该段指L4—L8灰岩之间的碎屑岩,其中偶夹中粗粒砂岩、薄层煤和薄层灰岩,厚55m 左右;岩性变化较大,硅质成分较高,厚度稳定,透水性差,隔水性能良好,能阻止太原组上、下段灰岩之间的水力联系。

(5)太原组上段灰岩喀斯特裂隙承压含水层:该段由L8灰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以L8灰岩为主,普遍发育,层厚0.33~6.85m,一般3m左右;L8灰岩单位涌水量0.07L/s·m,渗透系数3.787m/d,水位标高136.77m,喀斯特裂隙发育较弱,为弱含水层。

(6)二1煤至 L8灰岩隔水层:该层由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和薄层灰岩组成,厚26.71~50.40m,一般为35m左右,能有效阻止L8灰岩水进入二1煤层。

5.水害事例及防治对策

(1)铜冶煤矿淹井事故:1965年8月25日,铜冶煤矿103工作面下顺槽打钻时,超前孔钻进43m时,孔内涌水,涌水量开始为32.4m3/h,后增至1400m3/h淹井,突水原因为超前孔钻遇与奥陶系强含水层相通的喀斯特陷落柱,经注浆堵水后,1968年6月恢复生产。

(2)龙山煤矿淹井事故:16年1月,龙山煤矿在掘进15区首面时,遇断层与奥陶系灰岩喀斯特承压含水层沟通,涌水量最大达2520m3/h,淹井;突水原因为掘进钻头遇到F165断层的支断层,而F165断层为边界导水断层,该断层位置不清楚;17年6月,龙山煤矿在堵水过程中再次发生断层突水,涌水量达4000m3/h。

煤矿安全生产知识题?

1.干球温度 干球温度是我国现行的评价矿井气候条件的指标之一。 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出矿井气候条件的好坏。指标比较简单,使用方便。但这个指标只反映了气温对矿井气候条件的影响,而没有反映出气候条件对人体热平衡的综合作用。

2.湿球温度 湿球温度这个指标可以反映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比干球温度要合理些。但这个指标仍没有反映风速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

3.等效温度 等效温度定义为湿空气的焓与比热的比值。它是一个以能量为基础来评价矿井气候条件的指标。

4 .同感温度 同感温度(也称有效温度)是1923年由美国暖工程师协会提出的。这个指标是通过实验,凭受试者对环境的感觉而得出的同感温度计算图。

5.卡他度 卡他度是1916年由英国L.希尔等人提出的。卡他度用卡他计测定。 卡他度分为:干卡他度、湿卡他度 干卡他度:反映了气温和风速对气候条件的影响,但没有反映空气湿度的影响。为了测出温度、湿度和风速三者的综合作用效果, K d=41.868F/t W/m 湿卡他度(Kw):是在卡他计贮液球上包裹上一层湿纱布时测得的卡他度,其实测和计算方法完全与干卡他度相同。

煤工作算不算最危险的职业?

煤矿的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收入以及我国的国际形象。那么你对煤矿安全生产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填空题

1、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

2、煤矿企业所说的“三大规程”指的是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3、“三违”指的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犯劳动纪律。

4、安全上要做到“四无”,指的是个人无违章,班组无轻伤,区队无重伤,矿无死亡。

5、伤亡事故按事故程度分为轻伤、重伤、死亡。

6、每个生产矿井必须至少有2个能行人的通到地面的安全出口,各个安全出口距离不得小于30米。

7、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是供给井下适量的新鲜空气。

8、安全出口应经常做到应经常清理、维护、保持畅通。

突出部分与巷道两侧距离必须符合本规程第22条的要求。

9、生产矿井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C,机电装置硐室不得超过30°C,当空气温度超过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措施。

10、无瓦斯涌出的硐室可用扩散通风且硐室的深度不得超过6米米,***宽度不小于1.5米。

11、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电直接接地。

12、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不得小于0.5%。

13、每个矿井必须用机械通风,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反风设施必须在10min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

14、矿井瓦斯等级,根据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划分为低瓦斯矿井、高瓦斯矿井、煤***巖***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三类。

15、***、向工作面地点运输时有***1***分开搬运***2***在运输中不得停留***3***输送***人员不得与他人同行***4***在运输***时不得兼做其它工作等注意事项。

16、在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煤层中,掘进工作面爆破前后,附近20m必须洒水降尘.

17、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开工前,班组长必须对工作面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准人员进入工作面。

18、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有防止瓦斯积聚、防止瓦斯引燃、防止瓦斯爆炸事故扩大。

19、入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随身携带自救器和矿灯,严禁携带菸草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前严禁喝酒。

20、煤矿企业每年必须至少组织1次矿井救灾演习。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入井检查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

21、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

22、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在编制年度、季度、月度生产建设时,必须一同编制年度、季度、月度防突措施,保证抽、掘、平衡。

23、井下每组压风自救系统一般可供5~8人用,压缩空气供给量,每人不得小于 0.1 m3/min。

24、在同一突出煤层的同一区段的集中应力影响范围内,不得布置 2 个工作面相向回或掘进;

25、开有瓦斯喷出或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时,严禁任何 2 个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

26、 矿井气候条件是指井下空气的温度 、溼度 、风速对人体的综合影响。

27“一炮三检”是指放炮后装药前、放炮前,分别检查风流中的瓦斯。

28. 煤矿井下的主要五大灾害是水,火,瓦斯,煤尘,顶板

29. 矿井通风的主要任务是:满足人的呼吸需要;稀释和排出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等;调节矿井气候。

30. 矿井瓦斯涌出形式有普通涌出和特殊涌出。

安全法律法规20题

1、在安全生产中杜绝"三超",即: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

2、安全生产四大因素是人、装置、环境、***管理***。

3、《安全生产法》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 ***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4、新工人的安全教育是指厂级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

5、《煤矿三大规程指的是***《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工人技术操作规程》。

6、《煤矿安全规程》是煤矿安全法规体系中一部重要的安全技术规章,它具有***强制性***、科学性、规范性、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7、煤矿安全生产要坚持"三并重"原则,"三并重"是指管理、装备、***培训***。

8、新工人入矿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身体不适合井下作业的不得录用。

9、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10、劳动法》规定,国家对***未成年***工、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11、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12、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对生产安全事故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13、矿山安全设施的"三同时"制度指的是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14、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人们常说的"三违"行为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15、法律责任可分为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三大类。

16、 在煤矿生产中,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是***安全第一***。

17、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18、安全生产法中的"三不生产"内容是指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消除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

19、事故调查处理中坚持的原则是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没有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20. 根据吸入矿尘的成分不同,煤矿尘肺病可分为***矽肺病***、***煤肺病***和***矽煤肺病***。

什么是矿井气候三要素

1.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井下生产过程中凿岩、钻煤眼、放炮、割煤、装煤(矸)、转载运输等环节均能生产大量粉尘,粉尘包括岩尘和煤尘两种。作业人员长期在岩尘超标的环境中劳动,可能引起矽肺病;作业人员长期在煤尘超标的环境中劳动,可能引起煤肺病。  2.有害气体  井下空气中可能存在过量的CH4、CO、CO2、氮氧化合物、H2S等有害气体,如果不及时加强通风,将其冲淡并带走,就可能造成人员中毒。  3.不良气候条件  井下气候条件的基本特点是温差大、湿度大、风速大。因此,作业人员容易出现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风湿性关节炎。  4.不良劳动体位  在煤层薄的煤工作面或者高度小的巷道从事作业的人员不能站立劳动,经常跪在底板上,使局部关节(入膝关节)长期受到强烈压迫及摩擦而引发滑束炎,煤矿井下从业人员滑束炎已列为国家承认的法定职业病;另外,井下从业人员长期弯腰劳动,容易引起腰椎病;井下空间较小、井下从业人员经常磕碰头部,容易引起颈椎病。  5.噪声和振动  随着煤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性噪声和振动对从业人员的危害越来越大,入凿岩机、钻机、煤机、掘进机、运输机、破碎机、压风机、水泵、局部通风机、机车、放炮等都能产生很大的噪声;有时噪声与振动同时存在危害更大、噪声可引起噪声聋,入井下工人常见的耳杂“发育”——即听力显著减强,振动科引起局部振动疾病。  6.放射性物质  煤矿井下放射性物质(如氡)及其子体往往比地面高,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又一代影响。有的单位(洗选煤厂等)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某些放射性物质,若管理不妥,将对人体产生很大危害。

温度,湿度,风速是矿井气候三要素。

关于矿井的介绍如下:

矿井是形成地下煤矿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装备、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每一个矿井的井田范围大小、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确定,是矿井自体设计中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之一。

矿井生产能力一般是指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以万t/a表示。有些生产矿井原来的生产能力由于种种原因需要改变,因而要对矿井各生产系统的能力重新核定,核定后的综合生产能力称核定生产能力。

矿井可储量是矿井设计中预期可以来出的储量,故在划定的井田范围内,当矿井生产能力一定时,可计算出矿井的设计服务年限。矿井服务年限应与矿井的生产能力相适应。

对井型大的矿井,固定资产投资多,吨煤投资(吨煤生产能力的投资)高,为了发挥投资的效果,矿井的服务年限就应该长一些。从保证矿区均衡生产来看,井型较大的矿井对保证矿区产量起骨干作用,其服务年限长一些也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