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气候变化税_英国气候变化税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1.英国节日,地理,历史,习俗是什么,谢谢
2.生物系统工程是干什么的
3.温室气体详细资料大全
4.发达国家在推进低碳技术和新能源利用方面有哪些特点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利用和低碳或无碳能源开发。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现实和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一)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2003年英国发表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英国为低碳经济发展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到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到2050年建立低碳经济社会。为此,英国引入了气候变化税、碳排放贸易基金、碳信托交易基金、可再生能源配额等政策。日本与英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有很多共同的愿景。2007年6月,日本与英国联合主办了以“发展可持续低碳社会”为主题的研讨会,勾画了未来低碳社会发展的蓝图,并投入巨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展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方面的研究;停止或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鼓励高能耗产业向国外转移,对一些高耗能产品制定了特别严格的能耗标准。2007年7月,美国出台了《低碳经济法案》,公布了题为《抓住能源机遇:创建低碳经济》的报告,提出了创建低碳经济的10步,对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等一系列可再生能源项目实行减免税收、提供担保和经费支持等优惠政策。除英国、日本、美国以外,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巴西、墨西哥、韩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主动减排、限排,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主流的战略选择。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
在全球气温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 — 0.5℃。1986—2006年,我国连续出现了21个全国性暖冬,极端天气、气候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损失增加,水短缺和区域不平衡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安全压力增加,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据2006年底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中国气候变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很可能在未来50年至80年全国平均气温升高2—3℃;到20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可能上升的幅度为10—16cm,导致海岸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气候变化将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如果不取措施,21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今后20年至50年间的农业生产也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面对未来气温升高及其可能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比较迅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的大量需求和快速增长一时难以改变。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了26.5亿吨,比2006年增长7.8%。“十一五”头两年的能源消费增幅明显高于年均4%的增长目标。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65%左右仍为煤炭。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2007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9.5%。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给我国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这种以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在现在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随着工业重化工化的进一步发展,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不断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不断增长。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位。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比例将达到20.7%,超过美国(20.1%)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1]。我国未来的碳排放形势相当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四)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理念或发展形式。“低碳”强调的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高能耗、多污染为代价的新发展思路。“经济”则强调了这种新理念根本上不排斥发展。因此,广义上,“低碳”可以被视为经济发展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新的约束条件。但是这类条件并非一味消极地限制和约束发展,而是可以通过与新约束条件相匹配的技术和制度,创造和扩大市场规模,激发人的创造性和盈利能力,从而促进发展。目前,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不会放慢经济增长,反而会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设施效率等,都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当前,全球不少企业已经尝到了低碳经济带来的甜头。据统计,德国风能发电设备2005年的出口收入已达约60亿欧元,占全球风力发电设备交易额的一半左右。日本在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设备出口国,仅夏普公司的光伏发电设备就占世界的1/3。可以预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低碳经济政策推动。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有的处于空白,有的亟待完善。下文从教育、经济、管理、技术、投入5个方面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低碳教育政策
第一,明确在低碳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应从组织、管理方面解决目前低碳教育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把低碳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去,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重要职责,使低碳教育由目前的个体自发行为,变成行为。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低碳教育内容,不断完善低碳教材体系,加大低碳教育的师资培训。
第二,筹建专门的低碳博物馆。博物馆是向公民宣传普及各种科技知识的场所,但在我国现有的各种博物馆中,少有专门涉及低碳科普教育的。应将低碳博物馆的建立健全纳入议事日程,填补我国博物馆的这一空白。除了建立国家、省、市各级低碳博物馆之外,也可在现有的博物馆基础上嫁接低碳博物馆或低碳博物单元。
第三,设立全国低碳日或世界低碳日。全国性的主题日作为普及相关主题知识的重要载体,可以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设立全国低碳日,可以持续宣传和普及低碳知 识,提高公民低碳意识。同时,可考虑倡议设立世界低碳日,使其与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世界性主题日共同担当起普及宣传低碳经济的重任。
(二)低碳经济政策
第一,推行基于配额交易的碳排放权交易。目前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类型是基于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由于主体交易市场尚不具备而进展缓慢。根据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经验,在发展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为代表的基于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的同时,应积极加快基于配额交易的主体市场建设,利用市场化的手段配置环境容量的使用。所以,我国应积极筹建基于配额交易的碳,完善碳的相关法规,加快二氧化碳排放权衍生产品的金融创新工作[2]。
第二,开征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碳税,也称碳税,是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征收的一种环境税。它的实际征收往往是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征收,而不是直接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征收,这主要是由于直接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征税对象,在技术上不易操作[3]。由于所有化石燃料中的碳最终都会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放,对化石燃料中的碳征税,就相当于对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征收排放税。从长远来看,实施碳税是势在必行的。研究表明,近期在中国征收低税率碳税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大,但对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作用明显[4]。
第三,建立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制度。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各项行为活动,如各类矿产的开、能源开(包括煤炭开和石油开)、森林砍伐、草原的过度使用、地下水的过量开、地表水的开发、土地开发等开征生态环境补偿费。根据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征收目的,可用产品收费、使用者收费等多种方式。
(三)低碳管理政策
第一,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组织机构和战略规划,制定《低碳经济法》等法律法规。建议在国家能源领导小组、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院低碳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低碳经济发展工作的规划、协调和领导。借鉴、吸收、消化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在我国已有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行动规划、方针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尽快开始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4]。同时,加速《低碳经济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快低碳经济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健全比较科学的计量手段和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低碳经济工作的规范化、定量化和系统化。
第二,建立针对地方和企业的低碳考核制度。在环境保护、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往往出现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可以取以下几种方式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一是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地方发展低碳经济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推行“低碳GDP”考核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将现行的GDP指标扣除因环境污染、自然消耗、生态环境退化的损失;三是将实施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纳入地方的经济核算体系和官员的政绩考核。
第三,制定和实施低碳认证制度。低碳标志是一种产品的证明性商标,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从产品原材料的掘到最终废弃物的处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均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低碳认证一方面有利于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促进低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低碳意识。应积极推动低碳认证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低碳标志标准,向企业宣传低碳标志的意义,鼓励企业进行认证。
第四,建立押金退款政策。建议先行在伐木特许权的所有者中实行押金退款制度。此外,还可将押金退款制度拓展到生态保护领域和污染防治领域,由自然开发者和新建工业项目者向环境管理部门交纳一定数额的押金,以此来保证其在自然开发过程中和开发后对生态环境的恢复,以及对新建项目“三同时”制度的执行,待完成后退还。
(四)低碳技术政策
第一,完善低碳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推行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低碳产品开发人员的技术入股、专利入股、管理要素入股、成果入股和持股经营政策,取期权、期股等各种分配激励方式,以奖励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使他们的薪酬水平与人才市场接轨。放宽低碳技术入股的比例限制,加大奖励力度,使低碳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技能、工作业绩以及经济效益紧密挂钩。
第二,实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购政策。“低碳”购,是指购买和使用符合低碳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为。购是弥补市场机制不足,保护、激励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利用购创造市场空间,对于实现低碳技术创新会起到极大的扶持和促进作用。在低碳新产品、新技术刚刚推向市场,产品发展的初期阶段,“低碳”购是一种很重要的激励手段。为了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应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低碳购制度,科学规范地制定低碳购标准、清单和指南,指导具体的低碳购活动,如规定公共工程项目要用国内的高新低碳技术产品,规定低碳科技产品购占总购的比例等。应定期公布低碳购清单和数量,优先购和使用符合低碳认证标准的产品。
第三,发展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一项低碳技术成果从开发出来到大规模推广应用,其中存在很大风险。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在低碳技术研究过程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无力继续承担后续风险,而企业作为受让技术方也投入了大量成本,因此也不愿承担这些风险。低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高风险性,已成为制约低碳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部门应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建立一批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由这些机构承担低碳技术成果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若低碳技术开发应用成功,投资机构可从企业生产新产品所得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风险投资的回报。
(五)低碳投入政策
第一,增列低碳经济发展支出预算项目。预算支出是低碳经济发展资金的根本保证。要确保低碳经济发展资金的稳定,把低碳经济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支出范畴,把低碳经济发展资金作为财政的经常性支出,为财政履行发展低碳经济职能提供制度保证。这也是不少发达国家普遍用的做法。应在国家财政预算科目中单列出低碳经济发展支出项目,并立法规定其支出额度和增长幅度,以确保国家在低碳经济发展问题上的宏观调控力度。要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投资增长机制,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一定时期内低碳经济发展投资占GDP的比例或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并明确规定低碳经济发展投资增长速度要略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第二,完善调动企业、个人等主体投资低碳经济积极性的政策。以当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现状,要想在一定的时期内发展低碳经济,遏制能源、气候、环境整体恶化的势头,仅仅依靠国家有限的财政支撑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引导市场力量自觉防范、减排、治理污染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可用下述措施调动企业、个人等主体投资低碳经济的积极性:对企业低碳经济投资项目在额度、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企业投资于防污设备给予投资抵免、税前还贷、加速折旧等多种形式的支持;对低碳经济融资给予税收优惠;对低碳产业和有明显污染削减的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贴息。
英国节日,地理,历史,习俗是什么,谢谢
颜世强 茹湘兰 刘 佳 许百泉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
摘 要 本文对英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情况进行了跟踪研究,认为英国地质资料管理体制属于典型的“分散保管、集中服务”体制;在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地质资料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及服务产品开发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具有借鉴意义。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建议如下:加强境外地质资料回归与管理,加快推进地质资料数据中心软硬件建设,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展地质资料数据产品专题开发等。
关键词 英国 地质资料 汇交管理 服务
英国的地质资料管理体制属于典型的“分散保管、集中服务”体制。在地质资料的汇交与保管方面,英国制定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矿产规划管理制度。地质资料的汇交是地质矿产勘探与开发者的法定义务。地质资料须由汇交人限期汇交给上级主管部门或项目资助部门,并由上级部门递交至地质资料所属的档案保管机构负责保管;然后上级部门根据资料的汇交程度,编制年度报告递交相应部门的大臣,并最终由大臣送交议会。在地质资料的服务方面,英国地质资料信息主要由英国国家地学数据中心和英国海洋地理数据中心在不损害汇交义务人利益的前提下,向社会提供地质资料与信息的公开服务。另外,有少量专业性的地质资料由英国国家档案馆、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对外服务。
1 英国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情况
地质资料(Geoscience Data)的汇交管理是英国地矿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在英国矿业法(Minerals Act,11)中,明确规定了汇交地质资料是矿业权人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汇交内容不仅包括项目最终报告,而且还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年度报告。汇交目的,既是监督与管理矿业权的需要,又是为支持国家决策、促进企业投资而进行的矿产信息分析工作的需要。
英国地质资料管理的显著特点是“分散保管”,不同管理部门负责自己管辖领域取得地质资料的收集、保管。根据地质矿产的种类,英国地质资料行政管理部门主要分为:商务改革与技术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Innovation and Skills,以前的贸工部)、能源与气候变化部(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资产管理委员会(The Crown Estate Commissioners)、煤炭管理局(The Coal Authority)、社区和地方部(Department for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等,分别负责能源矿产地质资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除外)、煤炭地质资料、石油和天然气地质资料、贵金属矿产和主要海上非能源地质资料、陆上非能源矿产地质资料、地质调查资料等地质资料的汇交与管理。资料接收与保管机构,主要是各行政机构下辖的地质资料档案馆及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Natural Environment Research Council)下辖的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如英国国家地学数据中心(National Geoscience Data Centre)、英国海洋地理数据中心(British Oceanographic Data Centre)等]。
2 英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情况
2.1 服务机构
英国的地质资料服务实行“集中服务”。地矿行政管理部门针对汇交的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向商业团体、和公众提供地质资料的信息服务(Geoscience Information Service)。
2.1.1 英国国家地学数据中心
英国国家地学数据中心(National Geoscience Data Centre,NGDC)是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所属的 7 大数据中心之一,由英国地调局所属的纸质库房、实物库房和服务部门组成,以“地学服务地球发展”为核心价值,负责英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资料的接收、保管、数据处理和对外服务工作。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英国国家地学数据中心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地质资料管理法律与服务政策体系,其创新与服务的理念值得学习。
2.1.2 英国海洋地理数据中心
英国海洋地理数据中心是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指定的海洋科学数据中心,隶属于英国国家海洋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NOC),负责管理有价值的海洋数据,是间海洋委员会国际海洋数据中心网络的组成部分。该中心建立了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如进出岩心库均要进行详细记录,恒温、恒湿,设备稳定运行;拥有专业无损检测设施,开展岩心研究;建立并维护岩心数据库,加入国际海洋数据共享,统一将全部馆藏岩心目录通过 EU-SEASED 的欧洲在线岩心目录发布,开展社会化服务。
2.1.3 英国国家档案馆
英国国家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 of United Kingdom)于 2003 年由英国公共档案馆和历史手稿委员会组建,是英国国家级综合性档案馆,收藏着英国近 1000 年的历史档案资料,包括公共文件和私人档案,馆藏档案排架长度超过 14 万余米,库房容量为 11 万立方米。英国档案馆在对外服务方面执行非常严格的审核程序。首先,要通过到馆注册获取借阅证,同时应提供有注册人姓名和住址信息等有效证件;其次是完成网上注册,阅读资料借阅须知等相关规章条例后进行答题,完成整个注册大约需要半小时;档案馆内不允许拍照,但对外提供资料打印和复印服务。如果提供的姓名和住址是非英籍,即注册人是外国人的情况下,档案馆可能会以馆内翻译较少等理由被拒绝服务。
2.2 服务依据
英国具有保密的传统,在信息开放方面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但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英国也取了积极稳妥的政策推进信息公开。英国地质资料信息公开遵循 2000 年颁布的英国《信息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2000,FOI)和 2004 年颁布的《环境信息条例》(Environm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s 2004,EIR)。以上两项法案均于 2005 年 1 月 1 日正式应用于地质资料信息的发布与社会共享服务。根据法案规定,任何人,不管是否拥有英国国籍,也不管是否居住在英国,都有权利了解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机构、警察、国家医疗保健系统和教育机构在内的约 10 万个英国公共机构的信息。被咨询机构必须在 20 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但是,如果公众咨询的问题涉及个人、国家安全,又或透露的信息违反有关法律或不符合公共利益或对他人构成危险,又或公众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这些信息,则有关部门可以根据 1998 年的《数据保护法》(Data Protection Act 1998,DPA)予以拒绝答复,并于 40个工作日给予回复和解释。皇室、国家安全和情报部门、法院和特种法庭均不受这一法律辖制。
在版权方面,英国地调局作品版权的管理依据是 1988 年《版权设计和专利法》和《数字数据供给条件(2003 ~ 2004 年)》的规定。英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资料产品的著作权属于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地调局知识产权管理处代表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颁发产品使用许可证。为了不使版权受到侵犯,凡与作品版权有关的事宜均须经版权所有者的许可。在一般情况下,用户必须持有特定的版权许可证,而且交纳适当的年费才可复制英国调查局的相关作品。持年(许可)证的受证人有权按规定摘录英国地调局的图件和其他文件并转给第三者,但无权将英国地调局的作品当成受证人自己的作品,也无权以这种象发表作品。
2.3 服务对象
2.3.1 商业和个人用户
此为一般许可,对于地调局的地图、出版物和其他文件,地调局的版权由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既定,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复制、传送。
2.3.2 教育用户
包括大学、学院、学校等教育机构必须先从地调局获得教育类版权许可。所有的拷贝:模拟的、纸质的、扫描件、数字形式必须只用于教学,例如教学、讲座或考试。按数字数据提供分类,对于 2003 ~2004 年数字数据,不允许应用于任何营利行为,不允许发布在网上。
2.4 服务内容
英国地调局服务的主要内容为:地质图,地质书籍和指南,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水文地质数据产品,矿产出版物,教育和休闲产品,国际产品,数字数据产品等。另有大量的产品和数据可以,主要有文献报告、水数据、地学软件、简报以及报纸杂志、合作报告和其他综合报告等。
2.5 销售及价格机制
英国地调局信息产品的网上价格(含税、工本费、运费),主要由数据信息中心与客户服务部联合根据市场客户需求制定(不干预,但需要依法纳税),并根据服务时间与地区的不同,对产品价格进行不同的调整。
2.6 服务方式
2.6.1 传统服务
主要指离线服务,包括服务提供者与顾客面对面服务、信函、电话、电子邮件、传真等不同方式。
2.6.2 网络化服务
在地质调查数据在线服务方面,英国地质调查局最具特色。用户可以根据需求,享受购买及咨询服务。
3 可借鉴经验与建议
3.1 可借鉴的经验
3.1.1 地质资料开发利用成为工作重点
英国各地质资料服务机构高度重视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工作,根据用户需求主动开发服务产品,服务于公众生活。如英国地调局针对房地产需求,研发房产环境评价与地基稳定性分析等产品为大众提供服务;主动开发洪灾管理系统,为洪水管理服务。
3.1.2 努力推进地质资料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英国各地质资料保管与服务机构制定了地质资料著录、产品研发和服务的相关标准与流程,推进了地质资料管理的现代化。如 S 格式是其通用的文本文件格式,是包含岩土工程现场调查所有方面信息的表格资料,其目的就是方便不同单位之间交流岩土工程及地质环境资料。
3.1.3 努力推进地质资料信息化服务
英国地质资料服务机构积极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利用新技术提供服务。如英国所有接收的资料都利用 ORACLE 数据库表格进行登记,记录存放位置并编入索引。为便于资料的利用,英国地质调查局会扫描纸质资料,并把得到的图件编入信息检索系统,英国地质调查局内部的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利用检索信息以及资料本身协助全国地质填图项目中的地质解释;但是,外界通过英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料搜索服务及网站搜索,只能得到目录信息及可用资料存放位置的信息。
3.1.4 重视资料生产者权益,用激励机制,促进资料收集
英国严格界定公开文档系统与保密文档系统,应按照《信息自由法》要求,主动向社会提供公开服务,但必须以不损害汇交义务人的利益为前提。对于汇交义务人的专有信息,一般应矿业权人的要求在矿业有效期内予以保密,有些是国家在矿业权终止后,还可适当延长保密时间。如英国王室矿产机构对金矿资料的管理,通常在许可终止后,如果企业认为有必要,还可以延长保密 4 年。英国地学数据中心规定:凡是向英国地质调查局提供过有价值的资料,促进英国地质调查局研究活动及资料发展的外部机构,英国地质调查局将免除其日后的资料检索费用作为其提供信息的回报;但是这种“免费”不适用于一些特殊的服务内容,包括特殊地质报告的编写以及增值性的资料解释分析工作。在版权方面,英国地质调查局声明所有资料的版权不变,仍归属资料提供方或授权方,复印及扫描资料的版权归英国地质调查局与资料提供方共同所有。涉及商业机密时,外部第三方机构需要获得资料提供方的明确许可才能获得资料的扫描图像。
3.1.5 数据中心建设实现了实体与虚拟的结合
英国各数据中心均有实体建筑、数据及人员,甚至服务可以分散于多地,但数据管理与服务的标准是统一的,而且统一门户对外发布数据信息。如英国地学数据中心,建立了统一的检索和服务数据库,及时更新数据,通过 ://.bgs.ac.uk 门户统一对外服务,开发网上地理信息系统 GIS 工具,为用户提供方便检索服务,但内部有数百个分布于不同地点的服务器开展数据存储与加工。
3.2 建议
3.2.1 加强境外地质资料管理与回归
一是开展国家投资形成的境外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
二是境外保管的与中国有关而中国馆藏机构没有的地质资料的征集、收集,维护国家主权;
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开展地质资料交换与管理服务交流活动。
3.2.2 开展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
要推进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信息化、保管现代化、服务网络化,形成覆盖全国的地质资料管理集群体系,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3.2.3 开展地质数据产品专题开发工作
当前,要启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题服务。联合 31 省(区、市)地质资料馆,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核工业、有色、冶金和黄金等行业地质资料馆,针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安排,开发目录、地质矿产综合研究、基础地质矿产数据包等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开展专题服务。
生物系统工程是干什么的
New Years Day
新年,元旦,1月1日
St.Valentine's Day
圣瓦伦丁节(情人节)2月14日
St. Patrick's Day
圣帕特里克节,每年3月17日—是悼念爱尔兰的守护神圣帕特里克的节日
All Fools's Day or April Fools's Day
愚人节4月1日
Good Friday
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前的星期五)
Holy Saturday
圣星期六(是Easter的前一天)
Easter
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4月)
Easter Monday
复活节后的星期一
Holy Thursday
耶稣升天节(复活节后的40天的星期四)
Pentecost也称为White Sunday
圣灵降临日(是Easter后的第7个星期天)
May Day or Labour Day
五一劳动节
the Spring Bank Holiday
春(英国5月最后一个星期一)
Mother's Day
母亲节(5月第二个星期日)
Memorial Day
阵亡将士纪念日(美国,5月26日)
Independence Day
美国独立纪念日(7月4日)算和英国有关的
the Summer Bank Holiday
夏季公(英国,8月最后一个星期一)
Columbus Day
哥伦布日(10月12日)
Halloween
万圣节前夕(10月31日)
Hallowmas
万圣节(11月1日)
Armistice day or Veterans Day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停战纪念日(11月11日)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在美国是11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Christmas Eve
圣诞节前夜(12月24日)
Christmas Day
圣诞节(12月25日)
Boxing Day
节礼日(圣诞节次日,如遇星期日,推迟一天)
其他还有:
国庆日:英国的国庆日期并不固定,而是以国王的正式生日为国庆日
银行节:5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及最后一个星期一,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全国性的日,并不仅限于银行)
阅兵日: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
节礼日:12月26日====================华丽分割线==========================================英国文化
均知英国文化及历史丰富,同学或曾听闻城西的戏院,剧院,国家艺术馆等;但可知道每个英国城市都是个文化中心。每个主要城市均有重要及名闻国际的剧院,博物馆,艺术馆,例如在爱丁堡之苏格兰博物馆,在贝尔法斯特的博物馆,卡底夫国际露天剧场。
英国欢迎你
英国是既安全及又令游客向往的地方。
英国治安良好,警察不须携枪。
染病可得到免费医疗。留学生如已注册,修读六个月或以上的课程,可免费享用英国国民医疗服务(NHS)。且患病的机会不高。
宗教信仰受到尊重及照顾。无论在大城小镇,都会找到宗教、文化背景相同的人,及敬拜的地方。
英国乃多元文化之地,欢迎不同种族,信仰和肤色的人。无论在大城小镇的街道上,也不会感到陌生,而各式食肆供应不同国家的菜式。
英 国 交 通
英国铁路及道路网发达。
铁路
英国市际铁路交通比世上任何国家都发达。除了农村腹地,邻近都有火车站。由于英国铁路发达,且地少人多,你或会感到诧异,从一端到达另一端需时不多。青少年可购买一年通用的乘车证,且有优惠价。
旅游车
英国道路网四通八达,乘旅游车比火车较廉宜,但需时较长。国家汽车公司提供一种学生票,十六岁至二十五岁之青少年,可获整年成年票之优惠价。
飞机
在英国,飞机乃为长途旅行而设,从伦敦飞往布里斯托或伯明翰绝不廉宜,但如果从伦敦飞往格拉斯哥或爱丁堡则可考虑。
若要享受优惠,须出示国际学生证(ISIC),有关申请表格可在学生或学生旅游办事处索取。
到欧洲旅游
英国与欧洲大陆相连,无论身在英国何处,欧洲各地都近在咫尺。英国有不少到欧洲大陆的出口,可用下列交通工具:
轮船
差不多从南岸每一个港口可乘轮船,水翼船,汽垫船到法国,比利时及荷兰港口。往北欧各国航程较长,须从英格兰北部乘船。
火车
新建成之海峡隧道使火车可从伦敦中部之滑铁卢站,直达巴黎或布鲁塞尔之市中心。旅程只需三小时半。
汽车
火车载汽车经海峡隧道从英国到欧洲大陆去,旅程从英国到法国只需二十五分钟。
飞机
英国每一机场均有班机往返欧洲各主要城市。 渡海交通工具,铁路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使旅客可以廉宜的价钱,往返欧洲大陆。
英国天气
据说英国人很多时候谈及天气,或许这是事实。英国气候变化很大,由下雪到灿烂阳光均见,但很少太热或太冷至不能抵受。==========================继续分割线=================================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皇室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发挥作用,并不具备实质性权力。国王是名义上的统治者,由世袭产生。首相是英国的最高***,通过民选产生,掌握最高行力。首相可就重大事项与国王磋商,但最终决定权由议会和首相做出。英国君主与其近亲的关系由其名号可知。王室成员虽然没有严格的法律或者正式的定义,并且不同的名单会有不同的成员,不过拥有国王/女王陛下(HM)或者王子/公主殿下头衔(HRH)的一般都被视为王室成员。
英国王室官方网站上的英国王室成员列表:
女王陛下
爱丁堡公爵殿下(菲利普亲王)(王夫)
王储查尔斯王子(威尔士亲王 女王长子)
康沃尔公爵夫人(卡米拉王妃)
剑桥公爵夫妇
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威尔士亲王长子及妻子)
哈里王子殿下(王储次子)
约克公爵殿下(女王次子)
比阿特丽斯公主殿下(约克公爵长女)
尤金妮公主殿下(约克公爵次女)
埃塞克斯伯爵夫妇殿下(女王幼子及妻子)
路易丝温莎**(埃塞克斯伯爵夫妇之女)
瑟林子爵(埃塞克斯伯爵夫妇之子)
长公主殿下(女王之女)
格罗斯特公爵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肯特公爵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肯特的迈克王子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亚历山德拉公主,尊敬的Ogilvy夫人(女王堂妹)
英国王室的姓氏
“1917年英国王室用了Windsor(温莎)这一新姓氏。何谓“用一个新姓氏”?意思就是说,英王室废弃了祖传的姓氏,改用另一个姓氏。
按照我们常人的理解,平民百姓的祖传姓氏都是不能随意改动的,何况是至高无上的王室。王室的姓氏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甚至历史不可改变,除非改朝换代,如果真是那样,就不仅仅是姓氏的改换了,连坐在御座上的那个人都换了。那么英国王室为什么在没有发生任何变故的情况下要改变自己家族的姓氏呢?问题就出在“1917年”这个年份上。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卷入其中。仗打到了1917年时,战争处于胶着状态,胜利的希望似乎很渺茫,佛兰德战壕里的伤亡人数令人震惊,德国成了最可怕的敌人。英国人体会到了战争的辛酸苦辣,厌倦战争以及强烈的挫败感是那个时候许多英国人的普遍心态。为了发泄对德国人的畏惧和憎恨,人们歇斯底里地诅咒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砸烂捣毁德国人的商店,拳打脚踢昔日备受宠爱的德国种小猎狗“腊肠”,人们对任何能够与可恶的德国人联系上的事情都大加鞭挞。这还不够解恨,反德的矛头直指皇室。因为这时候,英国正处在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统治之下,而该王朝的统治者科堡家族则来自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这个名字也来源于德文。所以此时王室只是将这面德文旗帜从温莎城堡的王室教堂里摘下来,已经远远不能平息民众的愤怒。于是有人建议,修改英王乔治五世身上的某些东西,那就是他的家庭姓氏——科堡。人们认为这个姓氏和德国人有关系,怀疑英国君主同情德国人。乔治五世还算是个明君。最初,他对这样的流言蜚语感到吃惊和伤心,但他也承认欧洲各国的王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间有着复杂的联姻关系,所以他的家族姓氏和亲属的一些头衔听起来确实不那么“英国式”。于是乔治五世决定顺应民意,结果在战争进行到第三年即1917年年中,发表了一个正式而庄严的声明:英国王室将以“温莎”作为家庭的新姓氏,同时立即取消使用那些“德国式”的头衔。 在英王乔治五世君临王位的第八年,一个新命名的温莎王朝就这样诞生了,王家的传统和风格就这么变得“本国化”了。
现在的英国王室属于温莎王朝
维多利亚女王与德意志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阿尔伯特结婚,其子爱德华七世继位之后,也以父姓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爱德华七世之子乔治五世在位时期,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愿再使用敌对国德国的姓氏,将王室改姓为“温莎”(因为王室行宫“温莎堡”),朝代名称也改称为“温莎王朝”。温莎王朝一直延续至今,当前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国王。 英国王室尽管经历了许多王朝,但实际上前后王朝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王室血统一直没有中断过。
英国皇室历史起源及国王列表
起源
英格兰曾经历过罗马帝国的统治,在罗马人撤走后,进入了小王国、小部落联盟混战的时期,到6世纪,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了七个王国(部落联盟)。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强大起来,829年国王埃格伯特压服了其它王国,成为英格兰的共主。但与此同时,英国也进入了“恐怖的维京人时代”,遭到北欧海盗一波又一波的入侵。埃格伯特的孙子阿尔弗烈德因为成功地抗击丹麦人入侵,以及营建伦敦、组织编撰《阿尔弗烈德法典》、《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等功绩而被后人尊为“大帝”(the great)。威塞克斯王朝传了15代国王,到埃德蒙二世时,终于无力抵挡丹麦人,被迫与丹麦王克努特分治英格兰。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并了整个英格兰,开始了丹麦王朝的统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后裔“忏悔者”爱德华以母系血统继承了丹麦人的王位。
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临终前授意贤人会议选举哈德罗二世为王。但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兰,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王朝。威廉一世将大批诺曼贵族分封到英格兰,通过全国普查编制《土地赋税调查书》,加强了英格兰的王权。威廉一世的儿子亨利一世因为没有子嗣,死后被外甥斯蒂芬夺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败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为继承人。
金雀花王朝
1154年,亨利二世开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统治。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名君辈出的黄金时期。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学造诣,对英国的法律体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其子理查一世继位后,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一度打败了萨拉丁而名声大噪,获得了“狮心王”的称号。理查一世之弟“无地王”约翰继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败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领地,但1215年在大贵族胁迫下签署的“自由大宪章”是世界宪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无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间,同样被大贵族所胁迫通过了《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条例》,开设了立法机构议会。亨利三世之子“长腿”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议会制发育成熟,并完善了英格兰法律体系,还吞并了威尔士、远征苏格兰,为英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到爱德华一世之孙爱德华三世时代,因对法国王位提出要求,揭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并屡败数倍于己的法国骑士军团。爱德华三世的孙子理查二世被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废黜,金雀花王朝被兰开斯特王朝取代。实际上亨利四世也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是受封为兰开斯特公爵的王子冈特之子。
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开英法百年战争,蹂躏了大半个法国,迫使法王承认他为继承人,可惜暴病死在法国战场上。他的儿子亨利六世不到一周岁就成为英、法两国的国王,但圣女贞德的出现扭转了法国的战局,英国人被赶出了法兰西。亨利六世在英国的统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爱德华三世孙女菲丽帕的后代、约克公爵起兵造反,这场战争史称“红白玫瑰战争”,亨利六世废而复立,立而复废,最终败于约克家族之手。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四世继位,建立了约克王朝。但玫瑰战争仍未结束,1485年,兰开斯特公爵冈特曾孙女的儿子亨利七世从国外攻回英国,杀了约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铎王朝。
亨利七世之子亨利八世因废后问题,同罗马教皇决裂,在英格兰推行宗教改革,英格兰国王从此成为“国教的领袖”,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使英格兰顺利度过宗教改革的混乱时期,并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但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婚,没有后嗣,都铎王朝结束,她的表侄孙(亨利八世妹妹的曾孙)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詹姆士一世,英格兰、苏格兰历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国王统治,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
詹姆士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在英国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并最终送上了断头台,由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于1660年复辟了斯图亚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后,不顾英国大多数人已皈依新教的国情,企图恢复天主教的主导地位,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他的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即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在国内新贵族的邀请下,攻入英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但他们在接受议会的《权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征收赋税等。这一史称“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玛丽二世的妹妹安妮继位之后,宣布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为同一个王国。安妮无嗣而终,斯图亚特王朝终结。
1714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一世外孙女的儿子、德意志汉诺威家族的乔治继承英国王位,开始了汉诺威王朝。汉诺威王朝时期是英国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并开始工业革命的黄金时期,到了第六任国王——维多利亚女王手里,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达到3300多万平方公里,号称“日不落帝国”,同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生事物不断产生,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大英帝国达到全盛。但与此同时英国王室的实权却不断萎缩,到了20世纪,几乎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图章”。
温莎王朝
维多利亚女王与德意志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阿尔伯特结婚,其子爱德华七世继位之后,也以父姓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爱德华七世之子乔治五世在位时期,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愿再使用敌对国德国的姓氏,将王室改姓为“温莎”(因为王室行宫“温莎堡”),朝代名称也改称为“温莎王朝”。温莎王朝一直延续至今,当前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国王。 英国王室尽管经历了许多王朝,但实际上前后王朝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王室血统一直没有中断过。
英格兰、联合王国王室世袭年表
威塞克斯王朝(829—1016年)
1埃格伯特(802-839在位)
2埃塞尔沃夫 (839-858在位)
3埃塞尔巴德(858-860在位)
4埃塞尔伯特 (860-866在位)
5埃塞尔烈德一世 (866-871在位)
6阿尔弗烈德 (871~899在位)。
7爱德华一世(900-924在位)
8埃塞尔斯坦 (924-940在位)
9爱德蒙一世 (940-946在位)
10埃德烈德(946-955在位)
11埃德威格(955-959在位)
12埃德加(959-5在位)
13爱德华二世(5-8在位)
14埃塞尔雷德二世(8-1016在位)
15埃德蒙二世(1016在位)
丹麦王朝(1013-1042年)
1斯汶一世(丹麦王兼)(1013-1014在位)
2克努特(丹麦王兼)(1014-1035在位)
3哈罗德(1035-1040在位)
4哈迪卡努特(丹麦王兼) (1040-1042在位)
威塞克斯王朝(续)
1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
2哈罗德二世(1066在位)
诺曼王朝(1066—1135年)
1威廉一世(1028—1087)(英格兰国王1066-1087在位)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格兰国王1087-1100 )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格兰国王1100-1135)
4斯蒂芬(1096-1154)(英格兰国王1135-1154)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1154—1399年)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兰国王1154-1189在位 )
2理查一世(1157-1199)(英格兰国王1189-1199)
3约翰(1167-1216)(英格兰国王1199-1216)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兰国王1216-1272)
5爱德华一世(1239-1307)(英格兰国王1272-1307)
6爱德华二世(1284-1329)(英格兰国王1307-1327)
7爱德华三世(1312-1377)(英格兰国王1327-1377)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兰国王1377-1399)
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1年)
1亨利四世(1367-1412)(英格兰国王1399-1413在位)
2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兰国王1413-1422)
3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兰国王1422-1461,1470—1471)
约克王朝(1461—1485年):
1爱德华四世(1442-1483)(英格兰国王1461-1483)
2爱德华五世(1470-1483)(英格兰国王1483)
3理查三世(1452-1485)(英格兰国王1483-1485)
都铎王朝(1485—1603年):
1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兰国王1485-1509在位)
2亨利八世(1491–1547)(英格兰国王1509-1547)
3爱德华六世(1537 - 1553)(英格兰国王1547-1553)
4简·格雷(1537-1554)(英格兰女王1553)
5玛丽一世(1516—1558)(英格兰女王1553—1558)
6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英格兰女王1558-1603)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年)
1詹姆斯一世(1566-1625)(苏格兰国王1567-1625,英格兰国王1603-1625在位)
2查理一世(1600-1649)(英格兰国王1625-1649)
共和政体(1649-1653)
1护国公奥利弗·克伦威尔(1599-1658)(在位1653-1658)
2护国公理查·克伦威尔(1626-1712)(在位1658-1659)
斯图亚特王朝(续)
1查理二世(1630-1685)(苏格兰国王1651-1685,英格兰国王1660-1685在位)
2詹姆斯二世(1633-1701)(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国王1685-1688)
3玛丽二世(1662-1694)(英格兰女王,苏格兰女王1689-1694) 威廉三世(1650-1702)(英格兰国王1689-1702)
4安妮(1664-1714)(英格兰.苏格兰女王1702-1707,联合王国女王1702-1714)
汉诺威王朝(1714—1901年)
1乔治一世(1660-1727)(联合王国国王1714-1727在位)
2乔治二世(1683-1760)(联合王国国王1727-1760)
3乔治三世(1738-1820)(联合王国国王1760-1820)
4乔治四世(1762-1830)(联合王国国王1820-1830)
5威廉四世(1765-1837)(联合王国国王1830-1837)
6维多利亚(1819-1901)(联合王国国王1837-1901)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1901—1917):
爱德华七世(1841-1910)(联合王国国王1901-1910)
温莎王朝(1917—)
1乔治五世(1865-1936)(联合王国国王1910-1936在位)
2爱德华八世(1894-12)(联合王国国王1936)
3乔治六世(1895-1952)(联合王国国王1936—1952)
4 伊丽莎白二世(1926—)(联合王国国王1952—)你是想要这样的历史么。。。反正英国王室比较有历史概念=======================在一次分割======================================礼仪习俗
见面:英国人彼此第一次相识时,一般都要握手。除了热恋中的男女,步行时一般人都不手拉手。英国人不喜欢别人干扰他们的个人生活。
当你去访问一个英国人时,得先在门口敲门,一直等到他说“请进”,才能进去。先生们进屋脱帽,而女士们则不必在室内脱帽。
英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的话题是天气,往往也是第一个话题。
女士优先与绅士风度:在英国,尊重妇女是体现绅士风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女士优先是一个皆知的行为准则。
盥洗室与去“100号”:盥洗室一词的本意为洗手或洗脸的地方,但其实际含义则是厕所,英国人上厕所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去上厕所”。如果你想要上厕所,可以说“去男人的房间”,或“去女人的房间”,也可以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们想要大小便时说“我要去那个地方”。在朋友之间和家庭内部,“去100号”则是最常用的说法。
送礼和给小费:在英国,仅限于给侍者和出租车司机小费,在饭钱和车费之外多付1/10或1/8的钱。旅店的侍从或铁路搬运工为你服务之后,您也要付少量小费。
----------------------
节日:
主要有圣诞,新年,复活节(3月-4月某一天,春分后第一个星期日),感恩节(11月第四个星期四),其他还有BANK HOLIDAY(4月,5月,8月,圣诞节后,一共有四个不定日期的和其他节日相关的星期一),还有皇室宣布日(一般是女王生日等),以上说的是休的日,其他还有很多和国际上分享的节日,比如情人节阿,万圣节阿,母亲父亲节阿,都是不休的。
BANK HOLIDAY和女王生日是英国比较特色的节日。
---------------------------
饮食
不善于烹饪的英国人,中午或者晚上经常也就是三明治或汉堡。最多就是煮一些清水的豆子吃。
以下是我本人的观察:
土豆是英国最常见和利用的食物。烤一个大土豆,切开,里面放上不同的陷料(比如沙拉,肉酱等)。
英国本土比较有名的食物还有FISH&CHIPS,金**的炸鱼十分鲜美,还有外酥里嫩的宽薯条(和麦当劳的不一种),撒上盐和英国的红醋,味道很好。
本地布丁也是英国特色食物。
现在的英国由于以前殖民了很多国家,所以食物也很多元化,最常见的就是印度的KEBAB了,一个饼里面加上各种蔬菜,酱料,是HOT(英国把正餐分冷食或热食)的好选择。
英国的下午茶是非常出名的。英国的茶,主要有下午茶Afternoon tea(下午4点左右,而非香港般的3点15分),和餐饮High Tea 也叫Meat Tea(下午5-6点)。下午茶主要吃茶点,喝茶或咖啡,而High Tea一般则有冻的肉食,而且不一定喝茶。
英国的茶出名,应该是指印度的大吉岭红茶与伯爵茶、或锡兰高地红茶。当时该地都为英国的殖民地,传统来说,所谓英国红茶,其实就是锡兰红茶为主了。
--------------------------
和我们不同的,英国是一个保守而有礼貌的国家,可能让你觉得甚至有些冷淡和死性。新一代的英国人很疯狂,不过有意思的是他们老了以后,还会变成很传统的英国人。而我感觉,我们的孩子小时候被管的很规矩,长大了自由了却经常出格了。
英国社会非常有制度,插队会遭到所有人的鄙视和白眼。事实上他们不会有人这样做。?
温室气体详细资料大全
生物系统工程学(Biological systems engineering),是生物工程学的一个分支。 生物系统工程学可简述为生物系统论、仿生工程与基因工程的整合,涉及医疗诊断、药物筛选、遗传育种与生物制药等产业,包括了转基因生物反应器、分子与细胞生物计算机等技术开发。 2002年,曾邦哲在德国提出细胞计算机模型(cell automatics, the bio-computer),2003年美国贝克莱大学J.Keasling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合成生物学系 - 系统生物学基础的遗传工程,用酵母细胞表达天然植物药箐篙素分子,实现工程微生物代谢工程制药。用高通量生物技术、计算机设计技术、纳米生物技术,人工合成全基因乃至基因组,把细胞作为计算机来重新进行人工设计,将带来细胞制药厂和细胞生物分子计算机的产业化。系统生物工程是系统生物学的工程应用,包括合成生物学。欧美科技权威机构称基因工程、转基因动物与分子生物技术时代已经转向系统生物工程、系统与合成生物学时代。 美国 首次以藻类生物燃料提供部分动力的飞机及氢燃料电池无人机试飞,研发出“电池”,重视可燃冰的开潜力,加大对智能电网的研发投入。 毛黎(驻美国记者)2009年1月6日,美国大陆航空公司一架以生物燃料作为部分燃料的飞机进行了试飞,这是首次以取自藻类等植物的燃料作为飞机燃料。 3月,美国联合环境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首次成功地开发出了经济且利于环境的、将水藻油转换成生物柴油的途径。新方法至少比现有方法减少40%的成本,且生产过程不产生废水。 伊利诺斯大学利用玉米作物中的“光泽15”(Glossy15)基因及转基因技术开发出了一种理论上可以大量生产生物质的玉米作物。 在3月公布的经济刺激中,美宣布拨款11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技术。 4月初,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首次成功研制出“”电池,其与用于驱动混合动力汽车的先进充电电池不仅在储能和动力性能上相媲美,且可以用来为众多的小型便携式电器提供电能。 5月,哥伦比亚大学表示,他们已经掌握了一种用于开海底可燃冰的密封调压空心钻,提高了出产率的同时降低了能耗,有望用于商业开发。 6月,美国迅力光能公司开发出了一种制造大型可卷曲太阳能板的技术。它能十分方便地安装于屋顶和车辆外,预计2010年正式上市。 7月,加州大学开发出了一种通过在铝箔上生长直立的纳米柱来制作新型太阳能电池的技术,该技术的光电转换率可达6%,生产成本可低至单晶硅太阳能板的1/10。 10月,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研制的氢动力燃料电池无人机“离子虎”在试验飞行中,持续飞行时间达23小时17分钟,创下燃料电池无人机的飞行时间新纪录。 俄罗斯 部署2030年前的核电发展,启用首个使用废物生成的生物瓦斯发电的小型热电站,世界首座浮动核电站动工。 张浩(驻俄罗斯记者)2009年1月20日,俄总理普京批准了《2020年前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效率国家政策重点方向》。“政策重点”确立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宗旨和原则,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用电规模指标及其落实相关措施。 1月31日,俄罗斯首个使用废物生成的生物瓦斯发电的小型热电站在莫斯科正式启用。该热电站利用生物瓦斯领域最先进技术,能够将废水生成瓦斯并保证净化设备的功效和生态安全,是目前俄罗斯境内唯一完全使用生物瓦斯发电的热电站。 4月,俄罗斯国家核能集团公司召开会议,部署2030年前俄罗斯核电发展。根据这一,俄罗斯将新建核电站装置26座,核电在国家电力总产量中的比例达到25%—30%,届时俄核电规模和核电在国家电力中所占比例将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世界首座浮动核电站项目于2009年上半年动工。这一低功率浮动核电站将于2012年交付使用,不仅能提供电能、热能,还能淡化海水,最低使用寿命为38年,主要应用于俄北部及远东等地区供电、气田开发等。 德国 开发出高效转化甲烷气体为甲醇燃料的新型催化剂,第一座海上风力发电装置投入使用,首座混合能源电厂开建。 顾钢(驻德国记者)2009年,德国马普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开发出一种固体催化剂,能使甲烷气体方便高效地转化成甲醇燃料,这项成果对有效利用天然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国第一座海上风力发电装置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它是名为“阿尔法范土斯”的近海风力发电场建造的12座类似风力发电装置中的一个。“阿尔法范土斯”近海风力发电场建成后,每年生产的电力可供5万户居民使用。 4月,位于勃兰登堡州普伦茨劳的德国首座集风能、氢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于一体的混合能源电厂举行奠基仪式,到2010年,这座投资2100万欧元的电厂可以生产6兆瓦的电力。 法国 推广电动自行车,可充电混合动力车年底上路,绿色能源、核能并重发展。 李钊(驻法国记者)法国提供无息或优惠鼓励节能。法国与银行、建筑业及房地产从业者签署了多项协议,为集体和个人改装房屋提供无息或优惠,以鼓励他们节约更多的能源。 3月9日,巴黎市议会出台措施,对购买电动自行车的个人和企业给予补贴,以鼓励更多的人使用这种能耗低、污染小的交通工具。 3月18日,法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宣布,法国电力公司和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联合研制的100辆新一代可充电混合动力车将于年底驶上法国街头。 6月9日,法国总统萨科齐说,法国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同时也不会放弃核能开发。法国希望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至少23%。 7月30日,法国宣布设立“国家能源研究联盟”,以充分调动不同机构的,提高法国在能源方面的研究能力和效率。 9月,法国总统萨科齐正式宣布,法国将从2010年1月1日起在国内征收碳税,征税标准初步定为每吨二氧化碳17欧元。后因民众反对,推迟至2010年7月1日起实施。 英国 公布“全球气温升高4℃影响图”。 何屹(驻英国记者)2009年,英国公布了一份“全球气温升高4℃影响图”,该图以最新的气候预测模型为基础,强调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革命前上升4℃可能造成的影响。 9月初,一份名为《适应气候变化成本评估》的报告在伦敦出炉,报告指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适应并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估计遗漏了一些领域,而对另一些领域的成本估计不足,其实际成本要比《公约》估计的高出2倍到3倍。 加拿大 发现可用于寻找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嗜热菌,开发出新型水处理技术。 杜华斌(驻加拿大记者)加拿大科学家在挪威附近的北冰洋下低于零摄氏度的沉积物中,发现了一种数目庞大、处于冬眠状态的嗜热菌。该发现有可能使科学家有机会追踪到来自海底热环境中渗出的热流,从而可能找到海底蕴藏的石油和天然气。 雷克海德大学科学家将光催化技术和电化学氧化法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该技术能更廉价、更有效地去除污水中难以清除的污染物。 韩国 成功开发环保型船舶,拟建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设施,推行“绿报信息发展”。 邰举(驻韩国记者)2009年,韩国STX造船海洋公司宣布成功开发出“环保型船舶”,通过使用高等级燃料等一系列技术革新,大幅减少了尾气有害物质排量,并能节约一半左右的燃油费用。 韩国研究小组研发出了可使用全部可见光谱能量的全色染料感应太阳能电池技术,有望大幅提高电池效率。 韩国在釜山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海水淡化设施,通过反渗透方式,每天生产4.5万吨自来水。 韩国将在2011年底前建造韩国规模最大的1.5兆瓦沼气发电设施。 韩国推行“绿报信息发展”,帮助IT产业在2012年前减少7千万吨碳排放量,每年节省20亿美元以上的碳处理费用。 日本 加大家用太阳能发电普及力度,利用废弃物进行新型生物燃料技术开发。 葛进(驻日本记者)从2009年2月开始,日本加大家用太阳能发电普及力度。对于安装家用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家庭不但给予补助金,而且还购买家庭发电所剩余的电量。 日开始新型生物燃料技术开发,该技术的研发目的是使用非食用植物作为燃料的来源,目前中使用的原料主要包括麦秆、稻草以及林业生产中的废弃物。 以色列 研发出智能太阳能电池板、路面发电技术、新型太阳能热电装置和空气制水机。 郑晓春(驻以色列记者)前沿太阳能公司开发出一种智能太阳能电池板,可实时监测其运行状况。使用这种太阳能电池板不仅能比传统太阳能电池板多提供25%的能量,还有助于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因诺瓦太克公司利用压电晶体开发出一种路面发电技术,当汽车或行人经过时,路面在压力作用下产生电流,可供家庭或公共设施照明使用。 奥拉太阳能公司研发出一种可兼用太阳能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发电的新型太阳能热电装置。这种装置用了太阳能热电技术,可混合使用太阳能和天然气、沼气、生物柴油等传统能源,十分适合村庄或中小型社区使用。 以色列空气制水公司研发出一种能将空气中的水分转变为饮用水的空气制水机,可用于小型社区和边远地区小范围供水,也可用于特殊环境下的供水,如发生供水恐怖袭击后的紧急救援等。 巴西 生物柴油科研突破技术瓶颈,研究第二代生物乙醇技术,兴建可避免破坏森林的水电站。 张新生(驻巴西记者)2008年—2009年度,巴西科技部投入4000万雷亚尔(1美元相当于2.15雷亚尔)开发生物柴油项目。 巴西国家技术研究院正在加紧研究利用各种生物废弃物的第二代生物乙醇技术,可大大降低生物乙醇的生产成本,节省土地,将带来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1月,巴西农牧业研究院发现大面积种植的一种棕榈树可作为提炼生物柴油的油料作物。这种棕榈树耐受贫瘠的土地,可在牧场和丛林地带种植,且产油量高、种植简单、赢利明显,适合小生产者开发。 9月,巴西推进一种“革命性”的能源模式,兴建可避免对森林造成破坏的水电站。一旦水电厂中心设施建设完毕,被砍伐的植被就将恢复原貌。 南非 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发展聚光太阳能发电技术,加快电动汽车生产步伐。 李学华(驻南非记者)2009年3月3日至6日,南非召开应对气候变化政策高峰会,为出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提供框架文件。根据规划,南非将在2010年底正式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2012年11月前,将其细化成具体的法律条文和财政措施。 4月,南非能源管理局推出“可再生能源保护价格”(REFIT),对垃圾填埋沼气、小型水电、风能和集热式太阳能等4种可再生能源发电实行保护价;10月,又将生物质发电、大规模光伏发电等纳入REFIT。 4月16日,最佳能源公司宣布加快电动汽车JOULE的批量生产步伐,预计2012年将达到年产5万辆的目标,其中80%将出口。JOULE的成功推出将使南非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处于世界前沿。 6月,南非能源部部长迪普奥·彼得斯在南非议会审议预算时表示,南非正在开展一项名为“工业能源公园”的概念项目,重点开发聚光太阳能发电(CSP)技术。 6月24日,南非PBMR公司发言人汤姆·费雷拉称,该公司将在2018年建成南非第一座功率为80兆瓦的基于球床燃料技术的核电及热处理厂。PBMR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满足新一代核能系统要求的堆型。 8月,南非瓦尔理工大学发明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将大大降低风力发电的成本,且更容易制造,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南非能源部表示,拟开发多种财经工具,推出一系列财政措施,如“可再生能源保护价格”、“可再生能源财政补贴”、“可再生能源市场转化工程”、“可再生能源凭证交易”以及“南非风能工程”等,以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 11月,南非宣布《太阳能热水器》,在未来5年的时间内,在全国安装10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到2020年,太阳能热水器所占比例将达到50%。 乌克兰 研制小型无人机用于农业环保。 程刚(驻乌克兰记者)国立航空大学成功研制出小型无人驾驶飞行器——“扎伊沃尔M6”系统,目的在于推广环保型的农业技术,可以加大农作物的保护力度,提高经济技术效益,获得更环保的食品。 生物系统工程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掌握系统的生物科学,以及机电、信息、计算机等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具备与生物学家和专业工程师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在复杂的生物生产系统和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去部门、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从事生物加工工程、生态系统工程、食品工程、园艺工程、农业工程、动物系统工程、水产工程、人类工程、医学工程、微生物系统工程、水和环境工程等领域的教学、科研、生产、技术监督、质量论证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攻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本专业课程建设成效显著,核心课程《生物生产机器人》、《3S技术与精细农业》为国家精品课程。 主要课程: 生物环境工程、自动控制理论、生物生产机器人、生物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生物系统模拟、3S(GPS、GIS、RS)技术与精细农业、生物环境检测与控制等。
发达国家在推进低碳技术和新能源利用方面有哪些特点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水汽(H 2 O)、二氧化碳(CO 2 )、氧化亚氮(N 2 O)、氟利昂、甲烷(CH 4 )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温室气体 外文名 :greenhouse gases;greenhouse gas;GHG 学科 :大气、电力、海洋、生态学、 主要气体 :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 主要危害 :温室效应 国际协定 :《京都议定书》 解决方向 :危害气体减排 主要种类,产生效应,历史起源,主要危害,环境危害,气候影响,减排措施,减排政策,欧洲,美国,中国,国际协定,重要, 主要种类 温室气体(GHG Greenhouse Gas): 指任何会吸收和释放红外线辐射并存在大气中的气体。京都议定书中规定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CO 2 )、甲烷(CH 4 )、氧化亚氮(N 2 O)、氢氟碳化合物(HFCs) 、全氟碳化合物(PFCs)、六氟化硫( 6 )。 地球的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下列数种:二氧化碳(CO 2 )、臭氧(O 3 )、氧化亚氮(N 2 O)、甲烷(CH 4 )、氢氟氯碳化物类(CFCs,HFCs,HC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 6 )等。由于水蒸气及臭氧的时空分布变化较大,因此在进行减量措施规划时,一般都不将这两种气体 纳入考虑。至于在19年于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化纲要公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中所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明订针对六种温室气体进行削减,包括上述所提及之:二氧化碳(CO 2 )、甲烷(CH 4 )、氧化亚氮(N 2 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 6 )。其中以后三类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最强,但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说,二氧化碳由于含量较多,所占的比例也最大,约为25%。 二氧化碳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 2 )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的原料,它的增加可以增加光合产物,无疑对农业生产有利。同时,它又是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对地球热量平衡有重要影响,因此它的增加又通过影响气候变化而影响农业。此外,大气中具有温室效应的微量气体还有甲烷、氯氟烃、一氧化碳、臭氧等,总的温室效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约占一半,其余为以上各种微量气体的作用。 二氧化碳浓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50年代其质量分数年平均值约315×10(-6),70年代初已增加至325×10(-6),已超过345×10(-6),平均每年增加1.0-1.2×10(-6),或每年约以0.3%的速度增长。综合多数测定结果,在工业革命以前的二氧化碳质量分数为275×10(-6)。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以后大量开使用矿物燃料。1860年以来,由燃烧矿物质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平均每年增长率为4.22%,而近30年各种燃料的总排放量每年达到50亿吨左右。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伐树木作燃料。森林原是大气碳循环中的一个主要的“库”,每平方米面积的森林可以同化1-2kg的二氧化碳。砍伐森林则把原本是二氧化碳的“库”变成了又一个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源”。据世界粮农组织(FAO,1982)估计,70年代末期每年约伐木材24亿立方米,其中约有一半作为燃柴烧掉,由此造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分数增加量每年可达0.4×10(-6)左右。 根据以上综合分析,如果按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幅度,到21世纪30年代,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增加的总效应将相当于工业化前二氧化碳浓度加倍的水平,可引起全球气温上升1.5-4.5℃超过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升温幅度。由于气温升高,两极冰盖可能缩小,融化的雪水可使海平面上升20-140cm,对海岸城市会有严重的直接影响。 甲烷 甲烷分子是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一种洁净的能源气体,同时它是大气中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吸收红外线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6 倍左右,其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高出22 倍,占整个温室气体贡献量的15%,其中空气中的含量约为2ppm。 甲烷是在缺氧环境中由产甲烷细菌或生物体腐败产生的,沼泽地每年会产生150Tg(1T=1012)消耗50Tg,稻田产生100Tg消耗50Tg,牛羊等牲畜消化系统的发酵过程产生100-150Tg,生物体腐败产生10-100Tg,合计每年大气层中的甲烷含量会净增350Tg左右。它在大气中存在的平均寿命在8年左右,可以通过下面的化学反应: CH4+OH→CH3+H2O 一氧化二氮 一氧化二氮 在大气层中的存在寿命是150年左右,尽管在对流层中是化学惰性的,但是可以利用太阳辐射的光解作用在同温层中将其中的90%分解,剩下的10%可以和活跃的原子氧O(1D)反应而消耗掉。即使如此大气层中的N2O仍以每年0.5-3Tg的速度净增。 N2O+hv→N2+O(1D) N2O+O(1D)→N2+O2 N2O+O(1D)→2NO 氯氟碳化合物 氯氟碳化合物 (CFC-11和CFC-12),它们在对流层中也是化学惰性的,但也可在同温层中利用太阳辐射光解掉或和活性氧原子反应消耗掉。 CCl 3 F+hv→CCl 2 F+Cl, CCl 2 F 2 +hv→CClF 2 +Cl CCl 3 F+O(1D)→CCl 2 F+ClO CCl 2 F 2 +O(1D)→CClF+ClO 产生效应 温室气体之所以有温室效应,是由于其本身有吸收红外线(一种热辐射)的能力。温室气体吸收红外线的能力是由其本身分子结构所决定的。在分子中存在着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分子也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极性的强弱可以用偶极矩μ来表示。而只有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才能引起可观测的红外吸收光谱,则拥有偶极矩的分子就是红外活性的;而Δμ=0的分子振动不能产生红外振动吸收的,则是非红外活性的。也就是说,温室气体是拥有偶极矩的红外活性分子,所以才拥有吸收红外线,保存红外热能的能力。 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水汽(H2O),水汽所产生的 温室效应 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CO 2 )大约占了26%,其他的还有臭氧(O 3 ),甲烷(CH 4 ),氧化亚氮(N 2 O)全氟碳化物(PFCs)、氢氟碳化物(HFCs)、含氯氟烃(HCFCs)及六氟化硫(6)等。 历史起源 1820年之前,没有人问过地球是如何获取热量的这一问题。正是在那一年,让-巴普蒂斯特-约瑟夫·傅立叶(1768-1830年,法国数学家与埃及学家),回到法国后,他整年披着一件大衣,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对热传递的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尽管地球确实将大量的热量反射回太空,但大气层还是拦下了其中的一部分并将其重新反射回地球表面。他将此比作一个巨大的钟形容器,顶端由云和气体构成,能够保留足够的热量,使得生命的存在成为可能。他的论文《地球及其表层空间温度概述》发表于1824年。当时这篇论文没有被看成是他的最佳之作,直到19世纪末才被人们重新记起。 其实只因为地球红外线在向太空的辐射过程中被地球周围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或化合物吸收才最终导致全球温度普遍上升,所以这些气体的功用和温室玻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只允许太阳光进,而阻止其反射,进而实现保温、升温作用,因此被称为温室气体。其中既包括大气层中原来就有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氮的各种氧化物,也包括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氢氟碳化物(HFCs)、氢氟化物、全氟化物(PFCs)、硫氟化物(6)、氯氟化物(CFCs)等。种类不同吸热能力也不同,每分子甲烷的吸热量是二氧化碳的 21倍,氮氧化合物更高,是二氧化碳的270倍。不过和人造的某些温室气体相比就不算什么了,目前为止吸热能力最强的是氢氟碳化物(HFCs)和全氟化物(PFCs)。 主要危害 环境危害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但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全球变暖对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河(湖)冰迟冻与早融、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 水蒸气为最大的温室气体,其高出二氧化碳近两个数量级,但其受高度、纬度的影响较大,受水域和季风的气候影响也较大,相对的:绝对湿度大的海洋性气候受人工排放的湿室气体影响不明显,海拔较高、高纬度、干旱地区等绝对湿度较低的地区受人工温室气体的影响较大。例如中国的天山山脉处于内陆高海拔地区,雪线明显上移。美国、欧洲等地区湿度较大人工温室气体加速水汽对流反而造成极端的低温和高温天气。若没有水蒸气的影响,人工温室气体总体会造成温度上升,但水蒸气的存在使得大气湍流增加、气候趋于极端。 美国环境保护署认定,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空气污染物,“危害公众健康与人类福祉”,人类大规模排放温室气体足以引发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 气候影响 温室气体的增加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二氧化碳增加虽然有利于增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产物,但它的增加引起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会影响和改变气候生产潜力,从而改变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和农业的土地承载力。这种因气候变化而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的间接影响,可能大大超过二氧化碳本身对光合作用的直接影响。按照气候模拟试验的结果,二氧化碳加倍以后,可能造成热带扩展,副热带、暖热带和寒带缩小,寒温带略有增加,草原和荒漠的面积增加,森林的面积减少。二氧化碳和气候变化可能影响到农业的种植决策、品种布局和品种改良、土地利用、农业投入和技术改进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制定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农业的长期规划时,应该考虑到二氧化碳增加可能导致的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背景。这个问题对于面临人口膨胀和人均贫乏两大压力的我国,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减排措施 CO 2 排放减量 化石燃料燃烧为二氧化碳人为排放之主要来源,企业/产业于因应时,可资减量之方向包括: 备受关注的CO2气体 能源替代:以天然气替代其他燃料。 用高效率或节电设备。 引进再生能源(风力、太阳能等)。 评估及增进废弃物再利用。 物回收。 节约用水、废水减量以降低废水处理负荷。 废弃物减量,以降低废弃物焚化、掩埋或其他物理化学处理程式之负荷。 节约用电:照明管理、夏季空调管理及建筑物自然光、防晒之设计。 环保标章或环境友善产品之开发、改良。 环境绿化。 CH 4 排放减量 甲烷(CH 4 )多属天然排放,自然界的生物厌氧腐解作用本会有CH 4 之排放,如水体流动性不高之湖泊、湿地等均有较高贡献。而人为活动造成的CH 4 排放因素则有自然水体受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污染、农业畜牧活动及工业制造程式等。 甲烷结构式 农业/畜牧业: 有机堆肥管理,及其臭气的妥善处理或回收能源。 避免燃烧农作废弃物或以焚烧大区域农作地作为农耕/开发方式。 工业程式: 降低储油输油设施之泄漏、逸散。 燃烧系统妥善管理、维护,降低意外或跳机之频率。 储油槽设定隔热装置,降低逸散。 涂装改低油性或无油性涂料施作。 垃圾掩埋场沼气引燃或回收能源。 废水场厌氧处理之沼气处理或回收热能。 N 2 O排放减量 氧化亚氮(N 2 O)人为排放源多为农业/畜牧之相关活动,工业程式之排放则以需用氮元素相关化工原料制程为主如硝酸(Nitric Acid)、己二酸(Adipic Acid)(以硝酸为反应原料之一)等。农业/畜牧业: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流程图 有机堆肥管理,及其臭气的妥善处理或回收能源。 避免燃烧农作废弃物或以焚烧大区域农农作地作为农耕/开发方式。 工业程式: 提高相关化学品反应主产品生成率(程式替代或设备改良方式均可达成)。 相关化学品化学反应后端设定De-NOx设施。 焚化炉(特别是生物污泥焚化炉)设定De-NOx设施。 生活污水妥善处理。 其他气体 氢氟碳化物(HFCs)、六氟化硫( 6 ) 、 全氟碳化物(PFCs)排放减量 氢氟碳化物(HFCs)、六氟化硫( 6 )、全氟碳化物(PFCs)、多用于替代蒙特尔议定书列管破坏臭氧层物质(ODS):氟氯碳化物(CFCs)。 HFCs、PFCs相关用途包括冰柜空调冷媒、灭火剂、气胶、清洗溶剂、发泡剂等;而 6 则有用于绝缘气体、灭火剂等。该三类管制温室气体于制造及使用阶段均可能造成排放。 选用CFCs替代品时,同时考量GWPs(Global Warming Potentials)低者。GWPs参见表列。 空调、灭火系统之相关管路避免泄漏。 用于清洗溶剂时,配合其他清洗程式及清洗设施改善,提升清洗效率,降低清洗溶剂用量。 清洗溶剂回收系统改善,提升回收量、降低溶剂散失量。 发泡产品制造程式确实做好废气收集及处理。 减排政策 欧洲 已开发国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主要是取具有综合性的经济和财政政策,包括:自愿协定、能源/二氧化碳税、排放贸易、可再生能源或热电联产生产配额、能源效率标准、对可再生能源等的直接资金鼓励如优惠费率、赠款、免税措施等等。但是这些政策随着实施情况的差别,也在发生不断变化。以能源/CO 2 税收为例,已经从单纯税收向“税收+补贴”的形式转变。 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已开发国家为了提高财政收入和/或降低对国外石油供应的依赖程度而开始实行能源或以燃料碳含量为依据的CO 2 税。 由于能源/CO 2 税具有减少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许多已开发国家都把能源/二氧化碳税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但是,后来,为了避免能源/二氧化碳税影响本国工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一些国家对高耗能部门实行了低税率,挪威降低了海上油气生产的CO 2 税率,瑞典制造业的CO 2 税率已经改为标准税率的35%,某些能源密集型工业的税率也已经降低到接近为零税率,英国的能源密集型工业的税率仅为标准税率的20%。为了激励节能技术的发展,又避免影响本国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很多国家变税收为补贴。实行了对可再生能源和热电联产等高能效技术的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以鼓励其供应和消费。从供应端来说,主要包括对与可再生能源生产或热电联产相关的各种税收如生产税、固定资产税、增值税、进口关税等的优惠或减免。 英国 *** 为热电联产的发展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2002年,英国的热电联产装机为4700MW,按照 *** 的目标在2010年时要建成高效的热电联产10000MW,为此英国 *** 对热电联产不征收气候变化税,并以税收优惠的形式对投资热电联产的企业提供投资补助。 法国对热电联产企业减少50%的企业税,地方 *** 可以将减少率提高到最多100%。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实施了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税收优惠和降低增值税率,企业用于购买可再生能源设备的成本将降低15%,同时,对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企业一年以后可以享受加速折旧的政策。 美国 2009年12月7日,美国环保署(EPA)署长丽莎·杰克森重申温室气体会对公众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威胁,呼吁 *** 加大清洁空气法案执行力度,并称美国环保署正在考虑制定新条例,以进一步限制发电厂、炼油厂、化工厂和水泥厂的废气排放。 中国 中国 *** 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07年,中国 *** 成立了由 *** 总理任组长的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同年,中国 *** 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是开发中国家第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级方案。 方案中提出到2010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20%左右的目标。中国 *** 还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左右。 为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中国 *** 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相关政策措施,成效显著。 2013年年,中国将全面开展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工作,以确保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切实贯彻实施。 此外,中国的经济 *** 方案安排了2100亿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3700亿用于调整结构和技术改造。民生工程为4000亿,主要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将积极用节能环保材料;农村的民生工程3700亿,目标是以可持续、环保的方式提高农村生活水平。 在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是一个人均GDP只有3000美元的低收入开发中国家。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中国尚有1.5亿贫困人口。中国别无选择,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在这一过程中,国际社会相信中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国际社会均希望哥本哈根会议能够达成积极成果。我们认为,哥本哈根会议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把协定和 《京都议定书》的要求落到实处。已开发国家整体上到2020年应在1990年水平上至少减排25%-40%。 非议定书的已开发国家缔约方应当承诺遵守具有可比性的定量减排目标。已开发国家应当履行规定的义务,向开发中国家转移技术并提供金融支持,使开发中国家能够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 此外,应当为遵守规定、金融支持和技术转移建立起恰当的机制和制度保证。发展中在得到已开发国家“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下,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根据本国国情取适当的减缓行动。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加剧,给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但由于气候变化是更为长期和严峻的挑战,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不能动摇、行动不能松懈、力度不能减弱。事实上,国际金融危机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以化挑战为机遇,达到既保护气候又促进发展的双赢局面。 中国将本着对本国人民、对全人类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为保护全球气候系统做出新贡献。 (作者为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候变化问题特别代表。著作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2009。) 国际协定 19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促生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定《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京都议定书》的目标是在2008年至2012年间,将主要工业已开发国家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减排的温室气 体包括二氧化碳(CO 2 )、甲烷(CH 4 )、氧化亚氮(N 2 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 6 )。其中,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纽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而议定书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开发中国家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减排义务。 京都议定书 合作机制《京都议定书》建 立了三种旨在减排温室气体的新的灵活的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贸易和联合履行主要涉 及附属档案一所列缔约方之间的合作;而清洁发展机制涉及附属档案一所列缔约方与开发中国家缔约方之间在二氧化碳减排量交易方面的合作关系。 为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 1.两个已开发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 2.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3.可以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已开发国家和开发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 4.可以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重要 2009年11月多位世界顶级气候学家的邮件和档案被黑客公开。邮件和档案显示,一些科学家在操纵数据,伪造科学流程来支持他们有关气候变化的说法。人们的焦点开始转向全球气候变暖的可信度上。这份科学家的名单并未同期公布,有分析指出这一或许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产生一定影响。 2012年11月21日,世界气象组织21日在日内瓦发布年度《温室气体公报》称,2010年地球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创工业化时代以来的新高。其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较2009年上升了2.3个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达389PPM,增幅高于近10年2.0PPM的年均增长水平,和20世纪90年代1.5PPM的年均增长水平。 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毁林和改变土地用途,自1750年工业化进程开始以来,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了39%。此外,2010年大气中甲烷浓度较上一年增加了5个PPB(1PPB为十亿分之一),达1808PPB,较1750年水平增长158%。同时,另一种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浓度也有一定程度上升,达到323.2PPB,较1750年水平增长20%。英国在2007年推出了全球第一部《气候变化法案》,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气候变化法的国家;2009年,英国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约束“碳预算”的国家。同年,英国又正式发布了《英国低碳转换》。
日本早在2004年就发起了“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2008年,日本资助的研究小组发布了《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2009年,日本又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改革政策草案。
美国于2005年通过了《能源政策法》,2007年通过了《低碳经济法案》,2009年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
关键词:低碳技术
欧盟的目标是开发出廉价、清洁、高效和低排放的能源技术。
英、德两国将发展低碳发电站技术作为减少CO2排放量的关键。
日本每年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根据日本内阁府2008年发布的数字,仅单独立项的环境能源技术的开发费用就达近100亿日元,其中创新型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预算为35亿日元。
美国是世界上低碳经济研发投入最多的国家,在2010年(2009年10月1日实施)年度预算中,仅对清洁燃煤技术的研究就提供了150亿美元的拨款。
关键词:经济手段
碳税。碳税的税率由这个能源的含碳量和发热量决定,低碳能源的税负要低于高碳能源的税负。近几年,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挪威、瑞典等发达国家对燃烧产生的CO2的化石燃料开征国家碳税,如英国对与自愿签署气候变化协议的企业,如果企业达到协议规定的能效或减排就可以减免80%的碳税。
财政补贴。对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生产者或经济行为给予补贴。丹麦对“绿色”用电和近海风电的定价优惠,对生物质能发电取财政补贴激励。加拿大自2007年起对环保汽车购买者提供1000~2000加元的用户补贴。
税收优惠。美国规定可再生能源相关设备费用的20%~30%可以用来抵税,可再生能源相关企业和个人还可享受10%~40%额度不等的减税额度。欧盟及英国、丹麦等成员国规定对可再生能源不征收任何能源税,对个人投资的风电项目则免征所得税等。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
英国在2009年公布的“碳预算”中,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供应要占15%,其中30%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目前,英国陆、海风力发电站的电量足够供应150万家庭使用。
德国在2004年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确定了以下几个重点领域:大力发展风能。将清洁电能的使用率由2004年的12%提高到2020年的25%~30%,将热电年供的使用率提高25%。至2020年,建筑取暖中使用太阳能、生物燃气等清洁能源比例由2004年的6%提高到2020年的14%。
日本于2009年推出了“日本版绿色新政”四大,其中对可再生能源的具体目标是:从2005年的10.5%提高到2020年的20%。日本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注重发展地热、风能、生物能、太阳能,尤其以太阳能开发利用为核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