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后天天气情况_江阴天气后报历史天气
1.自战争以来,最感人的事迹.
2.江阴市高考时间
引言
熟悉中国古代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在过去的中国社会中,农业一直都是国家和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中,土地制度就成为了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
曾经,租佃制的出现使得我国的农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而在后来的日子中,租佃制也渐渐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了,此时,统治者们为了维持国家的稳定,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就开始对土地所有制进行了创新。到了明清时期,一田二主制度也正式出现在我国社会中,在这种特殊的土地制度出现后,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也变得更高。
一田二主制度的具体内容
在中国历来的租佃关系中,佃农和地主之间是一种严格的租赁关系,在这种关系的指导之下,佃农享有土地的使用权,而地主则享有土地的所有权。虽然说在我国社会中曾经出现过永佃制,但是,佃农对于土地的永久使用权也是要建立在按时对地主进行交租的基础之上的,而一旦佃农欠租,其土地使用权就会自动收归到地主手中,从这一点上就能够感受到,在从前的租佃关系中,佃农是并没有什么权利保障的。
而当一田二主制出现之后,国家中的土地所有权就得到了进一步分割,此时,一块完整的土地就被分成了田底和田面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也分别由两个不同的人持有。虽然说从表面上看来,田底和田面仍然属于同一块土地的范围,但是,在买卖和交易的过程中,双方却要秉持着互不干涉的原则。
凡是拥有田底的人,都无权进行耕作,只能将其出租或专卖,而拥有田面的人则享有耕作权.与此同时,他也可以对田面进行买卖和转让。从这一关系中就能够感受到,一田二主制度的出现,帮助佃农实现了权利的保障,在这种制度之下,佃农的生产成本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此时,即使佃农因为天气原因而导致欠收,也不会因为暂时的房租拖欠而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在《江阴县志》中也有这样的描述:
“耕稼其田而输之租,谓之佃户。其佃人之田,视同己业,皆自专之,业主不得问,老则分子,贫则卖人。”
在《江村经济》中曾经有这样的记载:
“佃人之田者,十八九皆租田。”
由此可见,当一田二主制出现之后,很快就成为了当时社会中的一种主流土地拥有制度,随着时间的发展,一田二主制也逐渐完善起来,到了清代社会中,田面拥有者所享有的使用权范围逐渐变大,而田底持有者所享有的权利就仅有收租这一项。从这一点内容中就能感受到,相比于田底来说,田面的价值是更高的。
而随着一田二主的普遍出现,到了后期时,一些田面拥有者也会将田面转租给佃农耕种,这样一来,其自身的工作量就变得越来越少的,此时,一田二主制也逐渐演变成了一田三主制。到了后期,随着田面持有人所拥有的田面数量越来越多,一田多主的情况也不再是少数。
一田二主制度出现的原因及时代背景
虽然说从表面上来看,一田二主制是有一定的不合理性的,但它既然会出现在当时的社会中,就是有一定的时代因素的。
首先,在古代社会中,人们的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因此,开荒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曾经,为了获得更多可以耕种的土地,地主们就会找来一些经验丰富的农民来对荒地进行开垦,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农民虽然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力,却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所以,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就随之出现了。但在一田二主制诞生之后,农民能够通过开荒获得一定的利益,而地主也能拥有更多的土地,如此一来,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就得到了化解。
再次,对于地主来说,由于他们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因此,耕地产量的多少对于他们的经济收入而言也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此时,为了保障自己的资金收入,他们就会选择让佃农预先押付一笔资金,这样一来,即使佃农出现了欠租的情况,地主也不会没有收入。而随着押付资金的逐渐提高,到后来的社会中,佃农用来押付的钱已经可以买断整块土地了,此时,一田二主制度也就应运而生。
最后,对于封建社会中的地主来说,由于他们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工作,因此,土地就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在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时,很多地主迫于无奈,就会将土地抵押出去以周转资金,但在这个时候,很多地主也并不愿意放弃曾经的权利,如此一来,田面和田底之间的分离也就满足了这部分地主的需求。
结语:
作为中国社会中一种特殊的土地制度,一田二主制的背后有一套非常复杂的权力分配规则,它的出现体现了明清时期特殊的社会背景,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接纳了西方近代社会的先进思想之后,这种土地制度也逐渐消失在我国的历史上了。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后来的土地改革也使得我国的土地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从以上内容中就能够感受到,土地制度是会随着国家的变化而变化的,一成不变的制度并不能帮助国家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在土地改革出现之后,一田二主制度也彻底被消灭,自此,我国也逐渐走上了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自战争以来,最感人的事迹.
肯定是常州大,常州是江苏省地级市,江阴是江苏省地级市无锡管辖的县级市。江阴历史上一直属于常州,倒是现在的金坛和溧阳唐宋元明清上千年来一个属于镇江一个属于南京。江阴与金坛在清朝都被屠过城,江阴在清朝初期被清军血腥屠城,全城只剩五十三人,但是迁徙江阴的是苏锡常吴语地区的江南人,故此江阴城区的吴方言得以保留。同样金坛在清朝末期被长毛血腥屠城,但是迁徙金坛的是大量苏北江淮官话地区的移民,故此金坛城区以苏北话为主体语言,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金坛人只会苏北话。江阴是苏锡常吴语地区,金坛是苏锡常唯一的苏北化地区。
江阴市高考时间
关天培(1781~1841.2.26),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另铸6000斤以上大炮40门,安置各炮台。同时抓紧训练,制定春、秋操章程。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1840年,战争爆发,钦差大臣琦善至广东,一意主和,懈于防务。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攻占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军又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横档岛一线6炮台。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其办理广东海防的奏折公牍,辑为《筹海初集》。
陈化成(1776~1842. 6.16)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业章,号莲峰。福建同安(今属厦门)人。行伍出身,习水性,精武艺,累迁至总兵。1830年(清道光十年)晋福建水师提督,驻守厦门,多次率水师战船缉拿、驱逐英国等国武装走私船。1840年初,调任江南水陆提督。不久,闻英国侵略军进犯定海,不入松江衙署,急赴江苏最重要之海口吴淞,积极备战,先后调集清军4000余名,调配各型火炮250余门,并沿黄浦江口西岸修筑防御阵地“土城”达5公里,上筑火炮掩体“土牛”,加固东西炮台。1842年6月,英军入长江口。16日,吴淞之战爆发,英军以军舰7艘、轮船5艘(共载炮200余门)及陆军两团(不足额),分攻东、西土塘及江面清军船只。陈化成不畏强敌,下令向英舰开炮轰击,击伤英舰4艘。在西炮台遭英军水陆夹击、守军相继溃退之时,仍率数十亲兵坚守阵地,最后被炮弹击中,英勇捐躯。吴淞要塞也随之失守。
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是战争时期,守卫定海,英勇抗英的著名三镇总兵。
葛云飞(1789——1841),字鹏起、凌台,号雨田,浙江山阴(今萧山县)人。出生于行伍家庭,父葛承升,武举出身。葛云飞从小种田,后在其父培育下,读书习武,“汛览经史,暇则肄射”①,学得一手良好射技,挽弓发必中,因而认为练武“为有用之学”,而不屑朱子章句。后来,曾游杭州西湖,“拜岳王墓,欷歔响慕,志素定矣。”②他对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这两句名言,尤其赞赏;而且,还将两汉至明代的十一位著名将领事迹,编成《名将录》,以勉励自己。年三十,中武举人。道光三年(1823年)成武进士。从道光四年(1824年)开始,以守备衔,先后在浙江宁波、黄岩、温州、乍浦、瑞安、定海和福建的烽火门等地水师营任职,因缉捕“海盗”,屡建军功,五擢至总兵。道光十八年(1838年)署定海镇总兵,不久实授。
葛云飞生活非常简朴,“青布帕首,短衣草履”,而“察其饮食,仅脱粟乾蔬”③,时称“寒儒”。他防守边戍,常深入兵营,与士卒同甘苦,对士卒关怀备至。天寒地冻,见士卒露立戍边,便给制棉袴。一天,他的家人从家里给他送来皮衣,他说:“士卒冒冰霜,忍独暖乎?”④于是仍衣麻袍如故,士卒闻之,无不感服。在后来坚守定海的血战期间,他“六昼夜不暇食,日仅啖饼八枚”,战士也苦于粮台供给困难而不能饱。一天,当地耆老冒着炮火煎送参汤给他喝,他说:“将士忍饥杀贼,我忍独饮乎?”⑤便将送来的参汤倒到茶水里,“与众共饮之,各军皆感奋泣下”⑥,而倍添斗志,奋勇杀敌。
他治军非常严格,纪律尤其严明,曾有一卒取民一竽,被鞭之流血。他早年在浙中防戍,“持令巡察,有犯纪律者,虽节使材官,不少借,诸军战栗。”⑦由于他治军恪守“诚信必孚,赏罚必明,情伪必察,劳苦必均”,被士卒誉为“好官”。
他虽过着戍伍生涯,但生平却爱好读书,旁涉子史,间为诗词,慷慨言志。著有《名将录》、《制械要言》、《制药要言》、《水师缉捕管见》、《浙海险要图说》及诗文,凡数十卷。当时人称赞他“兼娴文艺,笔札颇短峭明达,书画,谦抑下士,士流多乐与交。”⑧
葛云飞刚任浙江定海镇总兵不久,道光十九年(1839年)因其父逝世,他便丁忧回籍。临行之前,他曾上书筹海八十七条,认为广东查禁,外夷阴险,恐有兵事,波及浙洋,应当事先定谋。果然,不到一年,英军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七日侵占定海。
当时,浙江巡抚乌尔恭额与浙江提督祝廷彪商讨守御之计,从中乌尔恭额得知葛云飞“谋略可任”,并以其“曾官定海,熟悉洋岛情形,驰书邀之。”⑨七月,葛云飞抵镇海,乌尔恭额前来问计,葛云飞对他说:“今日所急,当先守后战”,积极备防,并呈上《灭夷十二策》。于是,乌尔恭额便委任他主持镇海军事。他以劲兵扼守招宝、金鸡两山,关内安设巨炮,江岸筑土城,而江心及隘巷,则树木桩、排筏,以阻遏英军来犯。“凡三日,而守具备,人心始定,密上《十二策》,多见施行。”⑩不久,伊里布奉命使浙,葛云飞向他“首请招失伍旧兵,而贷其罪,伍卒皆还,教练旬日,散旅遽大振。”⑾同年八月,王锡朋从吴淞调赴宁波,任镇海诸军翼长,葛云飞与他曾请求迅速出兵收复定海,但被一意妥协求和的钦差大臣伊里布所拒绝。伊里布甚至还打算邀请英国全权代表义律来镇海谈判,要求葛云飞也参加,葛云飞断然拒绝。直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琦善与义律议订《穿鼻草约》,英军强占香港之后,表示愿意归还定海,伊里布便派人前往与英将胞诅联系。二月,由葛云飞和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带兵三千人,渡海接收。接收期间,葛云飞坚持先退城,后释俘,否则施以兵威,逼令英军撤出定海。
自道光帝于正月初,发布对英宣战诏令后,曾命伊里布进兵,“收复定海”,但伊里布畏缩不前,一再要求对敌妥协,被道光帝严斥,改派江苏巡抚裕谦为钦差大臣代替伊里布主持浙江军务,负责浙江前线指挥。二月七日,裕谦抵镇海军营,三月六日又亲到定海前沿阵地。闰三月,被任命两江总督。
定海,三面环山,北有晓峰岭,俯瞰县城,岭陡绝,临海有间道;东为竹山门,滨海,港狭水深;西为九安门,山丛叠,去海远;南为道头,空旷无蔽,海陆往来之要道。葛云飞经裕谦同意从小竹山至城东青垒头,修筑土城一道,长达一千四百三十余丈,又在城东南关山,修建镇远城,周一百三十丈,即关山炮台。为增强定海防务,他请求在晓峰岭上筑炮台,小竹山下塞江路,以便杜绝偷越,并在五奎山增筑炮台,吉祥门、大渠门、毛港、虎头颈诸岛,亦各置防守,互为犄角,裕谦以费繁不许。葛云飞请借三年薪俸,自费修筑,裕谦怒斥:“是挟我也!”⑿坚决拒绝。后来,又请求塞竹山门狭港,使不通舟楫,亦无结果。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七月,当英军侵扰厦门时,认为土城守兵单薄,晓峰岭背负海,且有间道,他又上书要求增炮和营船,以备水战,仍未引起裕谦重视,反而禁议水战,并下令将定海营船押过镇海。葛云飞苦于掣肘,心知徒守必败,遂誓竭力杀敌,以身殉国。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间,英舰二十九艘,结集舟山群岛黄牛礁一带,侦察定海洋面。三镇总兵原先皆守城,事急便申军约,激重赏,分守要地。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出守晓峰岭⒀,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守卫竹山门,而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则率部踞守土城,当敌要冲。
十二日下午,英舰四只,乘潮窜入竹山门,当其未入内港,葛云飞在半塘土城,亲自看准苗头,指挥众炮齐轰,击断敌舰前桅,敌无暇抗拒,即退出吉祥门,又绕入大渠门,被守卫东港浦土城的定海镇游击张绍廷率兵击退,清军无一伤亡。英军夜闯小竹山,进逼土城,清军力战,杀敌多人。当时,葛云飞探知英军大船三十,小船七、八十,约二万人,而守军只有五千五百余人,便飞书请济援,裕谦疑其夸大敌情,寄语死守,勿望援。
十三日午,英舰四只,驶入竹山门,葛云飞督兵开炮,击断英舰大桅,郑国鸿率部用抬炮射击,积极配合葛云飞炮队,英舰当即逃窜。
十四日,英舰“摩底士底”号、“哥伦拜恩”号、“复仇神”号,连樯驶进,攻打晓峰岭,开炮三、四百发,王锡朋率部隐伏石崖反击,无一伤亡。后来,英军五十余人,驾驶舢板船,由竹门山登陆,被郑国鸿率部开放抬炮击退,杀伤多人。傍晚,英军绕过定海城南,占据五奎山。
十五日,英舰五艘在五奎山南泊定,支搭帐房,并建造炮台,葛云飞乘敌未集,即在土城开炮遥击,打坏其帐房五顶,歼英军十余人。
十六日,英舰向吉祥门驶进,攻打东港浦,被守军连开大炮击退。英军转攻晓峰岭和竹山二处,傍晚又以小舟登陆,均被王锡朋、郑国鸿率部击退。
十七日拂晓,英军利用大雾天气,乘清军饥疲交困,驶舰进犯。葛云飞亲自开炮,击中舰上火药,当即焚烧,片板无存。英军破釜沉舟,驱使闽、粤亡命之徒一万余人,分作三路:一由五奎山迎面攻打;一由东面东港浦;一由西北晓峰岭,向清军发动总攻。英军仗着优势兵力,分番迭进,清军众寡不敌,倚崖踞守。官兵日夜苦战,不得安息,食物又供应不时,饥疲交加,且连日天雨,衣甲尽湿,仍艰苦卓绝,往返泥泞,士气高昂,全力反击。王锡朋带领寿春亲兵,首当其锋。
当英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纷纷冲奔上山时,王锡朋振臂一呼,寿春兵炮火齐发,英军惊溃几散。当时的侵略军说:“中国人下山来迎战。他们的火绳枪和台枪的火光使满山象燃火一般。”⒁骁勇善战驰名的寿春兵,在守卫晓峰岭的争夺战中,敢拼敢杀,十分勇敢。当时,英军驱使着闽、广收买来的亡命之徒打头阵,自己躲在后面施放冷枪,并配合炮击,分批轮番进攻。寿春兵冒着炮林弹雨,奋不顾身,竭力阻击,前队阵亡,后队继进,杀退英军数次。但守晓峰岭无大炮,将士所用抬炮,又皆红透不能装打,他们便手持短刀陷阵,与侵略军展开搏斗。王锡朋先身士卒,左冲右突,杀敌无数。后来,英军大队逼进,部属亦先后阵亡,他不幸中炮,一腿折断,仍手刃蜂拥而来的敌军数人。最后,被英军乱刀砍死。
郑国鸿顽强坚守着阵地,直到枪炮皆竭。当时,有人劝他退保晓峰岭,被他拒绝,他说:“竹山不守,晓峰乌能自存,武臣致命疆场,分也。”⒂不久,晓峰岭失守,王锡朋阵亡。英军遂夺间道,下攻竹山门,形势更加危急。郑国鸿镇定执旗督战,率部与敌血战,后来,他授印军校,单骑赴敌拼杀,虽身中两炮,被数十创,仍挥刀力战,手刃数敌,而壮烈牺牲。
这时,英军正在向土城进逼,葛云飞捧抱四千斤炮回击,英军血流成渠。
当东进英军进入关山炮台南部,而停泊东港浦战舰和五奎山炮队,便发射猛烈炮火相配合,妄图三面夹攻关山炮台。情势十分危急,葛云飞朝北拜天自语:“臣力竭矣,崎岖海外,七阅月,不能为国灭贼,死不足塞责!”⒃一面取敕印遣校交缴裕谦,请发兵进剿;一面带领亲兵二百余人,迎敌奋战。侵略军曾经这样记载:“当亚当斯陆军中校指挥第十八团登陆……,进入临海的炮台的南端。正在沿着长堤退却的中国人赶紧集合在他们的勇敢的葛将军的领导下,作了一次很体面的抵抗。”⒄葛云飞从关山炮台,转战竹山门,将士也持刀械与敌搏斗。他刀折,就拔出二把佩刀,冲入英军搏杀,转战二里许,格杀无数。到竹山门,刚仰登,不幸被敌人长刀劈面,去其半,并以火枪围攻,攒击,身受四十余创;炮洞胸背,遂立竹山门崖石,手擎刀杀敌状,尸直立不仆,左目霍霍如生,表现着宁死不屈反抗侵略,死而犹生的崇高战斗精神。
这次定海保卫战,三镇总兵率部英勇抵抗侵略,与敌军血战六昼夜,实为“年余未有之恶战。”连侵略者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军队“表现得很英勇”。他们说:“汉军总司令葛将军在长列炮台中阵亡。他的僚属和我们的军队短兵接战,都英勇地与他同时殉节。高地上的旗手选了一个最显著的地位,站着摇旗,丝毫不怕落在他四旁的从轮船打来的炮弹。最后弗莱吉森号的一颗炮弹把他打倒,另一个人赶紧取其位而代之。”⒅在这次保卫战中,清军击焚英轮船一只,大兵船三只,舢板船多只,杀伤侵略军数百人⒆。
由于王锡朋率领的寿春兵,在定海保卫战别英勇善战,敢于拼搏,杀敌最多,英国侵略军对寿春兵恨之入骨。所以,他们占领定海后,便大肆搜捕寿春兵,并勒令定海居民,不许藏匿渡载,疯狂进行血腥报复。但侵略军的凶焰,却受到当地徐保领导的“黑水党”的沉重打击。
在崇明历史上,曾出现了抗倭知县唐一岑、抗清志士沈廷扬。据近代史志文献记载,还涌现出一位鲜为人知的抗英殉难英烈——龚龄增。
龚龄增(?—1842年),《清史稿》作“龚增龄”。生活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行伍出身,因建立军功,任苏松镇标下吴淞营把总,署吴淞营守备。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6月16日,英国侵略军从广州北上,进攻吴淞口。龚龄增追随江南提督陈化成,坚守吴淞西炮台。激战两小时,终因东炮台守将(参将崔吉瑞)弃炮逃走,西炮台陷于孤立,陈化成不幸中炮倒下后牺牲。在陈化成英勇无畏精神的感召下,众将士个个斗志昂扬,坚守阵地,挥舞战刀,英勇杀敌。八十多名将士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龚龄增身负重伤,被英军俘获,但他威武不屈,结果,英军将他四肢钉在木板上,掷入大海。在吴淞阵亡的崇明籍武官另有舟师外委张书言等。他们谱写了战争中抗英斗争的悲壮一页。
龚龄增、张书言殉难后,入祀上海群忠祠及本县忠义孝悌祠。朝廷给予抚恤,龚、张二子均以父亲恩荫世袭云骑尉。龚子龚保康,道光二十七年代理苏松镇标下崇明守备;张子张在德,任职南汇都司。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邓世昌有三儿两女,长子邓浩洪,承袭世职,任职于广东水师,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过职,1969年逝于无锡。
张文宣(?-1895),字德三,安徽合肥人,张家与李氏家族互通姻娅,关系极为密切,李鸿章兄弟读书、婚宦都受到张家资助,因此李鸿章对张氏一族特别关照。1871年张文宣中武进士,以守备派往两江听用。时统领庆军总兵吴长庆屯驻江浦、江阴,张文宣被荐入营为哨官。
1880年冬,旅顺设防,李鸿章调张文宣管带亲军副营,驻防旅顺修筑黄金山炮台。
1887年,威海设防,张文宣被调防至威海,率亲军正、副两营驻刘公岛。张文宣到防后,先后修筑东泓、黄岛、旗顶山、迎门洞、南岛等五座炮台,又于麻井子修筑地阱炮一座。在修筑炮台之暇,张文宣督率士兵加练新式陆操,“且操且防”,使刘公岛居然成为海防重镇。历次叙功,先后三次擢升,至总兵记名简放,并赏技勇巴鲁图勇号。
1894年7月25日,日本挑起甲午战争,将战火燃至中国境内。日本海军多次到刘公岛外扰袭,均被张文宣指挥各炮台击退。1895年1月30日至2月2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及南北两帮炮台,刘公岛成为孤岛。张文宣致电登莱青道刘含芳谓:“刘公岛孤悬海中,文宣誓同队勇先用力,后用命”。此后,日本海陆两路猛轰刘公岛,先后发起八次进攻。张文宣率部配合北洋水师发炮抗击,使日军企图登陆刘公岛的归于破产。由于部分洋教员的鼓动,北洋水师内部主降派渐占上风,水师提督丁汝昌宁死不屈,于11日自杀。张文宣知时局已不可挽回,决定以死殉国。临死前,遗书李鸿章:“此次战事有守一月而不支者,有守数月而不支者,有守半年不支而至死不屈者。相座当付泰西各国观战武员评其得失勇怯,不能以成败论”。遂自杀以殉。
刘公岛沦陷后,陆军士兵认为是海军投降,陆军并未投降,坚决不肯上“康济”舰与海军同船,而将张文宣灵柩拥上民船,护送回籍。清廷对张从优议恤,以提督阵亡例赐恤,特谥武毅公,赐白银800两,世袭骑都尉加一品云骑尉世职
左宝贵(1837-1894),字冠廷,山东费城人。回族,行武出身。1856年,隶江南大营,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1865年,从僧格林沁讨伐捻军起义。1868年,补天津镇游击。捻军失败,以功晋参将,并赏加副将衔。1872年,奉檄往热河朝阳剿办“马贼”,积功以副将尽先补用,并赏加总兵衔。1875年,率部从刑部尚书崇实赴奉、吉两省查办案件,诏以总兵记名简放,赐镪色巴图鲁勇号。自是以客军驻防奉天。1880年,奉命统领奉军,并总理营务翼张。因治军严肃,先后经将军庆裕、大学士李鸿章以“勤明忠实,骁果耐劳,晓畅军事,谋勇兼优”入奏。得旨以提督总兵记名简放。1889年,授广东高州镇总兵,仍留驻奉天。1891年秋,因参加镇压热河朝阳金丹道教起义有功,赏穿黄马褂,并赏给头品顶戴。1894年,因慈禧太后60寿典,赏戴双眼花翎。
左宝贵平时“治军严肃,重才文士,爱材勇,有奇技异能者,辄罗之麾下,功不吝赏,罚不私刑,士乐为用”,他虽系武人,但“性慈善,于地方公益尤”。长期驻军奉天,曾先后设立“赈灾粥厂、同善堂、栖留所、育婴堂,县治四境,津梁道路,多宝贵捐廉萁修”。
1894年7月,朝鲜事急。清廷令左宝贵率兵入朝,进驻平壤。7月20日,左宝贵率军由奉天出发,29日到达九连城,8月6日到平壤。与左宝贵同时奉檄到平壤的还有毅军马玉昆部,盛军卫汝贵部以及丰升阿所部奉天练军盛字营、吉林练军等四支部队,计29营13000余人。史称四大军入朝。
四大军入朝后,清廷帝后两党在攻守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光绪帝谕令入朝各军“星夜前进,直抵汉城”,“迅图进剿,先发制人”;李鸿章却主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若进攻汗城,“必须添卒3万人,步步稳慎,乃可图功”。在攻守问题上,左宝贵坚决主张主动进攻。8月初,他曾与众将商议南下进剿,以便与先期进驻牙山的叶志超、聂士成部南北配合,夹击日军。旋接盛宣怀电,知牙山叶志超部已于成欢战败,北退平壤。由于南北夹击之势已失,南进之议遂止。8月下旬,叶志超率残部到达平壤,他饰败为胜,虚报战功,被任命为驻平壤诸军总统。败将升官,“一军皆惊”。叶志超为人庸劣无能,怯懦畏敌,毫无抗敌决心,对平壤战守漫无布置,诸将不服调遣。这样,夙伏威望的左宝贵成为了实际上的平壤诸军总统。
9月4日,左宝贵向距平壤东北约40公里的成川派出骑探,侦知日军已分路向平壤围攻,兵力分散,每路日军兵力均较单薄。7日,左宝贵集合马步15营计7000余人,分左、中、右三路向平壤南中和、黄州方向出击,以3000人北进向元山方向出击,准备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军一路,以收各个击破之效。这一主张得到诸将赞同。“各统领奋勇争先,均挑八成队,前赴中和”。7日晚,向元山方向出击的部队已达江东县,8日晨,南进部队也已出发。这时叶志超突探闻另路日军已进入成川,平壤后路吃紧,急将南北出击部队调回,放弃了主动进攻敌人的有利战机。关于这一点,日本军事评论家誉田甚八曾认为:清军集中兵力出击的“果能成功否,不能断定,但若实施之,则使当时分离日军之行动 ,不能在同一时期出现在平壤城下,因是至少可缓平壤陷落之期。当时日军包围攻击运动,殊为危险,若清军正当行动,拒止一方,向他方举首力转取攻势,则可得逐次各个击破之机会。然清将不能取如斯果敢之策及其军队缺乏移动性,遂唯见其实施之端绪,未见遂行。其南下邀击之顿挫,实清军之不幸也”。从这些评论可以看出,连日本人也为清军未能实现主动出击,丧失对日军各个击破的有利战机表示惋惜。
9月12日至14日,进攻平壤的日军先后到达平壤。14日完成了对平壤的合围。少数贪生怕死的清军将领,见日军来势汹汹,主张弃城逃走。左宝贵十分气愤,“怒骂曰: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也”,坚决表示了与平壤共存亡的决心。当晚,叶志超召集诸将会议,以“敌人乘势大至,锋芒正锐,我军子药既不齐,地势又不熟,不如整 各队,暂退瑷州,养精蓄锐,以图后举”。当时诸将依违参半,唯宝贵力言:“敌人悬军而来,正宜出奇痛击,令其只轮不返,不敢再正视中原。朝廷设机器,养军兵,岁靡金钱数百万,正为今日,若不战而退,何以对朝鲜而报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在此一举,至于成败利钝暂时不必计也”。慷慨直陈,力持异议,再次坚决反对弃城逃跑,并密令亲兵监视叶志超以防其逃遁。“至是叶之威信完全堕地,其号令不行”。
为表示死守平壤决心,在战斗打响前,左宝贵“遵回礼,先期沐浴,誓临阵死节,会战期迫,宝贵翎顶辉煌为士卒先。或劝去翎顶,免为敌矢之的,宝贵曰: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庶竟为之死也,敌之注目吾何惧乎!”卒不去翎顶。
9月15日左宝贵,见牡丹台失守,“知势已瓦解,志必死”。“乃衣御赐衣冠,登陴督战”,“往来 睨指挥”。营官杨某见城上危险,欲挽宝贵下城避,宝贵击以掌,并亲燃大炮向敌军轰击,先后“手发榴弹巨炮三十六颗”。部下感奋,拚死抗御,予敌军以重大杀伤。正酣战间,忽一炮弹飞来,将我炮击碎,“铁贯宝贵肋下”。宝贵负伤不退,裹创再战,血染征衣。不久,又一弹飞至,左宝贵中弹扑地,“将士趋视之,已洞 矣”。“时犹能言,下城始陨”。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清军高级将领血战沙场,壮烈殉国的第一人。
左宝贵牺牲后,奉军失去主帅,无人指挥,日军乘势占领了玄武门。营官杨某挟左宝贵尸体欲自玄武门冲出,可是日军已进城,“塞满街巷,杨某亦死乱军中”。两人忠骸,均不知下落。
江阴市高考时间6月7日至9日。
一、时间安排:
6月7日上午9:00至11:30语文,下午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0:15物理或历史,下午15:00至17:00外语。6月9日上午8:30至9:45化学,11:00至12:15地理,下午14:30至15:45思想政治,17:00至18:15生物。
二、考生应如何规划赴考行程?
1、考前,请考生认真阅读、仔细核对考试时间、考点信息、考生须知等内容。特别是要牢记考试时间、考点位置、考场编号,同时结合考点考场位置、天气及交通等情况,合理安排交通工具,合理规划行程路线。
2、考试当天按要求提前到达考点,留足进入考点考场身份验证和安检的时间。出现紧急交通状况时,可就近向交通警察寻求帮助。
三、赴考前需要检查哪些物品?
考时要记得随身携带好《准考证》和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有效件等必要入场证件。同时,还要注意检查是否带齐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考试用品。自行打印《准考证》的考生,还应检查是否有《准考证》内容以外的字迹。
四、考后应如何查分及填报志愿?
1、考后,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均会公布高考成绩发布时间及官方查询的渠道,请考生和家长关注相关权威发布信息。
2、各地招生考试机构还将组织实施系列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活动,提供志愿填报政策培训、志愿填报指导材料、线上直播咨询活动、电视或电台政策宣讲等。各高校也将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生宣传咨询服务,请考生和家长关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