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 的论文 800字左右。

2.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求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的论文

4.石油化工低碳转型的意义和目的

5.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双碳行动

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_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

气候变化产生的风险包括气候风险、转型风险这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

气候变化产生的风险的扩展:

气候风险可以划分为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物理风险是指气候变化导致的物理环境改变给经济社会系统带来的风险,可能导致经济系统的短期瘫痪;转型风险是指气候政策在促进经济社会系统转型过程中诱发的系统性风险。

气候变化的转型风险的扩展:

一是企业经营风险。为减缓气候变化,各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使得企业逐渐从自愿减排转变为强制减排。企业在适应新规则的过程中,可能面临被迫急速转型甚至经营中断的风险。此外,碳定价等政策会推升两高行业的生产成本,短期内会降低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技术创新风险。在双碳目标下,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低碳技术创新方面的投资。比如,针对高能耗的传统工艺过程进行绿色技术革新、积极使用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和扶持低碳或零碳产业,等等。

在转型过程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新技术、新能源,生产成本势必会大幅升高。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研发的高成本可能会使企业面临转型失败的风险。

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 的论文 800字左右。

全球温室效应已经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 给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发展模式, 成为了整个世界关注的热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必须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因此, 对于中国而言,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同时,也是落实产业结构升级、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一、低碳经济与经济转型

“低碳经济”概念由英国首相布莱尔在2003 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对低碳经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从狭义的理解看,低碳经济是以消耗低碳燃料为主,追求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最小化排放的发展,是一种高能效、低消耗和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模式。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的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从效率角度,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低碳经济强调的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带动经济实现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包含了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经济转型则是个大战略、总要求,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是落实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也是经济转型的应有之义。具体而言, “新型工业化”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城市化”就是要走“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低碳城市化道路”。落实经济转型也必然要求制度上的创新和生产生活方式理念的转变。

尽管低碳经济和经济转型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有一定区别,但在强调“绿色”、“环保”、“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却是一致的。这就要求必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二、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意义

低碳经济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必然选择,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面临国际社会要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压力,还因为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国内环境,避免技术和资本的锁定效应。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减缓的情况下,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突破口,也是度过目前经济困难的有效方式,更是确保我国中长期经济持续增长最可行的手段之一。

首先,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的增长点和竞争焦点。以低碳化能源发展为代表的低碳经济产业,不仅可以为传统产业的振兴提供支撑,其自身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找到发展机遇,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技术进步,将填补经济增长所需技术进步的供需缺口。另外,低碳化还可以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有着相当长的产业链,足以形成一股新的经济力量,影响着世界的经济发展格局和竞争格局,成为各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低碳经济是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也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可以说,低碳经济将是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引领全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发生深刻变革。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实现经济转型的能力,我们必须尽快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

其次,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如何节能减排,拓展中国低碳经济之路,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是汽车、住房等耐用消费品工业,在这些耐用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钢铁、水泥等重化工材料,大量消耗煤炭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气体。随着城市化发展,能源消耗增大,私人汽车增多,尾气排放增加,严重恶化着生态环境,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刻不容缓的可持续发展的国计民生大事,关系到中国和世界的整体利益。目前我国最紧迫的减排任务,是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能耗高、污染大、排放高的落后产业,以尽快把现有能耗水平降下来,并通过新型城市化改造方案和技术进步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而推进低碳经济运行。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试图将经济复苏与经济转型结合起来,努力寻找经济复苏以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战略制高点。

因此,低碳经济不仅是传统的环保手段,更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成为我国各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首选和重要抓手。

再次,发展低碳经济转型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安全。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继军事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之后的又一大安全问题。世界各国在能源领域内的竞争与合作愈来愈密切, 对于正经历经济总量与能源消费皆高速增长的中国而言, 能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 抗风险能力较低。低碳经济不再一味依赖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 而是大力发展核能、水能、氢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低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实现了能源利用的多元化, 从而降低了能源结构单一的潜在风险, 提高了中国应对能源危机的能力, 是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

最后,发展低碳经济转型有利于在全社会倡导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低碳经济不仅体现在生产方式方面, 而且体现在居民的日常生活方面和消费方式方面。居民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节约能源,改变不健康的消费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 每个普通的居民都是低碳经济的实践者。

三、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现实途径

低碳经济是人文发展水平和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同时达到一定水平下的经济形态,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低碳经济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向低碳发展的过程就是以低碳为助力,实现经济转型的过程。

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基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

摘 要: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能源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和气候压力。积极实施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增长,我国需要有正确的对策措施。本文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生态责任

1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低碳经济”概念最早是英国始于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的考虑,率先在《能源白皮书》中提出的。其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控制C0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日益受到能源和环境约束的背景下,尽管低碳经济的表述方式存在差异,但低碳经济的内涵可以概述为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推动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经济社会向低能耗、低碳排放和高能效的模式转型。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目标性和技术性三个主要特征。该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减排二氧化碳、减少碳源以及增加碳汇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从而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和承受能力,使社会经济体系向低碳经济转型。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并构建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市场机制体制。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制度革新和技术革新,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技术、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埋存(CCS)技术以及煤的清洁利用技术。因此,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运用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高效节能技术来改造现代化工业,从而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伟大变革,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目前很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这对于我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加速阶段,我国碳排放总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于人口庞大,减少贫困、发展经济、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是中国面临的最大任务。因此中国也只能做到相对的低碳经济发展。这意味着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整体上仍可能呈现继续增长的趋势。当然,仍面临其他一些因素的制约。

(1)能源供给结构的制约。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压力迅速增大,供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需要。而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恰恰是煤炭,目前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几乎占70%以上,形成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较高,因此,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具有消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的基本特征,而较高的排放强度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2)低碳技术水平的制约。由于我国总体上自主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现有降低碳排量的技术水平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在低碳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新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如氢能技术、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大型风力发电技术与燃料电池技术等,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还较大。而在发电行业中,我国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高参数超临界基组技术等也仍未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将面临低碳技术水平的制约。

(3)温室气体减排的制约。近年来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二氧化碳净排放增长量在不断增加,达8.24亿吨,占世界总增长量的27.3%。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的净增长趋势表明我国有必要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国际上要求我国参与温室气体减排或限排承诺的压力与日俱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减排节能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我国在未来的几十年间,需要在温室气体减排与工业化发展之间进行协调发展,并寻求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必须关注的话题。低碳经济为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笔者认为目前我国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政策措施,明确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逐步建立低碳经济的政策框架。

(1)法律规范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制定一系列低碳经济法律和政策,将重点放在发展低碳经济上,如制定《低碳转换》,并制定出诸如《低碳经济法》、《循环经济法》以及《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对于涉及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的法律需要作进一步修改,通过立法、修改法律以及取实际行动来贯彻执行这些法律,支持企业走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为中国特色的经济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提供可靠的保障。

(2)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降低碳排放量的一种重要措施。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关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经验,大力提倡使用太阳能、生物燃气、地热等清洁能源,强化太阳能的研制、开发与利用,可通过相关法律法规逐步提高其使用比例,并进一步落实鼓励政策。积极将低碳能源技术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在发电行业中使用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重要逐步提高,同时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促进现有风力设备的更新换代,降低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挖掘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为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术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3)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制开发。首先成立专门的国家级低碳经济研究机构,制定低碳技术开发,为从事低碳经济的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从国家层面上统一组织协调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工作。其次,以政策调节手段增强减排能源有效利用的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研制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限制高碳排放,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发展道路。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支持企业开发低碳先进技术,对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分别从资金匹配、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再次,加强国际企业间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低碳技术转让,并整合国内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多途径地迅速推广和应用,以不断增强我国碳减排的技术支撑能力。借鉴日本的做法,每年投入巨资发展低碳技术,加大资助发展清洁煤技术、收集并存储碳分子技术等研究项目,以大幅度减少碳排放。

(4)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结合“十二五”规划,把发展低碳经济列入城市和农村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低碳经济模式下的财政、税收、产业、技术政策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引导重工业降碳。择机推出碳税、排放贸易机制和税收优惠等经济政策。对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生产者或经济行为给予补贴,是极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工业能效以及竞争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经济手段;对低碳经济发展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是发达国家普遍用的措施。对使用可再生能源相关设备的相关企业和个人可享受额度不等的减税额度。此外,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机制,加强财政和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建立低碳经济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1]谢军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

[2]OECD.环境绩效评估[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张坤民,潘家华.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5]肖歆.探寻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J].经济师,2009(9).

[6]陆小成,刘立.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结构功能模型研究[J].科学研究,2009(7).

求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的论文

一年前还是个陌生名词的“低碳经济”,在今年的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已然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从生物固碳、开征碳排放税、低碳建筑到低碳城市,政协委员们从各方面为发展我省低碳经济献计献策。  勾画低碳发展路线  提案名:《关于及早开展我省低碳研究应对之策的提案》  提案人:祝忠明、李仁年、张亚生  提案内容  与全国相比,我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强度)较高。我省碳排放强度高与我省产业结构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密切相关,在新一轮的减排行动中,我省将面临更多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我省具有相对丰富的水力、风力和太阳能,在国家新一轮的能源结构调整行动中,有望继续扩大前一时期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果,如果抓住能源结构调整的机遇,新型电力有可能成为我省下一步发展的重要行业。  提案建议  加强对我省节能减排空间的评估分析和低碳发展路线图研究。  根据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需求,对我省的温室气体减排空间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切实可行又符合我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减排和低碳发展路线图。积极开展宜林面积评估分析,推动我省植树造林和生物固碳工作。我省也可以借助因应对气候变化而带来的低碳转型的机会,加快我省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的进程,增强我省基于绿色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适时开征碳排放税  提案名:《关于我省未来经济发展必须大力推行低碳经济的提案》  提案人:九三学社  提案内容  我省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高碳能源结构模式、低技术能源利用、高碳特征能源消费、高能耗附加的贸易结构、低碳技术预研和储备不足等。但也存在潜在优势,如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丰富,具有构建低碳经济清洁能源的基础;能源管理效率低,利用技术改造可创造较大的二氧化碳减排空间;碳减排成本低,通过碳排放交易吸引国际资金进入碳减排项目的可能性大;低碳技术国际合作的机会在增加,技术合作潜力大等。  提案建议  省要尽快组织相关力量,制定我省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适时开征碳排放税,推行碳交易,积极构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市场机制。同时应该建立新能源法案、气候变化税、能源税、碳税、碳排放基金、碳信托交易基金。通过政策机制,督促企业改变生产方式,引导民众改变消费方式。同时,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形成包括技术——经济结构(生产结构)和社会——制度结构的低碳经济区域创新体系。为我省低碳经济的全面部署提供示范。  力推绿色节能建筑  提案名:《关于大力推行建筑节能,努力建设生态、低碳型城市的提案》  提案人:刘永辉  提案内容  寻求和探索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发展绿色建筑,推进低碳经济已经势在必行。而建筑产业规模大、能耗高,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以建筑节能为先导,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对于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低碳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提案建议  推广绿色建筑,把建设生态、低碳型城市纳入我省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推行能效认证、绿色环评和供热分户计量,以强制实施建筑节能65%标准为契机,把我省建筑节能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应切实加强新建建筑规划设计、建造管理、检测监控和评估;对既有建筑节能现状进行鉴定评估、制定节能改造方案逐步实施;对公用建筑实施节能监管;开展建筑能效标识认证工作、绿色环评和供热分户计量;加强建筑工程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标准的监管力度,将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制度化;以全面实施第三步65%的建筑节能标准为契机,把我省建筑节能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石油化工低碳转型的意义和目的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升温,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能源的短缺及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低碳经济概念逐渐形成并受到广泛关注。在国际社会围绕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与义务讨价还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分析、吸收国际低碳经济的概念,及早探求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发达国家的“低碳”实质

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随后被各国部门、国际组织、学术界、商业界和社会团体与非机构广泛引用,近两年的气候变化谈判更是把低碳经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提出未来能源的挑战,政策目标和人类展望。结论是二氧化碳排放为气候变暖的元凶,要发展稳定的能源供应,和建立新的碳排放交易制度与竞争体系。白皮书出台后,发达国家借此把气候变化问题提到道义制高点,大谈特谈创建以碳为核心的国际市场构架,并明确推销碳关税制度。

发达国家所倡导的低碳经济是在保护全球气候的名义下,有利于后工业化国家的策略。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在高碳经济模式转换到低碳经济模式过程中,借机搭建新的平台和重构新的游戏规则,利用其低碳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重新拉大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竞争优势,成为西方国家的一个巧妙战略。

近 20 年来,发达国家主要致力于发展以信息服务业和现代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将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在实体经济中的传统优势在制造业长期外迁过程中正在逐步消失,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其经济的竞争力造成明显冲击。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英国能源白皮书序言中直白地表述了发达国家通过低碳经济重塑经济竞争力的战略考虑:“在未来引领新的、低碳的经济发展道路上,将是我们(英国)在燃料电池、海上风能、潮汐发电等未来关键技术上成为世界领袖的重大机遇”。白皮书中所提到的低碳经济代表了部分工业化国家对未来能源安全和更高环境标准的期望,并派生新的技术标准和国际规则,使拥有低碳技术的国家和企业更受到社会认可和经济主导权。因此,白皮书中低碳经济的概念受到了发达国家较广泛的支持和响应。按照这一逻辑,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将因经济活动的“低碳”标志而再次拉开差距。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名,实施碳关税、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市场准入等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愈演愈烈,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图谋已暴露无遗。

近年来在国际贸易双边谈判当中,附加能效和环保条款、规定新义务的动向已经屡见不鲜。发达国家极有可能进一步取单边措施抬高进口产品的环保标准或能效标准,设立“绿色贸易壁垒”。部分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内部已开始实施促进二氧化碳减排的法律和政策,欧盟正试图在民用航空领域强行征收国际碳税。哥本哈根大会之后,欧盟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就是碳关税的制定与规则问题。

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征收特别关税”条款中规定,美国在2020年之后,可以对出口美国的产品征收每吨二氧化碳10美元~70美元的“碳关税”。通过制定只有美国的设备和技术才能够达到的碳强度标准,迫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想出口美国,就必须买它的设备和技术。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就会通过购买美国的设备和技术,以及“碳关税”回流美国。

发达国家不仅在双边领域要求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而且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也要求发展中国家制定本国的低碳发展战略,虽有环境保护、温室减排之意,但其更深刻的目的却是要强行将发展中国家到它们精心设计的轨道上去。

目前我国处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传统产业升级的进程还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刚刚开始,一旦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将贸易与气候问题挂钩的图谋得逞,将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乃至整个经济发展造成严重不利影响。为此,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

节能减排是核心

低碳经济理念由发达国家提出,随后这一名词也引入到我国,我们在实施中应当注意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即吸收有关新能源、技术创新等积极内容,又要充分体现我国的国情、发展阶段和利益。

发达国家提出的低碳经济是在基本解决了工业化带来的传统环境问题之后倡导的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一是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二是在产业结构上“重化工业”要加速发展;三则要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并举的艰巨任务。同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先进技术的缺失都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成为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重大挑战。

我们所谈的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不应以单纯的碳减排为核心,而应以节能减排为核心,重点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环境质量,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打好基础,避免走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我们在推进新能源等技术研发的同时,必须兼顾传统工业生产能效与利用效率的提高,对其加以绿色改造,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源和环境新技术、新工艺、重大装备,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在绿色经济框架下,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低碳选择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如何做到全面、统筹、可持续发展呢?

一是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发展。

在绿色经济的框架下,推动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合理消费等在内各领域的发展。把低碳经济的概念落在节能减排、环保、能源效率提高上,落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上,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上。

二是低碳技术要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发展。

我们应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际社会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适用技术的层次体系,做到各种技术之间互相协调。不仅要加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也要着力加强新能源技术、清洁煤技术、节能降耗等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和储备。

三是通过低碳技术和产业政策,扬长避短,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发展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行业,关系到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关系到国际的科技竞争和市场竞争。低碳经济必须“魂要附体”,而传统产业以及新兴产业正是这个“体”之所在。

四是充分考虑碳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反制措施。

一方面,我们要自主实现节能减排,服务我们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应充分考虑对碳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反制措施,在全球变化经济博弈中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

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双碳行动

石油化工低碳转型的意义和目的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石油化工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低碳转型的意义在于减少碳排放,降低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各国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推动低碳转型,以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其次,低碳转型还具有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传统的石油化工产业多以化石燃料为基础,消耗高,排放大,不可持续。而低碳转型可以推动石油化工行业向高效、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缓解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此外,低碳转型还可以促进绿色创新,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石油化工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低碳转型还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石油化工行业的产物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但传统的石油化工过程往往伴随着有害物质的产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低碳转型将推动减少污染排放,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为人们提供更健康、更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石油化工低碳转型的目的在于减少碳排放,降低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可以实现石油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未来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和产品。

我国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落实“双碳”行动 共建美丽家园

6月15日是第十个“全国低碳日”,6月13日至1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近年来,我国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当前,我国正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全国低碳日”主题为“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各地区各部门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正在为实现“双碳”目标而努力。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清洁发电体系

湖北省罗田县三里畈镇,一大片蓝色光伏板“吸光吐电”,蔚为壮观。

湖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和天合光能联手打造的这个农光互补项目,装机容量达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7000多万千瓦时,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光伏发电+生态农业”盘活了光照和土地,“上面发电、下面种植”的模式实现了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项目盈利的多赢。

为了让能源更环保、更低碳,在全国各地,很多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在广东揭阳,风机轮毂与机舱在百米高空精准对接,国家电投神泉海上风电项目快速推进。在毛乌素沙地边缘,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200万千瓦光伏项目工地热火朝天,这一项目利用煤矿空区、荒山荒坡等闲置土地进行建设,每年将为华东地区输送37亿千瓦时“绿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成世界最大清洁发电体系,水电、风电、光伏等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1亿千瓦,相当于近50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增加到16.6%左右。

“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说。

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签署、生效、实施,开展全国碳市场交易,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加快构建“双碳”政策体系……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发生历史性变化,正在扎实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降低26.2%,相当于少用能源约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9.4亿吨。

产业低碳化为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

利用沼气热电联产技术实现能源回收利用;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现清洁能源替代;推广水源热泵项目,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热制冷……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的评选中,北京排水集团清河第二再生水厂和小红门再生水厂被评为全国首批十佳城镇污水处理低碳优秀示范案例。北京排水集团已明确降碳目标,到“十四五”末将实现碳减排20%以上。

我国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落实到产业升级之中,持续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化和绿色低碳产业化,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发展和降碳减污双赢的新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并逐步成为支柱产业。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5.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去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居全球首位。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9.3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均增长1.4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1033.4万辆,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65%的新高。

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设备制造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技术水平和制造规模居世界前列,新型储能产业链日趋完善,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为全球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保障。

院新闻办公室去年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指出,截至2020年底,中国多晶硅、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等产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份额均位居全球第一,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新增光伏市场;光伏产品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及地区,降低了全球清洁能源使用成本;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330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一。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成为自觉行动

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市民吴乐乐打开手机APP上的“绿色出行公交门户”,通过实时公交快速了解公交到站时间,用乘车码刷码乘车后累积碳积分,下车后再切换共享单车,完成了又一次绿色出行。“我从去年11月公交门户上线后一直使用这个功能,‘一站式’的公交服务节省了通勤时间,让绿色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吴乐乐说。

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等发布的《数字化工具助力公众绿色出行研究报告》显示:去年,深圳市民通过某地图绿色出行平台搭乘公交和地铁绿色出行,全年减少碳排放约50万吨。2019年至去年,深圳市民通过该绿色出行平台搭乘地铁,3年总共实现减排超过120万吨。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正在成为全社会共建美丽家园的自觉行动。以公交、地铁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日出行量超过2亿人次,骑行、步行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绿色、低碳出行理念深入人心。从“光盘行动”、反对餐饮浪费,到节水节纸、节电节能,再到拒绝过度包装,“绿色低碳节俭风”吹进千家万户,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

10年来,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经济发展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凸显。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8%,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我们生活的家园定将越来越美丽宜人。